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民宿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财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an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 民宿 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底,中国境内民宿已达到4.2万家,绝大多数在乡村,四川民宿规模位列全国第四。都江堰市作为成都的后花园,正着力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国际旅游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宿产业,助推民宿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民宿经济,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环境都有积极意义。
  发展乡村民宿的优势
  (1)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发展民宿
  都江堰市成立了专门组织协调机构,组织协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制定都江堰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组织安排乡村旅游工作大会;同时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促进民宿产业发展。
  (2)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深厚
  都江堰市不仅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山水园林城市,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同时拥有着“天府之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道教圣地青城山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都江堰市民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品牌凸显
  都江堰市属于成都市一小时经济圈,高速、動车、地铁等交通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属于成都市后花园。都江堰市拥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双遗城市,旅游品牌效益高,现正在着力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不断凸显品牌效应。
  乡村民宿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乡村民宿的开发情况
  民宿的发展是结合乡村地方自然与人文资源及农、渔产业文化,结合美食、体验、导览解说、知性之旅和地方深度风土旅游的度假气氛,提供给一群喜爱乡村生活体验和对乡村的产业、文化、自然生态有兴趣和品味的爱好者。民宿产业的发展已在都江堰市形成共识,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2015年,都江堰市制定《都江堰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行动中提出“依托都江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筛选10个历史文化村落开展乡村民宿改造示范,筛选村落的主题文化元素,营造村落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有历史的乡村,有文化的民宿。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最终遴选出柳街镇水月村、金龙村,安龙镇泊江村、卉景村,石羊镇金羊村、风堆村等10个社区作为发展民宿产业的示范点。现民宿产业形成接待能力的有柳街镇水月社区和天马镇向荣社区。2016年启动《都江堰市特色精品民宿标准》编制,进一步规范都江堰民宿发展的标准。
  (2)乡村民宿发展的类型
  现目前主要有田园体验民宿、创客基地民宿、运动休闲民宿和国学诗歌民宿。田园体验民宿就是原汁原味体验乡村生活,保持着较为原始的形态,以农耕为主,体验田地采摘蔬菜、水果等;创客基地民宿专门为都市时尚人群打造,设有俱乐部、高尔夫、沙龙吧、帐篷式酒店等;运动休闲民宿让喜爱运动探险的客人前去体验,骑行、登山等;国学诗歌民宿以对国学等文化感兴趣的人们,会选择居住在古老、具有特色的老房子中。民宿的经营者们向游客们介绍村落的历史和田园诗歌、国学等文化,提供一场文化之旅。
  发展乡村民宿的思考和建议
  最初的民宿见于日本、台湾和欧洲大陆,我国大陆地区,国家旅游局于1998年推出“华夏城乡游”活动,以农家乐、民俗旅游接待户和乡村宾馆为形式的旅游逐渐在全国兴起,2007年提出乡村旅游建设的“千百万工程”,其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现结合结合已发展地区的经验和都江堰市实际,对于发展乡村民宿提出几点建议:
  (1)以生态保护为基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地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防止过度开发,协调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在发展民宿中一定要在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保护和挖掘本土自然资源,做到发展与自然和文化资源和谐发展。借鉴欧洲、日本及台湾乡村民宿的发展经验,设置专门的组织,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对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生态容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理念,走科学发展观之路。
  (2)以村落文化为核心,打造当地文化特色民宿
  发展民宿,传承历史文脉,展现地域特色,就是要与村落公共景观、体验活动、建筑风貌相结合,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为避免经济利益的驱动,盲目投资建设,脱离乡村文化风貌,形成高同质性的民宿,应注重乡村文化的原真性体验,在建筑特色、场所空间塑造方面体现地域风貌特色,营造浓厚的乡土气息,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多元化模式。
  (3)以品质服务为保障,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
  由于粗放式的发展以及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的现状,使得乡村旅游呈现出服务水平不高、乡村旅游管理滞后、乡村旅游口碑欠佳等问题。经营队伍的培养是,在前期发展中,政府可以先通过组织培养一批精明能干的民宿经营业主,加强传统文化、素质修养、环境保护、经营理念和法律法规等知识教育,让房主快速转换角色和服务意识的途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提升服务品质,树立良好的乡村民宿品牌。
其他文献
国际化大都市 路径 郑州  郑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  从国际上来看,自20世紀80年代以来,全球性国际化的浪潮开始影响整个世界。任何国家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不可能置身于这股潮流之外。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提出,表明我国开放型经济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实现建成小康社会,让各族人民共同享有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六细革命根据地处十万大山北区,是解放战争时期党和军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这里一直是贫困落后的瑶区。文章从扶贫视角出发,结合江坡村六细的历史、自然、人文环境优势,提出了针对性的“红色+民族+自然”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力促为民族地区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探寻新出路。  六细革命根据地 旅游扶贫
期刊
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对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兰州水质危机事件的爆发就是公共事业民营化出现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以兰州水质危机为例,重点分析了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模式,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检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型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模式——合作治理模式,并阐释了城市公用事业合作治理模式的内涵以及运行机制。  城市公用事业 合作 治理  引言  改革
期刊
医药行业 并购绩效财务指标分析法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吸引到了世界各地投资者的关注,有研究指出,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医药市场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将位世界前列,到2019年,其规模将超速增长,届时我国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市场之外的又一新兴市场,其势头不容小觑。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今年来实行的一系列医药改革,多次下调的药价更为国内医药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期刊
行政 财务 职业素养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1)法律意识淡薄  鉴于我国的会计考察体制较为单一,这使得会计人员只有工作能力而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在有的事业单位,很多的财务人员对法律的认识非常的淡薄,法律知识的了解也很少,在国家利益与单位利益出现冲突或者损害时,总是视而不见的态度。例如:某些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迎合某地方事业单位的领导,去制造很多虚假會计从业信息,这从侧面说明了会计人
期刊
《财务报表分析》 智慧教学项目教学 模块教学  现状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需要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阅读、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为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助其进行经济决策。报表分析者要具备完善、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分析能力,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已难以适应当代企业对于财务报表分析人才的需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
期刊
在日新月异的世界经济浪潮中,绩效评价作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当今经济环境下,单一绩效指标的片面性已日趋凸显,经过整合创新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呼之欲出,EVA与BSC的整合便是新型绩效评价体系的先河之作。此文将结合青岛啤酒案例分别从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深入分析EVA-BSC绩效评价体系的优越之处。  EVA与BSC相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EVA与BSC结合
期刊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双师素质教师工作站 专家工作室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问卷设计背景  高职教育本质是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合二者为一的高职会计教学的核心要素就是职业应用能力的提升——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定位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及其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层次。鉴于此原因,我们开展了以《基于任务导向的会计类课程实践
期刊
政府规制 医疗服务业  引言及文献综述  2016年轰动全国的“魏则西事件”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关注,将百度搜索、莆田医院及政府的监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通过此次事件让人们反思我国医疗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滞后,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突出,复杂的利益链条与信息不透明,使得药品零售环节价格居高不下医院经营与管理机制设计与运营不健全,使得民众对医院正常运营与服务充满着不信
期刊
政务公开 社会管理创新政务微博 信息公开  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微博源于美国的“Twitter”,自2010年在中国“两会”期间现身之后开始风靡全国,尤其在2011年“两会”中更将其传播优势发挥到一个新高潮。普通人、学者、媒体人、企业、机构,纷纷投入微博大潮当中。这里俨然已成为网络上最集中的信息平台,只要轻点关注,信息便会随时随地推送至你面前,十分方便。  近年来,微博以其特有的形式迅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