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城市的土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开菁菁的校园,我在凯里这座轰轰烈烈发展的城市栖息了十多个年头。人的一生有多少十多个年头?称不上诗意的栖居,但活得惬意、舒适,没有大起大落。多年来,我遵循生活的规律,上班,读书,写作,把自己人生的车辆置放在平稳的轨道上,日复一日。一直以来,我并没有把自己优越化,时时保持着对生活的严谨、自拘,总是以一个农民儿子的诚恳和辛勤迎接生命中的种种挑战,习惯了挑战也就习惯了生活。在平静的每一个日子里,艰难地收割属于自己的庄稼,从来没有奢望自己有一天能够把灵魂置于天堂的高度,只是慢慢地收获着艰难与微笑,泪水与欣喜,在刻骨铭心中体味尘世间的冷暖。
  这是人间最真挚的生活。多年来,我一直思索着怎样做人,怎样做文,自己过得很拘谨,别人在见面介绍说我是作家,我会无地自容。这么些年来,我在《山花》、《民族文学》等一些著名或不著名的刊物发表作品,也加入一些有意义或无意义的组织,距离作家很是遥远。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与我居住在一个单元楼的邻居都老死不相往来,见面招呼都难得打一下,他們在心灵上安置了比防盗门还固实的心门,我却永远无法叩开,在那个被称之为家的房子里,在那麦田一样的书房里,我再也写不出“谁在竹林里溅起麦浪/谁就是我血液的爹娘”美妙的诗歌了,我同样抱着冷酷而寂寞的心面对圣洁和善良,真诚与欺骗,期待在某个大雪覆盖的冬夜,把我掩埋,灵魂回光返照。
  弟弟来凯里上学,在离家的前夜,母亲硬是在他的行李包里塞了两斤土豆,我完全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弟弟背着两斤土豆穿过闹市,抵达我的家门,摆放在我洁净的厨房里。那一刻,我与两斤土豆长久的对视,我不知道两斤土豆为什么能够经久地引起我的注视。夜深了,我端详着用牛粪养大的土豆,犹如注视我困苦一生满面尘灰的母亲,心中多年来矜持的感情化做一行行清泪,还有,多年来无病呻吟的文字一下子都被激活。
  任何人都无法固守的人生,这是一个变幻不定的数字,我们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便置身重重陷阱,在那一刻,我们怀疑了人生。可是,那两斤土豆,让我在朴实中感觉到爱与真实,原来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还有这么多的东西值得怀念。
  多年来,我一直拒绝诱惑,固守在文字的清贫与热爱中,在心的深处,保留着对故乡的一份挚爱,于每个深夜,在梦中聆听蝉鸣鸟叫,聆听亲切的乡音,每每想到父母艰辛的一生,泪水在我眼眶打转,每个倦鸟回归的黄昏,置换为母亲一声声叮嘱,更或是乡亲们的一声问候。久违了,在这个夜晚,我只能对两斤土豆这么幽暗地说。总是那么认为,只要时时记住了回家的方向,便能找到故乡,找到回家的路。可是我错了,我总是在回忆中把故乡的路模糊着,总是忽略一枚土豆的成长历程,那些呀!都是喂养我生活的营养。此刻,在厨房,与从闹市经过的两斤土豆对视,才知道,这朴实无华的土豆,它们为什么从故乡出发,穿过闹市,抵达我的家,抵达我的心灵深处,正如母亲的屋檐下无穷的唠叨。眼前的这些土豆,它们是否听清了城市的声音,看清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它们一定还保持着故乡的原滋原味和母亲的艰辛劳作的痕迹,它们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精魂,令我的灵魂一步三叩。
  我是否理解了两斤土豆,是否理解了全部乡情?毋庸置疑,那土豆就像几双注视的眼睛,与我没有丝毫的含糊,与之对视,我忍不住泪落,在爱大面积沦陷的今天,有谁还会为土豆流泪,又有谁还会用土豆来喂养自己缺钙的灵魂,金钱与欲望弥盖了一切,土豆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只需三毛多钱一斤,不起眼,但放在我厨房的两斤土豆,胜过城市的山珍海味。在这个城市,我再也寻找不到一丝温情,高度发达的城市让我感觉不到灵魂的归宿,在人心越来越冷酷的今天,两斤土豆,还能打动多少坚如磐石的心?在爱情也变得古典的凯里山城,从遥远的家乡走出来的两斤土豆,是母亲的全部心血,是母亲的全部期待,在我缺钙的时刻,抵达了灵魂深处,与之深刻地交流,并让我在人情冷淡的街道感觉到脉脉母爱,令我在车水马龙中铭记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以及为了我辍学的二弟,他们在遥远的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磨生命。
  我永远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土豆能喂养一种精神外,还有母亲的奶水和脉脉的乡情。
其他文献
常听人说日土县:“湖环绕而水清碧,山巍峨而草丰美。”向往了很久,偏不能成行,终于在2015年的夏季有了一次走近它的机会。  从阿里往日土去的路上,一条河始终绕在左右,时而肥成一个水潭,时而瘦成一条细线,弯曲得天造人设,肥瘦得画情诗意,好似哪一位丹青高手在画面上涂抹了几笔。河岸边坐着几对青年男女,有的相依相畏,有的并排平躺,有的嬉戏打闹,不论做什么的,身边都斜躺着一把遮阳伞,有红的,有黄的,红的亮红
期刊
“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此话极言黄山山秀,九寨水美。黄山松,棵棵均独特;九寨水,池池皆神奇。  九寨是九寨沟的简称,位于四川西北部,介于川甘边境,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著名的世界级风景区。  九寨沟因沿沟有藏族古老的九个村寨而得名。九个村寨自下而上沿沟分列:西七东二,坐落在南坪县城40多公里的岷山之中。昔日偏僻地,现今成热土。  九寨沟由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沟组成。称它为沟,实
