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并在室外借助于场地、器材来实现教学目标。它本身具有运动性、对抗性、激烈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中危险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据教育、公安和卫生等部门的统计,学校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60%与体育教学活动有关,因此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无形中成了高危职业。许多体育教师在这种高危的压力下,往往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高危项目不教了,双杠、单杠之类项目的教学更是到了“谈杠色变”的地步,而高强度的练习也是慎重用之。长期的“安全”教学必定会造成恶性循环。我认为,这些因素是导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自我保护,是指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危险时,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平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只给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恰恰忽视了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指导。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教会给学生“跌跤的学问”,能有效预防学生在运动中受到损伤,加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根据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跌跤学问”分为即将发生跌跤时的预防和已经跌跤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即将发生跌跤时的预防
跌跤前的预防就是在跌跤还没有形成,但自我可以控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它是减少运动伤害最主要的措施。
1.顺势支撑法。就是当人体后倒或侧倒着地时,屈膝坐臀,配合手臂顺撑(手指向前),不能出现直臂反撑。比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场地不平,当一脚无意踏踩凹凸不平的地方即将发生扭踝或摔倒时,可顺势向扭踝足侧屈膝、倾坐并顺撑,同时迅速转移身体重心,减少扭踝程度和跌跤。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实施的条件还达不到要求,很多学校还是煤渣或泥土场地,对学生进行此法的指导,意义更大。
2.缓降重心缓冲着地法。当人体从高处或器械上跌落时,可屈臂、屈膝、屈髋,降低重心缓冲着地。如小学生在爬杆练习时,特别是在落杆时,由于学生手臂力量较弱、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在下滑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造成下滑速度过快,落地时很容易使学生两腿的关节受伤,甚至失去重心摔倒或撞杆造成严重损伤。平时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保护与帮助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手脚增强身体与爬杆的摩擦力来减缓下滑的速度,当快接触地面时屈臂、屈膝、屈髋,降低重心缓冲着地。
3.紧握器械法。此法适用于器械练习过程中。例如,学生在高杠、云梯等高器械上由于身体失去平衡或可能掉下器械时,首先要紧握器械,使身体恢复平衡状态,待接近地面时再推开器械跳落地面。
二、跌跤时采取的保护措施
1.增大受力面法。人体在跳落或跌倒时,应尽可能增大着地的受力面积,切忌用肘尖、膝盖着地。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小青蛙学本领”(立定跳远)教学中,在解决轻巧落地教学难点时,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较难掌握屈膝缓冲后脚跟先落地接脚掌滚动落地的动作。在学生练习时,开始阶段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落地后用膝关节和双手支撑或向前扑倒,在场地较硬的情况下,将对学生造成较大损伤。那么,针对人体从高处或远处跳落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两腿并拢屈膝落地;身体向前扑倒时,必须用两臂屈肘双掌撑地,切忌用单腿、单膝撑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顺势滚动法。当人体受惯性作用将发生跌倒时,可顺势滚翻或滚动,以免损伤。此法是在体育运动中避免意外受伤的最佳方法。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速度较快,而且又有一定的高度,再加上学生在空中自我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较差,所以在支撑跳跃落地前冲力过大,如果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学生很容易受伤。因此,如果学生落地向前倒时,应指导学生向前滚翻来缓解过大的冲力;当学生落地后倒时,应指导学生采取团身后滚翻的动作来缓解冲力,但滚翻时肌肉应保持适度的紧张。再如,在篮球比赛中,在争抢篮板球时,几名学生同时跳起,经常有一名学生会被他人推倒而发生直体后倒,此时可指导学生顺势收腹屈膝降低重心,配合两臂支撑,做屈体后滚翻落地(须收颌以防大脑受伤)。
3.顺势改变动作结构法。每个体育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构成要素,当人体在做某个动作失败而出现跌倒危险时,可顺势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构成要素。例如,在技巧类教材侧空翻的教学中,学生在初学时,由于动作不熟、心理紧张等因素,完成动作的成功率较低,学生由于失去重心摔倒,经常会造成意外损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动作失败的一刹那,迅速合理的顺势改变动作来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当做侧空翻动作失败时,学生可快速顺势改为单臂侧手翻落地,这就大大减轻了可能造成的伤害;当做后空翻动作“翻不过来”时,应迅速变换为屈腿或屈体或团身后滚翻落地,以摆脱“倒栽”造成的严重危险。
