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蔓延速度快等特点,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资源损失,而且还会对林区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基层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提前发现森林火灾隐患,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真正做到“防火于未然”。文章分别从加强火源管理、建设隔离工程和优化基础设施等方面,就构建基层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的具体方法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森林防火;长效机制;预防预测;隔离工程
引言: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森林防火工作面临较大压力。调查发现,现阶段基层林业部门在防火管理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预测水平低、火灾预测预防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对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因此,基层林业部门必须与时俱进的革新管理技术、转变管理观念,立足于本地区的工作实际,构建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切实降低甚至是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一、多渠道构建森林火灾预测预防网络
1、加强林区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是杜绝森林火灾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引起基层林业部门的重视。结合以往森林火灾事故的原因调查,火源的形成除了雷击等特殊天气原因外,人为原因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对外开放的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游客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林区内吸烟,并将为完全熄灭的烟头随意丢弃;或是没有将矿泉水瓶放到垃圾桶里,而是直接丢弃在草地上。烟头、矿泉水瓶都有可能成为火源;其二是在靠近村庄的林区,农田烧荒或用柴火做饭,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也容易将火种吹到林内,进而成为火源。因此,在进行森林火灾预防预测时,也要加强对林区火源管理。
2、防火工作要大力采用高新科技
当前,防火工作应该向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机器化迈进。如利用“RS”进行火点监测依靠“GIS”的强大功能进行收集、处理资料利用“GPS”为扑火人员导向、定位。利用现代通讯网络配上传真机可以进行地形、地貌、火场动态、火行为特征的信息传递。在防火指挥中心通过地面监测和卫星监测系统,随时在计算机中监测雷击火发生的准确位置做出雷击火预报。要充分利用森林防火数字辅助决策系统使森林防火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完善火险预测预报网、情报信息通信网、火情监控望网,以全面满足森林防火信息指挥中心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御和控制能力的要求。
3、设立森林防火预警阶梯人员交流站
森林防火预警阶梯人员交流站是指在森林火灾的多发区设置多个检测站,派遣森林防火专家亲临现场对林区的分布规律和起火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将各检测站检测结果分类汇总,得到阶段性的火灾检测报告,以指导森林消防工作的有序展开。
二、形成多样的隔离工程
1、物理隔离
第一,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包括修建防火道路开设防火线和防火沟,有计划地逐年修筑防火道路。防火道路的修建要同交通部门联合起来重点修建闭塞林区、火灾常发区和边境地区。要与林区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既能作为防火道路,同时又能作为开发林区的道路。防火道路应疏密有度,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林区长效发展,又能够满足防火扑救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运送物质需求。在易发生森林火灾处用水泥建立适当的防火池,注意防火池的设计风格要与当地的林区分布相融合。在汛期时,防火池可以蓄水养鱼,也可以用于林区养护、农耕区浇灌等。当处于干旱期时,可从山坡或山脚引水,以应对干旱期扑火需要,另外,还可用于解决山高坡陡、水源缺乏等问题。
2、采用生物防火林
生物防火林被称为成本最低的森林消防办法,因此,应加大重火灾区的绿色防火投资。在重火灾地段选择萌芽能力強,技条茂密,庄长迅速,郁闭快,适合当地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等耐火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加快对已造人工林地改造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利用植物或树种的不同燃烧性,以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进行布局从而减少树林的燃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损失。采用合理抚育措施减少林内阳性杂草及枯枝分布降低树木的燃烧性。采用合理混交的林分,对易燃林木采取包围式或分离式林分,提高林区生产力的同时,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抗火能力。另外,要扩大林业团队中植物学研究人员和林木培植技术型人才比例,提高森林防护工作者的整体预测分析能力,为构建小生态环与大生态体结合机制打下基础。
3、黑色防火工程
黑色防火工程即计划烧除工程。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每3~5年,即可选择适宜的森林、在合适的时间、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以低强度火烧除林缘、林内部分可燃物,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从而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采用黑色防火工程来减少森林火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以计划烧除来替代森林火灾转被动防火为主动预防。另外,可以利用黑色防火工程的资源,在有必要采取黑色防火方式的林区,建立合理的能源回收利用设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阶梯式利用效率。
三、优化森林防火工作相关的基础设施
森林防火预测预防是一项专业性强、任务艰巨的工作,要想切实保障森林安全,提高防火工作成效,除了建立一支有着丰富防火工作经验的林业工作队伍外,还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辅助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基层林区来说,本身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缺乏,这就要求上级部门适当增加财政支持,以推动基层森林防火工作向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基层林业部门采购一批信息化监控设备,安装在林区内的多处位置,用来监测林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同时,利用计算机综合这些信息,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结语:
基层森林防火是整个中国森林防护系统的关键,基层森林防护应采取综合森林防火对策,以组建严密的预防网络为基点,根据地方特点建立适宜本地的长效森林防火工程,配备完备的基础设施从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森林防火道路,为构建森林防火“节点”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松爱.在民间护林组织中筑起第一道森林“防火墙”——江西省浮梁县林改后基层森林防火工作重心随机转换浅析[C]//中国林业学术大会.2014.
[2]王元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8(1):10-13.
[3]闫晓燕,刘树森,吴志显.牡丹江森工林区基层森林防火调度工作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4):91-92.
