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英语素质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教学就成了中职学校基础课中的难题。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本文拟从语言基础知识,文化背景及语篇能力等角度探讨了影响当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以提高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篇能力 原文阅读 文化意识
1.引言
我国中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可从高质量阅读中认识学英语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乐趣。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结合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经历,分析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对学生阅读障碍的形成以及对策略陈己见,以作引玉之砖,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种种因素
2.1 教师方面
2.1.1 教学模式单一,重“句”轻“篇”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教师还是“以翻译为主”,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强调语法而非意义,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语篇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把语言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文章中的词、句和其它语言点的分析和翻译,学生机械记忆老师讲授的内容,练习以掌握生词和语法为目的。这种重“句”轻“篇”,忽视语篇的图式教学,难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篇的脉络,导致学生对语篇的领悟能力,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更谈不上文化意识和语感的培养。
2.1.2 阅读训练单一,应试教学倾向严重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倾向,阅读训练局限在“以应试为目的”强化训练方面,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许多老师以为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才能检测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掌握应试经验。这种应试阅读训练模式,往往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语言材料的强化训练,但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对阅读丧失了兴趣,阅读水平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1.3 重课堂教学,轻课外阅读,阅读材料单一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师在课上讲解多,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得少,课内外阅读材料很单一。学生阅读的语言材料不外乎是课文和教辅材料中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少,获取信息渠道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2 学生方面
2.2.1 语言因素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它不仅与读者的阅读能力有关,而且与读者的语言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学生的语言水平越高,阅读能力就越强。所以说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效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是阅读技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词汇量的不足和语法能力的欠缺必然导致阅读理解障碍。
2.2.2 母语思维的干扰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那么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所以说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也是阅读理解中学生会遇到的一大障碍。东方人侧重综合思维,而西方人则是分析思维;其次,由于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语序与英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生仅依赖汉语去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且容易造成理解误差。
2.2.3 文化背景知识
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已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等语言基本功,但还会对所读文章不解其意。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说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同样会给学生造成阅读理解障碍,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阅读中受到这种文化因素的干扰,阅读理解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2.2.4 心理因素
如果学生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牢固,对句子结构的感受能力差,阅读速度就会缓慢,并由于在阅读中出现的“拦路虎”(如生词)较多的话,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往往就会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望而生畏,产生心理抵触和厌倦情绪。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和阅读兴趣低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阅读的恶性循环。(如下:)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weak reader
doesn?蒺t understand → reads slowly
↑ ↓
doesn?蒺t read much ← doesn?蒺t enjoy reading
(Nuttal, c. 1983: 16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过程不仅与读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激活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将英语阅读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呢?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3.1 夯实语言基础,构建以阅读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基本点的知识框架
万丈高楼平地起。欲达到阅读水平的理想境界,必须先打好语言基础知识这块地基。在阅读教学中,过去一味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但是不重视词汇学习,淡化语法教学这一做法也不足以效之。夯实语言基础是阅读水平能否提高的先决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重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以阅读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基本点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双基”。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足以说明词汇、语法和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重要的语言技能,它是靠语法和词汇来支撑的。词汇是语言大厦的砖石,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而语法是研究词和句子结构的科学,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就靠语法知识。虽然说,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不能单靠积累词汇,但是词汇的积累与阅读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少,阅读的速度也就快,词汇量丰富是学生能够顺利阅读的保证。随着大量的语言输入,阅读中词汇的反复出现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巩固和扩展词汇。同样,语法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才能对文章中出现的长句、难句等复杂句子进行分析,提高理解的准确率,加深理解的深度。一句话,要真正读懂文章,离不开对语法知识的熟悉掌握。由此可见,词汇、语法和阅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的。 台湾英语教育家赖世雄教授曾说,他的语法和词汇是通过大量阅读后才搞通的。所以,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阅读无疑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的一条便捷途径。词汇是阅读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在记忆词汇中有三个突出问题是:记不住,容易忘,不会用。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词汇,耗时低效,脱离了语境,词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水之鱼,当然很难记住,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就好像学游泳就必须要在水中才能学会一样,记忆词汇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阅读中记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准备一个专门记忆词汇的小本子,熟读文章后找出值得记忆的词汇记下来,并根据记忆的规律,经常拿出来复习记忆。这种在语境中记忆词汇的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肯定能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语法的学习一直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要熟练应用英语语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大量阅读也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规则时,要做到与词汇、句型、语篇相结合,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对已掌握的语法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知识技能框架,有助于学生认清阅读与词汇、语法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学生明确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且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2 贯彻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多渠道拓宽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解文化背景等知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广,学生理解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知识不可能自然地习得,要靠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语言教学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既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及时地、自然地、渐进地将语言和文化融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领会到文章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对异国语言的了解,以下是笔者在文化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3.2.1 结合教材,通过介绍、讲解文化背景知识,把文化教学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做个有心人,充分将教材中那些有关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通过课堂教学来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文化渗透,并创设机会使学生在模拟式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结合教材,适时渗透文化是一大途径,但把英文歌曲引进课堂,把它作为介绍文化知识的媒介,相信这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而且这种鲜活生动的学习方式更贴近生活,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侧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而且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2.2 课外积极引导学生,丰富文化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单凭教材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并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留心积累有关文化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感性地去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且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一些英美原版电影。