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符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是造福后世惠及全民保障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伟大工程。近年来,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以免费开放为立足点,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做了一些尝试,除了让公益性文化进社区、进工厂,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我们也尝试了如何让公益性活动进校园,为校园增添特色文化艺术项目,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这对翔安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积极探索和推动作用。
一、开展艺术进校园的背景
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于2008年12月挂牌成立,是为翔安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区文化馆成立以来,开展了数百场的文化艺术活动,创作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诗歌、散文、情景剧,打造了一些特色民俗文化品牌节目,大大丰富了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深深感到由于师资短缺,许多学校配备艺体科专业教师不足,加上教学课题任务繁重,学校要开展文体活动遇到了难题,而区专业文化艺术人才溃乏极其严重。区文化馆现有在编文艺专业干部也仅有4人,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专业文化人几乎没有;目前全区中小学艺术专业老师极少,优秀艺术老师更少。这就无法很好地对农村文艺队和中小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的培训和辅导,给全区的文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带来了诸多困难。因而当务之急是培养和提高大批的文化艺术人才,让他们尽快服务社会,才能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二、挖掘优秀人才,整合资源共享
面对翔安区的实际状况,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于是精心研究谋划,制定长远策略,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建了一支文化艺术志愿队,让怀艺在身的艺术专业人员、专家、教师走入校园提供免费的艺术辅导,运作了一个“走出馆门,送艺术进校园”的独特辅导培训模式。既满足翔安农村孩子对艺术的渴求,也拓展区文化馆文化艺术下基层服务的新途径。
(一)走出去,发挥特色,各尽所能
翔安区文化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一些见实生、实习生,都是各大艺术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专业拔尖,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培训,既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能充分发挥文化馆在艺术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的独特优势,使优质的人才资源得到共享,为更多的农家孩子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如:派出区文化馆职员、集美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的老师到马巷中心小学开设小学生合唱培训班,首期小学员56名;派出区文化馆编外人员两位老师分别到新店中心小学、马巷中心小学开设鼓艺培训班及闽南童谣培训班,首期小学员200名;派出区文化馆实习生音乐学表演专业毕业的老师到新店中心小学开设儿童剧表演培训班,首期小学员25名;同时还派出舞蹈老师、美术、器乐等专业的实习生到各个学校组织免费培训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特色,各尽所能,所办培训班均受到各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请进来,聚集人才,发挥资源
区文化馆所设的岗位是有限的。但走进校园,开设培训班,所需的专业艺术人才就不计其数了。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各地方的艺术人才,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他们任教,还能借此机会,培养本土师资人才。如:聘请厦门市著名剪纸大师洪志标老师到马巷萃英小学开设剪纸培训班,首期小学员60名;聘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夏松生老师,到马巷后亭小学开设戏曲表演培训班,首期小学员30名。
京剧戏曲表演、剪纸艺术等等都是高深雅致的文化艺术。到校园里开设诸如此类的艺术培训班,能更早地、更有机会地为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高起点、高质量地学习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传统文化艺术,让孩子们在学习培训中,直接了解享受中华传统国粹,欣赏和领悟高雅文化艺术,提高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洪志标老先生在马巷萃英小学教授剪纸课程将近一年了。他说,一开始孩子们有的连剪刀都拿不好,连最简单的几笔剪纸都弄不好,而现在能进行复杂的操作了,甚至作品参赛居然得到了不少奖项,他感到十分欣慰。
