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砌体结构做为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还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为了保证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可靠,建设时应严格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及施工,对于已建的不符合规范或破损的砌体结构建筑,使用者应及时联系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规范的加固设计,尽早修复提高其房屋的抗震承载力水平,防范于未然。而加固设计者,应充分综合考虑当地情况及甲方的实际建筑使用情况和经济情况,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适用、经济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设计,实现双赢。
关键词:砖砌体;结构加固;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存在砖砌体的安全问题
1.1 建筑材料及施工的质量问题
许多砖砌体房屋,由于无严格的监管制度,且为了追求价格上的便宜,经常采用一些无生产许可证的私人小厂生产的砖及水泥,聘请一些无上岗证班组施工。多次的实际砌体结构加固工程调查中发现,检测报告显示的砖及水泥砂浆的强度,甚至不到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即砖MU10,砂浆M2.5)。建筑材料及施工低质量,且不说无法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在长年风吹日晒后更是发生开裂,松动等现象,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此类房屋在抗震安全上的先天不足。
1.2 房屋结构受力问题
许多砖砌体房屋,无正规设计;一味的追求层高,层数,大空间,长悬挑。这样就造成了许多房屋的受力构件,如墙体、柱子、悬挑梁等,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就已经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发生局部破坏;更有甚者,由于依照相邻建筑物的施工经验,没依据自身的实际地质情况,将5、6 层的房屋,采用浅基础建造于无任何地基处理的淤泥地上。在房子建好没多久,已经发生了肉眼可见的严重倾斜及下沉。试想一座已经发生了局部受力破坏和倾斜下沉的房屋,在地震中有何安全可言?
1.3 抗震构造上的问题
圈梁和构造柱是砌体房屋在地震中最有效的构造措施。其能够加强砖砌体机构的整体性,保证协同变形,然而我国许多砖砌体房屋,不是有圈梁无构造柱,就是圈梁构造柱都没有,就算有圈梁有构造柱的房屋,其设置位置及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规范要求。还有就是众所周知的预制板的大量应用,且在施工中预知板的搁置长度,严重不满足规范要求,且与圈梁无有效可靠的连接。抗震构造措施上的不足,也是造成砌体房屋抗震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措施
针对存在以上三个主要问题的砖砌体房屋,如何进行加固才能使其既能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又能做到因地制宜,节约造价,最低限度的影响建筑使用空间与功能呢?有一个清晰的加固设计思路:合理严谨的计算及加固方法的优选是很重要的。根据多年的砌体结构加固设计的经验,步骤和方法可简单的分为:寻找问题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整理资料,根据资料解决问题三个步骤。
2.1 设计人员的现场踏勘与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地质钻探(即寻找问题收集资料)
作为后续抗震加固设计的前提,设计人员的现场踏勘与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地质钻探是非常重要的。现场踏勘使得设计人员对房屋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更感性的认识,而且能更清楚的了解什么部位适合加固,什么部位加固施工不方便或加固后会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等具体情况,避免了闭门造车;检测鉴定,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房屋建材质量,退化情况,倾斜率等,还能为无正规图纸的房屋测绘出实际房屋及构件尺寸及位置,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地质钻探能明确该房屋地基承载力,及地下水位和地基土液化情况等,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2 设计人员的计算分析(即发现问题整理资料)
经过现场踏勘并已有检测资料后,设计人员将房屋实际构件尺寸,建材的强度,该地区实际的地质情况,抗震设防烈度,实际使用荷载等参数,输入电算。电算结果就能显示出该房屋地基基础承载力、墙体、柱子抗压抗剪承载力,挑梁抗倾覆力,梁下砌体局部抗压承载力等不足的部位。分析出承载力不足的程度如何,以便区分开来,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3 根据计算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即根据资料解决问题)
