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人本教育观

来源 :今日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撇一捺互支撑.一灵一肉相两成,一情一理为双翼,一言一行赖悟功。”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祥先生对大写的“人”作的诗化诠释。它告诉我们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教会学生做人,构建人的灵魂一人格精神。
其他文献
2013年,甘肃粮食产量达到1138.9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农民人均纯收入5093元,增长13%,再破历史记录,实现“十连快”。回眸过去的这十多年,甘肃省农业增效大、农民增收多
素养作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其实质是作为知识运用的能力。这一能力蕴含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理智与道德的统一。可见,素养与知识之间并非是两个实体,素养甚至是知识实践性、情
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立足新时代,亟待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凝练方略,抓好落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各地各校各有关方面应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育积极劳动精神,培养学生必备劳动能力和良好劳动品质。应遵循劳动教育原则,拓展劳动教育途径,联通劳动教育环节,协同劳动教育主体,确保师资、经费、安全、场地、评价等保障到位。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影响着教材的变革趋势:一方面,大数据能够提供教材研究与管理所需要的客观依据,提升教材建设的科学性、专业性,引发教材建设思路与范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教材也需要通过数据化转变来适应当前的信息化发展。大数据对教材建设的支持,包括建立教材数据库、获取数字化教材的行为表现数据、基于感知技术采集纸质教材的使用数据等。在教材建设中应用大数据要注意教育大数据的片面性、传统教材研究范式与“第四范式”的结合、大数据的采集与应用中的教育伦理等关键问题。
一、开设少数民族学生“零起点”大学英语课的意义  新疆地处我国大西北 ,是多民族聚居区 ,高等学校的学生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组成。汉族学生在中学时学过英语 ,执行
开国的中小学政治课本,使用于1949年秋季和1950年春季学期,是由中央宣传部主导、教科书编审会审订、“党内秀才”撰写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课本,也是国家统一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颁布之前的过渡性教材。它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凸显革命性与思想性、理论性与通俗性、新编和再版结合的特点,开创了党领导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先河,迈出了全国政治教材走向统一的第一步,为新政权除旧布新、培育新人,发挥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劳动相关的修养和品质,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知识与实践能力、劳动习
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期望什么?人是什么?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一生孜孜以求并力图给人类解答的几个问题。那么,置身于教育中的我们是否应该自觉地进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以马克思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论断为基础,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
本研究就深圳市、广州市中学生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推荐中学82个主题的兴趣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对推荐活动方式和推荐活动主题的适应性均处于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