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上师生有效互动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并创新。师生对话作为课堂教与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还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体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师生有效对话,教学良性互动的方法,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70-1
  师生互动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通常由教师先提出问题或者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确定师生互动的“起点”
  1.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主要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模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变成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2.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題,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如“9加几的加法”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 5。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14。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 5为什么等于147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
  3.学生学习中的“思维点”。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长方形的面积是24个小方格,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小方格。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吗?”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因为它有16格。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根据互动主体的不同,有效的互动方式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教师和学生互动。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和互动。师生互动基本想法,就是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相应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的相应活动,使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沟通和理解”,双方以自己的已有经验,相互传递着某种信息、某种思想,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互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学生和学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即单个个体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必须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实现的。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他们已经养成自己的认知方式、自己的选择能力、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因此,生生互动涉及竞争性、个体性和合作性三种课堂教学情境。在这三种课堂教学情境中,最重要的是合作性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性课堂教学情景中,满足个体的性发展及课堂交往的需要,让学生体验自己有能力作出影响同学决定的需要,使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自尊、社交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在互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主动走进对方,了解对方的心,开启对方心的钥匙;用一颗温暖、包容的仁爱之心沟通心的桥梁;创设平等的人文环境,与社区、社会爱心机构共建联谊,搭建好交心的平台。引导各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入,走进来,合进去,融化在一起,相信各民族最终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关键词:尊重;仁爱;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
摘 要:阅读高效则学习高效,学习高效则人生高效,如何让让孩子走上高效学习、高效人生之路?2016年我们开始实施了高效阅读实验,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高效阅读,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了阅读的真谛,找到了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享受到了高效的愉悦,开拓出了精彩的教学天地。  关键词:高效阅读;精彩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71-01 
摘 要:语文教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均衡分班,因为生源的参差不齐,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常面临“顾头难顾尾”的困境,因此,分层走班教学成为一种可以选择的出路。如果以“分合并存”的方式,即兼顾“行政班”教学和“分层走班”教学的方式,则既有利于学优生充分“吃饱”,后进生基础知识能较扎实的巩固,也有利于行政班及学校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分层走班;分合并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还原法”是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文本分析方法。本文作者以自己对“还原法”的理解为出发点,以史铁生经典散文《合欢树》为对象,以“还原法”为工具,进行的一次文本分析的尝试,以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阐明了“还原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还原法;《合欢树》;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为了能较快的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往往需要借助较大量的习题支撑,然而效果却事倍功半。如何在课时少又不占用学生较多课余时间的情况下,组织起高效复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作解题后的反思,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解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 要:传统教育观念里,教师的德行被赋予了很多标签,认为只要教师有足够的高尚的德行素养,就可以教化学生。但时代在发展,对很多出入教坛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学生状况和教育环境。如果还是仅仅以传统德高为师、以身作则等来进行德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则尝试以自身的从教经历为出发点,以“生命化教学”为理念,以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为灵感来源,来探讨一下教师所散发能量场在生命育人方面的无形
摘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适时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抓住课堂上瞬间即逝的时机,用教学机智应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恰到好处地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教学机智;随机应变;课堂意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57-1  有一些教师对于偶发事件,缺少灵活机智的处理办法,
摘 要: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是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就显得较为落后.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对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教育就目的而言,高中英语主要是以应试为主,大多要求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相应知识,但是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讲究活学活用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应用型教学对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为加强
摘要: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更了解、更熟悉身边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去掌握物质必然有化学的方法。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教材编排放在第二章,证明这两种气体是学生系统学习物质性质、元素化合物的关键物质,但是放在顺序不同的两节,其中必然有其相似和不同之处。本文以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用对比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与各同行进行交流和切磋。  关键词:性质教学;对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