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和原生动物的基本生存方式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女小说家阿梅丽·诺冬看来,她的美军二等兵读者迈普尔从一开始就很特别。两人之间一段独特而微妙的关系,是通过持续不断的通信建立起来的。
  在来信中,迈普尔的语言粗粝而真挚,直言自己“像狗一样”生活在美军驻伊拉克的部队。“我需要一点点理解,而您,我知道,您能理解我的。”迈普尔似乎对她了如指掌,他抓住了她。她不是没有质疑过他,“他怎么会知道我会理解他呢?就算他读过我的书,这些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证明我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呢?”但她还是坚持给他回信了。信,一封接着一封。
  迈普尔娓娓道来他是谁以及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害怕一事无成某一天会饿死街头而选择入伍。在部队的伙食很好,量多且免费,足以让他活下去。作为第一批被派遣入伊拉克的士兵,他上过几次战场,经历过鲜血淋漓的战争。杀戮过后,自认为犯有战争罪的他爱上了狂吃滥喝。“我对制度的最大破坏,仍局限于吃喝。”通过控制不住的吃来稀释战争带给他的罪惡感,直至将自己吃成一名肥胖症患者。吃带给他平静和快乐。他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他认为小说家可以直达一个人的灵魂。“我需要有个人置身于这一切之外,同时又离我很近,作家不就是这样的人吗?”甚至一再口出狂言:“我想为您而存在。”无论如何,他打动了她。“您就是为我而存在的,不用怀疑。”诺冬回复道。
  迈普尔写给诺冬的信件越来越长,越来越频繁。他写道:“如果我为您而存在,那就等于说我在别的地方还有另一种生活:我生活在您的思想中。”他为此感到开心,这么快就找到了一种存在方式,不仅仅作为一个美国二等兵和肥胖症患者而存在的方式。在诺冬一次不经意的提示下,迈普尔决定用体重来宣泄战争导致的身体暴力和心理创伤,像完成一件艺术作品一样继续肥胖。“肥胖就是我找到的办法,用来把我所作的而自己又没有感觉到的恶刻在自己身上。”如此一来,他的肥胖就有了别具一格的深刻意义,他的存在也因此更加富有使命感和真实感。
  按照迈普尔的请求,诺冬帮他联系到了一家画廊的策展人。对方希望他可以提供身着军衣的照片,以便策展。然而,生活在巴格达驻军部队里的美国二等兵麦尔文·迈普尔却消失了。整整两个月,诺冬都没有收到他的来信。她为他担忧,设想了多种可能性:是否发生意外?是否紧急回国?是否在与家人重逢后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是否重新找到新朋友不再需要她……总之,迈普尔杳无音讯。
  迈普尔书写的别处生活一步步牵引着诺冬,她揪心于他的不知所踪。她说:“我拒绝踏入这个伤心的步骤,尽管我对此非常熟悉:我心里的某些东西奋而抗之,不愿意承认这一假设。”这些疑问让她无法掩饰一个事实——自己曾经想念过他。
  无法撇开某种微妙情感的驱动,诺冬想方设法地确认他的存在。在得知迈普尔伪装成美国二等兵并由此编排了一个个巧妙的谎言时,她没有丝毫的愤怒和责备。她惊讶于这看似荒唐却又真实发生过的一切。她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降临到他的现实生活。
  然而,一个超乎常人体重的肥胖症青年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在巴尔的摩小镇上的一家小卖店,他沉溺于网络,帮助父母打理日常生意,甚至近几年都不曾离开过小镇。他日复一日地生活在举目可见的方寸之间。除了一台电脑和一具过度肥胖的躯体,生活中再无其他。在虚拟网络中,他凭借想象建构了另一个自己和有别于当下的世界。眼看麦尔文·迈普尔的美国二等兵身份就要出卖了他,他决定不再给女作家诺冬回信。
  《某种活法》,阿梅丽·诺冬的第十九本小说。这是一本小书,不断的惊喜隐藏在循序渐进的叙事之中,好像时不时地向水中扔进一颗颗石子,故事被包裹好的外衣亦如被激起的涟漪,荡漾回旋。
  我并不认为迈普尔是善于以欺骗博取同情之徒。这是一个朝不虑夕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真实存在而制造的一场恶作剧。以一个美国二等兵肥胖症读者的身份,与诺冬写信对话。“矛盾的是,要进入您的真实,我想首先得歪曲我的真实。”
  在给诺冬的信里他塑造的另一个自己没有丝毫的光鲜,他坦诚他黯淡苍白的人生,豪不避讳将自己的遭遇和盘托出——于进食的无尽欲望、破碎的理想,还有对于爱情和性的幻想。抛开虚构的时空和他建构出来的身份,别处的麦尔文·迈普尔并没有与他的本质割裂——一个被肥胖症和平庸生活占据了的他。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对诺冬是真诚的。也许他不必用歪曲自我的身份和想象出来的经历,就能制造他渴望的存在,但没人可以预料到双方会一起坠入同一条隧道,毫无防备的诺冬至今仍不觉蹊跷。
  作者用大半的篇幅来为最后的巨石做铺垫。读到后半程你会发现,前文对部队生活、肥胖症、反战还有虚拟网络的探讨不过是虚幌。剥离掉这些外壳,对人性的讨论才浮出水面。
