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质量是技工院校的生命线,而课程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本文立足广西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从质量管理的视角,探索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趋势,旨在帮助项目各方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推进项目有效实施。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 质量管理 趋势
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开始重视课程教学改革,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2009年,人社部发布《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18年,全国180所院校分三批参与试点工作。针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国内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本文立足广西试点项目实践,基于质量管理的视角,对改革的立意与趋势做了初步的论述。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顺应了质量管理的时代要求
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一般认为,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针对教育领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同样没有停止过。技工院校在国内率先引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集中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质量螺旋、质量控制等最通用、最普遍的规律。2000年前后,德国标准化学会自主开发了一个针对教育领域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最终推动了“ISO29990:201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技工教育发展迎来了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质量管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消费选择,追求高品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发展的经济体也毫不例外地在质量规范和标准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譬如欧洲的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美国的波多里奇國家质量奖、日本的戴明奖。与此同时,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地丰富,围绕质量发展、依靠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基本共识。
中国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质量提升已经是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系列文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做出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技工教育质量观指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总方向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是满足受培养者的需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教育质量是技工院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技工院校永恒的追求。
时至今日,“技工院校”已经从过去主要由工厂办学,训练技术工人的专门机构,衍生出“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较为独立的办学形态。近年来,技工院校教学内容和学习形式不断改革创新。课程建设的适切度与教学方式的适应性都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方案》所确立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指导思想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3.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旨在实现质量标准一体化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有五个基本内涵,即“学生中心”“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实训场地”以及“质量监控评价”建设一体化。一体化有内容上统一、融合,比如课程体系中教材保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教师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又有形式上的一致、相同,比如理论教学与实训场地合二为一、创设真实工作环境。
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与形式共同构成的一体化,本质上是质量标准的一体化。一方面,技工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同时也是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过程。标准体系面向教育工作者、学习者、顾客以及其他与学习成果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引导各方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改进。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为例,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及教学保障条件等活动就是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建设内容包括:范围与定义、明确特定顾客(学习者、企业、赞助者)的需求、定义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并规定教育方式,针对教育内容进行管理等。另一方面,特定顾客在澄清需求、实施经营、提供支持的过程,同样也是在建立一套自身质量管理标准的过程。只有技工院校、学习者、用工单位等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教育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而质量标准一体化则是用来保证这一点的。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激活技工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技能人才短缺直接制约着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发展技工教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然而,脱离原有生存场景的技工教育,进入到仿真教育生态,既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也回不到师徒传授技能的时代,教学体系满足不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需求,于是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窘境。理论和实践逐步证明,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步提升技工教育全面质量。
1.强化新时代技工教育的价值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初显,凸显了两种价值,即成就师生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是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精彩。亟与精英教育的高大上不同,技工教育同样能让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技能竞赛、职称评审让技工院校师生也能成为技能明星、大国工匠。二是综合素养,技行天下。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拥有就业的技能,最终达到人职匹配,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生和家长以及企业各方满意度高。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例,一体化班级的学生到柳州化工集团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实习,企业对学生评价为:综合能力提高,适应岗位能力强。
2.彰显技工院校技能强国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院校虽然在办学模式方面几经变化,但是服务民族发展、造福社会民生的终极目标不曾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产业结构不断转型、提升,技工院校专业型人才培养有效地解决了技工荒,让我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大国,并成为制造业强国。
3.助推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优化
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格局。比如,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开设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器、信息与服务四大类40多个专业,与自治区汽车、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等六个千亿元产业紧密对接,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标准 ”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迭代升级
上文探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深化过程中,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赵立卫等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表明,一体化课程改革在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技术实施的角度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特别是在宏观层面,教材学材、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建设方面依然未能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标准、规程以及具体实施指南。与此同时,改革的社会基础氛围还比较薄弱,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还在完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真正理解并对一体化课程改革进行有效研究的研究力量依然不足。总结起来,相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技工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理论政策研究、改革基本基础、关键路径、评价改进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尤其可贵。
1.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标准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 企业人才标准”多标一体的管理模式
技工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为此技工教育服务的对象不但包括学生,还有学生就业的机构。技工教育不但要面向学生能力提升、素养完善做足功课,而且要面向用工机构研究需求、培养适合的技能型人才。唯有技工院校真正成為多标一体的转化器和催化剂,技工教育才可能实现“技能强国”的历史担当。
