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用两种方法治疗,并将两种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
方法:从我中心2010年4月~2013年4月中,选择30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用奇偶数编号法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均分成两组,各为150例。奇数组即为观察组,用于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治疗,偶数组即为对照组用于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5周后再将两组的病患状况进行比较,观察HP的根除率,患者的痊愈程度以及两组的治疗的不良反应。[1]
结果:治疗1周后并停用药治疗,5周后,统计得观察组痊愈率为68.00%,综合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痊愈率为64.67%,综合有效率高达95.33%。两组痊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的状况,对照组为7例,具体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胃轻微疼不适等状况。两者治疗后效果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两种方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都有显著的效果,HP的根除率均较高,且不良应都是较少的,两者都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呋喃唑酮阿莫西林HP根除率十二指肠溃疡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47-01
近年来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探讨,经研究发现表明,75%~85%的患者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HP),根除HP是治疗十二指肠疾病的有效关键。本实验将3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并将两种方法的HP根除率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研究资料来自我中心2010年4月~2013年4月中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都是经过胃镜检查证实,共300例。本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86例;年龄20~79岁,平均(47.24±11.04)岁;1~20年,平均(9.29±1.25)年;患者奇偶编号法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性别、两组之间的年龄、病程、胃炎型和病理学等方面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具有可对比性的。
1.2纳入和删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本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胃镜检查,对照过临床诊断标准确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②删除标准:是关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不包括其他严重的胃病。两患者在分组之前的10天内均未进行过任何药物治疗[2]。
1.3方法。对于病患采取两种方法进行1周的治疗,且治疗期间停止其他用药,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组用于阿莫西林1.0g、埃索美拉唑20mg及呋喃唑酮100mg治疗,对照组用于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及克拉霉素0.5g进行治疗1周。
1.4疗效标准参照。根据HP根除率以及病理学变化将治疗的效果分为四种情况,分别为痊愈、显效、微效、无效。痊愈指病患完全好转,疾病彻底根除。显效则为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得到一定的根除,但有复发的可能性。微效则病患病情有所好转,稍微减轻病情。无效完全没有治疗的效果,病情如初或加重。[3]
1.5统计处理。在这项研究中的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设计,采用卡方检验来计算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来计算的统计数据表明,P<0.05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的存在具有意义。
方法:从我中心2010年4月~2013年4月中,选择300例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用奇偶数编号法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均分成两组,各为150例。奇数组即为观察组,用于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及呋喃唑酮治疗,偶数组即为对照组用于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进行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5周后再将两组的病患状况进行比较,观察HP的根除率,患者的痊愈程度以及两组的治疗的不良反应。[1]
结果:治疗1周后并停用药治疗,5周后,统计得观察组痊愈率为68.00%,综合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痊愈率为64.67%,综合有效率高达95.33%。两组痊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10例不良反应的状况,对照组为7例,具体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胃轻微疼不适等状况。两者治疗后效果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两种方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都有显著的效果,HP的根除率均较高,且不良应都是较少的,两者都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呋喃唑酮阿莫西林HP根除率十二指肠溃疡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47-01
近年来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探讨,经研究发现表明,75%~85%的患者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HP),根除HP是治疗十二指肠疾病的有效关键。本实验将3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并将两种方法的HP根除率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本研究资料来自我中心2010年4月~2013年4月中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都是经过胃镜检查证实,共300例。本组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86例;年龄20~79岁,平均(47.24±11.04)岁;1~20年,平均(9.29±1.25)年;患者奇偶编号法分为奇数组与偶数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性别、两组之间的年龄、病程、胃炎型和病理学等方面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具有可对比性的。
1.2纳入和删除标准。①纳入标准:本组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胃镜检查,对照过临床诊断标准确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②删除标准:是关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不包括其他严重的胃病。两患者在分组之前的10天内均未进行过任何药物治疗[2]。
1.3方法。对于病患采取两种方法进行1周的治疗,且治疗期间停止其他用药,以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组用于阿莫西林1.0g、埃索美拉唑20mg及呋喃唑酮100mg治疗,对照组用于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及克拉霉素0.5g进行治疗1周。
1.4疗效标准参照。根据HP根除率以及病理学变化将治疗的效果分为四种情况,分别为痊愈、显效、微效、无效。痊愈指病患完全好转,疾病彻底根除。显效则为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得到一定的根除,但有复发的可能性。微效则病患病情有所好转,稍微减轻病情。无效完全没有治疗的效果,病情如初或加重。[3]
1.5统计处理。在这项研究中的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设计,采用卡方检验来计算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来计算的统计数据表明,P<0.05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的存在具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