  迈普尔写道:“我喜欢这种生存方式,我怀念它。信件的交换就像是分裂生殖:我寄给您一点点生命粒子,您一阅读,它就翻倍了,而您一回信,它就增加了三倍,像滚雪球一样,由于您,我生命当中有了一点肉汤培养基。我浸泡在与人分享的文字汁中。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幻想着自己有了意义。”
  为了摆脱孤独和现实,人似乎总在为自己找到某种消解的方式。诺冬看似在这段关系里始终保持自持和清醒。她认为自己不必寻求任何人与任何事,但事实上,她同迈普尔一样,浸泡在与人分享的肉汤培养基里,使劲吮吸着她所渴望的文字汁儿,她的孤独和渴望并不比迈普尔少。她倾听得越多,对迈普尔探求的欲望就越大。难道仅仅是因为迈普尔的言语真挚、故事入胜么?显然,这是迈普尔与诺冬的共同活法,如同“阿米巴和原生动物的基本生存方式”一般。诺冬对于读者迈普尔的同情和理解,正是出于她对自己存在方式的某种渴望和保护。她寻求的是一道逃生之门。
  这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活法呢?   当您遇到某人,不管是亲眼所见,还是通过写信,首先要确认对方的存在,有时,两人会互相惊叹,那时,你们就是小岛上的鲁滨逊和星期五,双方惊讶地互相打量欣喜地发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人,与自己差距那么大,离自己有那么近。那个人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似的,一一回答你的问题,他的存在更加证明了你的存在,让你激动万分……这会让人思想麻痹,高兴得像小孩一样。你陶醉其中,不知危险将至。
  人和人之间由联系与互动而产生的关系就如同那点肉汤培养基,浸泡其中的阿米巴和原生动物们,因为肉汤滋生出来的养分而得以分裂和生长。肉湯从何而来?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渴望,是人在这种联系中寻找自我存在的渴望。当双方确认了彼此的存在而互为依赖。有了一方共同的精神家园,孤独仿佛不再叫嚣。人们误以为不断地沟通会强化关系,其实是在对对方的依赖中强化自我存在。
  无论是搁浅在巴尔的摩小卖店里的读者迈普尔,还是淹没在日夜书写之中的女作家诺冬,书信连结是彼此之间对孤独和现实的消解,只是这种消解是有条件的。距离越遥远联系越紧密,而双方近在咫尺时,等待他们的却是相顾无言的残酷终结。
  即使真的喜欢对方,你也不打算让他到家里来。有人以为,互通书信能避免这一暗礁,这是幻想,不可能的。对方有无数方式来到你家,强迫你接受他……突然,对方到来,出现在你门前。你一下子清醒了,不知道怎么对他说,你并没有邀请他来。不是因为你不再喜欢他,而是你希望他是另外一个人,也就是说,除了他之外的另外一个人,然而,对方来到了你的身边,好像想等同于你,或者想让你等同于他。
  诺冬的这段伏笔冥冥之中预示了结局的走向。当坐上飞往巴尔的摩的飞机,身处云端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局促不安。巨石终于激起千层浪,理性将她拉回现实。她清醒地想象着如此疯狂的举动将会导致的种种局面。只是为了确认一种存在还是试图拯救这种存在?是出于被等同的恐惧抑或是自我边界感的捍卫?她不再认为义无反顾地出现在麦尔文·迈普尔的真实生活中是一件正确的事情。阿米巴和原生动物们需要的不是真实的肉汤,而是被想象加工过的肉汤培养基。如同一个魔咒,双方只能存活于想象之中而夭折于现实。读者迈普尔与作家诺冬“需要与被需要”的肉汤培养基至此消耗殆尽。同一隧道在深海中被新的暗礁所围剿,于交叉处背道而驰。
  无法定位到自己存在方式的诺冬在这段关系里迷失了自己。她必须逃离与麦尔文·迈普尔的相见。我不觉得无法面对面相见是这段关系的宿命,人与人的联结始于偶然也好预谋也罢,走在同一条路上不尽然取决于双方是否持续地相互需要。可是,一旦支撑关系的自我坍塌了,画上句点才是重建自我的新起点。
  作者用一种夸张的笔法来烘托女作家转向自我的决绝,并在巅峰处破碎地独自离开。不惜用自我毁灭的方式去阻止这一切的真实发生,正如她的自白:她想逃离的不过是她自己。
  然而这道逃生门,只能靠自己打开,阿梅丽·诺冬如此,麦尔文·迈普尔亦然。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某新开发车型前围总成声学包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能量方法研究了内外前围不同定义(厚度分布、覆盖率等)及过孔部件(线束、转向、空调、离合、制动等)对前围总成隔声性能的影响,对分析中存在的声学包风险点进行了优化,确保了总成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声学包区域贡献量分析方法对前围隔音垫进行了减重优化。最后,借助试验手段对前围隔音垫总成隔声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声学包设计
山洵苍茫(五首)  李平  在驷马镇  夕阳中庸。像一句不偏不倚的  君子之言哽咽在  向晚的大巴山。秋风是一个散淡的读书人  把房前屋后的落叶,装订成泛黄的秘籍  为我描摹闲适的桃花源  我是何时抵达的?麻雀语焉不详  飞上树枝之后说  是魏晋。落在地上说是秦汉  其实我也是有家国的人  归去来兮要么走出前庭  要么回到后院。待一段身世水落石出  门前的巴河。是我绝尘而去的马鞭  明月峡  嘉陵