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研室以科研为抓手,以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为指导对象,通过一系列课题研究,完成从试点专业到岗位、工作支持服务的标准制定。其中,2012年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参与国家钳加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标准制定和课程标准制定,教研室以试点专业标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其他专业也参照执行。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通过过程化认证平台进行质量监控,对毕业生成绩合格者,免除技能鉴定,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颁发相应职业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遵循 “领导原则、全员参与原则以及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构建“政府主导 教研引导 校企主体”协同一体实践模式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从上到下,覆盖全国的综合改革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的实践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例,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创设真实职业场景、实现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然而,校企合作的基础依然薄弱,成效不够明显。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保障和激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方面有待完善,政策保障和文化传统不足以广泛、持久起到激励作用。
广西作为首批项目试点区域,已有8所院校、9个专业参与试点项目。在十余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广西构建起了“政府主导 教研引导 校企主体”协同一体实践模式。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制定、人事制度改革等落地的配套措施,给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注入动力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人社部要求,建立配套文件,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从引导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切实提高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出发,将一体化试点院校纳入职业技能鉴定过程化考核认定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一体化教师等级认定工作,并制定职称改革配套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技工院校教师参与改革的动力和信心。截至2019年,全区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800人,区市级技术能手200人,区市级优秀教师500多人。全区“一体化”教师370人,实习指导教师100%具有高级职业资格。
二是充分发挥教研室政策宣传、专业引导的多重功能,指导试点院校做好工作。教研室首先收集试点学校成果并进行研究。再通过研讨会、汇报会和科研成果申报等形式,进行成果推广应用。以点带面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课改。
三是激活各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的主体性。目前,美的集团、TCL集团、海尔集团、广西华宜能源化工集团、中山联合光电、广西汽车集团、靖西天桂铝业等国内省内名优企业与试点院校围绕人才培训达成合作共识,积极地参与一体化课程开发和教学空间的打造,为技工院校教师驻厂挂职等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3.遵循“持续改进原则和关系管理原则”,构建“校企共赢 师生发展 家庭脱贫”整体效益评价模式
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最薄弱一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整体体现出内、外两种效益。第一是校企在改革中获益,学校提供优质而精准的教育服务,培养职能匹配、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企业招募到合格优质的人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收益。第二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工匠精神、技能大师等技工教育文化建设让师生在改革中获得真正发展。第三是学生发展带来的高就业、优质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助力扶贫攻坚国家战略。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技工院校将继续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建设系统、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让制度运行成为机制,让机制坚持成为能力,让能力升华为文化,让文化自觉成为行动,将推动我国技工院校迈向一个新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柳芭.ISO29990:2010标准确保学习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J].中国标准化,2011(4).
[2]吴俊强.基于ISO29990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0).
[3]李兴军.括号里的职教:技工教育概念起源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9(10).
[4](德)尤根·赫尼等.DIN ISO29990实施指南: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研究室)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教学 质量管理 趋势
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开始重视课程教学改革,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2009年,人社部发布《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到2018年,全国180所院校分三批参与试点工作。针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国内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本文立足广西试点项目实践,基于质量管理的视角,对改革的立意与趋势做了初步的论述。
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顺应了质量管理的时代要求
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一般认为,质量管理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针对教育领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同样没有停止过。技工院校在国内率先引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集中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质量螺旋、质量控制等最通用、最普遍的规律。2000年前后,德国标准化学会自主开发了一个针对教育领域的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最终推动了“ISO29990:201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技工教育发展迎来了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质量管理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消费选择,追求高品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发展的经济体也毫不例外地在质量规范和标准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注意力,譬如欧洲的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美国的波多里奇國家质量奖、日本的戴明奖。与此同时,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地丰富,围绕质量发展、依靠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基本共识。
中国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质量提升已经是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系列文件对新时代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做出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技工教育质量观指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总方向
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是满足受培养者的需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教育质量是技工院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技工院校永恒的追求。
时至今日,“技工院校”已经从过去主要由工厂办学,训练技术工人的专门机构,衍生出“普通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较为独立的办学形态。近年来,技工院校教学内容和学习形式不断改革创新。课程建设的适切度与教学方式的适应性都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方案》所确立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指导思想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3.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旨在实现质量标准一体化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有五个基本内涵,即“学生中心”“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实训场地”以及“质量监控评价”建设一体化。一体化有内容上统一、融合,比如课程体系中教材保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会贯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有效结合,教师既能传授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又有形式上的一致、相同,比如理论教学与实训场地合二为一、创设真实工作环境。
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与形式共同构成的一体化,本质上是质量标准的一体化。一方面,技工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过程,同时也是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过程。标准体系面向教育工作者、学习者、顾客以及其他与学习成果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引导各方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改进。以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为例,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及教学保障条件等活动就是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建设内容包括:范围与定义、明确特定顾客(学习者、企业、赞助者)的需求、定义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并规定教育方式,针对教育内容进行管理等。另一方面,特定顾客在澄清需求、实施经营、提供支持的过程,同样也是在建立一套自身质量管理标准的过程。只有技工院校、学习者、用工单位等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教育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而质量标准一体化则是用来保证这一点的。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激活技工教育全面质量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技能人才短缺直接制约着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发展技工教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然而,脱离原有生存场景的技工教育,进入到仿真教育生态,既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也回不到师徒传授技能的时代,教学体系满足不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需求,于是出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窘境。理论和实践逐步证明,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正逐步提升技工教育全面质量。
