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与交流的实践性过程,学生感到难写,对教师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要想写出佳作来,也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们的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要想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方面下番功夫。那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从教会学生观察入手,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写出的文章也不再单调、空洞,真正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色。
二、让学生重视积累材料,学会迁移运用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作文时苦于言之无物,语言乏味犹如嚼蜡,于是感到害怕,更谈不上对作文感兴趣了。这就需要平时注重积累材料。如何积累材料呢?现代作家秦牧曾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我们虽然不是作家,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不一定当作家,但秦牧先生这种积累材料的方法是完全可取的。作为学生,就是要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去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并随时把自己感知的东西通过日记、随笔、摘抄等方式记录下来,储存起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只有这样长期积累,才有可能“妙手偶得”。
三、让学生通过模仿借鉴,加以创新
模仿式作文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认知的心理规律为基础,通过文本研读、模仿借鉴、逐层推进、反复实践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从古至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创作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曹雪芹借鉴了《金瓶梅》创作了《红楼梦》。在写作上,名师大家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但取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如何行笔、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等是可以模仿的。跟着高人走,可以较快的找到入门的途径,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初学者迅速提高的捷径。
但模仿毕竟不是最终目的,模仿之后应该是借鉴与创作。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也就不同。他们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十三四岁的初中孩子也不例外。如在学习《短文两篇》时,作者由蝉和贝壳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两位作家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得到了人生的感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悟?引导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可以学习两篇文章的写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的文章尤为重要,使每个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宽思路
“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如若能恰当准确的运用,就会为文章增色。如沈复的《童趣》中,作者把成群的“夏蚊”看作“群鹤舞于空中”、“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等等,充分运用了想象和联想,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文章趣味横生。由此可见,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将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这一点更为重要。如结合优秀课文的讲解,教给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使之运用到作文中去;还可以通过续写、改写等形式,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比如在上完《故乡》后让学生设想二十年后水生与宏儿相见的情景。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作文,让人感叹想象之花的魅力。
五、让学生在互批互改中,提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的互批互改,虽减轻了教师以往繁重的工作,但指导学生批改却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批改方法。如教给学生统一的批改符号;明确批改的内容:标点、句子、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批改后让学生自改;在班级中展示等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互批互改的习惯。学生的互批互改,既发挥了学生的群体作用,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评改作文,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互帮互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六、让学生在欣赏激励中,找到自信
叶圣陶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因此作文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撒爱心,这样才能引爆学生写作的激情。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时,我在批改时的评语中写道:“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荆棘、坎坷、陷阱会随时出现。是止步不前,还是挺起腰,往前走?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有毅力去战胜挫折,加油!”这种爱的评语能温暖学生的心田,学生会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进作文。对于学困生更需要在评语中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批改时应用鼓励的语言,放大他们的亮点,如“你的文章进步很大,生活是你写作的最好老师,努力吧,你会写出好文章的。”这样做孩子的写作的劲头高了,成绩渐渐有了提高。可见,这种赞赏和激励的评语,能让学生收获自信。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一、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从教会学生观察入手,熟悉生活,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写出的文章也不再单调、空洞,真正的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色。
二、让学生重视积累材料,学会迁移运用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作文时苦于言之无物,语言乏味犹如嚼蜡,于是感到害怕,更谈不上对作文感兴趣了。这就需要平时注重积累材料。如何积累材料呢?现代作家秦牧曾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我们虽然不是作家,我们的学生将来也不一定当作家,但秦牧先生这种积累材料的方法是完全可取的。作为学生,就是要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去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并随时把自己感知的东西通过日记、随笔、摘抄等方式记录下来,储存起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只有这样长期积累,才有可能“妙手偶得”。
三、让学生通过模仿借鉴,加以创新
模仿式作文教学是以学生学习认知的心理规律为基础,通过文本研读、模仿借鉴、逐层推进、反复实践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法。从古至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王勃模仿瘐信的诗句“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创作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曹雪芹借鉴了《金瓶梅》创作了《红楼梦》。在写作上,名师大家的语言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但取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如何行笔、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等是可以模仿的。跟着高人走,可以较快的找到入门的途径,对于初中生而言这是初学者迅速提高的捷径。
但模仿毕竟不是最终目的,模仿之后应该是借鉴与创作。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每一个人的经历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也就不同。他们对生活都有自己的理解,十三四岁的初中孩子也不例外。如在学习《短文两篇》时,作者由蝉和贝壳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两位作家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得到了人生的感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悟?引导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可以学习两篇文章的写法。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的文章尤为重要,使每个学生做到“以我手写我心”,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拓宽思路
“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思维方式。”联想和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如若能恰当准确的运用,就会为文章增色。如沈复的《童趣》中,作者把成群的“夏蚊”看作“群鹤舞于空中”、“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等等,充分运用了想象和联想,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文章趣味横生。由此可见,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
在教学实践中,还应将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这一点更为重要。如结合优秀课文的讲解,教给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使之运用到作文中去;还可以通过续写、改写等形式,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比如在上完《故乡》后让学生设想二十年后水生与宏儿相见的情景。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颇有新意的作文,让人感叹想象之花的魅力。
五、让学生在互批互改中,提高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的互批互改,虽减轻了教师以往繁重的工作,但指导学生批改却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批改方法。如教给学生统一的批改符号;明确批改的内容:标点、句子、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批改后让学生自改;在班级中展示等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互批互改的习惯。学生的互批互改,既发挥了学生的群体作用,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评改作文,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互帮互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六、让学生在欣赏激励中,找到自信
叶圣陶早在1963年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他强调,写好批语要“考虑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启发学生”。因此作文批改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要播撒爱心,这样才能引爆学生写作的激情。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自暴自弃的情绪时,我在批改时的评语中写道:“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荆棘、坎坷、陷阱会随时出现。是止步不前,还是挺起腰,往前走?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有毅力去战胜挫折,加油!”这种爱的评语能温暖学生的心田,学生会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进作文。对于学困生更需要在评语中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批改时应用鼓励的语言,放大他们的亮点,如“你的文章进步很大,生活是你写作的最好老师,努力吧,你会写出好文章的。”这样做孩子的写作的劲头高了,成绩渐渐有了提高。可见,这种赞赏和激励的评语,能让学生收获自信。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