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农村常见的乡土植物作为园林植物素材,按照园林景观设计的规律进行合理设计,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特征和生态环保功能的特色园林景观。
关键词:乡土植物;渠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设计依据
1.1 环境地理条件
北依107国道、汉渝铁路,东邻京珠高速,南接汉水,土壤肥沃,气候温润
1.2 人文背景
石榴红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街,全村200多户,有13.33多hm2耕地,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石榴红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方向很快确定——建立农村生态社区,让绽放的石榴红遍全村,成为村里的标志物,农居按“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风格布局,产业着眼“吃住采游钓乐”,突出农家乡村游特色,文化活动以参观村博物馆、各类文艺汇演为主……
2 工程概况
本设计项目是对环绕石榴红村的渠道进行景观改造,渠道地势呈西高东低的走向,总长约3760m,设计面积约54000m2。
3 设计理念
景观改造以石榴红村的徽派建筑风格为景观改造背景,突出明清文化特征,体现乡土文化风情。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绿地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作用。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农村原生态植物生长群落,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以现代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等现代科技理论来研究人们生理、心理到审美的各类活动;设计中溶入人的情感,心理向导,创造出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
4 绿地规划特色及分区介绍
4.1 村口主渠道景观区
在满足农田灌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改造。此段沟渠是旅游者进入村落的门户,因此有必要进行着重设计。水中种植丰富多样的野生挺水、浮水植物,坡岸种植丰富多样的湿地草本植物,乔灌木可以多采用石榴、桃树、垂柳等,除了体现乡土风情,还可以强化“石榴红”的主题。
4.2 村北渠道景观区
基本延续主渠道的设计风格,在规模上适当减弱,功能上去掉人的活动参与。
4.3 塔楼湖水景观区
该区是整个石榴红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塔楼成为该区的主角,因此以塔楼为中心进行水上景观的重点设计,通过设置湖面栈道,湖面泛舟,沿湖垂钓等功能,增加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参与度。湖面适当种植丰富多样的挺水植物。塔楼所处的地基进行适当改造,设置广场,供游人前来瞻仰。
4.4 村南潜水景观区
该区是村落的正大门,游客下车的落脚点,人流量较大,是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潜水区应该提供能够让游客或居民游玩的场所和功能。
4.5 村东潜水景观区
该区相对较偏僻,人物活动参与较少,可以进行较简单的设计,以植物种植设计为主,尽量使用原生态乡土植物,突出曲径通幽的野趣。
4.6 街道景观区
以植物种植为主,乔灌木搭配,适当花草进行点缀,配至灯笼形态的路灯,和供人休息的石凳。
5 绿化种植规划
根据石榴红村环境的总体布局特点,进行具体的种植规划。环境设计的风格是以古代师法自然的构图为主,强调场所感。因此,在植物配植时考虑整体氛围的创造以及视觉和使用上的特点,根据所处的地理区域位置,结合当地乡土树种,创造出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
基于上述考虑,石榴红村的基调树种选用桃树、石榴、红枫等。在具体的规划配植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5.1 尊重生态规律
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
5.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
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表现出春季的繁花,夏季的浓荫,秋季的绚烂和冬季的苍翠。
5.3 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
在广场中心及边侧重点区域绿地,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村庄中心区的夜间景观。
5.4 推荐树种
绿化树种拟选用生活健壮,少病虫害,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树种。
常绿阔叶乔木:香樟、广玉兰、浙江樟、杨梅、乐昌含笑、石楠、蒲葵、杜英、木荷、蒲葵。
落叶阔叶乔木:碧桃、枫香、银杏、合欢、白玉兰、紫玉兰、榉树、日本晚樱、杂交鹅掌楸、黄山栾树、无患子、垂柳,意大利杨、水杉、池杉。
常绿针叶乔木:日本冷杉、五针松、湿地松、黑松、罗汉松、侧柏、蜀桧。
花灌木:石榴、碧桃、云南黄馨、春鹃、紫薇、红花继木、夏鹃、桂花、碧桃、山茶、月季、火棘、龙爪槐、剑麻、花石榴、红千层。
色叶树:红枫、鸡爪槭、南天竺、红花继木、枫香、银杏、无患子。
攀援植物:紫藤、凌霄、木香、中华常春藤、葡萄。
地被和草坪:混播高羊茅、红花酢浆草、鸢尾、麦冬、中国石蒜。
球类:瓜子黄杨球、构骨球、无刺构骨球、罗汉松球。
作者简介:侯永胜(1976-),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园林、高职高专教育。
