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古人智慧、审美与崇高品德的象征,其语“精”、意“深”、情“真”。阅读、欣赏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古诗词中徜徉,学生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提高涵养、发展审美、增强创造力。面对如此重要的文化瑰宝,本文探究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古诗词的魅力和“风姿”。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古诗词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犹如一口枯井,渴望着知识的“雨露”。因而,小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比其它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强。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需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以便学生尽早掌握与古诗词有关的知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丰富情感认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然而,小学古诗词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其一,教师不重视,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理解古诗词;其二,在古诗词课堂上,死记硬背是常态,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自主赏析、探究的意识。面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改革古诗词教学方式。于是,针对古诗词教学的改革,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锤炼语言
语言是古诗词传情达意的媒介,是古诗词之美的外在表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追求古诗词的炼字艺术,以呈现美轮美奂的诗篇。因而,赏析语言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只有破解了古诗词的语言密码,学生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深刻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古诗词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峨眉山月歌》时,由于古诗来自千年之前,学生并不知道作者所叙何事、所表何情,唯一能做的是通过推敲语言文字来寻找蛛丝马迹。因而,我组织了锤炼语言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借由语言走入诗词的中心,感知古诗所抒发的情感。具体来说,我引导学生推敲了“秋”、“影”、“君”、“下”等词。如,“秋”一词。利用几张秋天的图片,像落叶图、秋风图等,触发学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秋”背后所隐藏的“悲”;又如“君”一词。先告诉学生“君”特指诗中的月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君”的暗指意,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展开联想,由君想到了人,由人细化到了亲人、友人等,从而推出“君”实则暗指作者牵挂的人。而通过语言的锤炼,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借诗所表达的那份思乡、思亲之情。因而,锤炼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助于提升古诗教学质量。
二、知人论世
诗词是从古代传来的美意,带有特定时代的印记。因而,古诗虽美却晦涩难懂。而这一点对认知经验浅薄、情感经验匮乏的小学生非常不利。具体说来,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小学生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既有经验去建构、理解古诗内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采用知人论世的策略组织古诗词教学,即,在切入正题之前先向学生普及有关古詩词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人生经历的信息,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奠定自主建构古诗词知识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江南春》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在导入阶段,我开展了知人论世活动。具体来说,首先,介绍,杜牧这位伟大的诗人,主要叙述了杜牧诗词的特点以及杜牧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杜牧其人,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其次,介绍《江南春》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写这首诗时南朝的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靠神灵稳固江山。而通过了解杜牧和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想象到杜牧的忧国忧民之心,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古诗背后的深意,即,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可见,知人论世对学生理解古诗大有裨益,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三、主题对比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挑选的古诗词绝非文人的附庸风雅之作,仔细分析,每首古诗都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主题有力、立意深远。因而,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组织朗读”、“解读注释”、“背诵古诗”等简单的教学活动应付了事,而应该深入古诗词,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对比活动,用两首或几首主题相同的古诗作对比,帮助学生内化主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江雪》时,我组织了主题对比活动,以引导学生培养不畏权贵、高洁的优秀品质。具体来说,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江雪》和《归园田居(其一)》;其次,解读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即,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情感;之后,对比赏析两首古诗,体会诗词所传达的主题情感。由于《江雪》的情感表达比较晦涩,所以,通过与《归园田居(其一)》立意比较明显的诗词对比,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江雪》的主题。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比,通过“孤舟”、“独钓”等和“开荒”、“守拙”对比,学生感受到了两首诗所营造的同样凄凉、孤独的气氛,进而由此及彼,理解了《江雪》的主题。因而,主题对比也是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古诗词的语言、背景以及主题“下功夫”,只要打通语言、背景、主题三条“航线”,“诗海行舟”必然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刘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0(7X).
【2】余玉芬.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8).
关键词:小学 语文 古诗词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犹如一口枯井,渴望着知识的“雨露”。因而,小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比其它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强。也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需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以便学生尽早掌握与古诗词有关的知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丰富情感认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然而,小学古诗词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其一,教师不重视,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理解古诗词;其二,在古诗词课堂上,死记硬背是常态,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自主赏析、探究的意识。面对这一现状,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改革古诗词教学方式。于是,针对古诗词教学的改革,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锤炼语言
语言是古诗词传情达意的媒介,是古诗词之美的外在表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追求古诗词的炼字艺术,以呈现美轮美奂的诗篇。因而,赏析语言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只有破解了古诗词的语言密码,学生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深刻理解古诗词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古诗词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峨眉山月歌》时,由于古诗来自千年之前,学生并不知道作者所叙何事、所表何情,唯一能做的是通过推敲语言文字来寻找蛛丝马迹。因而,我组织了锤炼语言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借由语言走入诗词的中心,感知古诗所抒发的情感。具体来说,我引导学生推敲了“秋”、“影”、“君”、“下”等词。如,“秋”一词。利用几张秋天的图片,像落叶图、秋风图等,触发学生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秋”背后所隐藏的“悲”;又如“君”一词。先告诉学生“君”特指诗中的月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君”的暗指意,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展开联想,由君想到了人,由人细化到了亲人、友人等,从而推出“君”实则暗指作者牵挂的人。而通过语言的锤炼,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借诗所表达的那份思乡、思亲之情。因而,锤炼语言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有助于提升古诗教学质量。
二、知人论世
诗词是从古代传来的美意,带有特定时代的印记。因而,古诗虽美却晦涩难懂。而这一点对认知经验浅薄、情感经验匮乏的小学生非常不利。具体说来,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小学生无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既有经验去建构、理解古诗内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采用知人论世的策略组织古诗词教学,即,在切入正题之前先向学生普及有关古詩词创作背景以及作者人生经历的信息,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奠定自主建构古诗词知识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江南春》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在导入阶段,我开展了知人论世活动。具体来说,首先,介绍,杜牧这位伟大的诗人,主要叙述了杜牧诗词的特点以及杜牧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了解杜牧其人,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其次,介绍《江南春》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写这首诗时南朝的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靠神灵稳固江山。而通过了解杜牧和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想象到杜牧的忧国忧民之心,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古诗背后的深意,即,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可见,知人论世对学生理解古诗大有裨益,是提高古诗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
三、主题对比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挑选的古诗词绝非文人的附庸风雅之作,仔细分析,每首古诗都是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主题有力、立意深远。因而,在古诗教学中,教师不应该用“组织朗读”、“解读注释”、“背诵古诗”等简单的教学活动应付了事,而应该深入古诗词,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此,教师可以组织主题对比活动,用两首或几首主题相同的古诗作对比,帮助学生内化主题,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江雪》时,我组织了主题对比活动,以引导学生培养不畏权贵、高洁的优秀品质。具体来说,首先,引导学生朗读《江雪》和《归园田居(其一)》;其次,解读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即,不与权贵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情感;之后,对比赏析两首古诗,体会诗词所传达的主题情感。由于《江雪》的情感表达比较晦涩,所以,通过与《归园田居(其一)》立意比较明显的诗词对比,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江雪》的主题。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比,通过“孤舟”、“独钓”等和“开荒”、“守拙”对比,学生感受到了两首诗所营造的同样凄凉、孤独的气氛,进而由此及彼,理解了《江雪》的主题。因而,主题对比也是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古诗词的语言、背景以及主题“下功夫”,只要打通语言、背景、主题三条“航线”,“诗海行舟”必然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刘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7,0(7X).
【2】余玉芬.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