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想起我妈妈,她未竟的运动员生涯在我这里得到了传承,对她,或许也是一种慰藉吧。与羽毛球事业一起经历过这样一个时代,又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关心,我觉得,我这辈子,挺值的。——梁小牧
1982年,中国羽毛球第一次参加了汤姆斯杯比赛,便将“汤姆斯杯”收入囊中,载誉回国。当时,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首次捧得“汤姆斯杯”的中国羽毛球代表队时说:“羽毛球在我国是1949年以来刚刚开始的一项运动,在第一、二代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中,有不少是归国华侨。归侨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了中国羽毛球的发展之路。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八次问鼎汤姆斯杯,十一次将尤伯杯捧回国。短短几十年,羽毛球在中国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号召力。正如万老先生所言:归国华侨为中国羽毛球运动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是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羽毛球运动,正是由于有了诸多从印尼归来的华侨的参与,才会崛起得如此迅速。
梁小牧,首批海归羽毛球运动员之中的代表者,如今,已经退休在家,享受着晚年的悠闲生活,不过,回忆起当初的羽毛球峥嵘岁月,依然有抑制不住的激动。
岁月已走远,却彷佛还在眼前。
“我做运动员,纯粹是偶然。不过,想一想,这一生,与羽毛球能结缘,能够做出一点儿成绩,也很值得。”梁小牧声音宏亮,运动员的身体底子让她一点不见老态。在采访中,梁小牧很容易提起的两个话题:一个是曾经也是运动员出身的妈妈,另外一个是对她一生影响至深的周总理。
母女两代运动员的迥然命运
上世纪60年代,《羊城晚报》上曾经有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母女运动员》,讲述的便是梁小牧和她同样是运动员出身的母亲。梁小牧祖籍广东,她的外公是留美归国的高材生,思想开明,重视子女教育,当他发现自己的女儿——梁小牧的母亲有运动天赋时,就着力培养。在上个世纪30年代,梁小牧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运动员。当时,国力衰微,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内有贪污腐败,运动员面临的局面是,一旦出名,便会被某些高官拉入灯红酒绿的场合应酬,做社交场合的陪衬。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梁小牧的外祖父便带着女儿——梁小牧的母亲出走印尼,希望在那里谋求一片立锥之地。
1943年,梁小牧呱呱坠地。在印尼无忧无虑地过着童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很多移民印尼的华侨这时选择回国。梁小牧便是在这次的印尼华侨归国热中与母亲回到了中国广东佛山。那一年,是1958年,梁小牧十五岁。
梁小牧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由于母亲做运动员的坎坷,自己也从未想过走运动员这一条路。1958年,广东要举办一次省级羽毛球大赛,各个地区开始大面积招选运动员。梁小牧被老师推选出来,这并非是由于梁小牧的羽毛球打得好,而仅仅因为她来自印尼。
来自印尼的人羽毛球打得都不错,或许是这一惯性思维使然,梁小牧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去了羽毛球训练场地。尽管是来自印尼不错,但是梁小牧并没有打羽毛球的经验,“只是在叔叔的家里,看到过羽毛球场地,并看过他打球,偶尔跑去给他捡球或者拍两下,关于羽毛球比赛规则,发球,站位,等等这些都统统不知道。”参与训练并参加了佛山比赛项目的梁小牧最终拿到了倒数第二名的坏成绩,但是她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要强不服输的劲头,却给教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成绩不佳,她还是被留在了省队。
