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老师教学的认真程度或者学生学的辛苦程度,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
关键词 提高 教学 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常有老师感慨:“我工作很努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花的工夫比别人还要多,讲的内容与别人差不多,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也时常听到学生在向老师诉说:“老师,我学政治很认真,怎么成绩总是难以提高?”。这反映的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老师教学的认真程度或者学生学的辛苦程度,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那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略有收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想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只有坚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才能取得教学实效”。据此,我在组织学生复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小悦悦事件”中各个人的具体说法和行为,由于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形成认知冲突的基础上 ,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等很难理解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不同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氛围和不同的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居高临下,具有绝对权威。 学生规规矩矩,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而非主动状态,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居高临下板着脸训人的教师爷形象而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做学生的“知心姐姐”,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建立起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交往,强调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并不多,怎么办呢?为此,我经常激励学生,告诉他们课堂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和感觉,并告诉他们即使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知道才需要学;因为我们不能够完全理解才需要学,才需要老师啊!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因担心说错而遭老师批评的疑虑,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学习效率低下。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 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通过案例、问题和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比如,复习“世界物质性”原理时,通过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而掌握了“世界物质性”原理。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采用此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考点点清,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通常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运用国家制度知识分析政府作为的依据,围绕“国家性质、政府性质、职能、政府组织活动原则以及政府的责任”这四个点构成的一条线来分析则不会遗漏得分点;分析大国关系时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对外职能”这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线进行分析也非常省时等等。在复习《生活与哲学》时,通过对“物质”概念的把握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论四个板块的把握再到整个哲学板块的把握,形成一个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知识结构体系,层层递进,从而从整体构建哲学知识结构图。如此学习,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宏观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
关键词 提高 教学 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常有老师感慨:“我工作很努力,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花的工夫比别人还要多,讲的内容与别人差不多,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总是不如别人?”也时常听到学生在向老师诉说:“老师,我学政治很认真,怎么成绩总是难以提高?”。这反映的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其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在于老师教学的认真程度或者学生学的辛苦程度,而在于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那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略有收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同时,新课程理念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想结合,就是要着眼于学生成长的特点,处理好‘坚持灌输’与‘讲求实效’的关系。只有坚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才能取得教学实效”。据此,我在组织学生复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小悦悦事件”中各个人的具体说法和行为,由于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形成认知冲突的基础上 ,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等很难理解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不同的师生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氛围和不同的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居高临下,具有绝对权威。 学生规规矩矩,不敢轻举妄动,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而非主动状态,缺乏学习激情,学习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居高临下板着脸训人的教师爷形象而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做学生的“知心姐姐”,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 ,建立起合作、和谐、民主、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与能力。所以,政治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交往,强调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并不多,怎么办呢?为此,我经常激励学生,告诉他们课堂上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和感觉,并告诉他们即使你的回答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不知道才需要学;因为我们不能够完全理解才需要学,才需要老师啊!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因担心说错而遭老师批评的疑虑,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帮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讲授过多,挤占了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学习效率低下。为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说教者”的形象和“灌输者”的地位,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 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通过案例、问题和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比如,复习“世界物质性”原理时,通过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进而掌握了“世界物质性”原理。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采用此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考点点清,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通常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极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比如:政治生活中经常出现运用国家制度知识分析政府作为的依据,围绕“国家性质、政府性质、职能、政府组织活动原则以及政府的责任”这四个点构成的一条线来分析则不会遗漏得分点;分析大国关系时围绕“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外交政策以及国家的对外职能”这三个点构成的一条线进行分析也非常省时等等。在复习《生活与哲学》时,通过对“物质”概念的把握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历史唯物论四个板块的把握再到整个哲学板块的把握,形成一个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知识结构体系,层层递进,从而从整体构建哲学知识结构图。如此学习,既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宏观在胸的境界,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