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当地人来说,小时候有梭梭林的地方,就是挖肉苁蓉、放骆驼的去处,梭梭为戈壁荒漠带来无限生机,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大家会成捆地砍伐梭梭,用作薪炭材。梭梭树干材质坚硬,含水量少、易燃烧、火力旺,被誉为“荒漠活煤”,是优质的燃烧材料。许多牧民赶着牲畜去梭梭林里拉柴,一些牧民还直接把家安在了梭梭林里,用胡杨搭圈,靠梭梭取暖。加上梭梭的嫩枝是骆驼和羊极好的饲料,所以连同嫩枝也被一并利用。如此一来,人为砍伐,过度放牧,以及自然生态恶化,梭梭林大面积萎缩、死亡,柴达木盆地天然形成的生态屏障被破坏,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原本压制在林地下的沙尘,在大风的作用下卷上天空,周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几乎人人都要戴上帽子和口罩才能出门。
时至今日,大家越来越清楚梭梭林的重要性:它能降低风速、阻截流沙、提高空气湿度等,在保证德令哈乃至柴达木盆地生态良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要想保护柴达木,就得保护梭梭林。建立保护区是最直截了当的措施,在面积达到37万多公顷的保护区中,有15.85公顷集中联片的原始梭梭林,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2.4%,接近一半。
除梭梭以外,保护区还分布有柽柳、沙拐枣、麻黄、白刺和盐爪等植物,它们和梭梭一样,也是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样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时间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那为什么保护区内植物还是以梭梭居多呢?这得从梭梭的特性讲起。
为了适应干旱环境,梭梭的叶子退化为鳞片,仅仅依靠当年生的嫩枝进行光合作用。干旱炎热的夏季到来后,部分幼嫩枝自动脱落,以减少其水分蒸腾面积。在正午太阳强辐射下,植物体关闭气孔来保存水分,这是梭梭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干旱的方法。此外,梭梭一般具有庞大的根系,垂直根可达9米以上,水平根更是可以分布到10米以外,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范围很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留得住水分,才能把握生机。
自身的进化让梭梭具备了荒漠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梭梭对于环境的贡献可不止如此。有研究人员通过对比20年人工梭梭林沙丘土壤和流动沙丘的土壤性质,发现梭梭林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的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加快沙地成土的过程。一方面自身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肥力,这也是为什么保护区内近一半植被都是梭梭的原因。
梭梭林守护者用视频分享日常
47岁的德令哈人陈永奎,是柴达木盆地中的一名梭梭护林员。直至今日,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已有15年,前10年,他在柴达木盆地种树,以及保护公益林,2013年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他来到了尕海自然保护站,开始了现在的工作,负责维护林区,守护这里的野生动植物。工作之余,他用手机拍下梭梭林的四季,上传到自己名为“梭梭林守护者”的快手号上。视频中记录最多的,是陈永奎在巡山过程中看到的梭梭林。
巡山护林,防火、防挖、防猎都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早上九點多钟,陈永奎便和保护站的队友们开汽车或者骑摩托车出去巡逻,车轮碾过的地方扬起尘沙,远远地,在蓝天与戈壁的交界处,是梭梭的身影。当驾驶到车辆不能通行的路段,大家需要步行巡逻,夏季天气炎热,就顶着太阳直晒,冬季风沙大,脸都会被刮得生疼,而这片梭梭林说是“林”,倒更像是灌木丛,能提供的庇护十分有限。陈永奎和队友顶着烈日狂风,每天得步行的巡逻路程在15公里左右,尕海保护站需要巡护的梭梭林大概有6万多公顷,差不多23天才能全部转完。到了中午时分,陈永奎和队友就近找一棵体型略大的梭梭树,借着稀疏的阴凉享用午餐——出门时带的馍馍和开水。如果天气良好,没遇到大风沙阻碍行进,一般下午三、四点就能回到驻地,完成每天的护林日志后,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
因为工作原因,陈永奎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保护站里,每月有一周时间可以返回到30多公里外的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因为烧香拜佛、祭拜祖先的人增多,防火的隐患比较大,他们还需要加强巡护。虽然辛苦,陈永奎却乐在其中,坦言喜欢这份工作:“这些梭梭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时间长了,我对这片林子有感情。”看着当初种下的小树苗,已长到一人多高,守护着它们的陈永奎和队友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于陈永奎来说,当初开通快手号,其实就是想分享柴达木的风景给各地的人看,不过,坚持到现在,这已经成了自己的一种工作记录。在陈永奎的镜头里,年岁久远的梭梭,很多根系被风蚀裸露出一米多,呈现与风沙长期搏斗而成的奇异姿态。如今,陈永奎仍然时常拍摄视频,在快手上记录梭梭林,越来越多人在网络上看到他,通过他的视频了解梭梭,看着他拍到的保护区内的动物,有时是蛇,有时是鸟,听他讲到梭梭发达的根系……看到在严酷环境下顽强生存的动植物,以及为了保护生态而奔走在一线的巡林员们,不由对自然充满敬畏。
不放过一起盗挖盗猎事件
每年春季,陈永奎和队友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防盗”,因为即便是荒漠中毫不起眼的梭梭林,也能引来贪婪的“盗贼”。
梭梭林中,生长着很多珍稀的中草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锁阳和肉苁蓉。每年四五月份,是盗挖中药材的高峰期,陈永奎要和队友们对这些中草药进行严密保护。在陈永奎的一条快手视频中,还记录过一次抓住盗挖锁阳的人。这些盗挖者总抱有僥幸心理,觉得梭梭林所在的荒漠人迹罕至,几乎遇不到人,只要躲开巡林员,就能成功挖到锁阳。
比起锁阳,盗挖肉苁蓉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是一种草本寄生植物,寄生在一些沙漠树木根部,尤其喜欢寄生在梭梭根部,靠吸取梭梭的养分和水分存活。作为名贵中药材,肉苁蓉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被认为具有“滋肾壮阳、补益精血”的药用价值,受到市场的青睐。每年五月左右就有人前来盗挖。由于肉苁蓉生长条件苛刻,每千株寄生植物梭梭中,仅有7株肉苁蓉,因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所以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任何盗挖或者贩卖野生肉苁蓉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盗挖者要挖取肉苁蓉,需把它从梭梭根部挖出,这样的行为对梭梭影响极大,如果梭梭根部没有及时掩埋,会对梭梭造成损坏,它将不会再生长,导致大面积死亡。所以,对陈永奎和队友们来说,他们坚决不会放过一起盗挖盗猎的事件。好在经过这几年严打非法采挖,加上现在人工种植肉苁蓉的出现,保护区中盗猎的情况几乎已经绝迹。但是难免有人顶风作案,盲目追求所谓“野生”二字,前来盗挖,陈永奎和队友一刻也不敢松懈。
保护区内巡林员们的努力有了成效,现在,柴达木盆地的梭梭林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柴达木盆地的生态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截止2018年1月,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9年减少2.82万公顷。保护好了梭梭林保护区,也就是保护了臧野驴、荒漠猫、兔狲、鹅喉羚、灰鹤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过荒漠的生态异常脆弱,一旦被破坏将难以恢复,梭梭保护区的保护之路依旧不能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