我们还充分挖掘翔安艺术人才的资源,开设中国书法、农民画、南音、美术素描等培训班,聘请翔安著名书法家王增嘉先生、翔安著名农民画大师梁金城、陈珠庭先生、著名南乐老师郭金环、退休美术老师郭银队先生任教,为他们提供展示技艺的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余热。
(三)传承特色民俗文化,创校园特色项目
如果说在成年人中进行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为了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那么在孩子中开设特色民俗文化培训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翔安具有丰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环境,具有丰富的民俗艺术教育资源。但在大量外来文化、现在文化的侵袭下,许多民俗的东西正在悄然流失,许多民俗项目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比如宋江阵、农民画、闽南童谣、南音……越是民俗的,才越是世界的,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翔安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里的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民俗、热爱自己的民俗,传承自己的民俗文化,切实引导民俗艺术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小孩天性好奇、好动,精力旺盛、模仿力强,对刚接触的东西总是充满兴趣,因此容易传授技艺。通过培植幼苗,培养新人,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文化馆责无旁贷要担负起这个使命。如:为了担负起保护、传承和发扬“宋江阵”的任务,目前,区文化馆以赵岗村和彭厝学校为“宋江阵”的培训基地,聘请赵岗村的非遗传承人及有“铁脚王”之称的陈永辉担任总教练,于每周一、三下午,为当地的学生免费传授武术和宋江阵的阵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三月份翔安少年宋江阵应高雄市政府邀请赴高雄内门访问交流,表演得到了台胞的欢迎和喜爱,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特别赞赏。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圩镇金柄村“汉子拍胸舞”,其表演团闻名遐迩,团长黄奕国是拍胸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也把舞蹈带进校园,在新圩中心小学给有兴趣孩子授艺,培养小学生学跳拍胸舞,希望给孩子带来快乐。他还想培养翔安小学老师,将拍胸舞列入小学兴趣课,由老师平时授艺,培养后续人才和广泛爱好人群。 文化馆还到校园里开设鼓艺、合唱、舞蹈、闽南童谣等等艺术培训班,排练了许多高水准的节目。学校节日表演、庆典活动,参加各类艺术赛事时,就能信手拈来,解决不少燃眉之急。艺术班的在校园里开设,学生容易集中,便于培训和管理;再说,这也是学校创新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这不仅为校园引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带动了校园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也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三、艺术之花分外妖娆
仅一年多来,区文化馆先后到9所学校的校园里开设了12个艺术培训班,孩子们利用课堂时间参与培训,简单方便,免交学费,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仅各校首期参训小学员就有751人,相当于同期区青少年宫内培训人数的3.5倍,况且培训的人数日益增多。这不仅拓展了艺术培训的覆盖面,而且在树立基为层服务品牌建设中,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
翔安区文化馆珍惜每一次机会,指导并组织孩子们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赛事。2010年2月,合唱班小学员潘铭君和朱丽琳代表福建赛区选手,前往香港参加“全球华人艺术风尚盛典国际华人艺术大赛”总决赛,潘铭君演唱的《背水的苗家小姑娘》、朱丽琳演唱的《可可西里》分别荣获童声专业少儿B组金奖和银奖;马巷中心小学合唱队演唱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唱脸谱》,参加“厦门市第20届中小学艺术节翔安专场比赛”获得小学组合唱比赛一等奖;2011年3月,区文化馆从农民画、剪纸培训班中选送的90幅少儿作品,参加神州诗书画报社和羲之书画报?当代艺苑编辑部举办的“魅力神州全国书画征文大赛”,结果58幅农民画作品中,有36幅获得金奖,7幅获得银奖,7幅获得铜奖;32幅剪纸作品中有19幅获得金奖,8幅获得银奖,5幅获得铜奖;区南音协会副会长郭金环指导的南音小学员在厦门市历届南音唱腔比赛中,包揽了青少年组第一名……这些荣誉的取得,增强了翔安区农家孩子参与竞争的信心和实力,也扩大了翔安的影响力,提高了翔安的知名度。
“走出馆门,送艺术进校园”启动之后,深受众多孩子的欢迎和参与,许多学校校长高兴地说,以前没有专业艺术教师,每次学区、区里开展文艺演出都没能参加,现在不用花钱,孩子能受到高水平的艺术教育,还能拿出节目参加省、市、区文艺活动,这样的“文艺术进校园”实在是雪中送炭啊。在区首届中小学艺术节中,艳丽妩媚的南音、幽默诙谐的木偶剧、热情奔放的舞蹈、绚丽多彩的儿童画、遒劲飘逸的书法作品……一项项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将翔安师生带入了艺术的殿堂。家长们看了满意地说,“文艺进校园”后,孩子的学习兴趣高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被激发出来,原来农村的孩子不是笨,而是没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艺术。家长和老师都说,“艺术进校园”是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好项目,功载千秋,泽披万代。相信,随着区文化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的拓展,持续广泛的运作,文化艺术芬芳的花朵将会开遍翔安的每一个角落。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只要我们坚持以少年为本,一切为少年服务,服务少年一切,服务一切少年,那么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在翔安这片热土上,文化艺术人才一定会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提高翔安人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
