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一度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选择1999~2000年12月住院接受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8例,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67±10.48岁。
观察方法: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判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者,判断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对于检测结果,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比较:118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74例,阴性44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9.5%。
ECG与CAG检查结果阳性率的比较:ECG与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检出阳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讨 论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可表现为有定位的动态ST-T改变。但是,心肌肥厚、肺梗死等疾病亦能引起心电图ST-T改变。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已存在严重的冠脉狭窄,但静息心电图正常。本试验结果显示了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79.5%。在冠脉造影阳性组中,有17例心电图阴性,其中12例冠脉狭窄<70%,5例≥70%。其原因可能为显著心肌肥厚、心脏扩张等病变掩盖了心肌缺血改变;亦可能患者存在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情况,不宜行运动平板试验,而在静息情况下,由于心脏负担小,心电图未能表现心肌缺血病变。这提示我們,心电图正常者,不能轻易排除冠心病,需综合分析。
冠脉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冠心病介入诊断技术。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他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适用于临床上反复胸痛没能确诊而又不能排除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无法解释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脏手术前准备等等。虽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亦可诊断冠心病,但有时并不准确,最准确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由于价格较昂贵,且为有创检查,尚未广泛开展。本结果显示它与心电图在检查结果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能直观的反映冠脉病变,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为放置支架、冠脉搭桥等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冠脉造影阴性组中,有17例患者心电图阳性。曾有人称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目前研究发现,在冠脉痉挛、冠状循环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心肌代谢异常等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另一方面,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大等疾病亦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本组冠造阴性而心电图阳性表现的患者,有3例后经其他检查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予以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治疗后,症状缓解。亦见其他类似报道。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均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但冠心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冠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
那么冠状动脉造影有何临床意义呢?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惟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 。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诊断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不慎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限制了这项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其具体方法是:从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上臂的肱动脉,送入一根心导管,在X线的帮助下,将导管的尖端一直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然后注入高比重的造影剂,对左右两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即可清晰分辨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及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与左心室功能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体分述如下: ①明确冠心病诊断:对于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临床难以确诊,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者,以及中、老年患者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畸形,但无创检查结果不能确诊者,冠状动脉造影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对无症状但运动试验明显阳性(ST段压低≥0.2mV),特别是对运动核素心肌灌注亦阳性者,以及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者,亦应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②用于指导治疗:对临床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不佳而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正确选择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
在当前条件下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指标的冠状动脉造影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首先,冠状动脉造影有创、接触X线、应用造影剂及费用较高等。第二,有些患者不能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怀孕、过度肥胖、不能平卧及因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动脉穿刺困难等,此外,肾功能不全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不能耐受造影剂。第三,造影检查的影像结果存在缺陷,不能充分显示分叉、重叠和短缩血管段,仅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不能明确病变性质,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最后,冠脉造影还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血肿、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栓塞和造影剂过敏等并发症。目前,上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用其他手段弥补,如冠脉内血管内超声进一步明确管壁病变性质和程度等。采用电子束CT检查,可观察冠状动脉的钙化情况,但它远不足以代替冠脉造影。相信将来一定会有对人体损伤更小、检查结果更佳的检查手段出现。
综上所述,现阶段,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或者心电图检查作为冠心病诊断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将为位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作出更大的贡献。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选择1999~2000年12月住院接受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8例,根据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39~72岁,平均56.67±10.48岁。
观察方法: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板试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判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者,判断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对于检测结果,采用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比较:118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74例,阴性44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电图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9.5%。
ECG与CAG检查结果阳性率的比较:ECG与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检出阳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讨 论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的诊断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一般来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可表现为有定位的动态ST-T改变。但是,心肌肥厚、肺梗死等疾病亦能引起心电图ST-T改变。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已存在严重的冠脉狭窄,但静息心电图正常。本试验结果显示了心电图对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3.0%,特异性为79.5%。在冠脉造影阳性组中,有17例心电图阴性,其中12例冠脉狭窄<70%,5例≥70%。其原因可能为显著心肌肥厚、心脏扩张等病变掩盖了心肌缺血改变;亦可能患者存在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情况,不宜行运动平板试验,而在静息情况下,由于心脏负担小,心电图未能表现心肌缺血病变。这提示我們,心电图正常者,不能轻易排除冠心病,需综合分析。
冠脉造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冠心病介入诊断技术。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他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这样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适用于临床上反复胸痛没能确诊而又不能排除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无法解释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脏手术前准备等等。虽然心电图等其他检查亦可诊断冠心病,但有时并不准确,最准确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由于价格较昂贵,且为有创检查,尚未广泛开展。本结果显示它与心电图在检查结果阳性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其能直观的反映冠脉病变,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为放置支架、冠脉搭桥等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冠脉造影阴性组中,有17例患者心电图阳性。曾有人称冠脉造影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目前研究发现,在冠脉痉挛、冠状循环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解离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和心肌代谢异常等情况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可无明显狭窄。另一方面,肥厚性心肌病、左心室肥大等疾病亦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本组冠造阴性而心电图阳性表现的患者,有3例后经其他检查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予以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治疗后,症状缓解。亦见其他类似报道。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均为冠心病的诊断方法。但冠心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心电图或冠脉造影确诊或排除冠心病。
那么冠状动脉造影有何临床意义呢?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惟一能直接观察冠状动脉形态的诊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 。但由于它是一种有创伤性的诊断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不慎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限制了这项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其具体方法是:从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上臂的肱动脉,送入一根心导管,在X线的帮助下,将导管的尖端一直送到心脏的冠状动脉。然后注入高比重的造影剂,对左右两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即可清晰分辨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及程度,以及侧支循环与左心室功能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体分述如下: ①明确冠心病诊断:对于有不典型心绞痛症状,临床难以确诊,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者,以及中、老年患者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怀疑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畸形,但无创检查结果不能确诊者,冠状动脉造影可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对无症状但运动试验明显阳性(ST段压低≥0.2mV),特别是对运动核素心肌灌注亦阳性者,以及原发性心脏骤停复苏者,亦应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以明确诊断。 ②用于指导治疗:对临床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不佳而考虑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必须先进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左心室的功能情况,以正确选择适应症,制定治疗方案。
在当前条件下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指标的冠状动脉造影仍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首先,冠状动脉造影有创、接触X线、应用造影剂及费用较高等。第二,有些患者不能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如怀孕、过度肥胖、不能平卧及因外周血管病变而导致动脉穿刺困难等,此外,肾功能不全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不能耐受造影剂。第三,造影检查的影像结果存在缺陷,不能充分显示分叉、重叠和短缩血管段,仅能显示管腔的狭窄程度,不能明确病变性质,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最后,冠脉造影还可能会导致血管损伤、血肿、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栓塞和造影剂过敏等并发症。目前,上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用其他手段弥补,如冠脉内血管内超声进一步明确管壁病变性质和程度等。采用电子束CT检查,可观察冠状动脉的钙化情况,但它远不足以代替冠脉造影。相信将来一定会有对人体损伤更小、检查结果更佳的检查手段出现。
综上所述,现阶段,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或者心电图检查作为冠心病诊断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将为位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