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本来是个大课堂,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然而现在很多语文课堂都变成了说文解字的天地,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学科。这种作法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美的汉语言的扭曲和亵渎。我们的汉语言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奇妙,那么的深广,应该是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的,而现在却味同嚼蜡,视同死水。现在的语文教学已步入歧途,再这样下去,文将不文。我们不能让古老的文字、优秀的文化葬送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必须转换脑筋,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借助阅读中外名著、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来武装语文课堂。
关键词: 高中语文;人文
一、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能够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章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品,这些文章形质兼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发展与语文教学的目的密切相关,作为人文学科,弘扬人文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工具性的使用上提升档次,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育人功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健全心智、净化灵魂,了解人生存与奋斗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人生的定位,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营造人文文化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并积极营造轻松、平等、互动交流的语文课堂环境,有助于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中,小组学习的形式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往观奠定了基础。
三、“文学味”是语文教学的“养料”
文学的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云密布。书中往往蕴含着人生百态。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其中是否拥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发人深省的道理,这些都是作品“文学性”的表现。高中课文大部分选自那些比较成功的文学作品,因此,课文往往都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感知“文学性”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与人生体验,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照此推论的话,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悬念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彰显个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警醒人的课堂。但是实际的语文课堂却与之相差甚远。因为,虽然作品是充满了“文学性”的,但是课堂的教授重点却被一些写作技巧所局限。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也因此遭到了无情地抹杀。由此可见,重视语文课堂的“文学性”至关重要。
四、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需要多种形式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多媒体教学就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教学能够结合音频、视频、图形和文字综合表现,语文教学可以准确把握这种技术并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能促使人文教育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相关的影视资料与课堂文章的学习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表现给学生观看,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感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五、深度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蕴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它以知识运用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①在识字和写字中领略中华汉字的文化底蕴。汉字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在我们在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时机来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优良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③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实际上就是用人文的视角和胸怀去思考社会、解读人生和畅想未来,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④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中学阶段是训练学生系统言语的最佳时机,语文教师要抓住机会努力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逐步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乐说的习惯和勇气。⑤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综合活动课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主导式的教学方式,要求语文教师在综合活动课中扮演啟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语文教学作为整个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脱离教学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多数语文教师将学生成绩以及分数高低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首要重点,忽视了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在多年的实施下,课程改革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中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也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任务削减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教学课堂中若一再强调答题的标准化和模式化,就只有对学生进行简单枯燥的机械式记忆和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然就很少用心去感悟人文精神。因此,要重视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课本学习,结合课程内外以及语文的教育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水平,端正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红兵.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爱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着重培养的几个习惯[J].教育革新,2009,(07)
关键词: 高中语文;人文
一、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能够入选语文课本的篇章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品,这些文章形质兼美,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人文精神的塑造都是非常有好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方面的发展与语文教学的目的密切相关,作为人文学科,弘扬人文精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工具性的使用上提升档次,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育人功能的发挥,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健全心智、净化灵魂,了解人生存与奋斗的意义,找到自己的人生的定位,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营造人文文化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并积极营造轻松、平等、互动交流的语文课堂环境,有助于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其中,小组学习的形式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创造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这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往观奠定了基础。
三、“文学味”是语文教学的“养料”
文学的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云密布。书中往往蕴含着人生百态。一部文学作品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其中是否拥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发人深省的道理,这些都是作品“文学性”的表现。高中课文大部分选自那些比较成功的文学作品,因此,课文往往都具有极强的文学性。感知“文学性”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与人生体验,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照此推论的话,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悬念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彰显个性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警醒人的课堂。但是实际的语文课堂却与之相差甚远。因为,虽然作品是充满了“文学性”的,但是课堂的教授重点却被一些写作技巧所局限。长此以往,语文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也因此遭到了无情地抹杀。由此可见,重视语文课堂的“文学性”至关重要。
四、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培养人文教育
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需要多种形式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多媒体教学就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教学能够结合音频、视频、图形和文字综合表现,语文教学可以准确把握这种技术并实际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就能促使人文教育的培养取得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相关的影视资料与课堂文章的学习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在课堂上表现给学生观看,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感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五、深度挖掘教材的人文意蕴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它以知识运用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①在识字和写字中领略中华汉字的文化底蕴。汉字博大精深,里面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可以从汉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在我们在训练学生阅读的时候,语文教师应当抓住时机来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优良品格移植到自己身上,借助教材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③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实际上就是用人文的视角和胸怀去思考社会、解读人生和畅想未来,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④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表达交往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中学阶段是训练学生系统言语的最佳时机,语文教师要抓住机会努力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逐步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乐说的习惯和勇气。⑤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综合活动课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灌输式、主导式的教学方式,要求语文教师在综合活动课中扮演啟发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语文教学作为整个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脱离教学的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多数语文教师将学生成绩以及分数高低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首要重点,忽视了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在多年的实施下,课程改革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学环境中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也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固定化、模式化的教学任务削减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教学课堂中若一再强调答题的标准化和模式化,就只有对学生进行简单枯燥的机械式记忆和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自然就很少用心去感悟人文精神。因此,要重视高中语文的人文教育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课本学习,结合课程内外以及语文的教育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水平,端正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红兵.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杨爱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着重培养的几个习惯[J].教育革新,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