关键词:乡土植物;渠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1 设计依据
1.1 环境地理条件
北依107国道、汉渝铁路,东邻京珠高速,南接汉水,土壤肥沃,气候温润
1.2 人文背景
石榴红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街,全村200多户,有13.33多hm2耕地,主导产业是蔬菜种植。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石榴红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新的发展方向很快确定——建立农村生态社区,让绽放的石榴红遍全村,成为村里的标志物,农居按“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风格布局,产业着眼“吃住采游钓乐”,突出农家乡村游特色,文化活动以参观村博物馆、各类文艺汇演为主……
2 工程概况
本设计项目是对环绕石榴红村的渠道进行景观改造,渠道地势呈西高东低的走向,总长约3760m,设计面积约54000m2。
3 设计理念
景观改造以石榴红村的徽派建筑风格为景观改造背景,突出明清文化特征,体现乡土文化风情。
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绿地对居住环境的改善作用。运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各种形态、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农村原生态植物生长群落,提高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以现代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艺术等现代科技理论来研究人们生理、心理到审美的各类活动;设计中溶入人的情感,心理向导,创造出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
4 绿地规划特色及分区介绍
4.1 村口主渠道景观区
在满足农田灌溉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改造。此段沟渠是旅游者进入村落的门户,因此有必要进行着重设计。水中种植丰富多样的野生挺水、浮水植物,坡岸种植丰富多样的湿地草本植物,乔灌木可以多采用石榴、桃树、垂柳等,除了体现乡土风情,还可以强化“石榴红”的主题。
4.2 村北渠道景观区
基本延续主渠道的设计风格,在规模上适当减弱,功能上去掉人的活动参与。
4.3 塔楼湖水景观区
该区是整个石榴红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塔楼成为该区的主角,因此以塔楼为中心进行水上景观的重点设计,通过设置湖面栈道,湖面泛舟,沿湖垂钓等功能,增加周边居民和游客的参与度。湖面适当种植丰富多样的挺水植物。塔楼所处的地基进行适当改造,设置广场,供游人前来瞻仰。
4.4 村南潜水景观区
该区是村落的正大门,游客下车的落脚点,人流量较大,是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潜水区应该提供能够让游客或居民游玩的场所和功能。
4.5 村东潜水景观区
该区相对较偏僻,人物活动参与较少,可以进行较简单的设计,以植物种植设计为主,尽量使用原生态乡土植物,突出曲径通幽的野趣。
4.6 街道景观区
以植物种植为主,乔灌木搭配,适当花草进行点缀,配至灯笼形态的路灯,和供人休息的石凳。
5 绿化种植规划
根据石榴红村环境的总体布局特点,进行具体的种植规划。环境设计的风格是以古代师法自然的构图为主,强调场所感。因此,在植物配植时考虑整体氛围的创造以及视觉和使用上的特点,根据所处的地理区域位置,结合当地乡土树种,创造出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
基于上述考虑,石榴红村的基调树种选用桃树、石榴、红枫等。在具体的规划配植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5.1 尊重生态规律
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提高生态质量。
5.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
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表现出春季的繁花,夏季的浓荫,秋季的绚烂和冬季的苍翠。
5.3 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
在广场中心及边侧重点区域绿地,植物配合灯光照明,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明与暗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丰富村庄中心区的夜间景观。
5.4 推荐树种
绿化树种拟选用生活健壮,少病虫害,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树种。
常绿阔叶乔木:香樟、广玉兰、浙江樟、杨梅、乐昌含笑、石楠、蒲葵、杜英、木荷、蒲葵。
落叶阔叶乔木:碧桃、枫香、银杏、合欢、白玉兰、紫玉兰、榉树、日本晚樱、杂交鹅掌楸、黄山栾树、无患子、垂柳,意大利杨、水杉、池杉。
常绿针叶乔木:日本冷杉、五针松、湿地松、黑松、罗汉松、侧柏、蜀桧。
花灌木:石榴、碧桃、云南黄馨、春鹃、紫薇、红花继木、夏鹃、桂花、碧桃、山茶、月季、火棘、龙爪槐、剑麻、花石榴、红千层。
色叶树:红枫、鸡爪槭、南天竺、红花继木、枫香、银杏、无患子。
攀援植物:紫藤、凌霄、木香、中华常春藤、葡萄。
地被和草坪:混播高羊茅、红花酢浆草、鸢尾、麦冬、中国石蒜。
球类:瓜子黄杨球、构骨球、无刺构骨球、罗汉松球。
作者简介:侯永胜(1976-),男,湖北武汉人,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园林、高职高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