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四溟诗话》“气格”论

来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榛《四溟诗话》所倡导的“气格”说,认为以“神气”和“声调”为主要内涵,方可得其精华.优秀的诗歌应该意蕴耐人回味,气势高古雄浑,神韵动人心魄,内涵充实高雅,在阅读时朗朗上口,音韵铿锵悦耳,既具有通俗文学的易读性、可接受性,又具有高雅文学的华贵典重风格.
其他文献
传统的垂直型及单一化治理模式已逐渐落后于当今农村不断发展的经济基础,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成为农村治理模式的前沿及趋势.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城市地区得到有效运用的同时,也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至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深入剖析农村地区的管理现状,揭示其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农村网格化管理的优化路径.
当今时代的手机普遍自带摄像头,兼具数码照相机的功能.功能齐备的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手机摄像头带来的益处,探究手机摄像头引发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应对建议.
“据说”“听说”“传说”为现代汉语高频词,以往多从插入语的角度进行考察,其传信功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以传信范畴与传信标记的性质界定为出发点,发现“插入语说”过于简化,“全动词说”不够全面,“话语标记”说有失客观.从共时平面上看,“据说”“听说”“传说”在韵律特征上语音可识别度低,在句法功能上句法独立性差,在语义特征上尚具有真值条件语义.因此,“据说”“听说”“传说”不仅仅是插入语,不全为动词,在传递信息来源与获得途径的同时,兼具表达言者立场与言者态度的功能,尚未完全语法化为只具有元话语功能的话语标记,
“眼瞅着”“眼见着”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具有“短时义、主观判断性、亲眼见证性、不如意性”等语义特征.在时体特征上,“眼瞅着”“眼见着”既可以用于现在完成体,也可以用于将来完成体;只能跟“了”共现,不能跟“着”“过”共现;主要跟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共现.“眼瞅着”“眼见着”分别在民国和唐代词汇化为副词,句法环境的改变和认知隐喻是两者发生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中古时期东北亚包括众多民族和语言.各语族的植物名称颇具特色.选取其中的根、竹、节、菅等名称及两种果物桃和栗,通过其古代发音构拟其古音;根据各词的语义特征,将之归入相应的词族;通过与周边民族语言的音和义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源流关系.
中国近代翻译史和马克思主义翻译史上,《共产党宣言》的译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文全译本诞生之前,无数先驱译者就曾通过摘译、节译等方式向国人介绍过《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在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的视野下,挖掘和整理经典文献的文本、梳理和考证经典文本翻译历程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本文基于国内外历史资料,通过经典文献的文本对比,考证了《共产党宣言》在20世纪初的翻译与传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提供了文献和学理支撑.
本文分析了《道德经》在德国的接受过程,并对卫礼贤和德博的《道德经》德译本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本文的对比分析主要是围绕《道德经》中的三个关键词汇“道”“德”“玄”展开.通过对《道德经》德译本的文体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映射出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两位德国汉学家《道德经》德译本的优缺点,以此促进《道德经》德译本的翻译研究.
为探究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涉华报道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采用费尔克劳的三维话语分析框架,自建英美主流媒体东京奥运会涉华报道的语料库,对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被呈现成一个重视奥运、有着强烈的民族骄傲和极端民族主义色彩鲜明的民族形象;被歪曲成一个饱受诸多领土争议的困扰的国家形象;被捏造成一个人民受压迫、饱受人权问题困扰的政府形象;被片面比喻为“流水线”的国家体育系统形象.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角度看,这种偏见性报道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强劲发展与西方颓势的对比、欧美霸权主义思想、欧美国家的
20世纪初以降,中国现代翻译戏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时代启蒙与道德观念成为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个鲜明表征,给予了普通大众一种精神上的启迪与抚慰.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翻译戏剧以启蒙、人道主义为核心,处处闪耀着五四新文学启蒙的新风气,在赋予中国文学现代性内涵的同时,亦为中国翻译戏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桃花扇》中的情交错复杂,但也正因如此,它展现出“感慨深微,寄情远大”的风采,并为后人提供了多种研究方向.在探析其中复杂的情时,本文尝试厘清晚明“情”之概念,并从现代身份认同理论出发,具体分析《桃花扇》中人物在不同身份之下产生的两组感情——男女之情和家国之情,兴亡之情和反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