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中绽放的魑魅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吸血鬼影片自问世以来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视线,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现在,在这个路途上,掀起了一阵阵的狂潮。它自身包含着的隐喻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不断丰富起来。
  关键词 吸血鬼影片 隐喻世界 欲望 暴力
  
  极具荒诞意味的吸血鬼被搬上银幕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自从诺斯费拉杜(《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于1922年出世后,吸血鬼家族便日益繁荣昌盛起来,继而成了恐怖片百花园中绽放得最为灿烂的奇葩。它们从德国到“好莱坞”不断地生根、开花,在繁衍的过程中逐渐发生着意义的演变。
  
  吸血鬼影片原型
  
  电影中吸血鬼的鼻祖是F·W·茂瑙于1922年拍摄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吸血鬼故事这个欧洲文化中的传统题材与电影这一视觉表现形式的结盟,再加之表现主义的风格化外观,造就了默片时代恐惧电影的最高峰。”而吸血魔鬼德拉古拉伯爵也成了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文化视域中为人熟悉的恐怖原型。这最初的吸血鬼“是邪恶的化身,是上帝所代表的正义和光明诅咒的对象,它们有人的身体又拥有可怕的魔力可以支配行尸走兽”。
  吸血鬼影片的诞生最初主要受德国的表现主义之影响。这个时期的吸血鬼影片充满了怪诞、扭曲、奇异的色彩。影片中的棺材、死亡、瘟疫、阳光这些具有张力的符指为之后的电影惊悚题材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平台。
  二三十年代,好莱坞恐怖片电影兴起,这与当时社会经济的萧条及世界大战而生的恐惧心理相吻合。吸血鬼身上带有的恐怖恰是由战争、灾难、死亡带来的恐瞑再现。死亡、畏、有限性。始终存在于人类想要表现的主题当中。被制作成吸血鬼的影片在接受鉴赏的过程当中也同样是人对人类的生存状况的探索,是人类自我审视的过程。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吸血鬼在岁月的河流中逐渐开始了转型。吸血鬼影片所包含的内容逐渐丰富了起来。
  
