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科因其所要揭示的多是微观世界的、“肉眼看不见”的规律,在教学上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难度,教具的使用价值随之凸显。在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成为解决生物教学难点、把微观问题视觉化的常用而有力的手段,但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事实上,我们的肢体语言也是非常好的教具,它能够简洁、经济、高效地化解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帮助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意思表达的更生动,更清晰,更准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这里就肢体语言化解生物教学难点问题,举例加以说明。
教学案例一 相对性状
在讲解生物的相对性状时,需要列举一些相对性状的例子,这时我们的身体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竖起拇指,指尖能向后弯和不能向后弯是一对相对性状;又如,自然状态下,双手交叉嵌合时左手拇指在上和右手拇指在上也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当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它们时,所激发出来的趣味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案例二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时,为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我作了如下处理:
师:两臂侧向平伸并对学生说:如果我是一个氨基酸的话,我的躯干表示中心碳,右手臂如表示相连的氨基,则左手臂表示相连的羧基,那么,两个下肢表示相连的氢。R基怎么表示呢,就用头,同时张嘴说“啊”。由于每个人的头面部不同,也就是R基不同。
生:模仿老师表演,体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通过这样处理,学生不但快速的掌握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不同的氨基酸是由于R基不同。
教学案例三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及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和脱去的水分子数
高一学生由于没有学过有机化学,在学习蛋白质知识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如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就比较难理解。怎么办?我就做如下设计:让我和一个学生表演这一过程。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伸出右手(表示羧基),让学生伸出左手(表示氨基),握手不放,同时对在坐的同学说,这握着的手表示已经形成的肽键。由于握手握得久,手掌会流汗,表示形成肽键时脱水现象。
为了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和脱去的水分子数,我请了10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面向同学,告诉他们,你们的右手代表氨基(贴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左手代表羧基(贴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现在请前一个同学伸出左手(羧基)与后一个同学的右手(氨基)相握,问同学们:“这个过程表示什么?相握的手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相握的手表示肽键。”然后再问:“请你们数一数这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是多少?”学生很快数出有9个肽键。随后又让这10个同学分成2组,每组5人,形成2条肽链,问: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2条肽链共有几个肽键?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得出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 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
此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同学手上贴的标签,看一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几个羧基?(由于脱水缩合是由前后同学的两手相握实现的,贴在手上的氨基,羧基就被握在手心了。所以同学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教学案例四 解释质壁分离内因
在解释质壁分离内因时,我用两只手掌做示范:两只手掌竖直并拢,左手掌表示细胞壁,右手掌表示原生质层(右手掌左右两面分别表示液泡膜和细胞膜,它们之间表示细胞质)。先解释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伸缩性不同,前者小后者大,当细胞失水时,就会出现质壁分离。然后让左手掌不动,右手掌向右侧弯曲并与左手掌逐渐拉开距离,表示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复原也用这种方法演示。最后要求学生也模仿做一遍,加深印象。
教学案例五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同一物质”和“两种形态”的矛盾就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其实一样可以“一手”解决。首先,手指紧握,作“拳头”状;然后,手掌摊开,手指展平,即“巴掌”状。如“巴掌”表示染色质,“拳头” 表示染色体,那么“巴掌”和“拳头”都是手(同一物质),却是两种形态。
教学案例六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两条染色体。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观察我的左右手上相同名称的两只手指,以理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似,且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然后我又让左右手慢慢的靠近,模仿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比喻,学生很快理解了同源染色体以及联会的概念。
教学案例七 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它们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大小、结构各不相同,但含有控制该种生物性状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观察我的双手:
师:这是一个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请你们观察这个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哪几对?
生:观察,回答。
师: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有何行为变化?产生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上相同吗?