在计算结果分析整理后,设计人员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提高该房屋的抗震承载力。砖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大致分为三个内容:地基基础的加固,竖向受力构件(即墙、柱)加固,水平受力构件(即梁、板)加固。
(1)地基基础的加固:砖砌体房屋的基础形式大多数均为墙下条形基础(分为无筋毛石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有时也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对于墙下条形基础,一般情况下采用截面加大的方法增大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承载力。
如果为软弱地基,有限的截面加大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无法阻止基础不均匀沉降时,通常条形基础可以考虑采用换填垫层法,打木桩法,或水泥搅拌桩法,等浅层地基处理方法。提升房屋范围位置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对于片筏基础通常可在下沉的一侧,打若干锚杆静压桩,这样既能提高承载力防止继续下沉,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
(2)竖向受力构件(即墙、柱)的加固:墙柱的加固,应先从结构体系上考虑其合理性,是否横墙间距太大,是否有按抗震等级在规定位置设置构造柱。在结构体系合理的前提下,对局部受力不满足的构件进行补强加固。加固方法主要有:
①钢筋网外喷射混凝土墙体加固法或钢筋丝外粉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该两种加固法都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但后者提高承载力的效果不如前者,相对的造价也较低,更多应用于构造上修复原受损墙体恢复其原先承载能力使用。该两种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墙体的抗压及抗剪承载力。在墙体厚度不足,墙體承载力不足严重时,还应采用钢筋网外喷射混凝土加固法。但应注意,抗压不足时纵向钢筋应计算确定二水平钢筋可按构造设置;抗剪不足纵向钢筋可按构造设置水平钢筋,应计算确定。墙体两侧的钢筋网,应通过拉结钢筋穿过原墙体灰缝,按一定的间距梅花型布置,使得两侧钢筋网与原墙体可靠连接。
该两种方法(即俗称夹板墙法)的优点是,加固后无建筑布局无明显变化,在提高墙体承载力的同时,不太影响原来的建筑使用。
②增设钢筋混凝土组合砖砌体壁柱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在应设置构造柱的位置增设构造柱,提高梁底墙体局部抗压承载力,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力。然而该方法使得墙体在很多部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在走廊两侧将较大的影响走廊的宽度。
③局部墙体置换混凝土构造柱法:凿除需增设混凝土构造柱位置的旧墙体,将其置换为混凝土构造柱,此做法相较于增设钢筋混凝土组合砖砌体壁柱法改造后基本不改变原本墙体厚度,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但是施工比较麻烦,而且应做好可靠支撑,避免墙体拆除时发生危险。
(3)水平受力构件(即梁、板)的加固:梁板的加固一般分为在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和抗震构造上的加固。
①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一般可采用截面加大的方法或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加固。截面加大部分应依据实际受力情况增设钢筋。并应与原结构可靠连接(遇混凝土柱采用植筋方法;遇砖墙砖柱应凿除局部砖砌体搁置)。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应注意钢板与碳纤维布与原梁板的粘结质量,在粘贴前应充分做好梁板粉刷层的清楚,结构面的平整,避免出现空鼓。且应注意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②抗震构造上的加固:抗震构造上的加固一般有:增设构造上需要的圈梁、增加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加强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等。增设圈梁及增加预制板的搁置长度一般采用墙体或梁两侧增设角钢且对穿锁紧的方法来实现,角钢既能充当圈梁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又能使得预制楼板的支托长度更长。
加强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可,采用挂钢丝网或钢绞线粉刷聚合物砂浆的方法实现。
3 结语