一、开展艺术进校园的背景
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于2008年12月挂牌成立,是为翔安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区文化馆成立以来,开展了数百场的文化艺术活动,创作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歌曲、诗歌、散文、情景剧,打造了一些特色民俗文化品牌节目,大大丰富了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深深感到由于师资短缺,许多学校配备艺体科专业教师不足,加上教学课题任务繁重,学校要开展文体活动遇到了难题,而区专业文化艺术人才溃乏极其严重。区文化馆现有在编文艺专业干部也仅有4人,镇(街)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专业文化人几乎没有;目前全区中小学艺术专业老师极少,优秀艺术老师更少。这就无法很好地对农村文艺队和中小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的培训和辅导,给全区的文化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带来了诸多困难。因而当务之急是培养和提高大批的文化艺术人才,让他们尽快服务社会,才能尽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二、挖掘优秀人才,整合资源共享
面对翔安区的实际状况,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于是精心研究谋划,制定长远策略,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建了一支文化艺术志愿队,让怀艺在身的艺术专业人员、专家、教师走入校园提供免费的艺术辅导,运作了一个“走出馆门,送艺术进校园”的独特辅导培训模式。既满足翔安农村孩子对艺术的渴求,也拓展区文化馆文化艺术下基层服务的新途径。
(一)走出去,发挥特色,各尽所能
翔安区文化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一些见实生、实习生,都是各大艺术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专业拔尖,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培训,既能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能充分发挥文化馆在艺术资源丰富、专业性强的独特优势,使优质的人才资源得到共享,为更多的农家孩子参加校外艺术培训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如:派出区文化馆职员、集美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的老师到马巷中心小学开设小学生合唱培训班,首期小学员56名;派出区文化馆编外人员两位老师分别到新店中心小学、马巷中心小学开设鼓艺培训班及闽南童谣培训班,首期小学员200名;派出区文化馆实习生音乐学表演专业毕业的老师到新店中心小学开设儿童剧表演培训班,首期小学员25名;同时还派出舞蹈老师、美术、器乐等专业的实习生到各个学校组织免费培训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特色,各尽所能,所办培训班均受到各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请进来,聚集人才,发挥资源
区文化馆所设的岗位是有限的。但走进校园,开设培训班,所需的专业艺术人才就不计其数了。因此,我们充分挖掘各地方的艺术人才,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他们任教,还能借此机会,培养本土师资人才。如:聘请厦门市著名剪纸大师洪志标老师到马巷萃英小学开设剪纸培训班,首期小学员60名;聘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夏松生老师,到马巷后亭小学开设戏曲表演培训班,首期小学员30名。
京剧戏曲表演、剪纸艺术等等都是高深雅致的文化艺术。到校园里开设诸如此类的艺术培训班,能更早地、更有机会地为孩子们打开艺术之门,高起点、高质量地学习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传统文化艺术,让孩子们在学习培训中,直接了解享受中华传统国粹,欣赏和领悟高雅文化艺术,提高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洪志标老先生在马巷萃英小学教授剪纸课程将近一年了。他说,一开始孩子们有的连剪刀都拿不好,连最简单的几笔剪纸都弄不好,而现在能进行复杂的操作了,甚至作品参赛居然得到了不少奖项,他感到十分欣慰。
我们还充分挖掘翔安艺术人才的资源,开设中国书法、农民画、南音、美术素描等培训班,聘请翔安著名书法家王增嘉先生、翔安著名农民画大师梁金城、陈珠庭先生、著名南乐老师郭金环、退休美术老师郭银队先生任教,为他们提供展示技艺的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余热。
(三)传承特色民俗文化,创校园特色项目
