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困绕我们语文老师的共同话题,要想提高写作水平,积累素材是其中重中之重。我们知道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阅读,可我们的学生奔波于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疲于“题山”“课海”,哪有时间与激情来读书积累素材,农村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胸中无物,如何下笔。为此,作为农村高中语文老师,就要学会抓住课堂,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引导学生积累好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巧用课本内容素材积累。选入中学教材的都是精品,无论是它的字词句,还是文中所涉及的故事、写作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如《荷塘月色》:好词——“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中”,“浮”字,生动地写出了叶子与花在薄雾笼罩下,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轻飘朦胧,多么迷人!好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月光朦胧,夜空朦胧,透过树缝,我看到灯光似乎也瞌睡了,努力地睁着自己迷蒙的双眼,多有情趣!好故事——《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好手法——《包身工》中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等等都是我们积累的好素材。
巧用阅读习题素材积累。课后阅读练习也是素材积累的好“对象”。《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奥拉大地震夺走了他的双亲与妹妹的生命,痛苦的克拉齐为求得情感的解脱,开始自主学习与独立研究,终赢得累累硕果——影响深远的《美学》出版。《萧燧传》,萧燧为人正直,不畏强权,刚刚入仕,便有权相秦桧的亲党密告,让他主持秋试时录用桧之子,便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萧燧耿直敢言,皇上向他征集意见,他所奏报,句句切中时弊,并讽劝皇上要亲贤臣,远小人。阅读练习中可以积累的素材远不止这些,只要善于发现,几乎每一个阅读练习文稿都是一手很好的写作素材。
巧用亲身经历积累素材。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素材库,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何处无素材。情到真处自成诗,“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无一不是写作之好素材,比如李云同学日记中就写到对去世爷爷的深切怀念,情真意切!史迈尔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校园有几株漂亮的樱花,我就引导学生观察:远看,樱花什么样;近年,樱花什么样。整株的樱花什么样,小朵的樱花又是什么样,为此我还给他们写了一篇范文《我爱樱花》,与学生一起交流。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及时把它记灵下来。厚积方能薄发!
巧用电视、网络积累素材。微博、QQ空间,学生耳熟能详,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感人小故事。为此我也开通了一个专门与学生交流的博客,一方面展示自己的素材积累,一方面也与学生交流自己写的或转载的自认为好的素材、文章,从而激发他们积累素材的愿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扬长避短,一样可以“吸取”到我们想要的物质,为学生的成长补充营养。学生不是喜欢看电视吗,所以一到周末,我就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积累一则电视中得来的好素材,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积累素材,同时也养成积极积累素材的习惯。
巧用校园文化积累素材。学校报栏、栏杆处处都有名人轶事,名人名言,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素材随时都会“扑鼻而来”。名人轶事如“王冕作画”“匡衡凿壁借光”“文天祥宁死不屈”“孔子学琴”等。名言如,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孟子的“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墨子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时时处处处都在我们的身边绽放自己的美丽,作为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时时观察,处处留心。
巧与他人沟通积累素材。与同学、长辈的谈心,街头巷尾议论的新闻、故事等,都是生动的作文素材。聆听他人的话语,积累好词好句,有的人说出的话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如提及毕淑敏的讲课,陈老师这样说道:感觉她的声音好柔,如同涓涓的泉水从心底缓缓滑过,每一个毛孔都像被熨过一样舒服、熨贴。“聆听”他人口中的故事及对某事的看法,比如关于药家鑫杀人事件,易中天就写了一系列文章《谁把“药家鑫变成了杀人犯”》《由药家鑫事件反思我们的教育》。“聆听”他人对某文的感受,比如老师写的读后感,《林妹妹,最动人的知心爱人》《我看林冲的“忍”》《看不透的曹操》等等。说话中的好词好句好故事,同样处处存在,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积累。
积累素材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我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会赢得“作文之花处处开”的。
巧用课本内容素材积累。选入中学教材的都是精品,无论是它的字词句,还是文中所涉及的故事、写作手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如《荷塘月色》:好词——“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中”,“浮”字,生动地写出了叶子与花在薄雾笼罩下,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如梦似幻,轻飘朦胧,多么迷人!好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月光朦胧,夜空朦胧,透过树缝,我看到灯光似乎也瞌睡了,努力地睁着自己迷蒙的双眼,多有情趣!好故事——《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而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好手法——《包身工》中细节描写、场面描写。《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等等都是我们积累的好素材。
巧用阅读习题素材积累。课后阅读练习也是素材积累的好“对象”。《克罗齐的求索》,事业成功的种子往往播撒在苦难的土壤之中,奥拉大地震夺走了他的双亲与妹妹的生命,痛苦的克拉齐为求得情感的解脱,开始自主学习与独立研究,终赢得累累硕果——影响深远的《美学》出版。《萧燧传》,萧燧为人正直,不畏强权,刚刚入仕,便有权相秦桧的亲党密告,让他主持秋试时录用桧之子,便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萧燧耿直敢言,皇上向他征集意见,他所奏报,句句切中时弊,并讽劝皇上要亲贤臣,远小人。阅读练习中可以积累的素材远不止这些,只要善于发现,几乎每一个阅读练习文稿都是一手很好的写作素材。
巧用亲身经历积累素材。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素材库,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何处无素材。情到真处自成诗,“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无一不是写作之好素材,比如李云同学日记中就写到对去世爷爷的深切怀念,情真意切!史迈尔说,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校园有几株漂亮的樱花,我就引导学生观察:远看,樱花什么样;近年,樱花什么样。整株的樱花什么样,小朵的樱花又是什么样,为此我还给他们写了一篇范文《我爱樱花》,与学生一起交流。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及时把它记灵下来。厚积方能薄发!
巧用电视、网络积累素材。微博、QQ空间,学生耳熟能详,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其中的好词好句、感人小故事。为此我也开通了一个专门与学生交流的博客,一方面展示自己的素材积累,一方面也与学生交流自己写的或转载的自认为好的素材、文章,从而激发他们积累素材的愿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扬长避短,一样可以“吸取”到我们想要的物质,为学生的成长补充营养。学生不是喜欢看电视吗,所以一到周末,我就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积累一则电视中得来的好素材,让他们在轻松愉悦中积累素材,同时也养成积极积累素材的习惯。
巧用校园文化积累素材。学校报栏、栏杆处处都有名人轶事,名人名言,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素材随时都会“扑鼻而来”。名人轶事如“王冕作画”“匡衡凿壁借光”“文天祥宁死不屈”“孔子学琴”等。名言如,孔子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孟子的“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墨子的“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时时处处处都在我们的身边绽放自己的美丽,作为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时时观察,处处留心。
巧与他人沟通积累素材。与同学、长辈的谈心,街头巷尾议论的新闻、故事等,都是生动的作文素材。聆听他人的话语,积累好词好句,有的人说出的话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如提及毕淑敏的讲课,陈老师这样说道:感觉她的声音好柔,如同涓涓的泉水从心底缓缓滑过,每一个毛孔都像被熨过一样舒服、熨贴。“聆听”他人口中的故事及对某事的看法,比如关于药家鑫杀人事件,易中天就写了一系列文章《谁把“药家鑫变成了杀人犯”》《由药家鑫事件反思我们的教育》。“聆听”他人对某文的感受,比如老师写的读后感,《林妹妹,最动人的知心爱人》《我看林冲的“忍”》《看不透的曹操》等等。说话中的好词好句好故事,同样处处存在,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积累。
积累素材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我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会赢得“作文之花处处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