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指导小学生掌握阅读答题技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jo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思维、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它的工具性集中体现在阅读和写作,学好语文最基本要求是学会阅读,下面谈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指导。

一、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1. 分析标题的含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是叙事写景类文章,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蕴含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如《万年牢》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深层的意思是指父亲所做的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做事实在认真,凭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良好商业道德。又如《梅花魂》中的“梅花魂”指的是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而实际是指一位久居海外的老华侨深深眷恋祖国的民族精神。
  2. 分析标题的作用:(1) 线索,如《桥》。(2) 双关,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如《青山不老》。(3) 概括文章的内容。(4) 揭示文章的主题。(5) 作者感情的触发点。(6) 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如《桥》一题,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更是全文的线索。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 概括的主要方法有:(1) 分析文章标题:有些文章标题可以揭示文章的中心。(2) 分析文章的结尾:有些文章结尾会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主题。(3) 分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这些句子往往与文章中心密切相关。
  答题公式:人+事+结果
  句式表达: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体现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也突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表达了“我”对伯父的深深怀念和无比敬爱之情。

三、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


  1. 弄清文章写了哪些事?通过这些事写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
  2. 抓住模样、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感悟人物形象。
  3. 注意环境、事物等侧面描写,从中体悟人物性格。
  如《触摸春天》一文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把盲女孩安静走路动作的协调性强,描写得十分到位。磕磕绊绊,本来是形容路不好走,或走路不方便,走不好,但盲女孩安静却走得如此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表现出盲女孩的活泼聪慧,对光明的向往,对春天的热爱,也为下文描写她神奇地捕捉到蝴蝶埋下伏笔。《中彩那天》一文中,“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母亲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当时家里虽然经济拮据,但母亲始终鼓励我们做人要人穷志不穷,教育我们追求比物质更可贵的精神财富,在母亲心中,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这也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比物质更珍贵的财富。

四、赏析环境描写及作用


  1. 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描寫、社会环境描写两种。
  2. 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有:(1) 交代自然环境的特点;(2) 渲染气氛;(3) 侧面表现人物的心情;(4)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 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6) 升华主题。如《穷人》一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表现了环境的恶劣。接着写“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描写了屋内与屋外的环境,使屋内的温暖舒适与屋外的寒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勤劳能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里的环境描写,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鲁迅先生进行了残酷迫害,突出表现鲁迅先生不惧反动派,坚决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五、分析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1. 词语的作用:本义+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如《白公鹅》一文中“干这种勾当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勾当”本是个贬义词,但作者又用上“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词句,又让人体会到作者其实是十分欣赏鹅,故意以诙谐幽默的话渲染气氛,表达了对鹅的喜爱之情!
  2. 段落作用:结合上下文,结构和内容,与人物的关系。
  3. 看语言特点。
  (1) 结构上的作用:在开头,引出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作用;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开头、总结上文等作用;在结尾,回应开头、总结全文、进一步点明题意等作用。
  (2) 内容上的作用:在开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等;在中间,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物形象;在结尾,议论抒情,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3) 语言上的作用:可结合修辞与句式分析。如《桥》中写道“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洪水、大雨的句子,是为了更加突出洪水来势凶猛,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渲染了洪水来临的紧张气氛,反衬出老支书的威严、镇定自若。

六、感悟类的主观题


  1. 谈谈你对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2. 结合文段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什么启示?
  3.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分三步:一、说出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二、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三、从现实生活中举例。训练学生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悟。如《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学生学完课文后,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的道理。
  需要强调的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捷径,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此,应该让学生大量地阅读名著等经典作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素养,在这基础上再进行文段阅读答题技巧的训练,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大亚湾澳头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晚唐时期,政局混乱,经济凋敝。失望与沮丧的阴影投射在文人心中,衰败的氛围笼罩诗坛。历史和爱情题材成为此时主流,而幽美深婉的诗风成为主调。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杜牧和李商隐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  《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咏史诗。至于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究竟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00-02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
一、研究困惑与现状调查  2017年6月,我校低年级语文组申报了一项市级立项课题“低年级语境识字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实验启动之时,课题组成员首先面临的困惑是: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如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积累,那么在正式进入学校教学模式之前,他们是如何识字的?对于学生已经具备的识字基础,教师应该如何据学而教,有效巩固识字成果呢?  据此,课题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从情感态度、识字途径、亲子阅读、
期刊
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一年级新生由于年龄特点,处在幼小衔接中,所以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也要有一定的策略,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快速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且给以后的学习甚至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做法:一、上课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 儿歌口令时时规范。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还没有上课观念,老师进入课堂已经一会儿了,有的孩子还叽叽喳喳地沉浸
期刊
如果试图寻找什么词汇来表述儿童的本性,那“诗性”可能是最适合的。儿童的本性就是诗性,这个命题可以做如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1. 自由同属于儿童和诗,诗是儿童实现精神自由的文化路径。我们常说,儿童能够自由地说出诗意的语言,这是一种自由,但是一种自然自发状态的自由,并不具备教育的价值。而当儿童能够借助诗的语言,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就实现了他们精神的自由,这是一种积极的自由。  从人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11-01  数学,最简洁的表达就是计算。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之一。《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