留在省队就意味着要做一个真正意义的运动员了,梁小牧为此特意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妈妈很郑重地问她:“你真的喜欢运动吗?”梁小牧点点头,妈妈表情凝重地同意了女儿的选择,心里却有很多忐忑。“我非常能理解妈妈,她是一个很有天资的运动员,却由于时代的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结合她的人生经历,对于这条路,她的担忧很正常。”梁小牧说:“后来每次取得成绩,我就会想起妈妈。妈妈若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
尽管她来自印尼,却不懂得一点印尼的羽毛球打法,于是,她在省队,也获得了一个诙谐的称谓:“来料加工”。即,人是来自印尼的,但是技术打法却全部在国内现教。训练第一天,梁小牧至今记忆犹新:“我永远也忘不掉那一天,1958年11月13日,第一次集训,跑越野。我从来没有跑过这么长的路,一路上跑跑停停走走,人累得快要昏倒了。晚上,教练把我叫过去,一句难听的话都没说,只给了我一毛钱,说,你回家去吧。”
就这一毛钱刺激了梁小牧,要强不服输的性格基因被激发出来。第二天,她五点半就起床,绕着训练场地跑步,此后,天天如此,比队里要求的起床时间总要早半个小时,自己训练体能。
第二年,她参加在汕头举办的羽毛球大赛,凭着一股劲儿,打到了最后,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可能就是因为我的拼劲,不服输的性格使然吧。”梁小牧说。梁小牧的职业生涯由此开始。她的母亲也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在体育赛场上挥洒自己的青春,担忧不再。母亲的运动员梦想接力到了女儿的身上。
与周恩来总理的三次见面
在梁小牧的回忆中,周总理的面孔时时浮现在她脑海中,“每次一回想起我的羽毛球生涯,周总理的笑容就浮现在眼前。”梁小牧前后三次不由自主地重复这句话。
三次与周总理见面,也彷佛是梁小牧职业生涯中的三个节点,笔笔都是浓墨重彩。
1963年,梁小牧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羽毛球大赛。梁小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凌历凶狠、快速多变的打法。一次次将对方挑下马,她的快攻迅猛、步法灵活、杀吊落点好、控网能力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梁小牧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与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一路杀到决赛。
决赛那晚,周恩来总理坐在观众席上观赛。梁小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色,一举拿到了女子单打冠军的奖杯。颁奖大会上,领导人和获奖队员依次握手,梁小牧走到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笑着对她说:“你是梁小牧,你的打球风格很好,你要勤学苦练,为国争光。”当时,梁小牧激动得热泪盈眶,“我觉得我太幸运了,回国5年,就拿到了女单冠军,受到周总理的夸奖。我就一直一直看着周总理,心里想着妈妈,走到下一个领导人面前还浑然不觉,队友捅了捅我才回过神来。”
20岁的梁小牧达到了运动员生涯的巅峰时刻。这一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与印度尼西亚对抗赛中,她代表中国队第一个出战,她的对手是亚运会冠军——印尼的米娜妮。
出手便是凌厉的风格,拼了,好胜的梁小牧狠打快攻,分别以11:1、11:2的悬殊比分战胜了亚运会冠军米娜妮。比赛结束后,队医过来问她:“你的脚崴了,疼得厉害吗?”她这才想起来掀开裤腿看,一看脚踝都肿了。原来,打球打的太投入,连自己崴脚都不知道。
1963年11月,梁小牧代表中国队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个汇聚了51个国家参与的体育盛事中,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与男子单打冠军,梁小牧获得了女子单打亚军。“这一次比赛,我们接到任务,要给印尼让球,我让球让得没有水平,都打到界外了。”梁小牧说。在这次的女子单打比赛中,梁小牧让球与曾经的手下败将米娜妮,屈居亚军。
