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121
周四早上笔者有第一节课,7:45就到学校,在办公室桌上发现一封信,是昨天晚上被笔者留下的小雷同学所写:
杨老师你好!
昨天下午你留下我谈话,本来我是有许多话想说的。但是,由于你当时强大的气场,我实在不敢说,就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向你诉说。
首先,我对你并不厌烦,也不想和你作对,因为你是继谢老师之后我最喜欢的老师。对于罗艺恒事件,我想说,我天生有一种“爱作”的性格。当自己考好,我会说:“咦,考那么垃圾。”来炫耀一下;如果被老师拉去面谈,我也会假装不想去。其实我是想炫耀给那些没有被“请”去的同学。对于你说我不爱学习,当初你布置生物地理的背诵时。我确实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简单记忆。哪知过几天就忘了,可这段时间我也是在努力背诵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说完了,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
这封信结尾有句话用墨迹涂抹,仔细辨認依稀可见“谅解”等字样,还在最上面用括号标示:全文将“你”变成“您”。结尾语气也是小雷平时说话的口吻。这封信应该是今天早上起床后写的。这个孩子的语文较差,特别害怕写作文,平时作文往往错别字连篇,句子不通顺,有时字数都达不到最低要求。可这封信除了格式不齐全,字词有几处错误,句子也还通顺。而且是当天早晨起床后完成的,可想当时他是多么想表达!
事情是这样的:周一全年级进行生物地理的模拟考试,包括小雷在内的好几个踩线生都考得很差,于是在放学后笔者将这些学生留下来。被叫到的学生都迅速围拢来,小雷的同桌小罗嬉皮笑脸地跑上来说:“老师,老师,小雷说他不想留下,他要溜了。”笔者抬头就看到小雷背着书包,磨磨蹭蹭地靠近讲台,一边笑嘻嘻地观察我,一副想溜的模样。笔者强压怒火和其他学生谈完话后又单独留下了他,到了办公室,笔者重重地放下课本,直接批评他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公然不配合,对抗管理,还提到昨天他数学测试成绩不理想。说他是整天贪玩,不思上进,只想用偷奸耍滑来蒙混过关。其间他多次想插话,但笔者没有给他机会,在笔者连珠炮般的批评后,他嘴唇翕动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笔者问他想说什么。他嗫嚅一会,最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左手在右手臂上抓出了一道道的红痕。笔者当时在气头上,心想:平时那么关心他,他却不领情,真的浪费感情。没想到今天却收到了这样一封信。笔者的心沉重极了,想当时自己是怎样狰狞的面孔啊。让一个平时爱搞笑,爱说话的学生,一句话也不敢说。在没有进行过调查沟通的情况下,笔者就将“叛逆”“不领情”“消极反抗学习”这些字眼作为他的罪名,一个个强加在他身上。小小的他如何能承受啊!这该给学生带来多大的伤害啊。笔者十分后悔,冲动时愤怒的魔鬼让笔者的智商为零。现在回想,当时的笔者一定和赖佩霞老师演讲中提到的,那些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的家长一样,以爱的名义,以恨的方式发泄。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倒把学生的心推得更远。
笔者和小雷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是没有发言权的。而且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冷静地倾听和发现事情的原因,如果不能控制情绪,不仅会堵塞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还会把不良情绪传播给学生,心理学实验发现,当学生不愉快时,全身的情绪系统会处于“防卫状态”,对教师会产生敌对情绪,任何外界的影响,包括他平时认为正确的意见都不会进入他的大脑。所以有时候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处理事件更重要,先让情绪回归理性,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交谈,可能才会使学生真正接受自己的教导,产生态度和行为的积极转变。
课堂上小雷一直低着头。有时怯生生的眼神与笔者相遇,马上躲开了。晚上,笔者辗转反侧,该怎样去修补那颗破碎的心啊。当面交谈,一定会紧张尴尬;打电话给他又不能观察他的反应;想想还是直面自己的错误,向他道歉吧,于是笔者连夜写了一封信:
小雷同学:
说实话,看完你的留言我很难过。我没有想到自己自以为是的评判深深地伤害了你。没有给你申诉的机会就一股脑儿倾倒了我的不满和指责。作为你的老师,作为一个有和你一样大儿子的母亲。我没有顾及你的感受,我很抱歉。
你是个聪明机灵,活泼开朗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我是除了你父母之外,最希望你成功的人。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个自信优秀的翩翩少年。所以当我看到你课堂上讲小话时,就希望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安静;当我听到数学老师对你的表扬时,就希望你的数学一直能傲视群雄。当我发现你这艘小船在我的引导下,没有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我就心急,我就上火,我就生气,我就愤怒。所以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小雷,今天看到你怯生生的眼神,我深知昨天的行为刺伤了你。请你原谅老师,老师只是希望自己小时候走过的弯路你不再踏上去。仅此而已,别无他意,望你理解。
我也说完了,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和解吧。拥抱你。
笔者也用了一个小雷似的结尾,中午,笔者把信给他,要他回家后拆看,下午上课时笔者发现小雷那清澈的眼睛一直追随着自己。笔者知道,那一刻笔者和小雷已经冰释前嫌,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简阳中学 610000)
周四早上笔者有第一节课,7:45就到学校,在办公室桌上发现一封信,是昨天晚上被笔者留下的小雷同学所写:
杨老师你好!
