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法能更好地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的理解和记忆;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任务驱动法的魅力以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创设的任务要接近学生实际生活,难易程度要适中;(二)创设的任务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创新意识;(三)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完成任务;(四)要督促学生完成创设任务,扎实做好任务反馈工作。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 德育课教学 ; 兴趣 ;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70-02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并产生很好效果。“任务驱动法”在德育课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实践证明,在德育课教学中,灵活運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大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效果。
一、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案例分析
(一)比如在讲授“构建职业发展阶梯”这一专题时,可以引用当下流行的一个招聘类节目《职来职往》中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看看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构建出自身发展阶梯的情况下,最终应聘失败的案例,然后给学生们设置一个任务,那就是帮助视频主角设定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为他构建发展阶梯。完成任务后教师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既尊重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以启迪。
(二)在讲授“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专题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任务:1.以组为单位,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观感”为题,搜集有关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型集体节目的有关资料,制作Powerpoint,课上进行演示。2.阅读节首案例——“装饰美丽的天使”,组员共同填写自我分析表(包含各阶段目标的具体实现情况)。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案例主角小丁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照阅读。驱动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资料,查询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引发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这一教学内容与其在校学习、班级生活、社会实践等载体相融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系统化、全方位化。
二、“任务驱动法”的合理运用将有效提升德育课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具体任务的牵引下,在老师设置的悬念的引导下,学生们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独立探索新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带着求知欲,在互相竞争、互相协作的氛围中完成德育课理论的学习过程、德育课论断的印证过程、德育课观点的记忆过程,使德育课变得越发富有魅力。
(二)“任务驱动法”能加深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任务驱动法”在德育课教学中被运用,它能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起到创景设情的作用,通俗点讲,也就是能为学生学习德育课提供一个亲力亲为的机会和场景。正如前面案例所展示的那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到实践过程中,当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数字,当纯粹的记忆过程变成亲身经历的过程,那么,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就会深刻的多,持久得多。
(三)“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良好互动
“任务驱动法”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老师会尽量设置指导性强、学生兴趣大、预期效果好的任务,学生会产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责任感、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并将高质量的任务成果反馈到老师那里,在这些“有意识”的积极主动作为中,教与学的互动效果会得到有效提升,德育课不论课上、课下,都不再是我讲你听,我念你记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悬念、充满争论、充满兴趣、充满创造力的良好互动过程。
三、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创设的任务要接近学生实际生活,难易程度要适中
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任务时,除了要紧抠教材,把握教材一贯到底的主线,突出重点,涉及难点,有利于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之外,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难易程度要适中。
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或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与学生相差不远的事件中取材,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
(二)创设的任务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创新意识
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多会积极主动去完成,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消极怠工,因而,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切不可从自己的主观意念出发,忽视符合学生年龄、成长环境等要素的兴趣爱好所在。
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项任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任务太简单,学生就会不动脑筋,直奔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绕个弯子,转个角度或者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开拓思维,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去完成任务。
(三)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完成任务
面对任务,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进行独立的思考创新,作为德育课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完成任务,准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耐心的分析他们观点主张的对与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四)要督促学生完成创设任务,扎实做好任务反馈工作
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不同于其他一些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它所设置的任务往往更加不容易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更加不容易使学生独立、主动完成,因而,老师的督促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如果老师布置了任务,学生全力以赴去完成,老师却不当回事,只是草草点评了事,这会削弱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空间就会缩小,因而,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老师要及时核实检查,并将评判结果反馈给学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设计评价量规的方法,把评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或者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作用,让评价成为调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工具,支持学习的完成,最终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勤聪.多措并举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9期
[2]邹芬.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J].学园2014年0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 德育课教学 ; 兴趣 ;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70-02
“任务驱动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运用,并产生很好效果。“任务驱动法”在德育课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实践证明,在德育课教学中,灵活運用“任务驱动法”,能够大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效果。
一、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案例分析
(一)比如在讲授“构建职业发展阶梯”这一专题时,可以引用当下流行的一个招聘类节目《职来职往》中的一段视频,让学生看看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构建出自身发展阶梯的情况下,最终应聘失败的案例,然后给学生们设置一个任务,那就是帮助视频主角设定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为他构建发展阶梯。完成任务后教师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思考,既尊重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以启迪。
(二)在讲授“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专题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任务:1.以组为单位,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表演观感”为题,搜集有关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型集体节目的有关资料,制作Powerpoint,课上进行演示。2.阅读节首案例——“装饰美丽的天使”,组员共同填写自我分析表(包含各阶段目标的具体实现情况)。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与案例主角小丁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照阅读。驱动学生自学教材及相关资料,查询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引发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这一教学内容与其在校学习、班级生活、社会实践等载体相融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系统化、全方位化。
二、“任务驱动法”的合理运用将有效提升德育课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具体任务的牵引下,在老师设置的悬念的引导下,学生们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独立探索新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带着求知欲,在互相竞争、互相协作的氛围中完成德育课理论的学习过程、德育课论断的印证过程、德育课观点的记忆过程,使德育课变得越发富有魅力。
(二)“任务驱动法”能加深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任务驱动法”在德育课教学中被运用,它能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起到创景设情的作用,通俗点讲,也就是能为学生学习德育课提供一个亲力亲为的机会和场景。正如前面案例所展示的那样,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到实践过程中,当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数字,当纯粹的记忆过程变成亲身经历的过程,那么,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就会深刻的多,持久得多。
(三)“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良好互动
“任务驱动法”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老师会尽量设置指导性强、学生兴趣大、预期效果好的任务,学生会产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责任感、竞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并将高质量的任务成果反馈到老师那里,在这些“有意识”的积极主动作为中,教与学的互动效果会得到有效提升,德育课不论课上、课下,都不再是我讲你听,我念你记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悬念、充满争论、充满兴趣、充满创造力的良好互动过程。
三、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创设的任务要接近学生实际生活,难易程度要适中
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任务时,除了要紧抠教材,把握教材一贯到底的主线,突出重点,涉及难点,有利于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之外,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难易程度要适中。
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或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与学生相差不远的事件中取材,从而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完成任务的成功率。
(二)创设的任务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创新意识
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学生多会积极主动去完成,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消极怠工,因而,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切不可从自己的主观意念出发,忽视符合学生年龄、成长环境等要素的兴趣爱好所在。
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项任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任务太简单,学生就会不动脑筋,直奔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绕个弯子,转个角度或者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这样,就可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不断开拓思维,用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去完成任务。
(三)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任务、鼓励学生大胆完成任务
面对任务,部分学生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进行独立的思考创新,作为德育课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完成任务,准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耐心的分析他们观点主张的对与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思维。
(四)要督促学生完成创设任务,扎实做好任务反馈工作
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不同于其他一些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它所设置的任务往往更加不容易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更加不容易使学生独立、主动完成,因而,老师的督促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监督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如果老师布置了任务,学生全力以赴去完成,老师却不当回事,只是草草点评了事,这会削弱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空间就会缩小,因而,对于任务的完成情况,老师要及时核实检查,并将评判结果反馈给学生,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此外,老师也可以通过设计评价量规的方法,把评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或者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作用,让评价成为调控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工具,支持学习的完成,最终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勤聪.多措并举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果[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9期
[2]邹芬.中职德育课学生学业评价的探索[J].学园201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