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如何在学校开展科技教育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科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通过科技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同时通过科技制作,使学生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能。学生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学以致用,有成就感,有效提高学习的兴趣,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与钻研,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通过工作实践,我认为物理教师开展科技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发挥学科优势,贯彻落实科技教育
  物理是们自然科学,是与科技教育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同时科技教育与物理知识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可以让物理课堂活起来,例如:在讲无线电发射和接收时我们让学生在物理实验室中制作“小小广播台”,发射和接收调幅、调频电磁波,然后可在实验室、操场等地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实验。有时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观看最新科技录像片等等,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技能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
  利用物理课堂传播新信息,这些最新的科技信息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传递给学生。例如:日本的科技博览会中最现代化的机器人,在营养液中培植的西红柿等,使学生大开眼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意义的科幻片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科技教育。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科技性,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例如:学生看到盲人在过马路时由于看不见红绿灯,易发生危险,因而制作了“盲人红绿灯”。因为盲人看不见灯,但能听到声音,所以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颜色的灯,盲人可听声辨灯,以保证交通中的安全。使科技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科技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物理教学中遵守以下原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技教育
  第一,因校制宜原则。应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自己的优势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开展科技活动。通过开展航模活动处处体现科技教育,模型火箭的制作与发射,除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可以让学生应用到很多知识,如对称,重心,反冲,空气阻力等等;遥控飞机可以让学生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通过自己动手调试飞机,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多地理解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开展科技发明讲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小发明创作,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利用旧的半导体元件制做出“光控报警器”,“电源自动切断器”等,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开拓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推动科技教育的进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浮沉子》、《水顶球》、《水火箭》、《棉花糖》、《电动机模型》等活动都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也激发了他们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開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比如研究课题《校园中的电浪费现象》、《鸡蛋中的物理学》等等,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二,实践性原则。我国学生跟外国学生比,突出的缺点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科技信息知道的少,创新能力差。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受科技信息、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学生做出了“光控报警器”,“电源自动切断器”等许多作品。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第三,相互促进原则。这是指科技教育和物理教育的辩证关系,从系统论看,学校是一个整体,两者的教育目的相同,培养目标是一个;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看,德智体美技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个课堂并行发展,互相促进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合理的结构。课堂活动要注意内容的教育性、针对性和可接受性。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和宇宙速度时,可提到卫星发射和接收,但无法做细致讲解,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讲解等具体学习,可以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四,面向多数原则。课堂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因此,首先要面向多数,根据自愿和每个学生的爱好,尽量多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绝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科技研究和制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心,促进心智机能的发展。
  三、物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技教育观
  继续学习,不断索取更新知识,深入挖掘教材科学知识含量。通过课堂这个主要渠道将科技发展动态和新知识信息传播给学生。物理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作法,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创新,因为当今时代,学生的知识面广,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内容丰富并有最新科技信息,而且有多样的形式。例如:视频、讲座、竞赛、科技制作、参观体验、小论文、成果展等,才能更好地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科技教育与物理课堂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的科技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以4种香辛料和2种干制海鱼为材料,通过直接荧光过滤技术/平板计数法(DEFT/APC)比较辐照前后DEFT计数和APC计数的差异,判断食品是否经过辐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log(DEFT/APC)〉
本文就江苏省在农作物辐射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诱变育种工作的体会以及对今后辐射诱变育种工作的展望进行了综述.
人教版高中新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结合不同栏目,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立体地渗透了科学本质的丰富内涵。对相关内容
以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为例,讲述如何应用实作评价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阐述如何确立实作评价的目标、编制实验的检核表、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
为了探究参与性教学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堂的作用,以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探究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材文本间的有机整合,教学理念的开放现代,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等。目前,已经稳步进入第二轮课改的“深水区”。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课堂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整体趋势上表现出“教”的课堂正在向“学”的课堂积极转型的良好态势。“学本课堂”为解决“教本课堂”的低效教学问题指明了改革方向。本文力图建构学本课堂的具体操作体系,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