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管理的好坏如同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它并不取决于长板,而是取决于短板,这就是著名的“短板效应”。班上的后进生就像這块短板,怎样让这些短板发挥最大的潜能,是摆在每个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应该“一张一弛”,严厉要求和鼓励相结合,做到“张弛有度”。科学发展观认为,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联系到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就从理论上强调了对后进生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教育策略 统筹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38-01
1“张”—— 用制度明确要求,用处罚规范行为
一般来说,后进生不单是学习成绩差,而且最让人头疼的是学习习惯不好。练习没有完成的有他们,上课不听讲调皮捣蛋的有他们,迟到旷课的也有他们。笔者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和谈心,发现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本性顽劣,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一个判断标准,是对是错,他们往往并不清楚。当我去批评此类的学生时,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因此,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就需要我们在班上制定一个详细的班规,用规章制度明确要求,让他们做了错事后,无话可说。违规了就是做错了事,比如学校平时开的计算机课,有同学不想去上,就在教室里做练习。我发现了这一情况批评他,他居然说我不喜欢上计算机课,在教室里做练习,为什么不行,我又没有去玩。如果我在班规上明确要求不准旷课、缺课,这样他就知道了不去上计算机课是不对的行为。
仅仅明确了“对与错”,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那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无人遵守。所以我们必须还有“罪与罚”,所以在每条班规后面都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用处罚规范同学的行为。当然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同学们明白做错了事就要被处罚的道理。人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处罚针对不同的违纪违规行为会有轻有重,我在制定班规时,对于考试舞弊,打架斗殴,顶撞老师,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通知家长,给予回家反省3~7天的处罚。上学期我们班王昆同学在周六的晚上偷跑去网吧上网,被我和家长发现,就严格按照这条规定进行处罚,对他本人和班上其他同学都有震慑作用。也许有老师会认为,有些同学是老油条了,处罚他又有什么用呢,回去几天再到学校来,还是老样子,是无药可救的。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看的,首先对于这样的同学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不仅毁了自己,更严重的是会在班上起到很坏的影响。还是以刚才我举的王昆同学为例,他在星期六晚上去上网,星期天就在班上和同学大谈网络游戏多么精彩,一些同学就受到了他的影响。处罚他,不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否定,也是对其他同学进行教育。从班级管理讲,这样的后进生必须管,而且要严管。我向其他班主任老师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做法,让他们把自己每一次的违规行为写在班务日志上;旷课要找全班同学或科任老师签名担保后才能进班;课文没有背会,练习没有做完就罚抄写课文或练习。通过这些措施,后进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2“驰”—— 用爱心去关怀,用诚心去打动
后进生一般都是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的同学,他们在初中可能就一直是老师头疼的学生,他们得不到老师的关心,相反还会遭到老师的轻视、侮辱、体罚。从思想上他们对于老师就会产生敌对情绪,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不信任老师。遇到问题喜欢独自解决,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古人认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于后进生同样如此,从思想上去改变他们,思想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渗透于班级,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而后进生我们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我总结了四条原则:
(1)多交流,少冷漠。
(2)多分析,少武断。
(3)多鼓励,少批评。
(4)多信任,少怀疑。
当然,很多班主任老师也都是这样做的。我想谈谈对第四点的理解,上学期我班有一名叫王向楠的体育生,学习习惯差,但品性并不坏,如果不加正确的引导,他很有可能自暴自弃,走向老师的对立面。面对老师他总是缺乏信任感,总认为老师不关心他。一次他受其他班同学之邀,去帮忙打架。事情发生后,虽然我通过调查,对整个打架事件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我让他自己写事件经过,他对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避实就虚。我装着对整个事件不知情,对他投以信任的目光,并且说:“老师相信你。”当时我看见他的眼神掠过一丝惊诧,随着后来整个事件水落石出,他也受到了年级的相应处罚,但从这件事后,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亲近了许多。然后我趁热打铁,让他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参与班级管理。我对他的信任,让他消除了对老师的隔阂,他也由一名后进生变成了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老师的关爱如同春风细雨润无声,让后进生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老师的一片诚心换来了同学的尊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一张一弛,合理结合”
每个后进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做到“一张一弛,合理结合”,既有慈祥地关爱,又有严厉地管教,那将会事半功倍。针对不同的后进生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所区别,当然,我们应该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主动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性格等诸多学习以外的信息,制定后进生成长信息档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班级管理无小事,它的好坏影响着班上同学们的未来和前途,后进生的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拥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既要当好“严父”,又要当好“慈母”,做好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工作中始终铭记:放弃一个同学很容易,但改变一个同学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 黄日强,郑小琴.中日中小学德育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 付兵儿.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
