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未来金融中心地位争议与前景的探讨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842年开埠走到现在,香江百年,香港几经兴衰。为探究香港未来的前景以及自身的地位有如何的变化,本文从香港过往发展的历史与近年来的经济下滑、社会撕裂状况出发,结合大量准确可靠的资料以及数据搜集的文献研究法并归纳汇总,得出了香港未来依然看好、香港地位不动摇的结论。
  关键词:香港 国际金融中心 社会撕裂
  一、引言
  近年来,带有不良影响的事件牵动着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的金融中心,在大浪淘沙中,见证着香江这短暂而又沧桑的时刻。而“香港无用论”也在这段时间为部分人所呐喊。命运的齿轮牵连着香港的过去以及推动着香港的机遇与未来。面对内地城市的崛起以及香港社会内部撕裂,香港又有着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呢?
  二、香江经济社会历史与发展必然
  1.1 开埠之前
  史书最早有记载,可追溯至距今约6000年前,香港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痕迹。至清朝统治1840年前,香港保持着与广州十分紧密的关系,扮演着在对外开放中的一个颇为重要的角色。
  1.2开埠之后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派兵入侵当时清朝。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正式被英国“租借”(及后各种条约与战争,使得现在的整个香港地区落入英国手里)。而当时,英军对于香港地区的实地调查,记载了当地状况:极度贫瘠,荒无人烟,总人口不过万的一个小渔港。
  那么,这个昔日的小渔村,是怎么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乃至国际大都市呢?
  1.3转机与腾飞
  1.3.1二战后二十载
  战争时期的难民潮,也为香港地区带去人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助力香港今后的转机以及腾飞。并且,也为香港金融市场带去“第一桶金”。1948年的《银行条例》,更是为香港在殖民时代的外资、华商银行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经营与管理的环境。而香港也于这个历史转机中,与中国内地的商贸活动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不断蓬勃的各行各业,为这个城市带来生机。
  而其中突出的制造业,让香港当时在纺织、玩具、塑胶等轻工业发展迅速而闻名并支柱支撑着香港的发展。与制造业相关联的贸易,在香港二战后二十年当中,也因其自由、开放的商贸环境,把进出口与制造业相关联——并且作为国外与中国内地的“窗口”,占据着外贸的红利。
  这些制造业所积累的资金、与海外国家或地区所建立的长期良好贸易关系,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1.3.2国际金融中心的炼成
  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的港英政府发展服务业,并向服务业进行转变——这个金融中心迎来的它的明天。而能够吸收大量资本的,不得不提的是:金融和房地产。经过数十年来资本的积累以及当时利益需要,20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提出了要将香港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种发展思路。在当时港英政府治下,香港货币制度变革、外汇和黄金管制的取消、银行结构多元化、国际银团贷款的发展、不断完善的金融法律都为香港迈向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而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春风一度,大量港资通过直接投资在将制造业和工厂首先转移到珠三角地区, “前店后厂”垂直产业分工体系得以建立。大量资本、人力等要素充分在广东地区并逐渐扩散到其他开放地区聚集,并为香港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当部分资金。回归之后,2000年3月6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化合并的成立,成为香港金融史上一标志性事件。
  三、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
  香港历史沿革告诉了我们“狮子山下”的精神,也告诉了我们国际金融中心的如何一步一步建成的。的确,香港遭遇了困境。而以深圳为例的内地城市崛起对香港地位的挑战;一连串事件,都让人对这个繁华的国际金融大都会地位保持产生了怀疑。对于目前舆论上的一些观点,我抱有以下观点:香港仍有其独特且重大的作用。
  1.金融中心的定义
  金融中心,据笔者多方考究,选择根据香港大学饶余庆教授所著的《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所定义:金融中心是一个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群集,它进行着进行各种金融活动与交易,并且在資本流通中国际化。
  香港能成为金融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离不开以上根据定义所言的,也离不开以下第二点香港的特点优势。
  2.金融中心香港的腾飞因素
  2.1历史际遇
  从上一部分中香港的历史沿革,以及香港行业转型,我们不难看出历史这双“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香港的兴衰、让香港迅速融入20、21世纪全球历史浪潮中。从商品的转口港、再到南下资本利用以及制造业的腾飞,最后到现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奠定,香港把握着一个又一个的机遇、不断迎接世界潮流的变化。这种灵敏的触觉,让香港不断勇争潮头、蓬勃发展——狮子山下的精神,作为香港都市前进的内核永不过时。
  2.2地理区位优越
  香港处于太平洋西岸中央、东亚南端,背靠中国内地,面向东南亚,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位于珠江口东岸,靠近广东省,与经济活跃发展的中国内地联系十分紧密;作为亚洲地区少数天然深水良港,集装箱的运输枢纽港的优势明显。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东半球需要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在0经度的伦敦、西半球的纽约,满足经度线的均匀分布需求成为必要。在航运转口贸易和金融业的结合发展中,逐步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2.3制度优势
  有的香港学者,把香港崛起成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因,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两个词:“自由”“法治”——这不难联系到上文第二部分所提到的: 货币制度、银行体系、法律法治。
  以银行业为例,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的是海外贷款。1986年以前,海外贷款占总贷款的40%以下,而到了九十年代年占近60%。向海外银行的放款量增长更是迅速——从1970年的70.99亿港元,到1987年的14938.05亿港元,比1970年足足增长了近210倍。这种资本的积累、流动增长速度,足以侧面看出银行体系构建的成功。   而在法律法治的建设上,香港从港英时期的殖民体系法律到回归后的基本法,英美法系贯穿其中,并根据香港的发展实际不断发展、修正。香港法律的变化,本文主要聚焦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四、狮子山下的远眺
  从狮子山上向北边望,面朝的正是中国内地——一个保持数十年发展、市场庞大、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后香港回归,香港面对沙士疫情的影响,尚能以大量内地游客为基础的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助力香港经济继续稳步增长。
  1.阴霾、阴霾
  时过境迁,近数年的香港内部问题给香港经济数据蒙上了一层阴霾。香港统计处5月4日消息:香港本地一季度生产总值(GDP)同比实际下跌8.9%,比市场预期的6.5%还差,环比下跌5.3%,超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创下自1974年有统计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金融业在香港与其他零售、餐饮等行业密切相连,受到消极影响大。
  种种疲弱的经济指标,在给这座国际大都会蒙上一层阴霾的同时,“香港无用论”也见诸各大社交平台。回应第三部分的观点,我将尽量给出以下观点说明:纵然在中国内地城市崛起挑战下、香港社会撕裂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中国而言,意义仍十分重大。
  2.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香港的机遇
