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高慧明从教26年的经历,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在众多的事情中,能让他在教与学中成长起来的关键应该是“三怕”:一怕教不好,二怕学不好,三怕用不好。也正是这“三怕”的依次升级,体现了他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不断进取。
在认识中改观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高慧明觉得,要教好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教师的基本功,其次是教学方法。
当时,他对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有以下三个方面:所有教师都应具有的基本功(对教育学、心理学通论部分的基本认识,口才,板书等);数学教师基本功(数学学科功底、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数学解题能力、数学学科素养等);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等)。
虽然高慧明经历了师范院校的正规教育,并具备了作为教师的初级功底,但他认为与教学实践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参加工作后的几年中,他主要通过读书、请教、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功底。与此同时,高慧明对教学功底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教师功底的提升并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一生努力的方向。比如,对教材的理解,并不是孤立地看某一节课,而是从体系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教材。教师的解题能力绝不是会解题就可以,而是需要懂得题目的来龙去脉(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形成根源)、解题相关的理论素养、命题能力等。
有人对一些教师有这样的比喻: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意思是,虽然有的教师满腹经纶,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因素,教不明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高慧明也觉得这种比喻有一定的道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认为凡是教学者都会思考教学方法,如果满腹经纶,只要有个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些经纶自然会按合理的程序流出来。有了这些认识后,高慧明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改进。除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之外,他还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注重以知识形成过程为逻辑的教学设计和关注学生课堂参与角度的教学设计。这两种设计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他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改观。
在自主目标中进步
在高慧明觉得自己教学方法取得很大进步的时候,发现仍有学生学不好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他认为,只要学生学了,他就应让学生学好。而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是学好的关键。除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外,他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标。他对学生说:“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他认为,学生刚进入高中,要有如下的两种学习数学的目标。其一是长期目标: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核心是智力水平),因为数学从学习的角度看,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一定要注意“学有用的数学”的含义。其二就是短期目标:为了高考。学生要在真正理解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根本目标。只有短期目标,可能出现对高考有利而不利于今后发展,也有可能对两者都不利。
在学习中感悟
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高慧明感觉自己的教学还算可以,而且大部分学生也能尽力学习的时候,他出现了第三“怕”:即怕学生用不好。
高慧明一直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学好数学能使人聪明、睿智、严谨、成熟等)为根本来教数学,但由于他过多地隐藏了自己的想法,加上高中生对问题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他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有很多人觉得,到社会以后,所学的数学根本没有用。高慧明认为,这是对“数学有用”的认识误区。实际上,很多社会人是在用着数学,只是自身没有感觉到而已。特别是工作中的条理性、前瞻性、理性思维、良好的口才等,这些素质中的很大部分是“有用的数学”给予的。
高慧明经常对学生说这样的一句话:“数学并不是聪明了才能学好,而是学好了数学能使人聪明!”这就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让学生短时间内感悟到这个道理是比较难的,需要一个过程。他认为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句话的深刻性。
这“三怕”的递进,也是高慧明在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他从中感受到了教和学的辛苦与快乐,也感受到了只有以终身学习的姿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正是这种不断学习的姿态,让高慧明不断进步,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成绩。
人物对话
《教育》旬刊:您认为一名特级教师应该具有什么品质?
高慧明:在拿到特级教师证书那天晚上,我妻子问我:评上特级了,今后有什么打算?我当时回答:做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这句话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觉得今后真正起到特级教师的作用是我该努力的方向!回顾评上特级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从我的取得的一些成绩能看出,我一直在为“做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努力着。
《教育》旬刊:您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困惑?
高慧明:我工作26年,是不断出现各种困惑的过程,有些困惑是通过请教或自身学习、思考中逐步解开,但有些还是成为未解开的困惑。就如全国范围内的课改,从国家提出总的课改要求起,已经经历了1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对总的课改理念、目标及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进行了很多次的培训。但对数学学科来说,特别是后来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质疑声。其中最重要的质疑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是彻底否定以往的做法?(特别是教学理念方面)二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是内容比原来多,难度比原来大,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去解决。
《教育》旬刊:新课改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请以数学为例,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交给学生?如何把课程交给学生?
