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一连串的收购,东盛集团完成了在医药领域的布局,郭家学激活了一条又一条的“休克鱼”
2004年11月28日,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出现在2004年度创新论坛的现场。实际上,就在同一天的昆明,有一场甚至更为重要的活动在等着他参加,由东盛集团持股49%的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主导重组的新的云南医药集团将正式挂牌。这是东盛集团近年来数起并购重组中最重大的一次。
近年来,医药产业作为竞争尚不充分的半封闭市场,成为各路资本竞相投资的热点。东盛集团此次重组云药集团,一路击败了包括资金实力最雄厚的华润集团、行业资源最深厚的华源集团以及上海复星集团等竞争对手后得以入主。对郭家学而言,表面上看似轻松的胜出,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由贸而工
1985年,从陕西安康师范学校毕业的郭家学留校了,两年后辞职下海。郭家学先后从事过养殖、伐木等生意,经过无数艰辛,终在1991年取得初步成功,这时学校才正式同意他辞职,之前一直都为他留着位置。
1991年底,郭家学成立西安人民医电研究所,研究、开发、销售医疗器械和经营办公自动化产品,并为柯达、爱克发、西门子等国际公司代理销售医疗器械产品,他从中掘到了丰厚的利润。1994年,郭家学成立西安嘉宝企业,业务扩展至综合贸易、汽车租赁、对外投资等。1995年初,又成立西安东盛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茶叶饮品,东盛集团的雏形由此呈现。在此期间,其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1996年12月,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郭家学得知陕西卫东制药厂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欲对外出售,他马上赶过去,很快便以承接债务的方式收购下来,从此进入了制药行业。郭家学说,由于自身已有现成的销售渠道,有合适的机会进入制药领域水到渠成。东盛集团也在这一年末正式成立。1997年陕西卫东制药厂更名为陕西东盛制药有限公司,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上缴税收200多万元。
1998年,东盛集团兼并了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西安化工医药供销公司万年经营部,成立了专门负责集团的药品销售的陕西东盛医药有pR公司,主要负责构建东盛集团全国性的医药营销网络。1999年,东盛集团又成功控股宝鸡济生药厂,成立中美合资陕西济生制药有限公司,并着手组建了以济生厂为基础的东盛输液集团有限公司。至此,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体的医药集团初现雏形。
新平台运作
自从以收购方式介入制药行业后,东盛集团的收购步伐再也没有停止。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资金成为制约东盛集团的瓶颈,进入资本市场打造融资平台成为郭家学的目标。但当时民营企业直接上市依旧面临着很多困难,买壳上市无疑是次优选择。
1999年,郭家学得知同仁铝业(SH600771)的大股东有意转让控股权,遂亲赴青海洽谈收购,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东盛集团以其在医药领域的成绩和诚意获得青海省政府的青睐。东盛集团最终以5891万元的代价收购了同仁铝业28.92%的股权,成为其第—大股东。2000年2月,同仁铝业更名为东盛科技。在收购前后,东盛集团与同仁铝业进行了资产置换,东盛科技成为了一家以医药为主业的全新公司。
此后,以东盛科技为平台,郭家学接连出手。2000年8月,东盛科技与青海省国资委达成了认购青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49%股权的协议,并购成本为7000万元,目前,东盛科技持有其52.7%的股份。青海制药是国家惟一定点的麻醉制剂生产商,旗下还控股青海宝鉴堂国药有限公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麻醉剂生产是暴利行业。
2000年11月,东盛科技又完成了对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80%股权的收购工作,成立了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比例为89.66%。在收购盖天力之前,东盛的医药都是处方药,此次收购有助于其进军非处方药领域。
盖天力旗下的主要产品品牌是白加黑、盖天力。白加黑是盖天力制药厂—于90年代中期开发的产品,面世仅半年就一举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占据了全国15%的感冒药市场。1997年后,由于品牌维护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白加黑的销售开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其负资产已经达到一亿多元。
郭家学觉得这种财务状况并不可怕,因为它有成熟的拳头产品和制药技术,只是因为体制等原因才经营不善,他认为,这家公司重组后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经过重组后,2001年白加黑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在2002年初的PPA事件后,白加黑一跃成为全国销售量第一的感冒药。
快节奏收购
但在2002年,郭家学的收购之路第一次遇到了强劲对手。在对丽珠集团(SZ 000513)的股权争夺战中,朱保国旗下的太太药业(SH 600380,现名健康元)最终取得胜利。尽管郭家学轻描淡写地表示,由于后来对流通股的争夺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而退出,但未能得到在肠胃药领域占有优势的丽珠集团确是一大损失,直到现在,东盛集团仍受托管理丽珠集团——第一大股东光大集团的股权。