期刊
世人皆知,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固若金汤。可为何不攻自破,让满清兵长驱直入?  事与愿违,明王朝防异族修长城最卖力,殚思极虑。可异族为何轻而易举破城入关?  登上山海关,一连串的历史问号,浮现在我的脑际。我问谁?  问关外,风沙漫卷,疏林摇头;问关内,城廓巍峙,默然不语。  人们,已淡漠了坚城易破的孰是孰非了。  夕阳残照。头上,山海关箭楼下,“天下第一关”五个古朴肃穆的大字,鲜红似血。  脚下,
期刊
2015年秋季的一天在阿里地区开会,到了晚上,一起来的几个人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在房子里闷得慌,就披衣出了酒店,顺一条人行道信步往前走。走出一道窄窄的巷子,穿过一条长满班公柳的小道,下一段缓缓的石台阶,我便来到了狮泉河畔。  河畔上平平展展,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卵石,河水就在这卵石滩里蜿蜒,时而分成七八个细蛇似的小股,时而又汇成一整条蟒蛇样的巨流,绿汪汪地打着转儿向下游流去。没有水的石滩上长着一坨一坨
期刊
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美梦。一看时间才上午六时多,凌晨三时多方到达黄山脚下的汤口镇,枕着黄山入眠不到三小时。但在“游遍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动力的驱使下,我们还是踏上了游黟县的古村落西递、宏村的旅途。  安徽黟县,来前查了《辞海》:黟作黑貌解。一个县拥有黄山和古民居西递、宏村二处世界文化遗产。“黟”字再难读难写,也要读准写正。  黟县境内分布着数百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较为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达31
期刊
藏语中把上方或上游叫多油。多油村地处孔雀河上游、普兰县上方,就得了这么个村名。这个村是我工作上的联系点,经常去,所以就熟悉。  多油村距县城五公里,坐落在纳木那尼峰山下,临着孔雀河。山与河中间的大平台上,片片农田如画,丛丛树木成荫,一栋栋碉堡般的白房子花撒在农田和林荫之间。村子是半农半牧区,七八个自然组、二三百户人家,村风正、民风淳,十里八乡有名声。  村子边上有两条季节河顺山坡而下,天暖了水很大
期刊
沈阳故宫,我来了。  半天的时间,你6万多平方米,叫我怎走遍?你10多个院落300多间房屋,让我走哪间?  我不是来浏览金碧辉煌的崇政殿,也不是来观赏雄伟壮观的十王亭,而是来寻找忠奸同室的三官庙。  三官庙,现叫太庙。不管皇帝们如何改建更名,叫三官庙时,这里发生的人我是非,永不磨灭。  真的是踏破铁鞋无寻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进入皇宫正门大清门,刚左拐便是太庙。  我惊诧于太庙地势之高。沈阳故宫本来
期刊
到西递是从一则史实开始的。据西递《胡氏宗谱》记载:公元904年,企图篡位的梁王朱温胁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此时,从《中国古代史概要一览图》上看,唐朝粉红色的标誌已到了最后一格,将进入五代十国时代。唐朝末代皇帝李晔路过河南陕州时,皇后何氏产下一男婴。李晔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就将婴儿托付给婺源人胡三带回家乡抚育,取名胡昌翼。此后朱温篡位,果然杀了李晔全家,立国后梁。170多年后,胡昌翼的后人胡士良路过西
期刊
“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11个字,说什么?这是一封从周口店发回北京的电报:发现头盖骨!至今,仍被认为“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考古史上最为著名的电报”。  这一爆炸性新闻,以最快的速度从北京传向世界,国际学术界激动地称它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  时在1929年的一个冬日。  而这块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时年25岁的裴文中,也一跃成为世界顶尖的考古学家。  这不是一般的发现
期刊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烟雨空濛,雾失山城。只一夜功夫,我们便从成都乘火车抵达重庆。此行专程赶来欣赏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崛起于我国北方石窟艺术走向衰落之际,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晚期之作,专家定位它为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  文化遗产,凡上得世界级的,自是无与伦比。中国文化遗产千千万,到2004年为止,已有30处被聯合国授此殊荣。而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与佛结缘的有5处,占六分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