如果说在成年人中进行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为了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那么在孩子中开设特色民俗文化培训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翔安具有丰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环境,具有丰富的民俗艺术教育资源。但在大量外来文化、现在文化的侵袭下,许多民俗的东西正在悄然流失,许多民俗项目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比如宋江阵、农民画、闽南童谣、南音……越是民俗的,才越是世界的,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翔安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这里的孩子们了解自己的民俗、热爱自己的民俗,传承自己的民俗文化,切实引导民俗艺术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小孩天性好奇、好动,精力旺盛、模仿力强,对刚接触的东西总是充满兴趣,因此容易传授技艺。通过培植幼苗,培养新人,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步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氛围。文化馆责无旁贷要担负起这个使命。如:为了担负起保护、传承和发扬“宋江阵”的任务,目前,区文化馆以赵岗村和彭厝学校为“宋江阵”的培训基地,聘请赵岗村的非遗传承人及有“铁脚王”之称的陈永辉担任总教练,于每周一、三下午,为当地的学生免费传授武术和宋江阵的阵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三月份翔安少年宋江阵应高雄市政府邀请赴高雄内门访问交流,表演得到了台胞的欢迎和喜爱,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特别赞赏。
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圩镇金柄村“汉子拍胸舞”,其表演团闻名遐迩,团长黄奕国是拍胸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也把舞蹈带进校园,在新圩中心小学给有兴趣孩子授艺,培养小学生学跳拍胸舞,希望给孩子带来快乐。他还想培养翔安小学老师,将拍胸舞列入小学兴趣课,由老师平时授艺,培养后续人才和广泛爱好人群。 文化馆还到校园里开设鼓艺、合唱、舞蹈、闽南童谣等等艺术培训班,排练了许多高水准的节目。学校节日表演、庆典活动,参加各类艺术赛事时,就能信手拈来,解决不少燃眉之急。艺术班的在校园里开设,学生容易集中,便于培训和管理;再说,这也是学校创新形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这不仅为校园引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带动了校园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也让孩子们在艺术的熏陶下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三、艺术之花分外妖娆
仅一年多来,区文化馆先后到9所学校的校园里开设了12个艺术培训班,孩子们利用课堂时间参与培训,简单方便,免交学费,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仅各校首期参训小学员就有751人,相当于同期区青少年宫内培训人数的3.5倍,况且培训的人数日益增多。这不仅拓展了艺术培训的覆盖面,而且在树立基为层服务品牌建设中,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
翔安区文化馆珍惜每一次机会,指导并组织孩子们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赛事。2010年2月,合唱班小学员潘铭君和朱丽琳代表福建赛区选手,前往香港参加“全球华人艺术风尚盛典国际华人艺术大赛”总决赛,潘铭君演唱的《背水的苗家小姑娘》、朱丽琳演唱的《可可西里》分别荣获童声专业少儿B组金奖和银奖;马巷中心小学合唱队演唱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唱脸谱》,参加“厦门市第20届中小学艺术节翔安专场比赛”获得小学组合唱比赛一等奖;2011年3月,区文化馆从农民画、剪纸培训班中选送的90幅少儿作品,参加神州诗书画报社和羲之书画报?当代艺苑编辑部举办的“魅力神州全国书画征文大赛”,结果58幅农民画作品中,有36幅获得金奖,7幅获得银奖,7幅获得铜奖;32幅剪纸作品中有19幅获得金奖,8幅获得银奖,5幅获得铜奖;区南音协会副会长郭金环指导的南音小学员在厦门市历届南音唱腔比赛中,包揽了青少年组第一名……这些荣誉的取得,增强了翔安区农家孩子参与竞争的信心和实力,也扩大了翔安的影响力,提高了翔安的知名度。
“走出馆门,送艺术进校园”启动之后,深受众多孩子的欢迎和参与,许多学校校长高兴地说,以前没有专业艺术教师,每次学区、区里开展文艺演出都没能参加,现在不用花钱,孩子能受到高水平的艺术教育,还能拿出节目参加省、市、区文艺活动,这样的“文艺术进校园”实在是雪中送炭啊。在区首届中小学艺术节中,艳丽妩媚的南音、幽默诙谐的木偶剧、热情奔放的舞蹈、绚丽多彩的儿童画、遒劲飘逸的书法作品……一项项各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将翔安师生带入了艺术的殿堂。家长们看了满意地说,“文艺进校园”后,孩子的学习兴趣高了,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被激发出来,原来农村的孩子不是笨,而是没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艺术。家长和老师都说,“艺术进校园”是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好项目,功载千秋,泽披万代。相信,随着区文化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不断的拓展,持续广泛的运作,文化艺术芬芳的花朵将会开遍翔安的每一个角落。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只要我们坚持以少年为本,一切为少年服务,服务少年一切,服务一切少年,那么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在翔安这片热土上,文化艺术人才一定会雨后春笋般的层出不穷,提高翔安人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