高慧明:从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最高追求(编者注:高慧明的新著《让高中生学会学习》已于2014年1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教学中先安排学生自学,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如果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只安排课前阅读,没有编制学案,课堂教学要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可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阅读、理解的效果。在随后的例题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整合,甚至要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另编例题,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因自学引发的淡漠。对教材中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可以通过编制学案来引导自学,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学生虽然经过自学,但肯定还会存在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还会有些悬疑,所以,此时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课前自学的延续,应该围绕学案中的问题组织讨论质疑、双向思辨、归纳精讲、变式练习、反馈矫正,以发挥学案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落实、深化的目的。
《教育》旬刊:新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前移,适度延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
高慧明:新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前移,适度延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方式而言的,这绝非无的放矢、空穴来风。只要认真研究数学教育的规律就不难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孕育思想、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如果把教学重心长期固守在“知识与技能”上,那么,培养的学生可能只会考试,很难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该探究的探究,该讲授的讲授,在凸现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寻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知识运用的“互动”。
《教育》旬刊:同时作为班主任,您是怎么管理班级的?
高慧明:对于学生班级的管理,我选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即通过设置班级学生自治机制,创造丰富的学生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所长,在活动中展现自我,重新树立自信;在小组竞赛中,互相鼓励,懂得尊重关爱他人;在班级活动中,发掘每个学生潜能,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班风。我把班级管理看作具有学生有目的自我培养功能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个体追求自身主动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同时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发展的需求与能力。这些做法在我的专著《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高慧明班级高效管理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讲述的非常详细。
在认识中改观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高慧明觉得,要教好学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教师的基本功,其次是教学方法。
当时,他对教师基本功的认识有以下三个方面:所有教师都应具有的基本功(对教育学、心理学通论部分的基本认识,口才,板书等);数学教师基本功(数学学科功底、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数学解题能力、数学学科素养等);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等)。
虽然高慧明经历了师范院校的正规教育,并具备了作为教师的初级功底,但他认为与教学实践的要求,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参加工作后的几年中,他主要通过读书、请教、反思,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功底。与此同时,高慧明对教学功底也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教师功底的提升并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一生努力的方向。比如,对教材的理解,并不是孤立地看某一节课,而是从体系的角度,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教材。教师的解题能力绝不是会解题就可以,而是需要懂得题目的来龙去脉(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解题思路形成根源)、解题相关的理论素养、命题能力等。
有人对一些教师有这样的比喻: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意思是,虽然有的教师满腹经纶,但由于教学方法的因素,教不明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高慧明也觉得这种比喻有一定的道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认为凡是教学者都会思考教学方法,如果满腹经纶,只要有个较为合理的教学设计,这些经纶自然会按合理的程序流出来。有了这些认识后,高慧明开始注重教学方法的提升和改进。除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之外,他还在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注重以知识形成过程为逻辑的教学设计和关注学生课堂参与角度的教学设计。这两种设计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他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改观。
在自主目标中进步
在高慧明觉得自己教学方法取得很大进步的时候,发现仍有学生学不好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他认为,只要学生学了,他就应让学生学好。而让学生自觉地学习是学好的关键。除了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外,他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标。他对学生说:“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他认为,学生刚进入高中,要有如下的两种学习数学的目标。其一是长期目标: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核心是智力水平),因为数学从学习的角度看,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一定要注意“学有用的数学”的含义。其二就是短期目标:为了高考。学生要在真正理解长期目标的前提下,以提高自身素质为根本目标。只有短期目标,可能出现对高考有利而不利于今后发展,也有可能对两者都不利。
