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历史试卷中,选择题占全卷分数的一半,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高考看,选择题选择正确与否是拉开历史成绩的主要因素,所以提高选择题选择的准确性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历史选择题选择准确性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 历史选择题准确性教师学生
在高三历史试卷的结构中,选择题占据全卷分数的一半,且情境题多,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近几年高考反馈的情况来看,选择题选择正确与否是拉开历史等级差距的主要因素,选择题得分率低已经成为制约历史成绩提高的瓶颈。如何提高选择题选择的准确性不仅是学生要考虑的,而且是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选择题选择的准确性呢?
一、教师方面
1.认真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精准备课。
教师平时要认真收集学生的典型错例并集中记录下来,针对学生的错因进行预备课,并对易错题编写一两道同类题,以便在讲评时做到有针对性,“评”到“点”上,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心中要有数。
2.培养学生学会审题。
审题是答对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在平时做题时,教师应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在做题时对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即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培养学生掌握答题方法。
在练习评讲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分析题目的类型,再结合选项及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直选法、背景切入法、猜测法。当然,解答选择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反证法、翻译法等。但方法不能代替内容,学生若不熟悉教材知识,那么无论教师用什么方法,学生都不可能做出来,所以关键还是要落实知识,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慢慢提升。
二、学生方面
1.反复读熟教材,落实教材。
选择题得分太低,很多情况是因为学生不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掌握不熟练。因此,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地落实教材,熟才能生巧。那么怎样才能吃透教材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结构法,即抓住课文的主题,系统、细化落实教材内容。如人教版必修3第1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按照结构,我主要讲了两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百家争鸣掌握其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而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则从汉代、宋明、明清三个时期把握,然后逐步细化知识即可,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棵知识树,有主干、枝、叶后,知识便一目了然。二是比照法,即同类事物的比较、对照。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背景是从政治、经济、阶级阶层、思想四个方面比较,同时联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就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比照去学、去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够既系统又细化到位地掌握知识。
2.把握基本的历史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它包括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应要求学生平时多思考,多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人文主义的概念,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还有历史本身的一些概念,如原因。“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甚至在主要原因中还可分出最主要原因或“决定性因素”。所以学生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弄清这些概念,这样做题才会有所突破。
3.注意做题后的反思、总结。
有些学生平时做完题,对完答案就自认为没事了,甚至不保留资料,其实更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反思和总结,选错了,应去分析出错的原因,是思维不对、心态不好,还是掌握基本知识不到位;选对了,也应好好研究,因为经典选择题对知识考查点一般是不变的,变的是考查的角度,学生这次做对了这个题,下次类似的题会确保继续做对吗?因此,在每完成一份练习后学生都应主动把错题写在错题本上,并分析错因,同时尝试编一道同一类型的题目。
4.掌握选择题的基本解法。
首先明确选择题的基本构成。任何一道选择题都包括三个要素,即题干、选项和正确答案。题干就是题目的主干部分、设问部分,限定答题内容,确定答题思路,隐含答题信息,解题必须以此为依据。选项就是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有A、B、C、D四个选项。解题者在分析思考时一般要把握三个层次,即此选项本身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最符合题意。第三个要素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这需要做题者去完成。明确了这些,解题才会有方向,为准确解答题目打好基础。
其次认真细致审题。题干的规定性,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条件。题干一般由限定词和中心词组成,其中中心词是核心,是正确答案的内容;限定词则是对中心词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外延进行限制,从而确定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对中心词的限制不同,答案就大相径庭。同时对材料型的选择题,只有准确解读材料,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积极调用所学知识,才能提高解答的水平。
最后把握做题的基本方法。
(1)排除法和观察法并用。这是解题较常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或直接排除明显错误的项,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组合题。
(2)理论法。对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进行科学分析。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重点论和两点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3)特征法。特征法体现的时代或阶段特征,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判断出正确答案。
(4)寻根究底法。就是反复问“为什么”。这种方法更适合做“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题型。如果认定A为根本原因,只要在A前面加“为什么”,如果A没有了原因,基本上就可以判定A为根本原因。
总之,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还要让会做的题力求完全正确,不会做的题充分利用有效途径争取做好,这样正确选择历史选择题的水平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三.怎样指导学生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能力.中国教育创新,2007,(22).
[2]吴永平.历史选择题的几种做法.人教网.http://www.pep.com.cn/gzls/xszx/jtjq/200809/t20080923_517943.htm.
[3]孙双武.历史高考选择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2).
