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 演绎语文的精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演绎出语文課堂的精彩呢?下面我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错误》这课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几点拙见。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自由、真实的语文教学环境


  “人文性”是新课改中提得较响的一个词。何为人文?笔者认为“人文性”最重要的是回归人性本真,让学生能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想说的话,不千篇一律、矫揉造作,而是勇敢大胆地表达,坦诚面对。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创设自由、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情感,挖掘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个性,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加充满活力。
  在教授《我们的错误》一课时,老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反复研读。而后,再出示几个名人在生活或学习中犯过的错误的画面及文字说明,并在图片之后出示这样一个问题:错误每个人都会有,你在生活中曾经犯过什么错误呢?有了图片及资料的引路,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学生的答案可谓情真意切,精彩纷呈:“我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一个,怕挨骂偷偷将它扔掉了。”“我偷摘过邻居家的枇杷。”“我周末作业没有做完,星期一老师要我们交的时候,我骗他说没带,放在家里……”
  每句话都那么朴实、简单,每个学生都表达得那么坦诚、真实,我想语文教育之树之所以枝繁叶茂,不正是因为这种真实、自由、坦诚的个性流露吗?许多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千篇一律的作文,假话、空话一大堆,是因为我们没给学生足够表达的空间,太多要求,太多束缚,才使他们无法真正回归到语文教育“人文”之真。

二、借助信息技术,变简单讲解为主动探究过程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更快捷、直观、高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学生探究拓展了空间,将原本只能靠教师的简单讲解转变为学生探究的过程,课堂也变得更高效。无论课程如何改革,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永远是语文课基本特点之一,也是语文“工具性”的最根本体现。
  《我们的错误》这课生词并不多,但“根除、畏缩不前、研读”等几个词语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呢?老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出示词语所在课文内容位置,并将重点词作特殊标注。在学生反复吟读之后,老师问道:“你们认为‘根除’一词能用别的什么词来替换吗?”学生很快就想到“铲除”“消除”等词。老师又追问道:“你们再仔细读读原句,并将你所说的词也换进去读一读,感受一下单纯‘铲除’‘消除’能够完全表达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吗?”经过一番对比阅读之后,学生很快答道:不行,应该是“彻底铲除、彻底消除”。“是的,根除就是彻底铲除、彻底消除的意思。”“那你们能用‘根除’造个句子吗”……(紧接着老师也用类似的方法教学“畏缩不前”“研读”两个词)
  没有冗长的解释,也无需费力的记忆,只是借助多媒体进行简单的换词及造句,教师就轻松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难懂的词语。既实现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又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可谓一举多得!

三、借助信息技术,回归语文教学“诵读”之本


  信息网络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合理将教学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错误》一课,作者正是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每个小节中都富含哲理,适宜诵读。课上老师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深情范读;接着又借助课件图片、背景音乐等元素创设出符合文本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吟读。其中有个别读、男女生配合、师生合作、小组读等形式,学生在反复吟读中品味鉴赏,从而领会诗歌的内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千百年来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或婉转,或铿锵;或温文尔雅,或锋芒毕露……无论何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读出文中韵味,读懂文章的内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欣赏到江南的秀美风景;读柳永《雨霖铃》在“冷风残月中”抒发出“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无奈。文字也有生命,有动感,只要你用心、用情去诵读,或抑扬顿挫,或激情四射,或婉转流畅,都如交响乐般扣人心弦。
  老师正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并大胆进行重编、改造,从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制作出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多媒体,真正实现借助信息技术,回归语文教学“诵读”之本。