这些本身就是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这些直观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欣赏者的角色,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毋容置疑,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新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新文化现象,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视听媒体和互联网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教师要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并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全方位的接触去体验感受异国文化。
3.3 重视语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外语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语篇理解力,而不是理解单个句子的能力。”(Cooper,1984)。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单个词、句子的理解,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到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对作者隐含意图的把握,造成了“见树不见林”的现象。语篇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训练中,必须要在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介绍英语篇章结构知识,注意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要改变学生在阅读中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从文章总的篇章结构出发进行语篇分析,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帮助学生获取和提高语篇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从文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文体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可以作为提高阅读效果,获取语篇能力的突破口。文体是指各种类型和各种体裁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语言特征。相同文体的文章在体式上具有一定的约定性、稳定性和规律性,而不同的文体行文特点不同,语言风格也各自有别。因此,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体知识,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得到不断的刺激,他就会通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这样就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特定语篇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促其完成任务,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语篇体裁框架大致有四种: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文章进行归类总结,理清文体,使学生把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及文章框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践,按文章的体裁讲解必要的文体知识,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文体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这些识别文体的能力,就可以为下一步的语篇理解铺开一条路,就可以通过把握体裁的框架和相应的语言形式来判断文体,顺藤摸瓜,弄清文章结构,迅速抓住中心思想。如此一来,阅读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阅读理解的正确率,获得比较全面的语篇能力。 另一方面,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也是提高学生语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篇知识(文章的宏观结构、段落发展方式及连贯性)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有很大的相关性。学习者对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总体水平就越高。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学会把阅读技巧运用到写作当中。同样,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拓展思维空间,形成阅读与写作的一种良性循环。所以中职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整合读写之间的关系,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总之,从文体着手,读写结合,使学生具备分析篇章的基本能力,是改变目前中职生整体理解能力低迷状况的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3.4 拓展阅读空间,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课外阅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个人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英国语言学家来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外语教育家River也提出“读得越多,就会读得越好”的观点。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进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内,还要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广泛而快速的阅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就必然能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和发展终身阅读的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前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量不足,阅读速度慢,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再加上学生长期面对的是形式单一的阅读理解题,自然感到兴趣索然,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快乐阅读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迫切需要的是一种轻松、愉快、活泼、新颖的阅读形式去涉猎更多的信息,去接触和学习各类英语文章。为了适合这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英语原文阅读,合理利用英文报刊。学英语就要学活的语言,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让学生在纠正的英语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会阅读的乐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学生在享受阅读中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储备,学习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英美文化并学着用英语去思考和交流。而且阅读原文更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扣开学生的“心门”,拨动学生的“情弦”,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培增,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引导学生长期进行愉快大量的阅读,才能将学生有意识的阅读策略转化为无意识的阅读行为。只有当英文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进入有效的阅读的良性循环当中。
The virtuous circle of the good reader
( Nuttal, c, 1983:167 )
enjoys reading→reads faster
↑ ↓
understarnds better←reads more
4.结束语
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通过阅读来获取各种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英语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英语教师应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语法、词汇和语篇等知识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尽可能地为学生消除阅读中所出现的障碍,为学生进行顺利的、愉快的阅读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终生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uttall, Christine (2000)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 袁永芳 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 2002,(3)
[3] 屠飞科 给学生原文阅读的训练[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6,(1)
[4] 梅水英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6)
[5] 岑张潮 刍议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7)
[6] 李俊 论词汇的深度和广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J] 外语教学 2002,(3)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语篇能力 原文阅读 文化意识
1.引言
我国中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阅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我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阅读是吸收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可从高质量阅读中认识学英语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乐趣。为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结合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经历,分析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对学生阅读障碍的形成以及对策略陈己见,以作引玉之砖,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种种因素
