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域下苏轼涉酒词教学研究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词无论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苏轼众多的词作中,涉酒词是其极具特色与代表性的一类词作。酒在苏轼的一生中有着极为独特的地位,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的词作里。这也使得酒这一意象在苏轼词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了教师们的着眼点。那么,如何来教苏轼的涉酒词,怎么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又如何使其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融合,就成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传承 苏轼涉酒词 教学
   苏轼的词作一直作为中学阶段学生了解宋词的重要文本素材之一。它除了具备文学鉴赏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课堂上以文化传承的视角对苏轼涉酒词中所蕴含的中华酒文化进行专题解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苏轼与宋词的了解,更能提升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课程标准“一要求”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以达到提高文化品位的目的。同样的,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不仅明确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还把“文化传承与理解”列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在学习任务群中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与“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两个专题各两学分的教学任务。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国家已经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强调。而作为文化传承重要途径之一的教育传承,想要在其中应起到富有成效的作用。那就必须将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中去。将传承与学习相结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科学文化知识相融通。文化传承是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语文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词”的创作在宋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市民经济与文化生活迅速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更是宋代市民文化的精华。要说宋词,必提东坡与他的词酒人生。苏轼作为宋词,尤其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学课本中的重要选篇作者的候选人。学生对于豪放派宋词的了解,也多从苏轼起。对于苏轼词的教学来说,不能够就词说词,而应深化其背后的词酒文化底蕴。让学生在了解宋词的同时,能够体味宋代独特的“词酒文化”。
   二.教学任务“两突出”
   在现行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当中,编者所选的苏轼词作共有五篇,而其中涉酒词占四篇。从选篇作者与作品类型、数量角度,这个占比无论单从宋代文学这一时期来看,还是从整个文学史的层面来看,都是相当大的。而在面对如此数量的苏轼涉酒词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苏轼涉酒词作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苏轼词作特点的同时,了解涉酒词在苏轼词作作品中的地位,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突出苏轼人生观的教育价值
   中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期。苏轼在其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脱旷达、豪迈进取、社会关爱与精神自由的精神境界,非常的适合拿来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进取意识教育、责任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选篇。苏轼涉酒词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是中国文人对于个体生命思考的转变。在苏轼的涉酒词中,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途径不再是消极回避的,而是积极面对。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时,苏轼带给学生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是“人生如梦”的释怀,是“看孙郎”的豪情,更是“把酒问青天”的气魄。教师在教授苏轼涉酒词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的“三观”的正确树立与人生的积极发展。
   2.突出苏轼词的文学鉴赏价值
   对于苏轼涉酒词的教学,还应尊重其本身的审美价值。对于苏轼涉酒词的论断众多,但是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在苏轼涉酒词出现以前,词的创作受到传统创作观念的束缚还十分严重。涉酒词的创作内容也大多是勾栏瓦舍间的儿女情长、艳情腻语,似乎显得“小家子气”了些。而苏轼涉酒词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其创作内容上的局限。在东坡的涉酒词中,他吊古伤今、感叹时政、谈论哲理。其中也有他对未来的憧憬与个人远大抱负的抒发。凡此种种,都是在以往的涉酒词中很难看到的,这也就表现出了苏轼涉酒词的独特之处,形成了其值得探讨与深究的文学鉴赏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对于苏轼涉酒词的文学鉴赏水平与文化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三明确”
   在苏轼涉酒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抓住“酒”与苏轼“词酒人生”的内在联系。把握涉酒词创作的背后,“酒”在其中的重要意义与深刻内涵。对于苏轼涉酒词的教学,要以文化为依托,理清“酒”对于苏轼的特殊意义。进而以苏轼为代表,探寻“酒”对于古代文人的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价值。而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对“酒”这一特殊意象所表现出的中国酒文化,明确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1.明确“酒”对苏轼的意义