昨天下午你留下我谈话,本来我是有许多话想说的。但是,由于你当时强大的气场,我实在不敢说,就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向你诉说。
首先,我对你并不厌烦,也不想和你作对,因为你是继谢老师之后我最喜欢的老师。对于罗艺恒事件,我想说,我天生有一种“爱作”的性格。当自己考好,我会说:“咦,考那么垃圾。”来炫耀一下;如果被老师拉去面谈,我也会假装不想去。其实我是想炫耀给那些没有被“请”去的同学。对于你说我不爱学习,当初你布置生物地理的背诵时。我确实是为了完成任务,只是简单记忆。哪知过几天就忘了,可这段时间我也是在努力背诵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说完了,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
这封信结尾有句话用墨迹涂抹,仔细辨認依稀可见“谅解”等字样,还在最上面用括号标示:全文将“你”变成“您”。结尾语气也是小雷平时说话的口吻。这封信应该是今天早上起床后写的。这个孩子的语文较差,特别害怕写作文,平时作文往往错别字连篇,句子不通顺,有时字数都达不到最低要求。可这封信除了格式不齐全,字词有几处错误,句子也还通顺。而且是当天早晨起床后完成的,可想当时他是多么想表达!
事情是这样的:周一全年级进行生物地理的模拟考试,包括小雷在内的好几个踩线生都考得很差,于是在放学后笔者将这些学生留下来。被叫到的学生都迅速围拢来,小雷的同桌小罗嬉皮笑脸地跑上来说:“老师,老师,小雷说他不想留下,他要溜了。”笔者抬头就看到小雷背着书包,磨磨蹭蹭地靠近讲台,一边笑嘻嘻地观察我,一副想溜的模样。笔者强压怒火和其他学生谈完话后又单独留下了他,到了办公室,笔者重重地放下课本,直接批评他不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公然不配合,对抗管理,还提到昨天他数学测试成绩不理想。说他是整天贪玩,不思上进,只想用偷奸耍滑来蒙混过关。其间他多次想插话,但笔者没有给他机会,在笔者连珠炮般的批评后,他嘴唇翕动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笔者问他想说什么。他嗫嚅一会,最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左手在右手臂上抓出了一道道的红痕。笔者当时在气头上,心想:平时那么关心他,他却不领情,真的浪费感情。没想到今天却收到了这样一封信。笔者的心沉重极了,想当时自己是怎样狰狞的面孔啊。让一个平时爱搞笑,爱说话的学生,一句话也不敢说。在没有进行过调查沟通的情况下,笔者就将“叛逆”“不领情”“消极反抗学习”这些字眼作为他的罪名,一个个强加在他身上。小小的他如何能承受啊!这该给学生带来多大的伤害啊。笔者十分后悔,冲动时愤怒的魔鬼让笔者的智商为零。现在回想,当时的笔者一定和赖佩霞老师演讲中提到的,那些满嘴说爱,却面目狰狞的家长一样,以爱的名义,以恨的方式发泄。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倒把学生的心推得更远。
笔者和小雷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是没有发言权的。而且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冷静地倾听和发现事情的原因,如果不能控制情绪,不仅会堵塞和学生沟通的桥梁,还会把不良情绪传播给学生,心理学实验发现,当学生不愉快时,全身的情绪系统会处于“防卫状态”,对教师会产生敌对情绪,任何外界的影响,包括他平时认为正确的意见都不会进入他的大脑。所以有时候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处理事件更重要,先让情绪回归理性,然后再心平气和地交谈,可能才会使学生真正接受自己的教导,产生态度和行为的积极转变。
课堂上小雷一直低着头。有时怯生生的眼神与笔者相遇,马上躲开了。晚上,笔者辗转反侧,该怎样去修补那颗破碎的心啊。当面交谈,一定会紧张尴尬;打电话给他又不能观察他的反应;想想还是直面自己的错误,向他道歉吧,于是笔者连夜写了一封信:
小雷同学:
说实话,看完你的留言我很难过。我没有想到自己自以为是的评判深深地伤害了你。没有给你申诉的机会就一股脑儿倾倒了我的不满和指责。作为你的老师,作为一个有和你一样大儿子的母亲。我没有顾及你的感受,我很抱歉。
你是个聪明机灵,活泼开朗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我是除了你父母之外,最希望你成功的人。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个自信优秀的翩翩少年。所以当我看到你课堂上讲小话时,就希望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安静;当我听到数学老师对你的表扬时,就希望你的数学一直能傲视群雄。当我发现你这艘小船在我的引导下,没有乘风破浪奋勇前行,我就心急,我就上火,我就生气,我就愤怒。所以一切就这么发生了。
小雷,今天看到你怯生生的眼神,我深知昨天的行为刺伤了你。请你原谅老师,老师只是希望自己小时候走过的弯路你不再踏上去。仅此而已,别无他意,望你理解。
我也说完了,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我们和解吧。拥抱你。
笔者也用了一个小雷似的结尾,中午,笔者把信给他,要他回家后拆看,下午上课时笔者发现小雷那清澈的眼睛一直追随着自己。笔者知道,那一刻笔者和小雷已经冰释前嫌,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简阳中学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