尽管让球让她心里不痛快,但是回到印尼代表中国参赛的梁小牧却第一次体味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从来没有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回到印尼,当时好多以前认识的人都来给我们加油,比赛一结束,许许多多陌生的,熟悉的华侨都涌到后台,抱住我就哭,一个老太太一边擦眼泪,一边说‘祖宗开眼了,祖宗开眼了。’梁小牧在回忆中再次动情:“他们在海外的华侨曾经遭遇的委屈,苦难彷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释放。他们以我为傲,我以祖国为傲,抱在一起哭做一团。” 从印尼回来,途经昆明,这一天,是1963年11月13日,梁小牧记得很清楚,因为她再次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因为要参加亚非11国会议。取道昆明,那一晚上,周总理与从印尼回来的运动员见面会谈,周总理走到梁小牧的面前,微笑着说:“梁小牧,你输球,我听汇报了,做一个运动员不容易,当党和人民需要你输时,你要输得漂亮;当党和人民需要你赢时,即使遭遇天大的困难,你也一定要赢。”梁小牧知道,这是总理在指她输球让球时,几次把球打向界外,有点明显,不够漂亮。梁小牧也从此知道了,做一个运动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心里有委屈吗?也有,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政治环境,不得不如此,所以我们也都能想得通。”梁小牧说。
第三次见到周总理,已经是1972年。自获得全国女子单打冠军,新兴力量运动会团体冠军,单打亚军等荣誉后,梁小牧便开始随团去欧洲征战,数次将丹麦、瑞典等羽毛强国的运动员打败。只是,好景不长,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来袭,梁小牧受到严重冲击,在那个贡献做得越多,危害也越大的疯狂年代里,梁小牧由于印尼华侨的身份,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审查。“那段日子,就不提了。”梁小牧轻轻叹息,回忆的幕布瞬时拉到了1972年。
那一年的4月9日,周总理去广州视察,梁小牧所在的省队是周总理视察的一个点。那天是一个星期天,梁小牧不知道周总理要来视察,当然,若是知道了,她也没有资格进入欢迎的队列,因此,那天从家里回来,她穿着便装,远远地看到一群人簇拥着周总理。她只能站得远远地看,周总理准备走了,抬眼之间,发现了站得远远的梁小牧,便招招手,让梁小牧走过去,亲切地说:“梁小牧,你为什么没有去国家队,这些年,你还好吗?”周总理的一句话,将梁小牧多年来在运动中遭遇的委屈勾出来了,她心中堵得厉害,拼命忍住眼泪,嘴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看着周总理渐渐远去。
当天晚上周总理在广州的军区大礼堂上观看演出,省队的队员们穿着队服也坐在后面一起看,或许是因为下午周总理叫出了梁小牧的名字,组织上也让梁小牧坐在后面远远地看演出,却并没有让她穿队服。
看完戏,梁小牧和队员们准备回去,这时候,远远地跑来一个女兵,大声地喊:“谁是梁小牧,总理要见你。”梁小牧跟着女兵到了周总理休息的小礼堂。
“总理坐在小礼堂的藤椅上休息,周围摆了七八个藤椅,坐满了人,只有他身边的一个椅子是空的,我进去以后,给总理打了个招呼,总理说,来,坐我旁边,今天你是上座。”梁小牧说:“到今天,我还记得总理的微笑,那天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周总理亲切地问她,羽毛球发展中的问题,她如实反映,说没有场地,当时周总理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打个报告,领取资金,这时广州的领导赶紧说,这个费用我们出。当年年底,训练基地——广州体育馆就修好了。
“回去之后,有人说是我向总理告状的,其实我哪里有告状啊,只是如实反映一下情况。”梁小牧的个人命运也在周总理那次会见之后得到了改变,她从一个”有问题的人“成为一名羽毛球教练。
“当时我为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让新手赶上和超越自己,培养新一代羽毛球接班人。”后来,周总理也通过梁小牧的上级传达了他对梁小牧的期望:“让新手赶上和超过自己,应该鼓励梁小牧。”