   谈及苏轼,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知道他喜美食,爱饮酒。然而却少有人在意苏轼其实是一个不胜酒力的人。不胜酒力却又爱饮酒,只此一点,就可看出酒对苏轼的重要意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首先让学生说出教师所选的词作的共同点(此时教师所选皆为苏轼涉酒词),接着就可根据这一矛盾点进行设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探究苏轼为何如此进而由“酒”牵扯出苏轼的人生经历进行教学。酒对于苏轼来说的意义,不仅可以让苏轼“借酒消愁”,在醉酒中遗忘现实生活的挫折,让其纾解痛苦。更重要的是,苏轼借酒明志,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它还是对现实的调适,和对短暂劳生的重新认定。”后者不仅体现出了“酒意象”在苏轼词作中的重要作用,还是其人生转折中有着聊以慰藉的方式,使其在坎坷人生中仍保留着那份豁达与洒脱。由此可见“酒”在苏轼的一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2.明确“酒”对文人的意义
   对于“酒”有着独特情感的文人绝不仅仅只有苏轼一人。文人中男有辛弃疾、女有李清照,前有李太白、后有陆放翁。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酒”的身影。文人们大都爱“借酒消愁”,抒发自己内心的不畅快。但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有酒不一定就是愁,有酒亦可喜,打破学生“有酒即愁”的刻板印象。酒相同,情却有各自的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依葫芦画瓢”对他们的涉酒作品进行单独的专题教学,分门别类地对酒与情的关系進行讲解。也可综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从中体会出在不同的作者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人生阶段当中,“酒”这一独特的意象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又有着怎样的异同,而它在这些文人们的不同人生经历中又有着哪些不一样的价值。教师在进行涉酒词的教学中应灵活应对,合理选择要素进行组合进行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俄罗斯当代著名女作家柳·乌利茨卡娅的中篇小说《索尼奇卡》成功塑造了索尼奇卡这个具有传统美德的俄罗斯女性形象,客观冷静描绘了她从出生到老年的悲剧一生。索尼奇卡经历了初恋的失败与侮辱,结婚后中断了自己最喜欢的事——读书,而在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中,她没有得到真正的爱,也完全失去了自我,为了丈夫和女儿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精力后,面对的却是丈夫的出轨。索尼奇卡的悲剧源于东正教对女性的要求和约束、
PBL理念指的是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之后,通过进行探究和分析,来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本文分别从教材、学习情况、教学情境、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这几个
内容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中生学习后世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提供了借鉴意义,从长远考虑,文言文有助于学生深层次提高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为了响应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发展要求,针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适应的解决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注重语言积累建构,提高语用能力等来提高文言文
构建好校园足球全媒体宣传体系,有利于校园足球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学校体育“教、练、赛”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的落实.校园足球健康
内容摘要:2019年10月,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邀请作家林俊敏(阿菩)为中文系学生分享写作经验,学院教师杨柳、彭贵昌参与了探讨。林俊敏认为,在严肃文学阅读和写作出现断层的背景下,高校中文系写作教育应该改变认识、放宽视野。写作教育应该从基础做起,降低写作者的心理阈值,对“作家”职业进行祛魅,引导写作者适应新媒体写作环境,从而培养更多职业作家。彭贵昌认为,在网络文学影响扩大,严肃文学地位边缘化的情况下,学
内容摘要:当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中国国内以及国外的汉语国际教育的热度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工作成为了人们当下关注的一个热点,在现今以“实用汉语”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国际汉语教育中,如何在不影响实用交际汉语教学的情况下使国际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相关文化成为了人们需要讨论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文化 文化教育   著名学者刘洵先生曾在其著作
内容摘要:汉语中“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这两个格式经常给汉语学习者带来困惑。本文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解读“差点儿vp”和“差点儿没vp”的语义异同,来进一步探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民族心理 文化因素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能够反映文化,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汉语本体知识传授给汉语学习者,也应该
内容摘要:“女性”与“革命”是丁玲文学的两大元素,其在关注女性命运的同时,不断追求主流革命话语。延安时期的丁玲担负着现代知识分子、女性、革命者三重身份,视野逐渐下沉,从过去的关注资产阶级女性知识分子下沉到了解放区农村妇女的现实困境。书写并探讨了女性身体和心灵长期积累的痛苦转化下的现代“新女性”,以及对于孤弱无奈、软弱无能的落后农村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切。   关键词:丁玲 革命立场 女性意识 农村妇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新时期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的主要途径.湿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对人才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进一步提高.所以,切实加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
内容摘要:为了探讨信息化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论文运用实践法、对比法,将顺德罗定邦中学与雷州市第八中学设置对比组,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哈姆莱特》《雷雨》等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能够使课堂更加高效与灵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为未来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了参考典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 顺德罗定邦中学   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