在学习中感悟
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高慧明感觉自己的教学还算可以,而且大部分学生也能尽力学习的时候,他出现了第三“怕”:即怕学生用不好。
高慧明一直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学好数学能使人聪明、睿智、严谨、成熟等)为根本来教数学,但由于他过多地隐藏了自己的想法,加上高中生对问题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对很多学生来说,他最核心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有很多人觉得,到社会以后,所学的数学根本没有用。高慧明认为,这是对“数学有用”的认识误区。实际上,很多社会人是在用着数学,只是自身没有感觉到而已。特别是工作中的条理性、前瞻性、理性思维、良好的口才等,这些素质中的很大部分是“有用的数学”给予的。
高慧明经常对学生说这样的一句话:“数学并不是聪明了才能学好,而是学好了数学能使人聪明!”这就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价值。让学生短时间内感悟到这个道理是比较难的,需要一个过程。他认为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这句话的深刻性。
这“三怕”的递进,也是高慧明在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他从中感受到了教和学的辛苦与快乐,也感受到了只有以终身学习的姿态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正是这种不断学习的姿态,让高慧明不断进步,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成绩。
人物对话
《教育》旬刊:您认为一名特级教师应该具有什么品质?
高慧明:在拿到特级教师证书那天晚上,我妻子问我:评上特级了,今后有什么打算?我当时回答:做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这句话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觉得今后真正起到特级教师的作用是我该努力的方向!回顾评上特级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从我的取得的一些成绩能看出,我一直在为“做个名副其实的特级教师”努力着。
《教育》旬刊:您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困惑?
高慧明:我工作26年,是不断出现各种困惑的过程,有些困惑是通过请教或自身学习、思考中逐步解开,但有些还是成为未解开的困惑。就如全国范围内的课改,从国家提出总的课改要求起,已经经历了1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对总的课改理念、目标及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进行了很多次的培训。但对数学学科来说,特别是后来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质疑声。其中最重要的质疑有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是彻底否定以往的做法?(特别是教学理念方面)二是: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是内容比原来多,难度比原来大,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去解决。
《教育》旬刊:新课改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请以数学为例,什么样的课程适合交给学生?如何把课程交给学生?
高慧明:从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出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最高追求(编者注:高慧明的新著《让高中生学会学习》已于2014年1月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教学中先安排学生自学,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如果教学内容浅显易懂,只安排课前阅读,没有编制学案,课堂教学要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可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阅读、理解的效果。在随后的例题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基础,对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整合,甚至要在教学目标的框架内另编例题,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因自学引发的淡漠。对教材中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可以通过编制学案来引导自学,以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学生虽然经过自学,但肯定还会存在一些概念理解不到位,还会有些悬疑,所以,此时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课前自学的延续,应该围绕学案中的问题组织讨论质疑、双向思辨、归纳精讲、变式练习、反馈矫正,以发挥学案的作用,使课堂教学达到落实、深化的目的。
《教育》旬刊:新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前移,适度延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
高慧明:新课程倡导教学重心前移,适度延长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方式而言的,这绝非无的放矢、空穴来风。只要认真研究数学教育的规律就不难发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孕育思想、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如果把教学重心长期固守在“知识与技能”上,那么,培养的学生可能只会考试,很难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该探究的探究,该讲授的讲授,在凸现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寻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知识运用的“互动”。
《教育》旬刊:同时作为班主任,您是怎么管理班级的?
高慧明:对于学生班级的管理,我选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即通过设置班级学生自治机制,创造丰富的学生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学生所长,在活动中展现自我,重新树立自信;在小组竞赛中,互相鼓励,懂得尊重关爱他人;在班级活动中,发掘每个学生潜能,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班风。我把班级管理看作具有学生有目的自我培养功能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尤其重视培养学生个体追求自身主动发展的内在精神力量,同时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发展的需求与能力。这些做法在我的专著《给学生一个心灵的支点:高慧明班级高效管理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讲述的非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