麻雀之歌  我又来到你的窗前,像是  昨天那一只,像是更早——  当春日即将正式开始  观光客走了又来  当榄仁树发芽,红叶  落地如心爱的铅笔  当车站内挤满了人  在假期最后一天的下午  当隔壁的男孩在公园投篮  他的同学抵达脸书  当你正在洗米  或者复制文件  当雨滴如尖喙,啄食  阳台上的玫瑰和蕨类  当垃圾车来了又走  邻居们带着谣言回家  当夜色迅速覆盖了大楼  列车奔驰如火蛇  当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大力扶持,国内外开始掀起一股电动汽车浪潮,促使电动汽车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很有可能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而自主品牌汽车虽然起点稍晚,但发展速度也是相当惊人,2017年10月上市的东风风神E70就是自主品牌电动车中的一匹黑马。  那么这款东风风神E70车型的配置及实际性能如何?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于2017年12月对这款新车型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与评价。 
摘 要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摘 要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是受发展心理学理论启发而策划的人物生平展。不同于传统的以“官方评价”为导向、以“宏大叙事”为主流,该展采取了“个体成长史”的微小叙述角度,其在视角及内容上的创新为突破同质化局面、拓宽策划思路提供了可供参考、评析的案例。  关键词 人物生平展 内容策划 叙述视角 发展心理学  0 引言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推出了主题展览《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
上世纪30年代,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独资创办的《星洲日报》,礼聘郁达夫上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文艺副刊《晨星》、《星洲晚报》文艺副刊《繁星》和《星光画报》文艺版。1939年元旦,《星洲日报》的兄弟报《星槟日报》在槟城正式刊行,郁达夫受邀共襄盛举。  在微风与夕照的交响乐中,郁达夫西渡到了槟城。一踏入这个岛屿,他就感叹:“槟榔屿实在是名不虚传的东方花县”。常常,别人爱用‘花园’,他却突破常例而写‘花县
历史必将把我们卷入其洪流之中,我们每个人,不管是多么地渺小,都将发挥一定的作用──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将成为过去,又决定将来。  ──美·巴琳  蓦然间,香港作家联会已跨越三十岁了!  作为人类的寿命,三十岁是一个走向成熟、沉稳而充满朝气活力的年纪。  特别是在商品主导的社会,作为民间团体的作联,是从瓦砾沙石中走过来,三十年的漫漫岁月,是由艰苦挣扎求存的每一个日夜组成的,浸染着开垦者和耕耘者的斑斑汗
朱西甯(1926-1998)原名朱青海,祖籍山东省临朐县,生于江苏宿迁。朱西甯中学就读于南京五中;毕业后,进入杭州艺专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走上写作道路。1949年,朱西甯弃学从军后去了台湾。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朱西甯参与了台湾20世纪50至90年代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一生留下小说、散文、评论等作品三十余部。  《贼》是朱西甯写于1959年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第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大学学术学科,其一方面承担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关注职业教育的体制、模式等宏观研究。但是实践层面对职业院校师资面貌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较小;在学科理论发展层面,其学科规范程度、学科地位、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学科培养内容、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还表现出明显的定位之困,凸显了作为新兴复合学科发展中各领域融合转换的困难。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