关键词:森林防火;长效机制;预防预测;隔离工程
引言: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森林防火工作面临较大压力。调查发现,现阶段基层林业部门在防火管理工作中,也确实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信息化预测水平低、火灾预测预防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形成对森林火灾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因此,基层林业部门必须与时俱进的革新管理技术、转变管理观念,立足于本地区的工作实际,构建森林防火长效预测预防技术,切实降低甚至是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一、多渠道构建森林火灾预测预防网络
1、加强林区火源管理
火源管理是杜绝森林火灾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引起基层林业部门的重视。结合以往森林火灾事故的原因调查,火源的形成除了雷击等特殊天气原因外,人为原因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对外开放的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游客存在很多不文明行为,例如在林区内吸烟,并将为完全熄灭的烟头随意丢弃;或是没有将矿泉水瓶放到垃圾桶里,而是直接丢弃在草地上。烟头、矿泉水瓶都有可能成为火源;其二是在靠近村庄的林区,农田烧荒或用柴火做饭,如果遇到大风天气也容易将火种吹到林内,进而成为火源。因此,在进行森林火灾预防预测时,也要加强对林区火源管理。
2、防火工作要大力采用高新科技
当前,防火工作应该向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机器化迈进。如利用“RS”进行火点监测依靠“GIS”的强大功能进行收集、处理资料利用“GPS”为扑火人员导向、定位。利用现代通讯网络配上传真机可以进行地形、地貌、火场动态、火行为特征的信息传递。在防火指挥中心通过地面监测和卫星监测系统,随时在计算机中监测雷击火发生的准确位置做出雷击火预报。要充分利用森林防火数字辅助决策系统使森林防火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完善火险预测预报网、情报信息通信网、火情监控望网,以全面满足森林防火信息指挥中心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御和控制能力的要求。
3、设立森林防火预警阶梯人员交流站
森林防火预警阶梯人员交流站是指在森林火灾的多发区设置多个检测站,派遣森林防火专家亲临现场对林区的分布规律和起火源进行系统研究,并将各检测站检测结果分类汇总,得到阶段性的火灾检测报告,以指导森林消防工作的有序展开。
二、形成多样的隔离工程
1、物理隔离
第一,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地面道路防火工程包括修建防火道路开设防火线和防火沟,有计划地逐年修筑防火道路。防火道路的修建要同交通部门联合起来重点修建闭塞林区、火灾常发区和边境地区。要与林区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使之既能作为防火道路,同时又能作为开发林区的道路。防火道路应疏密有度,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林区长效发展,又能够满足防火扑救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和运送物质需求。在易发生森林火灾处用水泥建立适当的防火池,注意防火池的设计风格要与当地的林区分布相融合。在汛期时,防火池可以蓄水养鱼,也可以用于林区养护、农耕区浇灌等。当处于干旱期时,可从山坡或山脚引水,以应对干旱期扑火需要,另外,还可用于解决山高坡陡、水源缺乏等问题。
2、采用生物防火林
生物防火林被称为成本最低的森林消防办法,因此,应加大重火灾区的绿色防火投资。在重火灾地段选择萌芽能力強,技条茂密,庄长迅速,郁闭快,适合当地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等耐火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加快对已造人工林地改造大力提倡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利用植物或树种的不同燃烧性,以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进行布局从而减少树林的燃烧程度,降低森林火灾损失。采用合理抚育措施减少林内阳性杂草及枯枝分布降低树木的燃烧性。采用合理混交的林分,对易燃林木采取包围式或分离式林分,提高林区生产力的同时,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抗火能力。另外,要扩大林业团队中植物学研究人员和林木培植技术型人才比例,提高森林防护工作者的整体预测分析能力,为构建小生态环与大生态体结合机制打下基础。
3、黑色防火工程
黑色防火工程即计划烧除工程。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每3~5年,即可选择适宜的森林、在合适的时间、地形和气候条件下,以低强度火烧除林缘、林内部分可燃物,减少可燃物载量,降低森林火险从而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采用黑色防火工程来减少森林火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以计划烧除来替代森林火灾转被动防火为主动预防。另外,可以利用黑色防火工程的资源,在有必要采取黑色防火方式的林区,建立合理的能源回收利用设施,以提高森林资源的阶梯式利用效率。
三、优化森林防火工作相关的基础设施
森林防火预测预防是一项专业性强、任务艰巨的工作,要想切实保障森林安全,提高防火工作成效,除了建立一支有着丰富防火工作经验的林业工作队伍外,还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辅助防火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基层林区来说,本身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缺乏,这就要求上级部门适当增加财政支持,以推动基层森林防火工作向机械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例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形式,基层林业部门采购一批信息化监控设备,安装在林区内的多处位置,用来监测林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同时,利用计算机综合这些信息,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率,以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
结语:
基层森林防火是整个中国森林防护系统的关键,基层森林防护应采取综合森林防火对策,以组建严密的预防网络为基点,根据地方特点建立适宜本地的长效森林防火工程,配备完备的基础设施从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森林防火道路,为构建森林防火“节点”网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松爱.在民间护林组织中筑起第一道森林“防火墙”——江西省浮梁县林改后基层森林防火工作重心随机转换浅析[C]//中国林业学术大会.2014.
[2]王元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8(1):10-13.
[3]闫晓燕,刘树森,吴志显.牡丹江森工林区基层森林防火调度工作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