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走进语文课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ki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人的品格、底蕴,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
  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绽放、闪光,或者激荡。诗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课堂的本体。 可以想见,师生在课堂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
  我以为,师生,尤其是语文教师自身的哲学意识与诗意审美感受,是决定课堂美学追求成功与否的关键。诗意的课堂应当浮動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这种情绪、灵气和悟性是师生对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阅读经验、课堂经验等各种经验集合起来。目前语文课堂缺少哲学层面的读解,尤缺悟读语文课堂上师生最缺少的经验是读解。
  令人扼腕的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只在一个层面给学生读解。就是在一个层面读解,也拿了条“标准化”的绳索,给学生的思想来个五花大绑。这好比我们旅游时看到某处自然风光,比方一座山,可以看成猪八戒背媳妇,也可以看成孙悟空出世,还可以看成唐僧骑马,这完全是由于未经人工雕琢的天然的混沌状态才可能给游客这多样的感受,但我们偏要把它搞成猪八戒背媳妇的准确形状,搞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回到“诗意的呼唤”主题上来,我主要讲两点。
  第一、我认为语文教育应重视诗歌教学。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后来新教材编写注意到了,但是现在诗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实际并没有开展起来。高考一度允许学生作文写诗歌,现在很多地方又取消了。赫兹里特说:“诗是构成生活的一种东西。”“生活中一切值得记忆的东西,都是生活中的诗。”“诗是我们生活中的精细部分,它扩展、净化、提炼我们的心灵,它提高整个人生。”
  第二,我认为语文教育应当追求课堂诗意。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生命的绽放、灵感的闪亮、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激荡。诗是语文课堂的生命,诗是语文课堂的灵魂。
  以《清明》为例,若误读文体,将它作“小令”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即词以明快节奏,一扫原诗愁绪。如果我们再误读成“短剧”:“清明时节(时间),雨纷纷(背景),路上(地点),行人欲断魂(人物神态),借问酒家何处有(对白)?牧童(人物)遥指(动作),杏花村(远景)。”剧情展开,只见méng@①méng@①细雨中,行人快速穿过田间阡陌,向杏花村酒店走去,留下长长的空白,暗示人生匆匆,寄寓无限惆怅,则又是一种意义,这两扇“风景”都不错,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其实可以用两个词来区别合理的误读与不合理的误读:一个是“误读”,一个是“读误”。
  “误读”和“读误”都只能是插曲。我们应当突现另外一个词,那就是“悟读”。悟是悟出内涵,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于自我的人生哲理、永恒意义。因为解析不是终极,在审美沟通中,尚有“沟通后”一环,其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举例:《读者文摘》上曾转述一位台湾作者的话。作家说,年轻时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这对殉情的青年爱侣落泪,而人到中年再看这部莎翁经典,他同情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父母。其实,读解一般需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认读,为泛览,感知阶段,先扫除文字障碍,认知文本的表层结构,以期进入作者世界,不妨谓之“读”;第二理解,为精研、沉思阶段,先反复诵读,待胸中豁然,然后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妨谓之“解”;第三创造,为发展、生产阶段,联系时代,贯通古今,必有意义的重建,不妨谓之“悟”。“悟”最重要,是在汲取、滋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悟”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
  “养气”是产生课堂诗意的关键,是语文回归本体的前提要“悟”得好,必须提到和“诗意”相关的一个词——“感觉”。感觉,尤其是语文课堂上的感觉是师生各种情感、经验、体验蒸腾出来的,不是可以任意挥霍的,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需要“养气”。“养气”才能养出感觉的充沛与灵敏。就像气功师,发气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发的,发一次功,他们要休息一段时间。语文课堂上要“气盛”,须得在课后充足。现在的语文课堂之所以缺少诗意,缺少悟读,主要是“气虚”。“养气”是产生课堂诗意的关键,是语文回归本体的前提。
  文本之间有着时空联系。《爱莲说》与《荷塘月色》两个文本相距一千年,却在语言、思想、风格上互相发生联系;再往前寻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司马迁说屈原:“濯淖淤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爝然泥而不滓也。”又与之发生互文关系。由此可见,现代文本只有置入历史文本中去读解,才能显示出厚度;历史文本须要与现代文本相联系,才能显示出深度。同一时代的文本则必须嵌入与之相联系的文本系统,在整体中才能显示出局部或个别的意义。一个教师不贯通中外古今读书,就很难成“气”;一个课堂不纵横千里去勾连,就很难为“诗”。
  这一点我们应当向于漪老师学习。于老师从教50年,总在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她认为语文教师要有拼命吸取的本领与素质,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直到微量元素。她把闻一多先生作为楷模。闻一多先生研究《楚辞》,对神话有癖好,对广义的语言学与历史兴味深厚,从人类学、社会学中吸取了关于原始社会以及宗教、神话的知识“三年不窥园”,数载不下楼。闻一多先生讲“什么是九歌”,“神光”照得天边通亮,满坛香烟缭绕,学生几乎分辨不出讲坛上是闻一多还是屈原大夫……于老师说:“当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育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里高高升起。”
  ——我想说,这盏明灯,名字就叫诗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 于、为、也、乎、夫、焉、宁、去”这17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关键词】文言文;中考;虚词;用法  文言虚词  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 于、为、也、乎、夫、焉、宁、去”这17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它给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它要求我们在中小学教育中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既要掌握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文化知识,又要懂得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中小学教育者要在素质教育阶段取得一定的成绩就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要注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但由于贵州山区的文化比较落后,他们还在选用古老的评价方式,而传统的评价对高中英语教学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寻求新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为指导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学效果而形成的评价体系。它既可以让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是英语教学的方法得到发展和创新。
期刊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则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无可厚非,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相互矛盾的。同时,在教学上,我们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这也存在着矛盾。面对着这些矛盾,在教学过程的探索和尝试中,我渐渐体会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保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然而,学生
期刊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人教高中语文新版教材提高了文言文比重,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探索实践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恰当使用方言这一资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恰当利用方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
期刊
【摘 要】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作业、演示等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独立意识尚未形成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为此,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发展。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在隐含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什么样的课堂评价语才是精妙的呢?  【关键词】小学语
期刊
教师的工作阵地是三尺讲台,工作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是能够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尽一点绵薄之力的。我是一名有十年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怎样做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呢?多次地思考后,我想自己应该借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之际,做好本职工作、总结十年以来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帮助孩子们、家长们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细细想来,十年中,
期刊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版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既动手又动脑的制作过程引起制作者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启迪学生的智力。  能力目标:欣赏并制作简单的单色版画,体验吹塑纸或KT板版画特别是油墨拓印过程,通过体验,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总课时3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情感目标:体验版画的创作乐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2 教学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  1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的运用数控技术,合理编程,将数控车床编程指令中意思相近,功能相似,格式参数较多,轨迹复杂的指令加以分析。文章介绍了它们的异同点,难点,以便于合理运用。  【关键词】数控车削;数控系统;编程指令;分析;运动轨迹  数控机床以其优越性逐步取代普通机床,专用机床,运用在工业加工领域中。数控系统是由译码、刀补、插补、界面等相对独立的任务所组成的实时多任务系统。它把编程人员输入的数控程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