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鲶鱼效应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鲶鱼效应应用与高中物理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从鲶鱼效应的概念入手,研究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鲶鱼效应;高中物理;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6-0038-2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课堂实效性差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新课程改革迫切需要改善这种教学情况。
  1 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鲶鱼效应指在沙丁鱼长途运输中加入生性好动的鲶鱼,以刺激沙丁鱼加速活动,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1]。在物理教学中,通过选择培养“鲶鱼”学生来带动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增强“沙丁鱼”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鲶鱼效应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并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形式。
  2 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分析学生特征以确定鲶鱼效应群类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鲶鱼效应首先要确定好群类,即将“鲶鱼”学生和“沙丁鱼”学生进行分类。[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组,组内充当“鲶鱼”角色的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应当有一定的号召力以在小组活动中带动其他成员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都要出色以在学习过程中引导组内成员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行学生特征分析时,教师要分析不同学生的擅长点,如有的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强、有的学生物理思维缜密、有的对于物理概念理解较深,从鲶鱼群类和学习特征等多方面分类以最大化发挥鲶鱼效应的作用。[3]
  2.2 研究教学目标以适应鲶鱼效应学情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目标, 不仅要确定好学生群类,也要对知识目标进行归类。如在进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并归类如下:
  (1)以洛伦兹力为基础,掌握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
  分析:洛伦兹力是已学内容,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很容易能够判断带电粒子的运动特征。该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可归类为“沙丁鱼”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即可。
  (2)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和动力学相关的内容推导半径和周期的公式。
  分析:以简单知识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推导,难度虽有一定的加深,但是属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予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该教学目标归类为“沙丁鱼”类问题。
  (3)理解速度选择器和质谱仪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问题是对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情况的具体运用,属于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归类为“鲶鱼”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此类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物理思维,并对于物理问题的具体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鲶鱼效应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也可以针对教学任务进行分类,以带有一点难度的“鲶鱼”问题为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知识的不足。
  2.3 选择鲶鱼学生以带动鲶鱼效应发展
  在进行分组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培养“鲶鱼”学生,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概念的理解研究,教师应选择基础知识扎实、概念理解深入的学生为“鲶鱼”学生;而实验类的课程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鲶鱼”学生可选择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学案例如下:
  [动量守恒定律]
  课程分析:本节课属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进行定律的分析论证、概念理解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选择:该课程“鲶鱼”学生应选择基础知识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
  内容举例:根据在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1、m2的木块以速度v1、v2做相向运动并碰撞的过程为例论证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后两木块速度为v1’、v2’。
  沙丁魚学生:此类学生能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写出m1v1 m2v2=m1v1’ m2v2’的公式,但是难以对问题进行推导。
  “鲶鱼”学生:此类学生能指出在运动过程中可根据动量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解答。
  设计目的:“沙丁鱼”学生受到“鲶鱼”学生的启发进行公式推导,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基础知识和拓展思维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实验——单摆的周期]
  学生选择:该课程属于实验类课程,“鲶鱼”学生应选择思维缜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内容举例:如何提高该实验的精度。
  “沙丁鱼”学生:可以采取多测几组数据的方式,保持测量过程中摆线顶点处位置固定。
  “鲶鱼”学生:在进行测量时,可以测多次运动的时间求平均而不是单次测量的方式;摆球的振幅不能过大;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周期和摆长的关系。
  设计目的:“鲶鱼”学生考虑问题较为全面,“沙丁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验操作过程的不足点,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水平。
  根据课程对“鲶鱼”学生进行选择能够保证鲶鱼效应的高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位同学的学习特点,做到具体课程具体归类。
  2.4 开展课堂激励以保持鲶鱼效应活力
  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效应,教学过程中“鲶鱼”学生的能力过强可能对“沙丁鱼”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沙丁鱼”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教师要对学生予以鼓励,保持群体中所有学生的学习活力。如在进行平抛运动复习课的教学时,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复习知识[平抛运动]:学生复习基础知识后,教师可选择部分高考题作为提升内容,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利用“鲶鱼”学生的作用,同时保持“沙丁鱼”学生的学习热情。
  题目:在平面上有一倾斜角为α的斜面,当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到斜面上时,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求小球的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之比。
  分析:高考题的难度较大,“沙丁鱼”类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时很容易直接放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活动: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指出此题的关键点。选择“沙丁鱼”学生进行回答。
  学生解答:此题应从平抛运动和运动方向方面进行解答。
  教师激励:该同学已经发现了本题的考察点是平抛运动,认识到从运动方向角度进行解题,为该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设计点评:首先提问“沙丁鱼”学生,对学生进行点评表扬,以课堂激励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活动:提问“鲶鱼”学生该题的解题关键点。
  学生解答:题目中给出了小球最终的速度方向,可以得出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比,根据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位移关系。
  设计点评:“鲶鱼”学生能够找出问题的解题点,以此来帮助“沙丁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进一步提升。
  教师通过复习知识、提问表扬对学生进行了正面激励,利用“鲶鱼”学生对“沙丁鱼”学生进行了危机激励,充分保持了课堂活力。
  3 结 语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实际,合理运用鲶鱼效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勤. 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6(04):53-54.
  [2]朱星鸿. 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时代,2014(06):128.
  [3]鲍习中. “鲶鱼效应”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2):318.
  (栏目编辑 罗琬华)
其他文献
从探讨衡量航天产品工艺文件质量的完整性、正确性、协调性和规范性的内涵出发。阐述用标准化手段提高“四性”的方法、措施,介绍了三江航天集团的一些做法。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人文关怀进行了归因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初步建构,即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
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浪潮中,如何寻找适合我国高校管理的体制、思路、改革对策是教育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形式、特点、必要性以及
期刊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表型特征,以及CD45、CD19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116例初诊MM病例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并收集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指标。结
时值世纪之交,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方面的图书也如百花争艳,层出不穷。近读明天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千字文》一书,顿觉耳目一新,
受迫振动与共振的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疑难实验之一,传统教学中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探究实验比较少,导致学习思路不够连贯。针对该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系列的自制教具,旨在解决传
根据在农村地区开展自学考试遇到的突出问题,探索适于农村成人自学考试的助学模式:“双四部助学法”,使助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形成有机的整体,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前不久上了一堂关于“静摩擦力”的公开课。文章主要讨论了该教学设计的思路、难点突破及课后反思,以期与同行交流。
中学生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中学学生工作的重点与难题。一般而言,差生是学校中缺点与问题较多的学生,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如放任自流的话,就会给班、级、学校带来极为不良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