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接手这级七年级新生不到一个月,就感到特别的吃力。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太多。仅从阅读一项,通过调查,全班45人,系统的读过名著的不超过3人,读得最多的一个学生名著读了3本,其他42人,零星的接触过名著的同学不超过13人。面对这种现状,终于也明白学生不会写作的根由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做到文从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事实是,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精力越来越集中在学科性学习和与中、高考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小学阶段学校组织的应该组织好的经典阅读活动,几乎销声匿迹。
面对学生的现状,真是无比的担忧,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正好,学校在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我亦以此为契机在班级中开展“利用经典阅读,营造语文书香课堂”的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们在语文素养方面的缺失。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营造环境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能主动地阅读,就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营造文化氛围,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班级设计一个班级“书香园地”,定期张贴“好书推荐” “名人名言” “好书大家读” “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保证诵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规定了每天“三读”时间——晨诵、午读、暮吟。清晨,孩子们在优美轻松的《弟子规》诵唱音乐中走近校园,手捧《书香润年华》等古诗文读本,用经典诵读开启一天的生活;午后,课前半小时,是阅读和交流中外名著的时间;傍晚放学时,师生在《弟子规》、《千字文》的经典歌声中,以班级为单位齐声背诵,欢悦走出校园。另外,我们还在每节课上将经典诗文的诵读作为课堂的前奏和尾声,即课前两分钟和下课前两分钟定位经典诵读时间。有时背诵名言警句,有时背诵经典诗文、童谣;或齐吟,或领诵,或轮诵,还可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演讲。诵读过程中,老师对诗文理解、诵读方法、学习运用等方面进行简短地指导,让经典诗文在不经意间慢慢滋润孩子的心灵。
(三)制订读书计划,加强阅读管理
每个新学期伊始,我就根据本册语文教材的“目录”,确定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的大致内容,再结合学校给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开设的一次阅读课安排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它包括阅读的内容、目标、要求、统计评比等。这样,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适时指导相关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或展览评比,以及以读促写的作文竞赛等等首先,要推荐给学生优秀的作品。现在学生尽管已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开始涉足阅读课外作品,但由于是刚刚起步,因此显示出较多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并帮助学生用“注评析导”的方式扫除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四)引导学生要读,指导学生善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要读书”的内驱力。因此,对于一些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文学作品,但它们的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引发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如:向学生讲清作品的价值意义,介绍作品中的精彩片断,整体或部分地评价作品等。在推荐学生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时,我是从这部作品的地位开始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引起轰动”的散文是怎样一部作品,“文化”与“旅游”有何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这种点拨下,自然而然生发出“要去读一读”的愿望。
(五)培养学生“读书勤动笔墨”的阅读习惯
“读书勤动笔墨”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1)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月举办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和每周一诗积累。每学年完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和一部经典名著的阅读,第一学期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第二学期阅读经典名著。各年级按学期初下发的古诗目录带领学生吟古诗、背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
(3)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期中、期末)举行阅读考级活动。此项活动与阅读竞赛有机结合。
(4)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則上每月每学习小组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通报表彰,并请代表同学进行事迹介绍。
(5)拟订“学生读书卡”,原则上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认真做好有关的记录。通过家庭与学校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6)将学生的读书评价与德育评价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德育评价手段充分利用起来,帮助每个学生切实感受读书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三、辅导效果
通过半年的实践,我从传统经典文化的阅读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不但面向全体学生对《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进行了诵读,同时把诵读、表演、传统体育游戏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把经典诗文润物无声地浸润到孩子的心田,拓展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营造书香课堂,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
接手这级七年级新生不到一个月,就感到特别的吃力。原因有很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太多。仅从阅读一项,通过调查,全班45人,系统的读过名著的不超过3人,读得最多的一个学生名著读了3本,其他42人,零星的接触过名著的同学不超过13人。面对这种现状,终于也明白学生不会写作的根由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并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做到文从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事实是,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中小学教育中,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精力越来越集中在学科性学习和与中、高考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小学阶段学校组织的应该组织好的经典阅读活动,几乎销声匿迹。
面对学生的现状,真是无比的担忧,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正好,学校在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为指导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我亦以此为契机在班级中开展“利用经典阅读,营造语文书香课堂”的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孩子们在语文素养方面的缺失。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营造环境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能主动地阅读,就要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精心营造文化氛围,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浓郁的文化气息。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名人名言等,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班级设计一个班级“书香园地”,定期张贴“好书推荐” “名人名言” “好书大家读” “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文章,由同学们自己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保证诵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规定了每天“三读”时间——晨诵、午读、暮吟。清晨,孩子们在优美轻松的《弟子规》诵唱音乐中走近校园,手捧《书香润年华》等古诗文读本,用经典诵读开启一天的生活;午后,课前半小时,是阅读和交流中外名著的时间;傍晚放学时,师生在《弟子规》、《千字文》的经典歌声中,以班级为单位齐声背诵,欢悦走出校园。另外,我们还在每节课上将经典诗文的诵读作为课堂的前奏和尾声,即课前两分钟和下课前两分钟定位经典诵读时间。有时背诵名言警句,有时背诵经典诗文、童谣;或齐吟,或领诵,或轮诵,还可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演讲。诵读过程中,老师对诗文理解、诵读方法、学习运用等方面进行简短地指导,让经典诗文在不经意间慢慢滋润孩子的心灵。
(三)制订读书计划,加强阅读管理
每个新学期伊始,我就根据本册语文教材的“目录”,确定配合讲读教学的课外阅读的大致内容,再结合学校给初一、初二年级每周开设的一次阅读课安排情况,制订好本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计划。它包括阅读的内容、目标、要求、统计评比等。这样,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适时指导相关的课外阅读。同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或展览评比,以及以读促写的作文竞赛等等首先,要推荐给学生优秀的作品。现在学生尽管已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开始涉足阅读课外作品,但由于是刚刚起步,因此显示出较多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原汁原味地去阅读,并帮助学生用“注评析导”的方式扫除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四)引导学生要读,指导学生善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内心深处迸发出“要读书”的内驱力。因此,对于一些引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文学作品,但它们的确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有帮助,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在引发阅读兴趣上下功夫,如:向学生讲清作品的价值意义,介绍作品中的精彩片断,整体或部分地评价作品等。在推荐学生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时,我是从这部作品的地位开始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引起轰动”的散文是怎样一部作品,“文化”与“旅游”有何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在这种点拨下,自然而然生发出“要去读一读”的愿望。
(五)培养学生“读书勤动笔墨”的阅读习惯
“读书勤动笔墨”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写下课外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编写、扩写、改写、组写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课外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并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1)开好“班级读书会”。各班每月举办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阅读和每周一诗积累。每学年完成一篇儿童文学作品和一部经典名著的阅读,第一学期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第二学期阅读经典名著。各年级按学期初下发的古诗目录带领学生吟古诗、背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
(3)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期中、期末)举行阅读考级活动。此项活动与阅读竞赛有机结合。
(4)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則上每月每学习小组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通报表彰,并请代表同学进行事迹介绍。
(5)拟订“学生读书卡”,原则上由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认真做好有关的记录。通过家庭与学校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6)将学生的读书评价与德育评价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成长记录袋,把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德育评价手段充分利用起来,帮助每个学生切实感受读书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
三、辅导效果
通过半年的实践,我从传统经典文化的阅读入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我们不但面向全体学生对《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进行了诵读,同时把诵读、表演、传统体育游戏有机结合,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把经典诗文润物无声地浸润到孩子的心田,拓展学生语文学科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营造书香课堂,奠基学生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