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纪事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y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4月19日,李元奇从大连海边第一次到了群山环绕的沂蒙,也差不多在那一年我认识了他。2012年1月17日,是迄今为止他最后一次去沂蒙,27年间他去了39次。这27年,我们断续见了十几面,最近一次见他,是他最后一次从沂蒙回来不久的一个傍晚,他从印刷厂抱着一本刚刚印好的大书—《安身立命的乡村—沂蒙纪事》来找我喝酒。
  李元奇作为摄影者,用几乎半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真的难能可贵。将近30年的沂蒙拍摄,没有特别的理由,或是有太多理由。在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山区,他用照片记录了那个地域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以摄影为手段的艺术化的田野调查,足见他高远的胆识和精神寄托。他拍摄沂蒙的这20多年,正是中国乡村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在这历史转化的关节处,他记录下民间生活的婆娑云烟,给这一地域的文化研究提供了生动、具象的资料,他作品中的许多场景如今已成绝唱。
  摄影,之于不同的人有着许多不同的意义和态度,而李元奇对沂蒙的长久关注,应该是摄影的最好方式之一,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到陌生的地域拍摄一群陌生人的生活,特别是那里的一切与自身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就给摄影者提出了太多问题,你会因距离与陌生带来的新奇而不知所措,也会因作为外来者身份的闯入让被摄者惊恐或排斥,还会因为对那个地域认知的浅显而让照片流于皮相。不知李元奇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但从最终这册关于沂蒙的五六斤重沉甸甸的大书里,我们看到了真实和亲切。
  沂蒙不是李元奇的家乡,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的联系,他却用近30年的时间在那里拍摄了几万张照片。如果把这种行为理解成是猎奇,肯定是对坚持的侮辱;如果想象成是为了名利的附庸,更是不可理喻。当人们沉溺于柔软的风花雪夜,热衷于不知所云的观念前卫,制造着虚假的民风民俗的时候,一位摄影者严肃地站在真实的土地上负责任地观看和记录,仅这一点就足以值得我们投去尊重的目光和赞扬的掌声。
  李元奇在30几岁时就功成名就,他不但一直坚持拍摄,并以近乎偏执的性格坚守一贯的风格和题材。几十年来,他作品的关注点始终是底层百姓,他的表达方式也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朴素,他不屑以所谓艺术的虚张声势去装饰自己的作品,他更愿意用平视抑或仰视的眼睛和心态,来观看与感受他镜头中亲人般的父老乡亲。不论艰辛生活的沉重,还是乐观向上的轻松,在他的作品里都以平和的声调娓娓道来。看他的作品,有时会忽略所谓的构图用光等无聊的技巧,你几乎可以忘记他是个摄影师,或者干脆想不起作者的存在。
  在沂蒙行走数万公里,用掉1200多个胶卷,拍摄4万多张照片之后,印象中年轻的李元奇竟是已近花甲的老人。生命的无奈令人唏嘘,但这部倾半生心血的力作足以让他欣慰。
其他文献
商标是承载企业的产品、服务、信誉等信息的符号。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商标都发挥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从宏观上来讲,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关乎整个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
公用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公众息息相关。长期以来由于它所具有的公共属性、经济上的自然垄断特征以及巨额投资的沉淀性,使人们认为,公用行业应该采取垄断经营的方式。在
在上海,社区青少年是特指具有上海市户籍,年龄在16至25岁周岁,没有就学、没有固定工作、缺少监管的青少年,目前上海约有社区青少年6.3万人;社区青少年过去也被称作为“社会青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版权制度受到技术进步的强烈冲击。新的技术革新打破了原有的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在资源分配和利益划分上的平衡,使得原有的一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世纪初,美国的司法实践率先确立了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其由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构成,20世纪40年代,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应用到公司收购中。其对规制目标公司控股股东滥用控制
本文主要从农牧结合发展的技术基础、经验模式、配套产业体系、环境氛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山东省农牧结合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了分析,并从找准推进方向、优化产业布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中午,我吃完饭,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帮老师管一年级学生读拼音.rn小朋友告诉我,第一排有个同学把手工纸、剪刀拿出来玩.我连忙奔到他的座位旁边,严肃地说:“把东西放下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