  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里,明确指出: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金融中心,在大湾区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现代服务业上,发挥香港在金融领域的引领作用,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香港,相信将在“自由”和“法治”的“四字真言”中,继续发挥自由港的作用。作为特区,讓投融资、外汇交易、期货买卖等方面与大湾区各市协力,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而同时,香港经济结构以金融业航运业等高端服务业为主,近年来的“再工业化”目标,力争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回到一个平衡点——粤港澳大湾区为一个产业链完善的地区、产业密集的地区,与香港现代服务业的优势互补,的同时,大湾区其他各市亦可享受在与香港不断互联互通紧密中金融业外溢的红利。
  3.时机
  “中美渐行渐远,香港更加重要。”现任港交所CEO李小加先生于今年5月18日接受采访时说道。中美渐行渐远,越来越多“中概股”赴港上市——远的有2018年小米获批上市;前有阿里巴巴2019年获批上市港股市场的从沪港通、深港通,再到现在未来可期的“新股通”,二级市场的互通、到一级市场,内地股市与香港资本金融市场同呼吸的氛围愈演愈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稳步推进,香港凭借着多年来现代服务业的精耕细作、金融专业人才的的积累,在财富管理、风险管理和资本流通中有着可以期待的前景。
  五、结论
  百年香江,从开埠走到回归的香港,经历风雨,成长为现今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国际大都会。纵然近年来因各种事件给这座城市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霾,但香港势必能凭借过往“狮子山下精神”以及自身在制度、法律、地理位置等优势,回应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与大湾区各方多地携手并进,继续在国际大都会的位置上前进。
  参考文献:
  [1]参见刘蜀永先生著:《香港的历史》,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2]傅思明著:《香港金融制度与香港基本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0页.
  [3]陈广汉,刘洋.从“前店后厂”到粤港澳大湾区[J].国际经贸探索,2018,34(11):19-24.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校教育时期,学生资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两项重点工作。“资助与教育并举,助学与育人并重”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也是高校在实施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始终坚持的思想方针。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学生资助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从而同步为学生带来经济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充实,不断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摘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政法机关正确履行法律职能的重要保障和政法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新形势下政法队伍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生机和活力的生命线。政法队伍建设应该准确把握思想政治脉搏、坚持创新思想政治的工作方法、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监管机制,切实做好新时代下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新改革 政法队伍建设  政法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
摘要:中共党史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令相关领域形成新的学术反思。在对中共党史学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深化的过程中,需联系学术实践展开全方位的学术研究与探讨,并积极寻找新的取向,进一步拓展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建构。而关于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的研究,应明确其具备的主要特征与性质,并对历史与文化形成新的认知。由此,能将文化元素渗透到中共党史学研究范畴中,以新的视角探索中共党史的历史文化取向。且通过深挖中共党史
摘要: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引导大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学习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激发爱国热情,培育历史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微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微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和大学生的接收行式,探寻该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功能。  关键词:微时代 党史学习教育 创新路径  党的历史是
摘要: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更高需求。基于此,文章以信息网络为切入点,阐述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指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并对相关解决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网络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解决对策  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与挑战,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令思政教育工作脱离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模式
摘要:能力验证活动作为实现质量风险防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指实验室为确保自身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能力和水平所采取的考核、监督以及确认的一种活动,是衡量和评估各个实验室检测结果真实程度和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和手段,也是国内各个实验室在质量管理制度方面持续完善和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何在具体事件中保障能力验证活动的高质量和有效性、提升能力验证结果的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能力验证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藕合和发展,工程造价行业也进入到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队伍中,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行业素质要求更高。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专业实践可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以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分析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构建以“耦合”BIM为特征的工程造价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剧增,为漫画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与此同时,网络盗版、私印转载等现象导致了新一轮的网络侵权,中国漫画家的版权保护需要得到更多重视,要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根本上防止对版权的侵害。本文将分析网络漫画最常见的侵权形式,并尝试为网络环境下的漫画作者版权保护提供建议。  关键词:漫画作者 版权保护 网络  一、漫画产业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漫画产业最早开始于20
摘要:“实事求是”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贯穿于毛泽东话语体系的整个脉络。毛泽东构建“实事求是”话语的过程体现出以下三个统一:其一,话语继承性与话语发展性相统一,“实事求是”继承发展中国传统实践哲学、西方实用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二,话语理论性与话语实践性相统一,“实事求是”从实践出发经历了从初出茅庐、略有小成到自成一派的过程;其三,话语真理性与话语价值性相统一,“实事求是”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