关键词: 历史选择题准确性教师学生
在高三历史试卷的结构中,选择题占据全卷分数的一半,且情境题多,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近几年高考反馈的情况来看,选择题选择正确与否是拉开历史等级差距的主要因素,选择题得分率低已经成为制约历史成绩提高的瓶颈。如何提高选择题选择的准确性不仅是学生要考虑的,而且是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选择题选择的准确性呢?
一、教师方面
1.认真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精准备课。
教师平时要认真收集学生的典型错例并集中记录下来,针对学生的错因进行预备课,并对易错题编写一两道同类题,以便在讲评时做到有针对性,“评”到“点”上,抓住关键性、典型性问题加以点拨剖析,哪些该粗讲,哪些该细讲,心中要有数。
2.培养学生学会审题。
审题是答对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在平时做题时,教师应非常注重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要强化学生在做题时对题干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即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培养学生掌握答题方法。
在练习评讲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分析题目的类型,再结合选项及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对不同类型的题目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常见的解题方法有:排除法、直选法、背景切入法、猜测法。当然,解答选择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反证法、翻译法等。但方法不能代替内容,学生若不熟悉教材知识,那么无论教师用什么方法,学生都不可能做出来,所以关键还是要落实知识,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慢慢提升。
二、学生方面
1.反复读熟教材,落实教材。
选择题得分太低,很多情况是因为学生不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掌握不熟练。因此,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地落实教材,熟才能生巧。那么怎样才能吃透教材呢?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结构法,即抓住课文的主题,系统、细化落实教材内容。如人教版必修3第1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按照结构,我主要讲了两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对百家争鸣掌握其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主张、影响。而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则从汉代、宋明、明清三个时期把握,然后逐步细化知识即可,这样就逐步形成了一棵知识树,有主干、枝、叶后,知识便一目了然。二是比照法,即同类事物的比较、对照。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背景是从政治、经济、阶级阶层、思想四个方面比较,同时联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就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比照去学、去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够既系统又细化到位地掌握知识。
2.把握基本的历史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产物。它包括事物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应要求学生平时多思考,多进行分析和比较。如人文主义的概念,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还有历史本身的一些概念,如原因。“原因”有很多,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等,甚至在主要原因中还可分出最主要原因或“决定性因素”。所以学生平时应该有意识地弄清这些概念,这样做题才会有所突破。
3.注意做题后的反思、总结。
有些学生平时做完题,对完答案就自认为没事了,甚至不保留资料,其实更重要的环节应该是反思和总结,选错了,应去分析出错的原因,是思维不对、心态不好,还是掌握基本知识不到位;选对了,也应好好研究,因为经典选择题对知识考查点一般是不变的,变的是考查的角度,学生这次做对了这个题,下次类似的题会确保继续做对吗?因此,在每完成一份练习后学生都应主动把错题写在错题本上,并分析错因,同时尝试编一道同一类型的题目。
4.掌握选择题的基本解法。
首先明确选择题的基本构成。任何一道选择题都包括三个要素,即题干、选项和正确答案。题干就是题目的主干部分、设问部分,限定答题内容,确定答题思路,隐含答题信息,解题必须以此为依据。选项就是选择题的备选项,一般有A、B、C、D四个选项。解题者在分析思考时一般要把握三个层次,即此选项本身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是否最符合题意。第三个要素就是题目的正确答案,这需要做题者去完成。明确了这些,解题才会有方向,为准确解答题目打好基础。
其次认真细致审题。题干的规定性,是做好选择题的前提条件。题干一般由限定词和中心词组成,其中中心词是核心,是正确答案的内容;限定词则是对中心词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外延进行限制,从而确定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对中心词的限制不同,答案就大相径庭。同时对材料型的选择题,只有准确解读材料,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积极调用所学知识,才能提高解答的水平。
最后把握做题的基本方法。
(1)排除法和观察法并用。这是解题较常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或直接排除明显错误的项,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组合题。
(2)理论法。对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进行科学分析。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本质与现象,重点论和两点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3)特征法。特征法体现的时代或阶段特征,主要适用于题目中有明确特征要求或虽无明确表述但隐藏有特征要求的试题。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抓住时代特征或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判断出正确答案。
(4)寻根究底法。就是反复问“为什么”。这种方法更适合做“根本原因”、“根本目的”等题型。如果认定A为根本原因,只要在A前面加“为什么”,如果A没有了原因,基本上就可以判定A为根本原因。
总之,要提高选择题的正确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还要让会做的题力求完全正确,不会做的题充分利用有效途径争取做好,这样正确选择历史选择题的水平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林三.怎样指导学生提高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能力.中国教育创新,2007,(22).
[2]吴永平.历史选择题的几种做法.人教网.http://www.pep.com.cn/gzls/xszx/jtjq/200809/t20080923_517943.htm.
[3]孙双武.历史高考选择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