关键词:教育策略 统筹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38-01
1“张”—— 用制度明确要求,用处罚规范行为
一般来说,后进生不单是学习成绩差,而且最让人头疼的是学习习惯不好。练习没有完成的有他们,上课不听讲调皮捣蛋的有他们,迟到旷课的也有他们。笔者通过对后进生的观察和谈心,发现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本性顽劣,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一个判断标准,是对是错,他们往往并不清楚。当我去批评此类的学生时,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因此,对于后进生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就需要我们在班上制定一个详细的班规,用规章制度明确要求,让他们做了错事后,无话可说。违规了就是做错了事,比如学校平时开的计算机课,有同学不想去上,就在教室里做练习。我发现了这一情况批评他,他居然说我不喜欢上计算机课,在教室里做练习,为什么不行,我又没有去玩。如果我在班规上明确要求不准旷课、缺课,这样他就知道了不去上计算机课是不对的行为。
仅仅明确了“对与错”,而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那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无人遵守。所以我们必须还有“罪与罚”,所以在每条班规后面都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用处罚规范同学的行为。当然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同学们明白做错了事就要被处罚的道理。人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处罚针对不同的违纪违规行为会有轻有重,我在制定班规时,对于考试舞弊,打架斗殴,顶撞老师,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通知家长,给予回家反省3~7天的处罚。上学期我们班王昆同学在周六的晚上偷跑去网吧上网,被我和家长发现,就严格按照这条规定进行处罚,对他本人和班上其他同学都有震慑作用。也许有老师会认为,有些同学是老油条了,处罚他又有什么用呢,回去几天再到学校来,还是老样子,是无药可救的。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看的,首先对于这样的同学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不仅毁了自己,更严重的是会在班上起到很坏的影响。还是以刚才我举的王昆同学为例,他在星期六晚上去上网,星期天就在班上和同学大谈网络游戏多么精彩,一些同学就受到了他的影响。处罚他,不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否定,也是对其他同学进行教育。从班级管理讲,这样的后进生必须管,而且要严管。我向其他班主任老师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几点做法,让他们把自己每一次的违规行为写在班务日志上;旷课要找全班同学或科任老师签名担保后才能进班;课文没有背会,练习没有做完就罚抄写课文或练习。通过这些措施,后进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2“驰”—— 用爱心去关怀,用诚心去打动
后进生一般都是成绩不好,学习习惯差的同学,他们在初中可能就一直是老师头疼的学生,他们得不到老师的关心,相反还会遭到老师的轻视、侮辱、体罚。从思想上他们对于老师就会产生敌对情绪,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不信任老师。遇到问题喜欢独自解决,往往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古人认为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于后进生同样如此,从思想上去改变他们,思想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渗透于班级,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而后进生我们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感情。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我总结了四条原则:
(1)多交流,少冷漠。
(2)多分析,少武断。
(3)多鼓励,少批评。
(4)多信任,少怀疑。
当然,很多班主任老师也都是这样做的。我想谈谈对第四点的理解,上学期我班有一名叫王向楠的体育生,学习习惯差,但品性并不坏,如果不加正确的引导,他很有可能自暴自弃,走向老师的对立面。面对老师他总是缺乏信任感,总认为老师不关心他。一次他受其他班同学之邀,去帮忙打架。事情发生后,虽然我通过调查,对整个打架事件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我让他自己写事件经过,他对自己的错误轻描淡写,避实就虚。我装着对整个事件不知情,对他投以信任的目光,并且说:“老师相信你。”当时我看见他的眼神掠过一丝惊诧,随着后来整个事件水落石出,他也受到了年级的相应处罚,但从这件事后,我明显感觉到他对我亲近了许多。然后我趁热打铁,让他担任班上的体育委员,参与班级管理。我对他的信任,让他消除了对老师的隔阂,他也由一名后进生变成了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老师的关爱如同春风细雨润无声,让后进生重新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老师的一片诚心换来了同学的尊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一张一弛,合理结合”
每个后进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做到“一张一弛,合理结合”,既有慈祥地关爱,又有严厉地管教,那将会事半功倍。针对不同的后进生我们的教育应该有所区别,当然,我们应该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主动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他的兴趣爱好,他的性格等诸多学习以外的信息,制定后进生成长信息档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找到症结,对症下药”。
班级管理无小事,它的好坏影响着班上同学们的未来和前途,后进生的管理则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拥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既要当好“严父”,又要当好“慈母”,做好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工作中始终铭记:放弃一个同学很容易,但改变一个同学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 黄日强,郑小琴.中日中小学德育的比较研究[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2] 付兵儿.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