1.强化新时代技工教育的价值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初显,凸显了两种价值,即成就师生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是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精彩。亟与精英教育的高大上不同,技工教育同样能让学生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尊重。技能竞赛、职称评审让技工院校师生也能成为技能明星、大国工匠。二是综合素养,技行天下。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拥有就业的技能,最终达到人职匹配,促进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生和家长以及企业各方满意度高。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例,一体化班级的学生到柳州化工集团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实习,企业对学生评价为:综合能力提高,适应岗位能力强。
2.彰显技工院校技能强国的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技工院校虽然在办学模式方面几经变化,但是服务民族发展、造福社会民生的终极目标不曾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产业结构不断转型、提升,技工院校专业型人才培养有效地解决了技工荒,让我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大国,并成为制造业强国。
3.助推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优化
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此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专业特色,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格局。比如,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开设了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器、信息与服务四大类40多个专业,与自治区汽车、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等六个千亿元产业紧密对接,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标准 ”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迭代升级
上文探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深化过程中,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赵立卫等研究者的研究结论表明,一体化课程改革在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技术实施的角度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特别是在宏观层面,教材学材、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建设方面依然未能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技术标准、规程以及具体实施指南。与此同时,改革的社会基础氛围还比较薄弱,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还在完善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真正理解并对一体化课程改革进行有效研究的研究力量依然不足。总结起来,相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技工教育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理论政策研究、改革基本基础、关键路径、评价改进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尤其可贵。
1.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和管理的系统方法原则”,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标准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 企业人才标准”多标一体的管理模式
技工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为此技工教育服务的对象不但包括学生,还有学生就业的机构。技工教育不但要面向学生能力提升、素养完善做足功课,而且要面向用工机构研究需求、培养适合的技能型人才。唯有技工院校真正成為多标一体的转化器和催化剂,技工教育才可能实现“技能强国”的历史担当。
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研室以科研为抓手,以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为指导对象,通过一系列课题研究,完成从试点专业到岗位、工作支持服务的标准制定。其中,2012年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参与国家钳加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标准制定和课程标准制定,教研室以试点专业标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其他专业也参照执行。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通过过程化认证平台进行质量监控,对毕业生成绩合格者,免除技能鉴定,视同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颁发相应职业和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遵循 “领导原则、全员参与原则以及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构建“政府主导 教研引导 校企主体”协同一体实践模式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从上到下,覆盖全国的综合改革项目,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需要构建协同创新的实践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例,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创设真实职业场景、实现工作场所学习的重要路径,也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然而,校企合作的基础依然薄弱,成效不够明显。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保障和激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方面有待完善,政策保障和文化传统不足以广泛、持久起到激励作用。
广西作为首批项目试点区域,已有8所院校、9个专业参与试点项目。在十余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广西构建起了“政府主导 教研引导 校企主体”协同一体实践模式。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制定、人事制度改革等落地的配套措施,给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注入动力和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按照人社部要求,建立配套文件,组织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从引导院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切实提高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出发,将一体化试点院校纳入职业技能鉴定过程化考核认定试点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一体化教师等级认定工作,并制定职称改革配套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技工院校教师参与改革的动力和信心。截至2019年,全区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800人,区市级技术能手200人,区市级优秀教师500多人。全区“一体化”教师370人,实习指导教师100%具有高级职业资格。
二是充分发挥教研室政策宣传、专业引导的多重功能,指导试点院校做好工作。教研室首先收集试点学校成果并进行研究。再通过研讨会、汇报会和科研成果申报等形式,进行成果推广应用。以点带面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学校参与课改。
三是激活各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的主体性。目前,美的集团、TCL集团、海尔集团、广西华宜能源化工集团、中山联合光电、广西汽车集团、靖西天桂铝业等国内省内名优企业与试点院校围绕人才培训达成合作共识,积极地参与一体化课程开发和教学空间的打造,为技工院校教师驻厂挂职等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3.遵循“持续改进原则和关系管理原则”,构建“校企共赢 师生发展 家庭脱贫”整体效益评价模式
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最薄弱一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整体体现出内、外两种效益。第一是校企在改革中获益,学校提供优质而精准的教育服务,培养职能匹配、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企业招募到合格优质的人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获得良好的收益。第二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综合能力;工匠精神、技能大师等技工教育文化建设让师生在改革中获得真正发展。第三是学生发展带来的高就业、优质就业以及自主创业,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助力扶贫攻坚国家战略。
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技工院校将继续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建设系统、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让制度运行成为机制,让机制坚持成为能力,让能力升华为文化,让文化自觉成为行动,将推动我国技工院校迈向一个新的、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柳芭.ISO29990:2010标准确保学习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J].中国标准化,2011(4).
[2]吴俊强.基于ISO29990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0).
[3]李兴军.括号里的职教:技工教育概念起源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9(10).
[4](德)尤根·赫尼等.DIN ISO29990实施指南: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技工教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