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测量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人才的选拔、培养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测评方法。但目前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程的效果。在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设计了心理测量学的改革方案。通过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搭建网络实践平台、完善考核办法等手段,大力提高心理测量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心理测量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33-02
心理测量学可以说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个体差异的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心理测量学对预测和判断他人工作胜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这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心理测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什么以及形成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依靠教材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一直是多数非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途径,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教材内容落后,与现实社会脱节,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二是知识体系缺少融合,很难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模糊不清的课程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不清楚应学什么,不学什么,导致学生收获不甚明了。
(二)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实践环节,而常常套用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心态和课程的期望值,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只能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其后果就是学生受制于课堂,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创造性,不愿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与同学在教学上缺乏互动,实践教学较少,又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参加工作后不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考核体系单一
目前期末考试成绩往往成了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这样单一的应试教育考核影响下,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为考、考为分、分为证”——即考试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分数”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课堂散、备考忙,学完忘”的被动学习状态。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能力的发展[1]。
二、探究式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特点
探究式学习,指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2]因此,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探究式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为途径,改革心理测量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宽理论、强实践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探究式学习具有几个特征:一是指导性。通过对心理测量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的问题做引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满热情的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二是自主性。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吸收新知识,用于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完成的,并在其中获得新知识的积累以及自信心和成就感。三是互动性。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不仅能够使各自的研究成果得到相互印证,而且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正确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四是全面性。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自评与互评,了解学习状态和水平。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和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解决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改革新策略
(一)针对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心理、法律基础知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强实践、有特色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上,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及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掌握人才选拔的方法和技术。因此,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规划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4]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心理测量学技术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应用。例如,提高招聘、甄选录用的有效率,使人员合理配置,智力开发、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业选择的有效性等。
(二)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效性
心理测量学包含大量的理论教学内容,老师“一言堂”的单向授课模式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情境模拟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情境模拟式教学,是将心理训练活动与测量学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应用的新模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主动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使用PPT、网络资源、视频影音或实物等易于让学生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单调的理论知识得以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和效果。实验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对心理测量操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一些重要的测量问卷进行亲自操作,并撰写实验测量报告,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教学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测量在职业选拔和岗位匹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通过搭建心理测量网站、QQ交流群、公共电子邮箱、博客等网络技术手段,来锻炼学生独立使用测验的能力。在教学期间,安排学生在心理测量网站上进行心理测试活动,独立主持测验的施测、评分和解释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学生在实践中既锻炼了使用测验的能力,强化了他们对心理测量作用的认识;想要两份杂志。[5]第二,通过心理测量,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包括智力、性格、潜能、职业特长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涉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特性;第三,扩大学生学习的渠道,如开辟网络“教学论坛”进行答疑和信息反馈,将课堂作业、课件、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等都放到了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变“90分钟单一教学形式”为“全时段多向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四)完善考核体系,全面评估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不仅要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多维度课程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采用期末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的考核方式相结合。针对课程特点,考试题型不仅强调知识性还强调应用性,既要能够考察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要突出对创造性能力、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技能应用等的培养,要即抓知识又抓素质,让考试成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面测评的标准,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其次,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价。采用课堂发言、实验案例解析、小组表现、创新能力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平时表现的比重最多也可以达到总成绩的10%—20%。这样增加了课堂的参与性,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会更加的全面和具體。
参考文献:
[1]闫巩固等.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05,(1):90-93
[2]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5):48-51
[3]吴彩霞.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09(18): 54-55
[4]牟新博.浅谈心理测量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25): 183-185
作者简介:
谷力群,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郭志峰,男,辽宁本溪人,大连工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心理测量学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233-02
心理测量学可以说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是测量人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个体差异的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心理测量学对预测和判断他人工作胜任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效果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这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心理测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什么以及形成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依靠教材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一直是多数非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途径,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教材内容落后,与现实社会脱节,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二是知识体系缺少融合,很难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种模糊不清的课程教学目标,使得学生不清楚应学什么,不学什么,导致学生收获不甚明了。
(二)教学模式陈旧
由于心理测量学的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实践环节,而常常套用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学习心态和课程的期望值,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只能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其后果就是学生受制于课堂,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创造性,不愿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与同学在教学上缺乏互动,实践教学较少,又导致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参加工作后不适应社会的现实需要。
(三)考核体系单一
目前期末考试成绩往往成了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这样单一的应试教育考核影响下,很多学生出现了“学为考、考为分、分为证”——即考试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分数”的错误认知,导致学生“课堂散、备考忙,学完忘”的被动学习状态。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系统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能力的发展[1]。
二、探究式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特点
探究式学习,指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2]因此,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探究式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为途径,改革心理测量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宽理论、强实践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探究式学习具有几个特征:一是指导性。通过对心理测量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的问题做引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满热情的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二是自主性。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吸收新知识,用于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完成的,并在其中获得新知识的积累以及自信心和成就感。三是互动性。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不仅能够使各自的研究成果得到相互印证,而且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解决彼此观点中的矛盾,巩固正确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四是全面性。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教师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自身也可以通过自评与互评,了解学习状态和水平。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和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解决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改革新策略
(一)针对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学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心理、法律基础知识,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强实践、有特色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上,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及社会实践,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分析应用能力,掌握人才选拔的方法和技术。因此,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规划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4]在教学中除了讲授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心理测量学技术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应用。例如,提高招聘、甄选录用的有效率,使人员合理配置,智力开发、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业选择的有效性等。
(二)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实效性
心理测量学包含大量的理论教学内容,老师“一言堂”的单向授课模式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情境模拟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形式。情境模拟式教学,是将心理训练活动与测量学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应用的新模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让学生主动分析,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使用PPT、网络资源、视频影音或实物等易于让学生接受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单调的理论知识得以形象化,增强学生学习乐趣和效果。实验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对心理测量操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一些重要的测量问卷进行亲自操作,并撰写实验测量报告,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三)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教学实践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测量在职业选拔和岗位匹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通过搭建心理测量网站、QQ交流群、公共电子邮箱、博客等网络技术手段,来锻炼学生独立使用测验的能力。在教学期间,安排学生在心理测量网站上进行心理测试活动,独立主持测验的施测、评分和解释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学生在实践中既锻炼了使用测验的能力,强化了他们对心理测量作用的认识;想要两份杂志。[5]第二,通过心理测量,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包括智力、性格、潜能、职业特长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等涉及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特性;第三,扩大学生学习的渠道,如开辟网络“教学论坛”进行答疑和信息反馈,将课堂作业、课件、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等都放到了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变“90分钟单一教学形式”为“全时段多向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
(四)完善考核体系,全面评估学习效果
课程考核不仅要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态度和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多维度课程考核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采用期末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的考核方式相结合。针对课程特点,考试题型不仅强调知识性还强调应用性,既要能够考察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程度,也要突出对创造性能力、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技能应用等的培养,要即抓知识又抓素质,让考试成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面测评的标准,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其次,对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价。采用课堂发言、实验案例解析、小组表现、创新能力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平时表现的比重最多也可以达到总成绩的10%—20%。这样增加了课堂的参与性,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会更加的全面和具體。
参考文献:
[1]闫巩固等.心理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05,(1):90-93
[2]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2009,(25):48-51
[3]吴彩霞.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2009(18): 54-55
[4]牟新博.浅谈心理测量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0(25): 183-185
作者简介:
谷力群,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郭志峰,男,辽宁本溪人,大连工业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科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