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结构、大小各不相同。
师:归纳: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请同学们再利用自己的双手,观察理解染色体组的特征。
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集的掌握知识。我是一名肢体语言的受益者,我和我的学生都喜欢这种方式,我们在教学中想到的例子比较多,其中这几例较好,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教学案例一 相对性状
在讲解生物的相对性状时,需要列举一些相对性状的例子,这时我们的身体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竖起拇指,指尖能向后弯和不能向后弯是一对相对性状;又如,自然状态下,双手交叉嵌合时左手拇指在上和右手拇指在上也是一对相对性状。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现象,当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它们时,所激发出来的趣味是显而易见的。
教学案例二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时,为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我作了如下处理:
师:两臂侧向平伸并对学生说:如果我是一个氨基酸的话,我的躯干表示中心碳,右手臂如表示相连的氨基,则左手臂表示相连的羧基,那么,两个下肢表示相连的氢。R基怎么表示呢,就用头,同时张嘴说“啊”。由于每个人的头面部不同,也就是R基不同。
生:模仿老师表演,体会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通过这样处理,学生不但快速的掌握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不同的氨基酸是由于R基不同。
教学案例三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及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和脱去的水分子数
高一学生由于没有学过有机化学,在学习蛋白质知识时遇到很大的困难。如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就比较难理解。怎么办?我就做如下设计:让我和一个学生表演这一过程。我走到这位学生面前,伸出右手(表示羧基),让学生伸出左手(表示氨基),握手不放,同时对在坐的同学说,这握着的手表示已经形成的肽键。由于握手握得久,手掌会流汗,表示形成肽键时脱水现象。
为了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和脱去的水分子数,我请了10名同学站到讲台前面面向同学,告诉他们,你们的右手代表氨基(贴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左手代表羧基(贴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现在请前一个同学伸出左手(羧基)与后一个同学的右手(氨基)相握,问同学们:“这个过程表示什么?相握的手表示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相握的手表示肽键。”然后再问:“请你们数一数这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是多少?”学生很快数出有9个肽键。随后又让这10个同学分成2组,每组5人,形成2条肽链,问:10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2条肽链共有几个肽键?以此类推学生很快得出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肽键数= 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的条数。
此时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同学手上贴的标签,看一条肽链至少有几个氨基,几个羧基?(由于脱水缩合是由前后同学的两手相握实现的,贴在手上的氨基,羧基就被握在手心了。所以同学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教学案例四 解释质壁分离内因
在解释质壁分离内因时,我用两只手掌做示范:两只手掌竖直并拢,左手掌表示细胞壁,右手掌表示原生质层(右手掌左右两面分别表示液泡膜和细胞膜,它们之间表示细胞质)。先解释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伸缩性不同,前者小后者大,当细胞失水时,就会出现质壁分离。然后让左手掌不动,右手掌向右侧弯曲并与左手掌逐渐拉开距离,表示质壁分离现象。质壁分离复原也用这种方法演示。最后要求学生也模仿做一遍,加深印象。
教学案例五 染色质和染色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同一物质”和“两种形态”的矛盾就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其实一样可以“一手”解决。首先,手指紧握,作“拳头”状;然后,手掌摊开,手指展平,即“巴掌”状。如“巴掌”表示染色质,“拳头” 表示染色体,那么“巴掌”和“拳头”都是手(同一物质),却是两种形态。
教学案例六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两条染色体。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观察我的左右手上相同名称的两只手指,以理解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似,且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然后我又让左右手慢慢的靠近,模仿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通过这样直观、形象的比喻,学生很快理解了同源染色体以及联会的概念。
教学案例七 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物配子中的所有染色体,它们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大小、结构各不相同,但含有控制该种生物性状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观察我的双手:
师:这是一个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请你们观察这个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哪几对?
生:观察,回答。
师: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有何行为变化?产生的配子中有几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上相同吗?
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配子中有5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形态、结构、大小各不相同。
师:归纳: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请同学们再利用自己的双手,观察理解染色体组的特征。
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知识,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集的掌握知识。我是一名肢体语言的受益者,我和我的学生都喜欢这种方式,我们在教学中想到的例子比较多,其中这几例较好,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