  隐喻世界的现代解读
  
  在现代吸血鬼影片中,单纯地以描写吸血鬼嗜血成性、对人的生命造成伤害等血腥、暴力为主题的电影逐渐减少,吸血鬼们逐渐与当下社会直接融合,这点极大地扩充了吸血鬼的表现空间。
  吸血鬼本身就是人类对死的恐惧、对永生的向往和压抑的激情共同汇凝而成的形象,它们充分地体现了人性中的“本我”。弗洛伊德在寻求“本我”时说明了生与死的两种基本的本能。生本能包括性欲、恋爱、建设的动力,死本能包括杀伤、虐待、破坏的动力。这些因素在吸血鬼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前者表现为欲望,后者表现为暴力。
  1,欲望的诉求
  吸血鬼影片中充斥着一个特殊的文化意象。即欲望的诉求。斯宾诺莎说:“欲望是人的本质自身——就人的本质被认作人的任何一个情感所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3]吸血鬼正是一个处于人类欲望漩涡中痛苦挣扎的写照。吸血鬼的所作所为是人类社会道德束缚住的欲望穿破这种压抑而在抬头之势中唱起的嘹亮的歌。
  (1)生之欲
  对永生的渴望打开了人类心灵的一个欲望的闸口。正是由于生命的易逝性和短暂性,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长生不老苦苦追寻。但是,人毕竟是“向死的存在”。自身生命的有限性促使人们去想象一个具有生命无限性的对象。这也便成了吸血鬼诞生的一个契机。《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莱斯泰特对路易说:“在上帝之下的万物没有一个像我们,也没有一个像我们那样像它,不受地狱腐臭禁锢而在它的大地及王国中游荡的黑暗天使。”同时,鲜血在西方传统中一直是生命的本质,是精神与灵魂的本质,“鲜血在宗教仪式中是生命力的象征,是人与人、人与上帝之剑立誓盟约的见证”。吸血鬼肆无忌惮地吸食人类的鲜血以此求得生命的永驻。吸血鬼生而不死,这就为人们对永生的渴望提供了生的慰藉。
  但是,吸血鬼的世界并不像人间那样光明、温暖、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有更多的珍视和喜怒哀乐,而是到处弥漫着荒凉之雾。赖斯泰特正是因为忍受不了漫漫寂寞,才强迫路易做他的同伴。路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吸血鬼的世界游荡了二百年并将继续游荡下去,以忧郁、悲悯的双眼深情地注视着人间的沧海桑田。慵懒、倦怠、没有激情与欢笑,只有无尽的孤独与惘然《夜访吸血鬼》:德古拉在他幽暗、阴森、充满了死亡气息的德古拉古堡中折腾了四百年,古堡的角角落落都晃动着他颓废、压抑、痛苦的灵魂(《惊情四百年》)。吸血鬼世界的孤独与压抑从另一层面为人们渴望长生而不得的心理提供了死慰藉。
  (2)性之欲
  在“本我”中,性欲是最原始、最普通的本能,在良知的压抑之下,往往通过梦幻或其他方式转移、发泄出来,以此得到变相的满足。性与变态的破坏欲成为吸血故影片中的主要成分。
  吸血鬼总爱在夜里去攻击异性的肉体。《惊情四百年》中,米娜正是在一个夜晚受到了狼人的蛊惑后成了吸血鬼的姘妇。然后便开始攻击她的男友:木乃伊也总是会攻击从精神上将其复活的女性《吸血刑警罗道烈》中,吸血鬼罗道烈只要见到美丽性感的女人就会变形而拥有强大的力量……达丘勒片导演科尔曼说“我们又生活在一个受夹磨的性道德时代”,“如今,性能致人于死地。”《纽约时代周刊》指出:“在这种‘流血文化’里,吸血鬼是爱滋病毒的象征。”
  吸血鬼还对同性恋和双性恋做了指涉。一方面,人在转变成吸血鬼的过程中伴随着血液对流的特征,这是两性欢爱的折射。另一方面,在当代西方社会,吸血鬼这个符号更多地代表受排挤、歧视的社会群体。阳光、圣水、十字架等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也在道德的洪流中谴责声讨着这一另类群体。由此,吸血鬼在美学意义上传达了同性恋的文化意象《夜访吸血鬼》中赖斯泰特对路易情深意切,而路易对赖斯太特与克劳迪娅之前的感情则表现出了双性恋的倾向《欲望》中米丽亚姆和萨拉之间的同性恋主题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卖点之一。
  同性恋——人类道德的边缘群体,他们的存在消弭了吸血鬼本身的恐怖和神秘,在社会话语中有了言说的张力。在这种言说的张力之下,吸血鬼已然是对传统禁忌的反叛,它的存在是对人类社会道德的挑战,也是对主流文化中不合理因素的质疑与颠覆。
  2,暴力的张扬
  在吸血鬼中,影片的高潮总是吸血鬼与人类斗士之间的打斗场面,这是暴力淋漓尽致的展现,《范海辛》中范海辛与德古拉之间的斗争极具视觉刺激《惊情四百年=》中身兼巫师与上帝的卫护者两种角色的范海辛等几人与德古拉之间的战斗,在影片中自始至终《吸血鬼女王》中的血鬼女王阿卡沙与人类之间的打斗非常精彩、惊险……
  人在欣赏暴力时,视觉上的冲击是次要的,更重要的则是心理的满足,这一点需要再次追寻到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的发泄。
  “本我”中属于生物本性的攻击欲。无论怎样受到“超我”与“自我”的监督。都不可能消 逝的,很多时候,这样的监督起到了恰恰相反的作用,让精神暴躁、易怒,或抑郁。于是,生物性中的攻击欲便寻求其他的宣泄渠道。这是吸血鬼问世的又一个契机。人们通过想象与人们潜意识中的发泄动机制造了吸血鬼,然后又通过电影这个媒介来旁观,“本我”便通过这种渠道让原始的侵犯本能得到发泄与满足。
  同时,吸血鬼像所有的暴力电影一样“满足了观众观影时意识到的自身的安全感(快乐原则)及对他人的侵犯欲(死亡原则),使人的生命原动力中这两种最基本的能量得以释放和宣泄,从而体验到日常生活难以感觉的巨大心灵震撼,获得一种异常的审美快感。”
  3,其他
  吸血鬼题材电影以深入社会的笔触反映了许多社会焦点问题。这一时期曾以“恐怖”为主要表现力度的吸血鬼被社会化,带着对社会、生活的窥视言说着它的每个角落。
  《吸血伯爵达丘拉A·D1972》继续开拓了“被诅咒”及“复活”的主题。“被诅咒”的可怕折射出人类对邪恶势力强烈的控制欲望。当这种欲望在复活中禁锢,人类的恐怖情绪将面临展现《夜访吸血鬼》从死的角度来探究生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追寻,是对人类世界的一种诠释《惊情四百年》诠释了一段跨越时空400年的爱情故事,创作出电影史上第一个吸血鬼情圣的形象《迷路的男孩》对现代社会离婚率倍增以及对儿童心理影响极易导致价值取向的偏差有极强的反讽意味。
  从情感取向上来说,吸血鬼影片出现了淡化传统的倾向,越来越多的吸血鬼被人间的感情牵引着。当邪恶逐渐消减的时候,十字架和圣水便不再对他们起作用了,《惊情四百年》中德古拉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把十字架燃成灰烬;“我是新生的吸血鬼,可夜色之美令我欲哭”“请原谅我仍尊重生命”路易斯的新生告白带着良性未泯的悲哀,曾经经典的潜台词“对不起,亲爱的,我要杀你。”转变成了现在的“因为我太爱你所以不能害你”。