2008 年5 月12 日,我国汶川发生8 级大地震,在该地震中,大量砌体房屋倒塌,造成了大量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自汶川地震后,人们纷纷对砖砌体房屋这种结构体系的抗震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质疑。然而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结构设计的经验来分析,承然砖砌体结构相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在抗震上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然而因为其相对低廉的造价,在我国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主流的建筑结构形式,而且根据规范及计算分析,砖砌体结构并非不能抗震,并非那么的不安全;造成大量砖砌体房屋在地震中无法经受考验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数砖砌体房屋,凭借当地经验施工,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造成的。
关键词:砖砌体;结构加固;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存在砖砌体的安全问题
1.1 建筑材料及施工的质量问题
许多砖砌体房屋,由于无严格的监管制度,且为了追求价格上的便宜,经常采用一些无生产许可证的私人小厂生产的砖及水泥,聘请一些无上岗证班组施工。多次的实际砌体结构加固工程调查中发现,检测报告显示的砖及水泥砂浆的强度,甚至不到规范规定的最低要求(即砖MU10,砂浆M2.5)。建筑材料及施工低质量,且不说无法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在长年风吹日晒后更是发生开裂,松动等现象,可以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此类房屋在抗震安全上的先天不足。
1.2 房屋结构受力问题
许多砖砌体房屋,无正规设计;一味的追求层高,层数,大空间,长悬挑。这样就造成了许多房屋的受力构件,如墙体、柱子、悬挑梁等,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就已经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发生局部破坏;更有甚者,由于依照相邻建筑物的施工经验,没依据自身的实际地质情况,将5、6 层的房屋,采用浅基础建造于无任何地基处理的淤泥地上。在房子建好没多久,已经发生了肉眼可见的严重倾斜及下沉。试想一座已经发生了局部受力破坏和倾斜下沉的房屋,在地震中有何安全可言?
1.3 抗震构造上的问题
圈梁和构造柱是砌体房屋在地震中最有效的构造措施。其能够加强砖砌体机构的整体性,保证协同变形,然而我国许多砖砌体房屋,不是有圈梁无构造柱,就是圈梁构造柱都没有,就算有圈梁有构造柱的房屋,其设置位置及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规范要求。还有就是众所周知的预制板的大量应用,且在施工中预知板的搁置长度,严重不满足规范要求,且与圈梁无有效可靠的连接。抗震构造措施上的不足,也是造成砌体房屋抗震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措施
针对存在以上三个主要问题的砖砌体房屋,如何进行加固才能使其既能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标准,又能做到因地制宜,节约造价,最低限度的影响建筑使用空间与功能呢?有一个清晰的加固设计思路:合理严谨的计算及加固方法的优选是很重要的。根据多年的砌体结构加固设计的经验,步骤和方法可简单的分为:寻找问题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整理资料,根据资料解决问题三个步骤。
2.1 设计人员的现场踏勘与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地质钻探(即寻找问题收集资料)
作为后续抗震加固设计的前提,设计人员的现场踏勘与房屋的检测鉴定及地质钻探是非常重要的。现场踏勘使得设计人员对房屋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更感性的认识,而且能更清楚的了解什么部位适合加固,什么部位加固施工不方便或加固后会影响房屋使用功能等具体情况,避免了闭门造车;检测鉴定,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房屋建材质量,退化情况,倾斜率等,还能为无正规图纸的房屋测绘出实际房屋及构件尺寸及位置,为后续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地质钻探能明确该房屋地基承载力,及地下水位和地基土液化情况等,为后续的地基基础加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2.2 设计人员的计算分析(即发现问题整理资料)
经过现场踏勘并已有检测资料后,设计人员将房屋实际构件尺寸,建材的强度,该地区实际的地质情况,抗震设防烈度,实际使用荷载等参数,输入电算。电算结果就能显示出该房屋地基基础承载力、墙体、柱子抗压抗剪承载力,挑梁抗倾覆力,梁下砌体局部抗压承载力等不足的部位。分析出承载力不足的程度如何,以便区分开来,选择不同的加固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3 根据计算结果及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抗震加固(即根据资料解决问题)
在计算结果分析整理后,设计人员就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固方法,提高该房屋的抗震承载力。砖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大致分为三个内容:地基基础的加固,竖向受力构件(即墙、柱)加固,水平受力构件(即梁、板)加固。
