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专业意识”是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对照专业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对自已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是教师自觉的职业规划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的反映。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青年教师对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根据社会对教师的特定要求,不断获得与教师相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精神追求,是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理想、状态的反映,是形成教师独特生活的基础。我国教师职业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性,教师被当做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其个人需要和专业发展受到漠视。同时,由于青年教师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缺乏,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没有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某些新的教学法的尝试难以奏效,有时还会失败,平淡的、重复的教学带来了厌倦心理,职业发展阶梯漫长、艰辛,其间变化难以预料。因此,如何通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来加强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促进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科学的规划
以系统科学的规划为起点,以对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可以减少执行中的盲目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可以赢在筹划上,赢在起点上。为了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高校应在“师德高层次、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目标专业化”的思想指导下,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搭建起“三个平台”,即使青年教师迅速进入“合格”教师,使合格教师进入“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和名师。从而,让学校的教师培养和教师教育进入缜密设计和精心操作的过程。学校负责组织交流,切实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科学轨道。同时,应要求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经过认真思考,明确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和近期发展目标,在师德、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学校要做到有人管、有人评和定期总结交流,使每位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的状态。
二、继续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经
高等教育近年来招生不断扩大,现有的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在引进体育教师过程中把关不严,队伍以本科学历为主,高学历者无几,或者引进的高学历者往往只注重理论研究、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不突出。体育的本身应给人一种美感,如果教师作示范动作的质量不高,甚至失败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能够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吸取新的知识,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指导学生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使青年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得到培养。
1.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应根据培训单位的条件,培训对象所在学校的需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这既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2.建立和健全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奖励机制。各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把参加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挂钩,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招聘人才、培训人才、交流人才、吸纳人才的一套完整制度。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民族体质的强壮,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本校特点,认真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确保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应依托政府行为,面向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新型学科,建立远程培训网络,逐步形成网上培训机制,做到网上培训,咨询和网上招生,并逐渐增加网上信息流量。重点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以及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在职吸取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形成以教师促交流,以学术促发展的国内外高校交流模式。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宽青年体育教师知识的认知领域
体育院系的招生,要同时考虑考生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两个因素,这就导致了体育生源文化素质基础远远落后于同学历层次的其他专业。而以往的培训模式使此差距进一步加大,新的培训模式应确立综合教育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力求范围宽广,增加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课程设计要加强那些概括性强,适用面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强化与“运动”、“心理”、“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青年体育教师掌握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
四、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许多高校实行课时系数来计算工作量。体育课工作量系数排名很低,教师上完一堂课所得的工作量只有70%,甚至更少,远远低于同学校的其他专业的教师。这种做法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高校应该给予体育教师应有的经济地位,以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体育学科长期以来重术科、轻学科、重实践、轻理论,导致了多数体育教师素质偏低重视训练,教学,轻视科学研究。体育教师工作的学术性较低,学校体育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学体育教师以基础课教学为主,工作量大且繁杂。多数青年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忽视提高自身素质,科研能力偏低。这又反过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进程,得不到学校的认同。
在教育创新改革的今天,高校应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而激励竞争机制应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人才竞争中,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高校发展,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所以高校要允许教师合理流动,用招聘、选课,选教师的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奖励机制要作到:开阔思路,克服困难,把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起来,奖励及时,形式多样化。晋职激励机制要作到:专业技术评聘,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给予青年教师晋级。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体育教师实行“低职高聘”,评聘分开,鼓励冒尖,使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同时学校要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意识,保护青年教师的热情,相信青年教师的能力,教给其成长的策略和方法。这样,使青年教师感到学校是他们展示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
五、学院领导的引领楷模作用,推动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发展
学院领导要帮助教师确立专业理想,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中扮演关键角色。学校领导不仅是行政领导,而且应是专业领导,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支持者,甚至是教师教育者,学院领导不仅要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资源的集聚与开发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自身的专业表现为青年教师树立楷模,推动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使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也使得实践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可能,并可促使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形成,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因素。“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必将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精品课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科学的规划
