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激情教学法與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效果显著。学生主体的接受性、教师主导的有效性、课程内容的理论性以及学生发展的长远性使激情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结合运用具有必然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激情;案例;激情式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92-0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助推作用,作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者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着扎实职业知识和过强职业技能的学生,积极探索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是深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激情教学法
激情(enthusiasm),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把激情解释为“强烈激动的情感”,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努力实现自我期望。因此,我们可以说,激情是人们内在的情感以强烈、激动的方式激励人们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外露表现。激情教学法(the enthusiastic method of teaching)是指将激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有所获的教学方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汤笑教授在《激情教学法漫谈》一书中对其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激情教学法十字诀”的观点。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case)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事件中的一个截面,一个缩点,具有故事性、戏剧性、意犹未尽性的特点。案例与理论存在着内在统一的关系,即案例是理论的表现,理论是案例的基础。以典型案例为基础,构建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就是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采取的全是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教学效果明显,我国教育界从1990年后开始陆续探究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和意义。
三、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的必要性
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是根据其固有的生动性、互动性、统一性等特点作为课堂上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而被教师使用的,具有必要性。
1.学生主体的接受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课堂互动下才得以完成,“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学生具有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接受性即学生本身知识的构造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感知内化的获取和运用能力是教学当中首要考虑的方面。
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与同向的学生相比,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对传统的纯粹知识的讲授法容易产生“抗体”;另一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拥有思维活跃、感知敏锐、体验丰富、实践力强的特点,他们对此两种教学法结合运用具有先天的内容认同感和学习动力感。
2.教师主导的有效性。《师说》中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广义上是指任何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是指接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代表学校和国家的教育意志授课。虽然现在提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但是教师始终是所在学校和国家教育理念、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者。其次,教师是教学设计的组织者。教学目标、方法、任务、内容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都与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再次,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和教学反馈的总结者。教学设计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反馈为教学提高服务。教师的主导关键在于有效,所以是否有效便是优秀、普通教师主要差别之一。
3.课程内容的理论性。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当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教材不仅要“实用”,而且要“够用”。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职业教育教材仍具有理论性、知识性、完整性。所以,职业院校课程内容仍然具有由理论性导致的抽象性的特点,这就使本身学习基础较差,对“书面知识”并不敏感的学生学习起来更没有兴趣。通过激情来感染认知疲倦的学生,用案例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二者结合运用提供了天然土壤。
4.学生发展的长远性。哲学上的“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客观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校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教”和自身的“学”,使自身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的过程。发展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学生发展不仅在于学校所取得的进步,更在于为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做准备。学校教师的言行可能成为学生以后成长模仿的对象。枯燥、毫无生气的课堂理论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成为日后工作的“类似套路”,与“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是相悖的。让学生通过情境体会知识,感受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会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总之,在职业院校教学教改的新形势下,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各种综合和创新,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法的重新组建,形成的一些新的元素,对职业院校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根据教学内外条件的变化,总结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法,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纪秩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2]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9).
[3]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28).
[4]刘索梅.激情是成就好教师的基础[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余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7]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罗显亮(1985-),男,重庆荣昌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助教,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关键词:职业院校;激情;案例;激情式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92-02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助推作用,作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者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要培养出高质量的有着扎实职业知识和过强职业技能的学生,积极探索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是深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激情教学法
激情(enthusiasm),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把激情解释为“强烈激动的情感”,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努力实现自我期望。因此,我们可以说,激情是人们内在的情感以强烈、激动的方式激励人们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外露表现。激情教学法(the enthusiastic method of teaching)是指将激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有所获的教学方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汤笑教授在《激情教学法漫谈》一书中对其做了一个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激情教学法十字诀”的观点。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case)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它是人们所经历的事件中的一个截面,一个缩点,具有故事性、戏剧性、意犹未尽性的特点。案例与理论存在着内在统一的关系,即案例是理论的表现,理论是案例的基础。以典型案例为基础,构建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就是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采取的全是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教学效果明显,我国教育界从1990年后开始陆续探究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和意义。
三、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的必要性
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是根据其固有的生动性、互动性、统一性等特点作为课堂上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而被教师使用的,具有必要性。
1.学生主体的接受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课堂互动下才得以完成,“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学生具有主体性。学生主体的接受性即学生本身知识的构造以及对新知识、新技能感知内化的获取和运用能力是教学当中首要考虑的方面。
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与同向的学生相比,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影响,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对传统的纯粹知识的讲授法容易产生“抗体”;另一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拥有思维活跃、感知敏锐、体验丰富、实践力强的特点,他们对此两种教学法结合运用具有先天的内容认同感和学习动力感。
2.教师主导的有效性。《师说》中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广义上是指任何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是指接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代表学校和国家的教育意志授课。虽然现在提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但是教师始终是所在学校和国家教育理念、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者。其次,教师是教学设计的组织者。教学目标、方法、任务、内容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都与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再次,教师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和教学反馈的总结者。教学设计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反馈为教学提高服务。教师的主导关键在于有效,所以是否有效便是优秀、普通教师主要差别之一。
3.课程内容的理论性。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当前,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教材不仅要“实用”,而且要“够用”。受传统教材编制的影响,职业教育教材仍具有理论性、知识性、完整性。所以,职业院校课程内容仍然具有由理论性导致的抽象性的特点,这就使本身学习基础较差,对“书面知识”并不敏感的学生学习起来更没有兴趣。通过激情来感染认知疲倦的学生,用案例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二者结合运用提供了天然土壤。
4.学生发展的长远性。哲学上的“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从一种运动形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客观世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校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师的“教”和自身的“学”,使自身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的过程。发展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学生发展不仅在于学校所取得的进步,更在于为从“学校人”走向“社会人”做准备。学校教师的言行可能成为学生以后成长模仿的对象。枯燥、毫无生气的课堂理论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成为日后工作的“类似套路”,与“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高质量的技术和服务人才”的职业教育目标是相悖的。让学生通过情境体会知识,感受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会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总之,在职业院校教学教改的新形势下,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各种综合和创新,是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激情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法的重新组建,形成的一些新的元素,对职业院校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根据教学内外条件的变化,总结教学规律,探索教学方法,为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纪秩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
[2]林忠.案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9).
[3]王慧.高职案例教学探析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4,(28).
[4]刘索梅.激情是成就好教师的基础[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余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7]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罗显亮(1985-),男,重庆荣昌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助教,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