以上方法,体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指导,但学生要掌握这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灵敏、力量、柔软等身体素质和冷静、勇敢、坚定、沉着的意志品质,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日常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责编 刘宇帆)
自我保护,是指练习者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危险时,随机应变,化险为夷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平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只给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恰恰忽视了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指导。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教给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教会给学生“跌跤的学问”,能有效预防学生在运动中受到损伤,加强体育教学的安全性。
根据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跌跤学问”分为即将发生跌跤时的预防和已经跌跤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即将发生跌跤时的预防
跌跤前的预防就是在跌跤还没有形成,但自我可以控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它是减少运动伤害最主要的措施。
1.顺势支撑法。就是当人体后倒或侧倒着地时,屈膝坐臀,配合手臂顺撑(手指向前),不能出现直臂反撑。比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场地不平,当一脚无意踏踩凹凸不平的地方即将发生扭踝或摔倒时,可顺势向扭踝足侧屈膝、倾坐并顺撑,同时迅速转移身体重心,减少扭踝程度和跌跤。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地实施的条件还达不到要求,很多学校还是煤渣或泥土场地,对学生进行此法的指导,意义更大。
2.缓降重心缓冲着地法。当人体从高处或器械上跌落时,可屈臂、屈膝、屈髋,降低重心缓冲着地。如小学生在爬杆练习时,特别是在落杆时,由于学生手臂力量较弱、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在下滑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造成下滑速度过快,落地时很容易使学生两腿的关节受伤,甚至失去重心摔倒或撞杆造成严重损伤。平时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保护与帮助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手脚增强身体与爬杆的摩擦力来减缓下滑的速度,当快接触地面时屈臂、屈膝、屈髋,降低重心缓冲着地。
3.紧握器械法。此法适用于器械练习过程中。例如,学生在高杠、云梯等高器械上由于身体失去平衡或可能掉下器械时,首先要紧握器械,使身体恢复平衡状态,待接近地面时再推开器械跳落地面。
二、跌跤时采取的保护措施
1.增大受力面法。人体在跳落或跌倒时,应尽可能增大着地的受力面积,切忌用肘尖、膝盖着地。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小青蛙学本领”(立定跳远)教学中,在解决轻巧落地教学难点时,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较难掌握屈膝缓冲后脚跟先落地接脚掌滚动落地的动作。在学生练习时,开始阶段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落地后用膝关节和双手支撑或向前扑倒,在场地较硬的情况下,将对学生造成较大损伤。那么,针对人体从高处或远处跳落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两腿并拢屈膝落地;身体向前扑倒时,必须用两臂屈肘双掌撑地,切忌用单腿、单膝撑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2.顺势滚动法。当人体受惯性作用将发生跌倒时,可顺势滚翻或滚动,以免损伤。此法是在体育运动中避免意外受伤的最佳方法。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速度较快,而且又有一定的高度,再加上学生在空中自我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较差,所以在支撑跳跃落地前冲力过大,如果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学生很容易受伤。因此,如果学生落地向前倒时,应指导学生向前滚翻来缓解过大的冲力;当学生落地后倒时,应指导学生采取团身后滚翻的动作来缓解冲力,但滚翻时肌肉应保持适度的紧张。再如,在篮球比赛中,在争抢篮板球时,几名学生同时跳起,经常有一名学生会被他人推倒而发生直体后倒,此时可指导学生顺势收腹屈膝降低重心,配合两臂支撑,做屈体后滚翻落地(须收颌以防大脑受伤)。
3.顺势改变动作结构法。每个体育动作都有其特定的构成要素,当人体在做某个动作失败而出现跌倒危险时,可顺势改变其中一个或几个构成要素。例如,在技巧类教材侧空翻的教学中,学生在初学时,由于动作不熟、心理紧张等因素,完成动作的成功率较低,学生由于失去重心摔倒,经常会造成意外损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动作失败的一刹那,迅速合理的顺势改变动作来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当做侧空翻动作失败时,学生可快速顺势改为单臂侧手翻落地,这就大大减轻了可能造成的伤害;当做后空翻动作“翻不过来”时,应迅速变换为屈腿或屈体或团身后滚翻落地,以摆脱“倒栽”造成的严重危险。
以上方法,体育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指导,但学生要掌握这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灵敏、力量、柔软等身体素质和冷静、勇敢、坚定、沉着的意志品质,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日常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意外伤害事故。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