2.1 教师方面
2.1.1 教学模式单一,重“句”轻“篇”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教师还是“以翻译为主”,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强调语法而非意义,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语篇能力的培养。他们往往把语言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逐字逐句地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文章中的词、句和其它语言点的分析和翻译,学生机械记忆老师讲授的内容,练习以掌握生词和语法为目的。这种重“句”轻“篇”,忽视语篇的图式教学,难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篇的脉络,导致学生对语篇的领悟能力,出现“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现象,更谈不上文化意识和语感的培养。
2.1.2 阅读训练单一,应试教学倾向严重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应试教学倾向,阅读训练局限在“以应试为目的”强化训练方面,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许多老师以为做大量的阅读理解题,才能检测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掌握应试经验。这种应试阅读训练模式,往往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虽然接受了大量语言材料的强化训练,但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对阅读丧失了兴趣,阅读水平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1.3 重课堂教学,轻课外阅读,阅读材料单一
目前,许多学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师在课上讲解多,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得少,课内外阅读材料很单一。学生阅读的语言材料不外乎是课文和教辅材料中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学生阅读的信息量少,获取信息渠道窄,阅读内容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根本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2.2 学生方面
2.2.1 语言因素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它不仅与读者的阅读能力有关,而且与读者的语言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学生的语言水平越高,阅读能力就越强。所以说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效率。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和语法)是阅读技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词汇量的不足和语法能力的欠缺必然导致阅读理解障碍。
2.2.2 母语思维的干扰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是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那么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所以说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也是阅读理解中学生会遇到的一大障碍。东方人侧重综合思维,而西方人则是分析思维;其次,由于汉语的句子结构和语序与英语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生仅依赖汉语去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且容易造成理解误差。
2.2.3 文化背景知识
在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虽然学生已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等语言基本功,但还会对所读文章不解其意。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说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同样会给学生造成阅读理解障碍,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在阅读中受到这种文化因素的干扰,阅读理解便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2.2.4 心理因素
如果学生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牢固,对句子结构的感受能力差,阅读速度就会缓慢,并由于在阅读中出现的“拦路虎”(如生词)较多的话,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往往就会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望而生畏,产生心理抵触和厌倦情绪。这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学生自信心不足和阅读兴趣低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阅读的恶性循环。(如下:)
The vicious circle of the weak reader
doesn?蒺t understand → reads slowly
↑ ↓
doesn?蒺t read much ← doesn?蒺t enjoy reading
(Nuttal, c. 1983: 16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阅读理解过程不仅与读者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而且与读者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也有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多种途径激活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如何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将英语阅读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呢?
3.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3.1 夯实语言基础,构建以阅读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基本点的知识框架
万丈高楼平地起。欲达到阅读水平的理想境界,必须先打好语言基础知识这块地基。在阅读教学中,过去一味重视语言知识而忽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取的,但是不重视词汇学习,淡化语法教学这一做法也不足以效之。夯实语言基础是阅读水平能否提高的先决条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重点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以阅读为中心,以词汇、语法为基本点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双基”。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足以说明词汇、语法和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是重要的语言技能,它是靠语法和词汇来支撑的。词汇是语言大厦的砖石,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而语法是研究词和句子结构的科学,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就靠语法知识。虽然说,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不能单靠积累词汇,但是词汇的积累与阅读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就越少,阅读的速度也就快,词汇量丰富是学生能够顺利阅读的保证。随着大量的语言输入,阅读中词汇的反复出现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巩固和扩展词汇。同样,语法能力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才能对文章中出现的长句、难句等复杂句子进行分析,提高理解的准确率,加深理解的深度。一句话,要真正读懂文章,离不开对语法知识的熟悉掌握。由此可见,词汇、语法和阅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作用的。 台湾英语教育家赖世雄教授曾说,他的语法和词汇是通过大量阅读后才搞通的。所以,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阅读无疑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的一条便捷途径。词汇是阅读学习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在记忆词汇中有三个突出问题是:记不住,容易忘,不会用。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词汇,耗时低效,脱离了语境,词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水之鱼,当然很难记住,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就好像学游泳就必须要在水中才能学会一样,记忆词汇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阅读中记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准备一个专门记忆词汇的小本子,熟读文章后找出值得记忆的词汇记下来,并根据记忆的规律,经常拿出来复习记忆。这种在语境中记忆词汇的方法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肯定能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语法的学习一直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要熟练应用英语语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大量阅读也是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在教授语法规则时,要做到与词汇、句型、语篇相结合,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加深对已掌握的语法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构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知识技能框架,有助于学生认清阅读与词汇、语法的密切关系,有助于学生明确方向,提高学习效率,且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3.2 贯彻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多渠道拓宽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之后,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解文化背景等知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越广,学生理解能力就越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文化知识不可能自然地习得,要靠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培养。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贯彻语言教学和文化学习同步进行的原则,既要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及时地、自然地、渐进地将语言和文化融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使学生主动地吸收异国文化,领会到文章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对异国语言的了解,以下是笔者在文化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3.2.1 结合教材,通过介绍、讲解文化背景知识,把文化教学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文化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也是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做个有心人,充分将教材中那些有关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通过课堂教学来全面地、系统地进行文化渗透,并创设机会使学生在模拟式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