进入2003年后,东盛集团的收购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6月东盛集团收购山西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95%的股权,进入了传统中药及保健用药领域。拥有400年历史的广誉远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而截至2003年8月,广誉远累计亏损46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07.3%。但其属下“远”字牌的龟龄集、定坤丹等中药产品在国内外极负声誉。
与此同时,东盛集团又出资1.4亿元受让潜江制药(SH 600568)29.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进入眼科用药领域。潜江制药是目前惟一的国家眼科用药基地,此外在抗病毒药物领域也有一定的市场,另外其上市募集资金仍有上亿元未使用。在这场同样有太太药业加入的竞争中,郭家学赢了一局。
也是在2003年6月,东盛集团通过控股组建上海国大东盛大药房有限公司。3月,受让国药集团安徽国怡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其淮南第三、第四制药厂。9月,受让安徽淮南四达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12月,受让河北邢台英华医药有限公司股权。
而在今年重组云药集团的过程中,东盛集团借道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取得胜利。在重组协议中,由中国医药出资7.5亿元现金,云药集团以7.5亿元净资产出资新组建云南医药集团,双方分别持有50%股权。云药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云南白药(SZ 000538),多年来,其业绩表现一直优良。通过重组云药集团,东盛集团在现代中草药领域无疑占得先机。
激活“休克鱼”
无论是进入制药领域,还是进一步壮大规模,东盛集团都是通过收购完成的。而纵观其一连串的收购案不难发现,郭家学的核心秘诀是:低价收购国有制药企业最好是受行业保护和垄断的企业,被收购的企业往往经营不善,但一般都拥有良好的品牌或资源。
事实上,这种运作手法在海尔集团的发展史早有成功先例。在海尔集团改革成功后,有一批经营不善的企业都被划归其经营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再造,海尔集团一次次挽救了亏损企业。海尔集团形象地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吃“休克鱼”,即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管理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在东盛集团内部,有一个战略研究部,专门负责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目标确定后,再由战略合作部去谈判;收购完成后,派出一个由各方面人力组成的产业经营小组去刚并购的企业工作3~6个月,将东盛集团的管理模式复制过去。
在这种文化整合中,东盛集团并不是一帆风顺,无论是收购盖天力还是广誉远,尽管最后都完成了整合,但郭家学感受到了激烈的文化冲突。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东盛集团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最大的考验。
2004年11月28日,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出现在2004年度创新论坛的现场。实际上,就在同一天的昆明,有一场甚至更为重要的活动在等着他参加,由东盛集团持股49%的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主导重组的新的云南医药集团将正式挂牌。这是东盛集团近年来数起并购重组中最重大的一次。
近年来,医药产业作为竞争尚不充分的半封闭市场,成为各路资本竞相投资的热点。东盛集团此次重组云药集团,一路击败了包括资金实力最雄厚的华润集团、行业资源最深厚的华源集团以及上海复星集团等竞争对手后得以入主。对郭家学而言,表面上看似轻松的胜出,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由贸而工
1985年,从陕西安康师范学校毕业的郭家学留校了,两年后辞职下海。郭家学先后从事过养殖、伐木等生意,经过无数艰辛,终在1991年取得初步成功,这时学校才正式同意他辞职,之前一直都为他留着位置。
1991年底,郭家学成立西安人民医电研究所,研究、开发、销售医疗器械和经营办公自动化产品,并为柯达、爱克发、西门子等国际公司代理销售医疗器械产品,他从中掘到了丰厚的利润。1994年,郭家学成立西安嘉宝企业,业务扩展至综合贸易、汽车租赁、对外投资等。1995年初,又成立西安东盛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茶叶饮品,东盛集团的雏形由此呈现。在此期间,其营销网络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1996年12月,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郭家学得知陕西卫东制药厂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欲对外出售,他马上赶过去,很快便以承接债务的方式收购下来,从此进入了制药行业。郭家学说,由于自身已有现成的销售渠道,有合适的机会进入制药领域水到渠成。东盛集团也在这一年末正式成立。1997年陕西卫东制药厂更名为陕西东盛制药有限公司,当年便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上缴税收200多万元。
1998年,东盛集团兼并了国有医药商业企业西安化工医药供销公司万年经营部,成立了专门负责集团的药品销售的陕西东盛医药有pR公司,主要负责构建东盛集团全国性的医药营销网络。1999年,东盛集团又成功控股宝鸡济生药厂,成立中美合资陕西济生制药有限公司,并着手组建了以济生厂为基础的东盛输液集团有限公司。至此,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体的医药集团初现雏形。
新平台运作
自从以收购方式介入制药行业后,东盛集团的收购步伐再也没有停止。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资金成为制约东盛集团的瓶颈,进入资本市场打造融资平台成为郭家学的目标。但当时民营企业直接上市依旧面临着很多困难,买壳上市无疑是次优选择。
