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增加,文言文阅读在考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言文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考试中失分较多。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更有效,减少考试失分呢?我认为重在培养学习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后人阅读前人的文章,难免会遇到语言障碍。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距离现在久远,看不懂,不会翻译,学习起来很困难,同时觉得枯燥无趣,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畏难心理。课标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阅读考查的是浅易文言文,了解并梳理的是常见的文言词及句式。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激情朗读、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古今文学故事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大诵读力度,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文言不读不顺,不顺则难解其意。学生如果连诵读都感到特别困难,如何会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呢?诵读是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加强吟咏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可以在早读课上让学生默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也可“吟哦讽诵”,放声读,做到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要能正确断句,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如《赵普》刻画人物用了细节描写,“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也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只有反复通读全文,对全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弄懂了,考试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教给翻译方法,提高学生疏通文意能力
1.积累重点字词,品味带动整句话的翻译。积累文言知识,为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让学生把常用的字词积累起来,如“或”“是”“尝”“负”“……者……也”等。翻译时,可根据重点字词的意思,带动整句话的翻译。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只要抓住“……者……也”(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一个“是”),就很容易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 同时,还要进行字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常用虚词的积累。
2.借助注释,疏通文章大意。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分小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然后由学生提出和解答小组翻译过程中觉得困难的字词句,最后让小组成员轮流逐句翻译,检查个人、小组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师只作点拨、解疑。
3.单音节词翻译为双音节词。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單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我们在理解同义时就可利用这些特点,理解其意思。比如,时:时候;能:能够等。一般用组词法,还可以用解释法。
四、教给阅读技巧,提高学生文言学习效果
1.把自己想象为文言文中的一个角色。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认为,要透过如戏剧情境般的扮演,才能让个人真正地认识生活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因此,阅读文言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角色的想象、创造、感受、体验、思考与讨论,充分体会角色的心理世界、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等,进而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综合能力。
2.从标题着手,找关键性字眼,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有写景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在题目的用词上各有特点,战争诗的题目往往有“塞”“征”“军”等字眼,咏物诗则往往“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了解这些特点就基本上掌握了诗歌的思想意旨。
总之,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教给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快乐地遨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寻取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者单位 陕西省武功县小村镇南照初级中学
一、消除畏难心理,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后人阅读前人的文章,难免会遇到语言障碍。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距离现在久远,看不懂,不会翻译,学习起来很困难,同时觉得枯燥无趣,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畏难心理。课标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阅读考查的是浅易文言文,了解并梳理的是常见的文言词及句式。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激情朗读、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古今文学故事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大诵读力度,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文言不读不顺,不顺则难解其意。学生如果连诵读都感到特别困难,如何会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呢?诵读是培养文言文语感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加强吟咏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可以在早读课上让学生默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也可“吟哦讽诵”,放声读,做到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要能正确断句,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如《赵普》刻画人物用了细节描写,“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反映了赵普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表现了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也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只有反复通读全文,对全篇文章的大致意思弄懂了,考试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教给翻译方法,提高学生疏通文意能力
1.积累重点字词,品味带动整句话的翻译。积累文言知识,为以后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点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让学生把常用的字词积累起来,如“或”“是”“尝”“负”“……者……也”等。翻译时,可根据重点字词的意思,带动整句话的翻译。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只要抓住“……者……也”(判断句的标志,相当于一个“是”),就很容易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 同时,还要进行字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常用虚词的积累。
2.借助注释,疏通文章大意。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读懂字句,疏通文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和表达的情感。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分小组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然后由学生提出和解答小组翻译过程中觉得困难的字词句,最后让小组成员轮流逐句翻译,检查个人、小组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老师只作点拨、解疑。
3.单音节词翻译为双音节词。古汉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單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我们在理解同义时就可利用这些特点,理解其意思。比如,时:时候;能:能够等。一般用组词法,还可以用解释法。
四、教给阅读技巧,提高学生文言学习效果
1.把自己想象为文言文中的一个角色。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认为,要透过如戏剧情境般的扮演,才能让个人真正地认识生活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因此,阅读文言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角色的想象、创造、感受、体验、思考与讨论,充分体会角色的心理世界、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等,进而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综合能力。
2.从标题着手,找关键性字眼,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有写景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送别诗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在题目的用词上各有特点,战争诗的题目往往有“塞”“征”“军”等字眼,咏物诗则往往“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了解这些特点就基本上掌握了诗歌的思想意旨。
总之,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教给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及答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自由快乐地遨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寻取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者单位 陕西省武功县小村镇南照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