后来,梁小牧从国家队退役后,到河北体科所工作,在工作中一直谨记周总理的期望,让新手赶上和超过自己。“去年,有一个北京的记者来采访我,让我题辞,我忍不住提笔写下了:周总理,永远活在我心中。”梁小牧说,“这不是作秀,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不由自主,唯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我常常想起我妈妈,她未竟的运动员生涯在我这里得到了传承,对她,或许也是一种慰藉吧。”梁小牧说:“与羽毛球事业一起经历过这样一个时代,又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关心,我觉得,我这辈子,挺值的。”
1982年,中国羽毛球第一次参加了汤姆斯杯比赛,便将“汤姆斯杯”收入囊中,载誉回国。当时,时任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首次捧得“汤姆斯杯”的中国羽毛球代表队时说:“羽毛球在我国是1949年以来刚刚开始的一项运动,在第一、二代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中,有不少是归国华侨。归侨为中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简单的几句话,概括出了中国羽毛球的发展之路。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八次问鼎汤姆斯杯,十一次将尤伯杯捧回国。短短几十年,羽毛球在中国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号召力。正如万老先生所言:归国华侨为中国羽毛球运动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是的,新中国建立之初,羽毛球运动,正是由于有了诸多从印尼归来的华侨的参与,才会崛起得如此迅速。
梁小牧,首批海归羽毛球运动员之中的代表者,如今,已经退休在家,享受着晚年的悠闲生活,不过,回忆起当初的羽毛球峥嵘岁月,依然有抑制不住的激动。
岁月已走远,却彷佛还在眼前。
“我做运动员,纯粹是偶然。不过,想一想,这一生,与羽毛球能结缘,能够做出一点儿成绩,也很值得。”梁小牧声音宏亮,运动员的身体底子让她一点不见老态。在采访中,梁小牧很容易提起的两个话题:一个是曾经也是运动员出身的妈妈,另外一个是对她一生影响至深的周总理。
母女两代运动员的迥然命运
上世纪60年代,《羊城晚报》上曾经有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母女运动员》,讲述的便是梁小牧和她同样是运动员出身的母亲。梁小牧祖籍广东,她的外公是留美归国的高材生,思想开明,重视子女教育,当他发现自己的女儿——梁小牧的母亲有运动天赋时,就着力培养。在上个世纪30年代,梁小牧的母亲是当地有名的运动员。当时,国力衰微,外有日寇虎视眈眈,内有贪污腐败,运动员面临的局面是,一旦出名,便会被某些高官拉入灯红酒绿的场合应酬,做社交场合的陪衬。在这种情况下,1937年,梁小牧的外祖父便带着女儿——梁小牧的母亲出走印尼,希望在那里谋求一片立锥之地。
1943年,梁小牧呱呱坠地。在印尼无忧无虑地过着童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很多移民印尼的华侨这时选择回国。梁小牧便是在这次的印尼华侨归国热中与母亲回到了中国广东佛山。那一年,是1958年,梁小牧十五岁。
梁小牧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由于母亲做运动员的坎坷,自己也从未想过走运动员这一条路。1958年,广东要举办一次省级羽毛球大赛,各个地区开始大面积招选运动员。梁小牧被老师推选出来,这并非是由于梁小牧的羽毛球打得好,而仅仅因为她来自印尼。
来自印尼的人羽毛球打得都不错,或许是这一惯性思维使然,梁小牧就这样懵懵懂懂地去了羽毛球训练场地。尽管是来自印尼不错,但是梁小牧并没有打羽毛球的经验,“只是在叔叔的家里,看到过羽毛球场地,并看过他打球,偶尔跑去给他捡球或者拍两下,关于羽毛球比赛规则,发球,站位,等等这些都统统不知道。”参与训练并参加了佛山比赛项目的梁小牧最终拿到了倒数第二名的坏成绩,但是她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要强不服输的劲头,却给教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成绩不佳,她还是被留在了省队。