1999年,郭家学得知同仁铝业(SH600771)的大股东有意转让控股权,遂亲赴青海洽谈收购,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东盛集团以其在医药领域的成绩和诚意获得青海省政府的青睐。东盛集团最终以5891万元的代价收购了同仁铝业28.92%的股权,成为其第—大股东。2000年2月,同仁铝业更名为东盛科技。在收购前后,东盛集团与同仁铝业进行了资产置换,东盛科技成为了一家以医药为主业的全新公司。
此后,以东盛科技为平台,郭家学接连出手。2000年8月,东盛科技与青海省国资委达成了认购青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49%股权的协议,并购成本为7000万元,目前,东盛科技持有其52.7%的股份。青海制药是国家惟一定点的麻醉制剂生产商,旗下还控股青海宝鉴堂国药有限公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麻醉剂生产是暴利行业。
2000年11月,东盛科技又完成了对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80%股权的收购工作,成立了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股比例为89.66%。在收购盖天力之前,东盛的医药都是处方药,此次收购有助于其进军非处方药领域。
盖天力旗下的主要产品品牌是白加黑、盖天力。白加黑是盖天力制药厂—于90年代中期开发的产品,面世仅半年就一举打破外资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占据了全国15%的感冒药市场。1997年后,由于品牌维护和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白加黑的销售开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其负资产已经达到一亿多元。
郭家学觉得这种财务状况并不可怕,因为它有成熟的拳头产品和制药技术,只是因为体制等原因才经营不善,他认为,这家公司重组后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经过重组后,2001年白加黑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在2002年初的PPA事件后,白加黑一跃成为全国销售量第一的感冒药。
快节奏收购
但在2002年,郭家学的收购之路第一次遇到了强劲对手。在对丽珠集团(SZ 000513)的股权争夺战中,朱保国旗下的太太药业(SH 600380,现名健康元)最终取得胜利。尽管郭家学轻描淡写地表示,由于后来对流通股的争夺大大增加了收购成本而退出,但未能得到在肠胃药领域占有优势的丽珠集团确是一大损失,直到现在,东盛集团仍受托管理丽珠集团——第一大股东光大集团的股权。
进入2003年后,东盛集团的收购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6月东盛集团收购山西广誉远中药有限公司95%的股权,进入了传统中药及保健用药领域。拥有400年历史的广誉远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制药企业,而截至2003年8月,广誉远累计亏损46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达107.3%。但其属下“远”字牌的龟龄集、定坤丹等中药产品在国内外极负声誉。
与此同时,东盛集团又出资1.4亿元受让潜江制药(SH 600568)29.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进入眼科用药领域。潜江制药是目前惟一的国家眼科用药基地,此外在抗病毒药物领域也有一定的市场,另外其上市募集资金仍有上亿元未使用。在这场同样有太太药业加入的竞争中,郭家学赢了一局。
也是在2003年6月,东盛集团通过控股组建上海国大东盛大药房有限公司。3月,受让国药集团安徽国怡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其淮南第三、第四制药厂。9月,受让安徽淮南四达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12月,受让河北邢台英华医药有限公司股权。
而在今年重组云药集团的过程中,东盛集团借道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取得胜利。在重组协议中,由中国医药出资7.5亿元现金,云药集团以7.5亿元净资产出资新组建云南医药集团,双方分别持有50%股权。云药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云南白药(SZ 000538),多年来,其业绩表现一直优良。通过重组云药集团,东盛集团在现代中草药领域无疑占得先机。
激活“休克鱼”
无论是进入制药领域,还是进一步壮大规模,东盛集团都是通过收购完成的。而纵观其一连串的收购案不难发现,郭家学的核心秘诀是:低价收购国有制药企业最好是受行业保护和垄断的企业,被收购的企业往往经营不善,但一般都拥有良好的品牌或资源。
事实上,这种运作手法在海尔集团的发展史早有成功先例。在海尔集团改革成功后,有一批经营不善的企业都被划归其经营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再造,海尔集团一次次挽救了亏损企业。海尔集团形象地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吃“休克鱼”,即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的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管理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在东盛集团内部,有一个战略研究部,专门负责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目标确定后,再由战略合作部去谈判;收购完成后,派出一个由各方面人力组成的产业经营小组去刚并购的企业工作3~6个月,将东盛集团的管理模式复制过去。
在这种文化整合中,东盛集团并不是一帆风顺,无论是收购盖天力还是广誉远,尽管最后都完成了整合,但郭家学感受到了激烈的文化冲突。对于规模越来越大的东盛集团来说,也许这是一个最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