四、借助信息技术,让语文返回本然与生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放在学会知识上。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写作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语文课中通过适量练习,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我们的错误》一课时,老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我们的错误》一课是一首现代诗,在教授第一小节时,老师就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在学生练说之后,又出示“ 总有 的时候, 也有 的时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句子结构形式将说的写出来。很快学生就写出诸如“生活中总有犯错的时候,学习上也有糊涂的时候”“洗碗总有打破的时候,做作业也有不认真的时候”等句子。此后,在最后一节教学中,老师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学生能写出既工整又富有韵味的诗句,如:学习是必做的事情啊/每个人都要全力认真学习/认真学习啊,把知识掌握/把知识掌握啊,你才会成才。瞧,尽管有些稚嫩,但诗句中反复和顶针手法用得多好呀!
  是的,正是因为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才让语文回归本然与生活。本课是首现代诗,众所周知,诗歌蕴含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活本身就是一首最美的诗,没有造作,无需带任何修饰。或自然清新,或缠绵曲折,或平淡柔美,或跌宕起伏。落花流水中蕴含着诗歌,明月清风中舞动着诗歌……诗歌是快乐的倾吐,是每个人普通的生活状态,无需种种条条框框,更不能用清规戒律去任意压抑,应任其自然流淌,任其肆意延伸。老师做到如此,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可以是一个诗人,而我们的语文课也可在如此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返回本然与生活。
  显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语文课堂便宛如一段通向未知方向的旅程,途中随时随处都会收获不曾预约的精彩。
  作者简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黄塘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能力的培养。其中较为直接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及思维发展与提升,而另外两个要素更多地依靠这两个要素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更多地需要依靠具体的教学策略,笔者的实践以及同行的相关研究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文感的培养,可以获得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抓手,而基于对文本的分析,以发
期刊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歌教学古已有之。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提倡读诗,因为诗能抒发人的情感,能激发人的斗志,可以记录生活的点滴,可以评论时事。纵观部编小学低段教材儿童诗的选文,大都力求保护儿童的想象力,塑造的形象和情感融合,具有色彩美、静态美、动态美等特点,并形成独特的儿童意境,充满童真、童趣。  《彩色的梦》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第八课,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
期刊
朱永新老师指出:“共读是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实践表明,学生与同伴、家长、老师共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新补充读本》是一套由李吉林、朱家珑、成尚荣等学者编写的补充阅读丛书。其中的选文贴近语文教材的课文主题,
期刊
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相互关联的文本的阅读模式。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对阅读量的要求显著扩大,且阅读文本之间具有互文性,可帮助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模块。为贴合教育实践的需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主要表现为,以课内文本为起点,拓展课外文本的“1+X”式阅读。群文阅读,根源于语文学科教育的内在需求,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對群文阅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会归类,举一反三,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并通过分享阅读感悟,使学生学会表达,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融合。一、群文阅读的界定  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将一组文章借助于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相较于传统单篇文章阅读而言,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阅读过程
期刊
阅读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指师生能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用生命与文本的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对话,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面对一个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文本细读呢?下面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一、于形式相似处细读  文章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结构形式,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尤其是形式相似之处,更值得反复咀嚼。  《少年王冕》一文按王冕成长经历从其七岁丧父
期刊
中小学写字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书写好汉字,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促进个性良好地发展。书法乃是寂寞之道,同时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学习者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写字教学如不从育人出发,忽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一味刻板地要求学生掌握书法技能,写好汉字,势必会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中小学写字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与科学文化教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非常多,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情景交融是古诗最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望庐山瀑布》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风景诗,诗人李白以夸张的语言,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大气磅礴的庐山瀑布之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重点要将文字与实景相呼应,借助诗人之笔,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色彩。可以按照读诗、听声、嚼文、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具有相辅相成的功能。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才能同时提升学生读与写两种能力。鉴于此,我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过程中做出了创新尝试,立足于多视角,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读”与“写”,并紧扣二者的最佳契合点,组织学生展开读与写的双重训练,以确保两种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升。一、品读重点词语,组织积累性仿写练笔  张志公指出:“模仿才是
期刊
[人物名片]屈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校长、书记,双本科,教育学士,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柔性使用人才,苏州市电教馆小学语文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开发和辅导老师。先后参与或主持“九五”—“十三五”六个省级、五个市级课题。在《教学与管理》《语文世界》《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语心》,在线培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