(1)地基基础的加固:砖砌体房屋的基础形式大多数均为墙下条形基础(分为无筋毛石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有时也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对于墙下条形基础,一般情况下采用截面加大的方法增大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来提高承载力。
如果为软弱地基,有限的截面加大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且无法阻止基础不均匀沉降时,通常条形基础可以考虑采用换填垫层法,打木桩法,或水泥搅拌桩法,等浅层地基处理方法。提升房屋范围位置处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对于片筏基础通常可在下沉的一侧,打若干锚杆静压桩,这样既能提高承载力防止继续下沉,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纠偏作用。
(2)竖向受力构件(即墙、柱)的加固:墙柱的加固,应先从结构体系上考虑其合理性,是否横墙间距太大,是否有按抗震等级在规定位置设置构造柱。在结构体系合理的前提下,对局部受力不满足的构件进行补强加固。加固方法主要有:
①钢筋网外喷射混凝土墙体加固法或钢筋丝外粉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该两种加固法都属于复合截面加固法,但后者提高承载力的效果不如前者,相对的造价也较低,更多应用于构造上修复原受损墙体恢复其原先承载能力使用。该两种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墙体的抗压及抗剪承载力。在墙体厚度不足,墙體承载力不足严重时,还应采用钢筋网外喷射混凝土加固法。但应注意,抗压不足时纵向钢筋应计算确定二水平钢筋可按构造设置;抗剪不足纵向钢筋可按构造设置水平钢筋,应计算确定。墙体两侧的钢筋网,应通过拉结钢筋穿过原墙体灰缝,按一定的间距梅花型布置,使得两侧钢筋网与原墙体可靠连接。
该两种方法(即俗称夹板墙法)的优点是,加固后无建筑布局无明显变化,在提高墙体承载力的同时,不太影响原来的建筑使用。
②增设钢筋混凝土组合砖砌体壁柱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在应设置构造柱的位置增设构造柱,提高梁底墙体局部抗压承载力,提高结构整体抗侧力。然而该方法使得墙体在很多部位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的正常使用,尤其是在走廊两侧将较大的影响走廊的宽度。
③局部墙体置换混凝土构造柱法:凿除需增设混凝土构造柱位置的旧墙体,将其置换为混凝土构造柱,此做法相较于增设钢筋混凝土组合砖砌体壁柱法改造后基本不改变原本墙体厚度,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但是施工比较麻烦,而且应做好可靠支撑,避免墙体拆除时发生危险。
(3)水平受力构件(即梁、板)的加固:梁板的加固一般分为在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和抗震构造上的加固。
①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梁板结构受力上的加固一般可采用截面加大的方法或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加固。截面加大部分应依据实际受力情况增设钢筋。并应与原结构可靠连接(遇混凝土柱采用植筋方法;遇砖墙砖柱应凿除局部砖砌体搁置)。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应注意钢板与碳纤维布与原梁板的粘结质量,在粘贴前应充分做好梁板粉刷层的清楚,结构面的平整,避免出现空鼓。且应注意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的锚固长度满足规范要求。
②抗震构造上的加固:抗震构造上的加固一般有:增设构造上需要的圈梁、增加预制楼板的搁置长度,加强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等。增设圈梁及增加预制板的搁置长度一般采用墙体或梁两侧增设角钢且对穿锁紧的方法来实现,角钢既能充当圈梁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又能使得预制楼板的支托长度更长。
加强预制板之间的整体性可,采用挂钢丝网或钢绞线粉刷聚合物砂浆的方法实现。
3 结语
2008 年5 月12 日,我国汶川发生8 级大地震,在该地震中,大量砌体房屋倒塌,造成了大量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自汶川地震后,人们纷纷对砖砌体房屋这种结构体系的抗震安全产生了很大的质疑。然而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结构设计的经验来分析,承然砖砌体结构相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或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在抗震上有其不可避免的劣势,然而因为其相对低廉的造价,在我国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主流的建筑结构形式,而且根据规范及计算分析,砖砌体结构并非不能抗震,并非那么的不安全;造成大量砖砌体房屋在地震中无法经受考验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数砖砌体房屋,凭借当地经验施工,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