以系统科学的规划为起点,以对的方式做正确的事,可以减少执行中的盲目性,节省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可以赢在筹划上,赢在起点上。为了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高校应在“师德高层次、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目标专业化”的思想指导下,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搭建起“三个平台”,即使青年教师迅速进入“合格”教师,使合格教师进入“骨干教师”,使骨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和名师。从而,让学校的教师培养和教师教育进入缜密设计和精心操作的过程。学校负责组织交流,切实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科学轨道。同时,应要求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经过认真思考,明确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和近期发展目标,在师德、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提出实事求是的可评、可测、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学校要做到有人管、有人评和定期总结交流,使每位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的状态。
二、继续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经
高等教育近年来招生不断扩大,现有的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在引进体育教师过程中把关不严,队伍以本科学历为主,高学历者无几,或者引进的高学历者往往只注重理论研究、实践课的教学能力不突出。体育的本身应给人一种美感,如果教师作示范动作的质量不高,甚至失败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形象,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青年体育教师再教育能够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吸取新的知识,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指导学生时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使青年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得到培养。
1.建立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应根据培训单位的条件,培训对象所在学校的需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方法。这既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2.建立和健全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奖励机制。各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把参加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挂钩,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形成招聘人才、培训人才、交流人才、吸纳人才的一套完整制度。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民族体质的强壮,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各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本校特点,认真制定出一套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确保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3.建立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应依托政府行为,面向国内外知名大学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新型学科,建立远程培训网络,逐步形成网上培训机制,做到网上培训,咨询和网上招生,并逐渐增加网上信息流量。重点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以及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在职吸取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通过现代化手段,完成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形成以教师促交流,以学术促发展的国内外高校交流模式。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宽青年体育教师知识的认知领域
体育院系的招生,要同时考虑考生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两个因素,这就导致了体育生源文化素质基础远远落后于同学历层次的其他专业。而以往的培训模式使此差距进一步加大,新的培训模式应确立综合教育观,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力求范围宽广,增加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课程设计要加强那些概括性强,适用面广、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理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强化与“运动”、“心理”、“生活方式与行为”的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青年体育教师掌握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
四、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经济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许多高校实行课时系数来计算工作量。体育课工作量系数排名很低,教师上完一堂课所得的工作量只有70%,甚至更少,远远低于同学校的其他专业的教师。这种做法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高校应该给予体育教师应有的经济地位,以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体育学科长期以来重术科、轻学科、重实践、轻理论,导致了多数体育教师素质偏低重视训练,教学,轻视科学研究。体育教师工作的学术性较低,学校体育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学体育教师以基础课教学为主,工作量大且繁杂。多数青年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忽视提高自身素质,科研能力偏低。这又反过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进程,得不到学校的认同。
在教育创新改革的今天,高校应引进激励竞争机制,而激励竞争机制应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人才竞争中,人才的合理流动有利于高校发展,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所以高校要允许教师合理流动,用招聘、选课,选教师的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奖励机制要作到:开阔思路,克服困难,把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起来,奖励及时,形式多样化。晋职激励机制要作到:专业技术评聘,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观念,给予青年教师晋级。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体育教师实行“低职高聘”,评聘分开,鼓励冒尖,使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帮助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同时学校要加强与青年教师的沟通,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意识,保护青年教师的热情,相信青年教师的能力,教给其成长的策略和方法。这样,使青年教师感到学校是他们展示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
五、学院领导的引领楷模作用,推动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发展
学院领导要帮助教师确立专业理想,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中扮演关键角色。学校领导不仅是行政领导,而且应是专业领导,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支持者,甚至是教师教育者,学院领导不仅要通过学校发展规划,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政策的制定,资源的集聚与开发来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自身的专业表现为青年教师树立楷模,推动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使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也使得实践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可能,并可促使自我专业发展能力的形成,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因素。“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必将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完善与发展。
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精品课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