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05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显著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够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情况,而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氧而导致的发作性胸痛的症状[2]。笔者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为(62.3±2.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3例,高血脂症患者24例,糖尿病患者13例。患者心绞痛分级如下:Ⅰ级患者9例,Ⅱ级患者23例,Ⅲ级患者22例,Ⅳ级患者6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为(60.5±2.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1例,高血脂症患者22例,糖尿病患者17例。患者心绞痛分级情况如下:Ⅰ级患者11例,Ⅱ级患者19例,Ⅲ级患者23例,Ⅳ级患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绞痛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mg,1次/d,连续治疗15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24)75mg,1次/d,连续治疗15d。
1.3 疗效判定[3]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两级或消失。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一级,抗心绞痛药物用量减半,原为A级心绞痛者症状基本消失,可不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无效:症状及抗心绞痛药物用量未变化,或改善效果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头痛,2例腹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头痛,4例腹部胀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常见血管疾病。心绞痛主要是因为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反射性疼痛。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心肌耗氧量。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避免血栓的发生,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有资料显示[4],血栓素A2和二磷酸腺苷是两个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而氯吡格雷属于ADP受体阻滞剂,能够和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血小板的激活,最终起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有效改善冠脉血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李洪璠[5]研究结果相似,充分显示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静,王明生,杨新春,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01):21-23.
[2]赵新欣.西药联合用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133.
[3]马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估[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1):39.
[4]冯巧爱.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法探讨与临床效果评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01):21-22.
[5]李洪璠.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04):584.
(收稿日期:2014.01.07)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7-005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显著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升高[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够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从而引发心肌缺氧缺血情况,而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氧而导致的发作性胸痛的症状[2]。笔者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为(62.3±2.6)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3例,高血脂症患者24例,糖尿病患者13例。患者心绞痛分级如下:Ⅰ级患者9例,Ⅱ级患者23例,Ⅲ级患者22例,Ⅳ级患者6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为(60.5±2.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1例,高血脂症患者22例,糖尿病患者17例。患者心绞痛分级情况如下:Ⅰ级患者11例,Ⅱ级患者19例,Ⅲ级患者23例,Ⅳ级患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绞痛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mg,1次/d,连续治疗15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24)75mg,1次/d,连续治疗15d。
1.3 疗效判定[3] 显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两级或消失。有效:治疗后心绞痛症状降低一级,抗心绞痛药物用量减半,原为A级心绞痛者症状基本消失,可不使用抗心绞痛药物。无效:症状及抗心绞痛药物用量未变化,或改善效果不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1例头痛,2例腹胀,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头痛,4例腹部胀痛,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血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常见血管疾病。心绞痛主要是因为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反射性疼痛。目前,临床通常采用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降低心肌耗氧量。阿司匹林能够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从而避免血栓的发生,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的作用。有资料显示[4],血栓素A2和二磷酸腺苷是两个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因素,而氯吡格雷属于ADP受体阻滞剂,能够和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血小板的激活,最终起到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有效改善冠脉血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与李洪璠[5]研究结果相似,充分显示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静,王明生,杨新春,等.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01):21-23.
[2]赵新欣.西药联合用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03):133.
[3]马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估[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1):39.
[4]冯巧爱.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法探讨与临床效果评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01):21-22.
[5]李洪璠.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04):584.
(收稿日期:201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