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美育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能力、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也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
  那么什么美育呢?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社会愈进步,文明愈发展,人们的爱美之心越强烈。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是思想品德课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毋庸置疑,现时代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有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的思想道德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审美性。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用自身的美去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价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和评审之中。这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有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同时还应有美的教学技巧,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感悟美。
  
  审美教育的最佳效果应该是教育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接受教育。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去感悟思想品德课的美。譬如,利用拍摄下来的校园绿茵草地、繁花似锦的花台照片、令人神往的大峡谷仙境和“美丽后花园”的恩施山水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比较和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情境氛围中,学生自然感悟蕴含其中的环境知识,加深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故教学内容的处理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感情,课堂上不要给学生掌握知识方面的太大压力,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三、通过先进的电教手段去展现美。
  
  直观形象最能引起学生对美的感受,美的向往,对视觉的直观刺激最为强烈,离开形象美感教育就有可能失去预期的效果。。受课堂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每节课都让学生置身大自然中,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在思品课实现美育教育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展现鲜活生动的形象是渗透美感教育的必由之路。在投影、幻灯、录像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谛。
  如在教学九年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内容时,我播放中国申奥成功、雄壮的奥运村、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中国男子足球44年来首次进入世界杯,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08奥运盛火传递时壮大的场景,让学生深刻理解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都会有如此幸福的生活,如此美丽的环境,如此巨大的成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
  美的感受、审美教育是个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感知过程。除了直观画面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的音响系统去渲染情趣,激发情感,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感悟美。如我在教学七年级《走进父母的心灵》一课时,我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歌曲《妈妈》,在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从而培养学生更尊敬自己的父母,更能体会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四、教育学生用美的眼睛去看待美的世界。
  
  社会是复杂的,真与假,美与丑并存于这个社会中,受社会的影响,许多学生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所以整天唉声叹气。其实“不是世界缺乏美,而是我们缺乏美的眼睛”,我们要告诉学生真善美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用这种美的教育去唤起学生的思想,净化心灵,帮助学生树立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古代文化中优秀的、精华的部分去影响学生。如经典的语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为了国家大局各民族利益,为了自由、真理而英勇献身的思想境界是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忧国忧民、无私无畏的高尚生活情趣是美的;“天行健,人生当自强不息”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是美的。
  把美育教学渗透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是一种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教研中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的教育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在既完成德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实现对学生美的教育,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真正成为四有新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列举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六种典型的心理障碍的表现:自卑心理产生消极定势1,]旨目心理带来认知障碍;依赖心理造成智能萎缩;闭锁心理使其缺乏交流;脆弱心理使其失去学习毅力;并根据学生学习化学心理障碍的成因,从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克服心理障碍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心理障碍    我们课题组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发现高中女生在对化学科的学习上与男
【摘 要】通过对短跑中的放松技术进行分析,明确了放松技术对于短跑运动项目能量代谢产生影响的机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协调性等对放松技术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放松技术 协调性 能量代谢 肌肉放松能力    前言:田径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而短跑在田径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对短跑运动的重视,短跑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现代短跑技术十分重视高速跑动中的肌肉放松,特别是摆动中要注意肌肉的收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在英语教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严重落后。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对策    众所周知,当今国际,英语已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学习英语不仅是与国际发展接轨,更是我们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而学习英语应该从孩子抓起,小学英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城镇的小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思维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水平、智力和能力的差异。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学生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如何加强训练的。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
用英语思维 说流利英文”  罗建勇  [摘要]学好英语是大家的一个愿望,如何才能够做到轻松学好英语呢?本着语言学习的自然法则要学好英文并不难。我们学习英语这门外语就要像学习自己的母语那样去学习,英语学习就会变得既轻松愉快又学习效果极佳。  [关键词]语言习惯;大声朗读;交流与反馈;模仿;学习空间;发音规律;英语思维    学习英语,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什么是英语?有人一定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傻:英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强化”,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作业的方法、手段单~,这样的作业否定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需求,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态度,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探究欲望。在新形势下,传统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六年的课改摸索,我觉得作业是要布置,但不是单一地做数学题,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
【摘要】强烈的创新意识仅仅是创新素质的起点,创造思维才是创新素质的“内核”。物理教学恰恰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方面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渐进培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教育 培养 创新素质    一、思维的认知机制    何谓思维?一般认为,思维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
[摘 要]针对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就此谈点体会。  [关键词]启发式 因材施 教直观教学 举例 归纳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属于形态学课程,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循序渐进原则,本课程分为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三部分,每部分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叙述各型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各论的主线,各论叙述具体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116-01  摘要: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性向有趣性、单一性向丰富性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
【摘要】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更高层次上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续转换角色,营造氛围,处理好师生关系;发挥两个主动性,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加强指导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笔者想就此问题从教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