  吸血鬼家族是恐怖片中生命力最强的一支,它们在电影媒介的作用下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点打量着人世间。从这个家族问世以来到现在,历经了时间的变迁,在银幕上尽情地叫嚣着,宣泄着久久压抑着的欲望和情感,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与社会接轨。也因此而具有了多元的意象。这个越来越丰富的意象大观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电影《色戒》、《苹果》的热播,人们满脑子充满了饮食男女的食色表演,2007年的电影似乎进入了肉欲的漩涡,非色不能引起观众的看欲,可以说目前的电影进入了媚俗的时代,人们从影视作品中感觉不到愉悦的快感。但是冯小刚导演推出的《集结号》一洗今年电影市场的色欲风暴,采用全新的视角,引发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谷子地 悲剧英雄 人的价值 现实意义    《集结号》采用了叙事性的结构模式,
[摘要] 宣传推广是保证栏目收视率和观众知晓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开播初期的收视率,还是栏目最终的寿命都与初期的营销宣传息息相关。在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撑体系下,一系列新的媒体形态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它们因为其互动性,共享性,及时性和个性化等特点,成为了宣传手段的新宠儿。  [关键词] 电视栏目宣传 新媒体 《中国好声音》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
[摘要] 以同性恋为题材的电影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华语电影的主要阵地之一的台湾电影也不甘落后,几乎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来加快本地同性恋为题材的电影的发展,自新世纪以来,甚至形成了一种具有其本土特色的电影新类型和自己独特的观念范式,如青春加偶像的非常态恋爱的常态叙事表现形式,MTV般的影像风格,视听结合方面的新探索等等。  [关键词] 新世纪 台湾同性恋电影 青春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
[摘要]本文通过《夜宴》与哈姆雷特的分析,表明《夜宴》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哈姆雷特》的丰富与发展,体现出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命题的思索。冯小刚通过无鸾之口,通过《夜宴》完成了对哈姆雷特的困惑“生存还是毁灭”这一伟大命题的阐释,这也是《夜宴》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哈姆雷特 《夜宴》 生存 毁灭    2006年注定是中国电影不同寻常的一年。上映之前的热炒成为电影业一大景观。其直接后果就是吊足了观众
作品名称:《被宠坏的孩子》(1765年画)  画家:让·巴蒂斯特·格勒兹  作品规格:66.5厘米×56厘米(布面油彩)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爱画市民家庭的画家  格勒兹是法国18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风俗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大都以平民、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为描述对象。1725年8月21日格勒兹生于图尔尼,1805年3月21日卒于巴黎。他先进入里昂,后进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又曾在朋友的资
摘要 对文学经典进行电影改编基本遵循了三种方式:直接在银幕上再现原著的“移植式”;对原著某些方面加以改动,改变重点或重新结构的“注释式”;仅仅把原著作为出发点,而构成了另一部作品的“近似式”。根据奥斯丁小说改编的影片《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独领风骚》可以说是对原著承载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的颠覆性重写,是后两种改编方式的成功范例。  关键词 电影改编 《曼斯菲尔德庄园》 《独领风骚》    从文字到影
【摘 要】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注意力不能持久。在课堂上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克服不利因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学习氛围,激励探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激发创新思维。并在学生学习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励探究;激发兴趣;激
艺术创作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力是衡量艺术品质的重要元素,然而影像创作跟风之弊在我国由来已久,往大里说,这不仅影响摄影艺术的发展,往小里说,这也不利于个人风格的树立,再往小里谈,还不利在各种影像展览比赛中脱颖而出、金蟾折桂。细究起来,这或许和我国人民喜欢凑热闹的性格和从小言听计从的教育思维定式“渊源”颇深。  自“欧阳星凯色”在摄影圈名震全国后,一时间引来全国不少影友的跟风,许多人开始模仿他的创作风格
摘要 根据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消失的地平线》堪称20世纪的神话,它不只是一部乌托邦作品,其追求的适度原则下回归自然、多元文化共存的理想生存状态也使其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彩。  关键词 《消失的地平线》 生态批评 乌托邦 回归自然 适度原则    导言    1933年4月,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出版,立刻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美、日等国。
我们可能没法让孩子完全明白生离死别,但我们可以让孩子相信爱在身边。  生老病死,其实是我们每个家庭都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才刚三岁的儿子Johnson,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生命不可承受之痛。Johnson奶奶走了  Johnson是奶奶带到两岁的。为了所谓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我在产假结束不久便参加集团竞聘,去了远郊的子公司做法务负责人。路途遥远,事务繁杂,所以我周一到周四都住在公司宿舍,只有周末才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