留在省队就意味着要做一个真正意义的运动员了,梁小牧为此特意征求了妈妈的意见,妈妈很郑重地问她:“你真的喜欢运动吗?”梁小牧点点头,妈妈表情凝重地同意了女儿的选择,心里却有很多忐忑。“我非常能理解妈妈,她是一个很有天资的运动员,却由于时代的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讨生活,结合她的人生经历,对于这条路,她的担忧很正常。”梁小牧说:“后来每次取得成绩,我就会想起妈妈。妈妈若是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就不会有这么多遗憾了。”
尽管她来自印尼,却不懂得一点印尼的羽毛球打法,于是,她在省队,也获得了一个诙谐的称谓:“来料加工”。即,人是来自印尼的,但是技术打法却全部在国内现教。训练第一天,梁小牧至今记忆犹新:“我永远也忘不掉那一天,1958年11月13日,第一次集训,跑越野。我从来没有跑过这么长的路,一路上跑跑停停走走,人累得快要昏倒了。晚上,教练把我叫过去,一句难听的话都没说,只给了我一毛钱,说,你回家去吧。”
就这一毛钱刺激了梁小牧,要强不服输的性格基因被激发出来。第二天,她五点半就起床,绕着训练场地跑步,此后,天天如此,比队里要求的起床时间总要早半个小时,自己训练体能。
第二年,她参加在汕头举办的羽毛球大赛,凭着一股劲儿,打到了最后,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连她自己都觉得奇怪。“可能就是因为我的拼劲,不服输的性格使然吧。”梁小牧说。梁小牧的职业生涯由此开始。她的母亲也开心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在体育赛场上挥洒自己的青春,担忧不再。母亲的运动员梦想接力到了女儿的身上。
与周恩来总理的三次见面
在梁小牧的回忆中,周总理的面孔时时浮现在她脑海中,“每次一回想起我的羽毛球生涯,周总理的笑容就浮现在眼前。”梁小牧前后三次不由自主地重复这句话。
三次与周总理见面,也彷佛是梁小牧职业生涯中的三个节点,笔笔都是浓墨重彩。
1963年,梁小牧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羽毛球大赛。梁小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凌历凶狠、快速多变的打法。一次次将对方挑下马,她的快攻迅猛、步法灵活、杀吊落点好、控网能力强、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梁小牧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与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一路杀到决赛。
决赛那晚,周恩来总理坐在观众席上观赛。梁小牧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特色,一举拿到了女子单打冠军的奖杯。颁奖大会上,领导人和获奖队员依次握手,梁小牧走到周总理面前,周总理笑着对她说:“你是梁小牧,你的打球风格很好,你要勤学苦练,为国争光。”当时,梁小牧激动得热泪盈眶,“我觉得我太幸运了,回国5年,就拿到了女单冠军,受到周总理的夸奖。我就一直一直看着周总理,心里想着妈妈,走到下一个领导人面前还浑然不觉,队友捅了捅我才回过神来。”
20岁的梁小牧达到了运动员生涯的巅峰时刻。这一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与印度尼西亚对抗赛中,她代表中国队第一个出战,她的对手是亚运会冠军——印尼的米娜妮。
出手便是凌厉的风格,拼了,好胜的梁小牧狠打快攻,分别以11:1、11:2的悬殊比分战胜了亚运会冠军米娜妮。比赛结束后,队医过来问她:“你的脚崴了,疼得厉害吗?”她这才想起来掀开裤腿看,一看脚踝都肿了。原来,打球打的太投入,连自己崴脚都不知道。
1963年11月,梁小牧代表中国队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办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在这个汇聚了51个国家参与的体育盛事中,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与男子单打冠军,梁小牧获得了女子单打亚军。“这一次比赛,我们接到任务,要给印尼让球,我让球让得没有水平,都打到界外了。”梁小牧说。在这次的女子单打比赛中,梁小牧让球与曾经的手下败将米娜妮,屈居亚军。