结合教材,适时渗透文化是一大途径,但把英文歌曲引进课堂,把它作为介绍文化知识的媒介,相信这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英文歌曲是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而且这种鲜活生动的学习方式更贴近生活,可以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侧面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外国文化,而且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3.2.2 课外积极引导学生,丰富文化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单凭教材和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并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留心积累有关文化知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感性地去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且鼓励学生课外欣赏一些英美原版电影。这些本身就是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这些直观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欣赏者的角色,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毋容置疑,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新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新文化现象,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视听媒体和互联网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海洋”,教师要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并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全方位的接触去体验感受异国文化。
3.3 重视语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
大量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外语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语篇理解力,而不是理解单个句子的能力。”(Cooper,1984)。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单个词、句子的理解,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到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对作者隐含意图的把握,造成了“见树不见林”的现象。语篇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和训练中,必须要在传授语言知识,讲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介绍英语篇章结构知识,注意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要改变学生在阅读中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引导他们从文章总的篇章结构出发进行语篇分析,引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帮助学生获取和提高语篇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从文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文体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识别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可以作为提高阅读效果,获取语篇能力的突破口。文体是指各种类型和各种体裁的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语言特征。相同文体的文章在体式上具有一定的约定性、稳定性和规律性,而不同的文体行文特点不同,语言风格也各自有别。因此,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体知识,在进行阅读时,他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就会得到不断的刺激,他就会通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这样就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特定语篇的含义,从而更好地促其完成任务,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语篇体裁框架大致有四种: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文章进行归类总结,理清文体,使学生把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及文章框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实践,按文章的体裁讲解必要的文体知识,培养学生识别不同文体的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了这些识别文体的能力,就可以为下一步的语篇理解铺开一条路,就可以通过把握体裁的框架和相应的语言形式来判断文体,顺藤摸瓜,弄清文章结构,迅速抓住中心思想。如此一来,阅读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整个阅读理解的正确率,获得比较全面的语篇能力。 另一方面,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也是提高学生语篇能力的重要途径。语篇知识(文章的宏观结构、段落发展方式及连贯性)在英语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有很大的相关性。学习者对篇章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越强,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总体水平就越高。阅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写作积累,学会把阅读技巧运用到写作当中。同样,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的进一步深入,拓展思维空间,形成阅读与写作的一种良性循环。所以中职学校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整合读写之间的关系,以写促读,读写互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总之,从文体着手,读写结合,使学生具备分析篇章的基本能力,是改变目前中职生整体理解能力低迷状况的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
3.4 拓展阅读空间,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是实现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课外阅读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个人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力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英国语言学家来斯特指出“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外语教育家River也提出“读得越多,就会读得越好”的观点。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进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内,还要在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愉快地进行广泛而快速的阅读,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课内课外紧密结合,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就必然能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和发展终身阅读的能力,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当前英语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词汇量不足,阅读速度慢,课外阅读量少,不能为理解提供充分的输入。再加上学生长期面对的是形式单一的阅读理解题,自然感到兴趣索然,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快乐阅读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迫切需要的是一种轻松、愉快、活泼、新颖的阅读形式去涉猎更多的信息,去接触和学习各类英语文章。为了适合这一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英语原文阅读,合理利用英文报刊。学英语就要学活的语言,指导学生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可以让学生在纠正的英语氛围中感受英语的魅力,体会阅读的乐趣。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不仅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学生在享受阅读中一方面可以扩大词汇储备,学习语言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熟悉英美文化并学着用英语去思考和交流。而且阅读原文更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扣开学生的“心门”,拨动学生的“情弦”,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培增,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只有引导学生长期进行愉快大量的阅读,才能将学生有意识的阅读策略转化为无意识的阅读行为。只有当英文阅读真正成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和自主发展的需要时,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进入有效的阅读的良性循环当中。
The virtuous circle of the good reader
( Nuttal, c, 1983:167 )
enjoys reading→reads faster
↑ ↓
understarnds better←reads more
4.结束语
随着全球的一体化和信息化,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通过阅读来获取各种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英语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英语教师应积极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语法、词汇和语篇等知识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尽可能地为学生消除阅读中所出现的障碍,为学生进行顺利的、愉快的阅读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自主阅读、终生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uttall, Christine (2000)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 袁永芳 大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 2002,(3)
[3] 屠飞科 给学生原文阅读的训练[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6,(1)
[4] 梅水英 文化背景知识与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6)
[5] 岑张潮 刍议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7)
[6] 李俊 论词汇的深度和广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 [J] 外语教学 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