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传统的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广大教师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将创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一、改革教师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书面成绩高,而知识运用能力差,创新能力更是薄弱。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先转变教育观念,做创新型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将创教育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具有渊博的知识。要成为创新型教师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做一个学者。这样才能开阔教师的视野,扩展胸怀,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建立大语文观,由单一的课本传授转变为多样化、多途径的传授,才能转化为教育智慧,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2.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形成独特的、与现代教育相符合的教学思想与意识,增强自主性与创造性。
  3.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教学实践就是产生创新的摇篮。只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独特的见解,形成个性化的教育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观念,提炼出成熟的教学观。
  二、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乌申斯基提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自主探索的源泉,是最为积极活跃的成分。只有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才能有所创新。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时段。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满趣味性、艺术性与挑战性的导入,可以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要做到上课伊始趣已生,课中趣更浓,课末趣未尽。
  1.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可以化静止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导入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入“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参与,使课堂成了教师的一个人的课堂,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与附和者,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这样的教学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才能在学习中有所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以学习主体地位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与学习权,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质疑,营造创新氛围
  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教材与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不允许学生对教材、对自己有任何怀疑,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接受,习惯于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不会自己提问。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是没有什么问题,其实有着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不会提问,不会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提问,要让学生从“学答”转变为“学问”。在教学中,我总是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对文本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一起思考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全是有思考价值的,我们要注意引导,肤浅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深化,从而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错误的问题要注重引导,促进学生自我修正;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要引导学生课下再考虑。不管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肯定学生提问的勇气,注重引导,激起学生提问的动机,让学生勇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与学科特点相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彻执行下去。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我们都在努力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力求课堂更精彩。下面是我对成功的地理课堂几点理解。  一、导入精彩,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全神贯注的积极思维,所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应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牢牢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进行治疗和护理,A组患者行雾化吸
针对当前孝道观念淡化,孝道教育弱化,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的现象,高校有关部门应加大孝道教育力度,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对数学知识和本质规律的认识,是分析、处理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途径。它不像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而是隐藏于教材之外的无“形”的知识系统,对学生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  1.对应思想。  利用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来思考数学问题,就是对应思想。集合、函数、坐标等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首次提出信息素养一词。信息素养与读、写、算等能力一起,构成了新时代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和促进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信息素养包含以下内容: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查找、探究新信息;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与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具有灵活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和拒绝信息的技能;能够
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实行激励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员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健全图书馆激励机制应采取的措施。
日本联合铝业公司(UACJ)建在泰国罗永的平轧铝产品厂已于2015年11月16日投产。总投资210亿泰铢,现有工作人员700名,其中日本员工100名,泰国人600名。随着泰国工作人员技术熟练
一位单亲妈妈,8年来既当爹又当妈,将女儿培养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近,武汉市梅苑学校教师余素珍,谈起了自己的育儿故事。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2咯血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支气管动脉造影,BAE,并对12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仔猪的好坏,对以后的育肥效果和胴体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如何选购育肥仔猪呢?  1.选瘦肉型杂交猪。杂交猪,兼有公、母猪的双重优点,具有生长快、增重快、饲料消耗少、适应性和抗病力强、屠宰胴体瘦肉多等优点。日增重比本地猪要高10%~30%,瘦肉率要高10%左右,饲料消耗低7%~15%,育肥期短30~60天。  2.日龄相宜,断奶体重大。最好选用45~60日龄的断奶小猪,体重在10千克以上,并在同窝中选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