尽管让球让她心里不痛快,但是回到印尼代表中国参赛的梁小牧却第一次体味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从来没有想到能以这样的方式回到印尼,当时好多以前认识的人都来给我们加油,比赛一结束,许许多多陌生的,熟悉的华侨都涌到后台,抱住我就哭,一个老太太一边擦眼泪,一边说‘祖宗开眼了,祖宗开眼了。’梁小牧在回忆中再次动情:“他们在海外的华侨曾经遭遇的委屈,苦难彷佛在这一刻都得到了释放。他们以我为傲,我以祖国为傲,抱在一起哭做一团。” 从印尼回来,途经昆明,这一天,是1963年11月13日,梁小牧记得很清楚,因为她再次见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因为要参加亚非11国会议。取道昆明,那一晚上,周总理与从印尼回来的运动员见面会谈,周总理走到梁小牧的面前,微笑着说:“梁小牧,你输球,我听汇报了,做一个运动员不容易,当党和人民需要你输时,你要输得漂亮;当党和人民需要你赢时,即使遭遇天大的困难,你也一定要赢。”梁小牧知道,这是总理在指她输球让球时,几次把球打向界外,有点明显,不够漂亮。梁小牧也从此知道了,做一个运动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心里有委屈吗?也有,但是当时的国际环境,政治环境,不得不如此,所以我们也都能想得通。”梁小牧说。
第三次见到周总理,已经是1972年。自获得全国女子单打冠军,新兴力量运动会团体冠军,单打亚军等荣誉后,梁小牧便开始随团去欧洲征战,数次将丹麦、瑞典等羽毛强国的运动员打败。只是,好景不长,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来袭,梁小牧受到严重冲击,在那个贡献做得越多,危害也越大的疯狂年代里,梁小牧由于印尼华侨的身份,受到了严重的迫害、审查。“那段日子,就不提了。”梁小牧轻轻叹息,回忆的幕布瞬时拉到了1972年。
那一年的4月9日,周总理去广州视察,梁小牧所在的省队是周总理视察的一个点。那天是一个星期天,梁小牧不知道周总理要来视察,当然,若是知道了,她也没有资格进入欢迎的队列,因此,那天从家里回来,她穿着便装,远远地看到一群人簇拥着周总理。她只能站得远远地看,周总理准备走了,抬眼之间,发现了站得远远的梁小牧,便招招手,让梁小牧走过去,亲切地说:“梁小牧,你为什么没有去国家队,这些年,你还好吗?”周总理的一句话,将梁小牧多年来在运动中遭遇的委屈勾出来了,她心中堵得厉害,拼命忍住眼泪,嘴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看着周总理渐渐远去。
当天晚上周总理在广州的军区大礼堂上观看演出,省队的队员们穿着队服也坐在后面一起看,或许是因为下午周总理叫出了梁小牧的名字,组织上也让梁小牧坐在后面远远地看演出,却并没有让她穿队服。
看完戏,梁小牧和队员们准备回去,这时候,远远地跑来一个女兵,大声地喊:“谁是梁小牧,总理要见你。”梁小牧跟着女兵到了周总理休息的小礼堂。
“总理坐在小礼堂的藤椅上休息,周围摆了七八个藤椅,坐满了人,只有他身边的一个椅子是空的,我进去以后,给总理打了个招呼,总理说,来,坐我旁边,今天你是上座。”梁小牧说:“到今天,我还记得总理的微笑,那天的情景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周总理亲切地问她,羽毛球发展中的问题,她如实反映,说没有场地,当时周总理就命令随行的人员打个报告,领取资金,这时广州的领导赶紧说,这个费用我们出。当年年底,训练基地——广州体育馆就修好了。
“回去之后,有人说是我向总理告状的,其实我哪里有告状啊,只是如实反映一下情况。”梁小牧的个人命运也在周总理那次会见之后得到了改变,她从一个”有问题的人“成为一名羽毛球教练。
“当时我为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让新手赶上和超越自己,培养新一代羽毛球接班人。”后来,周总理也通过梁小牧的上级传达了他对梁小牧的期望:“让新手赶上和超过自己,应该鼓励梁小牧。”
后来,梁小牧从国家队退役后,到河北体科所工作,在工作中一直谨记周总理的期望,让新手赶上和超过自己。“去年,有一个北京的记者来采访我,让我题辞,我忍不住提笔写下了:周总理,永远活在我心中。”梁小牧说,“这不是作秀,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不由自主,唯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能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我常常想起我妈妈,她未竟的运动员生涯在我这里得到了传承,对她,或许也是一种慰藉吧。”梁小牧说:“与羽毛球事业一起经历过这样一个时代,又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关心,我觉得,我这辈子,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