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旅游专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热门专业,但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分析中职旅业专业课教学现状入手,提出了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发展的建议,以期提高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课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中职旅游;教学现状;建议;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3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10年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国,出境旅游也将占居世界第四位。中职旅游专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为此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中职教育的现状,教学特点,找出改进中职旅游教学的出路。
一、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的中职生多数是“90后”,这些作为与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中国社会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与前面几代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
1.学生畏难情绪严重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不像那些上了重点高中的学生,中职生自卑心理比较重,对学习也有一种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在他们接受教育时形成障碍。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迟交或抄袭。久而久之,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2.学生主动学习较差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并不能很成熟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拿文凭,将来被动由学校安排到酒店或者旅行社上班,没有意识到将来的职业需要,这样错误的学习目的导致他们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主动性。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与时俱进、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旅游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深层次的要求。优秀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但部分专业课教师观念依然陈旧,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非常投入,甚至汗流满面,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看课外书、趴在课桌上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
4.学校评价体系残缺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方法应该与普通中学的考评方法有所区别,但是现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以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考试。有些中职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等因素,为了提高考试合格率,把教学要求一再降低,甚至已经降到大纲的下限了。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入良好循环。但事实上并没有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后进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这样的考试形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发展的建议
1.落实素质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这种体制服务,只有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人才”,这种“人才”缺乏创造力,只会生搬硬套书本知识,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原有的那些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更新教学观念
面对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相对弱的中职学生,教师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做到: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要意识到“讨论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建立起学习群体,由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让学习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四是要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因为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较低,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所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任务情境设计和评价两方面入手。如果学习任务与他们有关且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就可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
3.体现能力本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它们是当代青年学生顺利通向21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提培养技能不够,而是要培养能力(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些都与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为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实习指导
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要的调研,细分人才市场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确定旅游教学“目标市场”———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如:是技能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是适应各部门的万能型人才,还是专门性人才。对旅游人才市场调研之后,针对教学目标市场的需求,具体地组织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学生录取基本素质要求和人数、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课时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专业选择、师资配套等,依据教学组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教学操作。对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的各项素质及文化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旅游专业的中职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专业教师具备创新精神,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能力;教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重视理论也要倡导动手实践。员工创新需要管理者的决策支持,二者结合才能将中职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中职旅游;教学现状;建议;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63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10年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国,出境旅游也将占居世界第四位。中职旅游专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为此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中职教育的现状,教学特点,找出改进中职旅游教学的出路。
一、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的中职生多数是“90后”,这些作为与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中国社会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性格、能力等方面,都与前面几代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
1.学生畏难情绪严重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不像那些上了重点高中的学生,中职生自卑心理比较重,对学习也有一种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在他们接受教育时形成障碍。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不交、迟交或抄袭。久而久之,被动地应付学习和考试,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2.学生主动学习较差
由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并不能很成熟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拿文凭,将来被动由学校安排到酒店或者旅行社上班,没有意识到将来的职业需要,这样错误的学习目的导致他们学习无计划、无恒心,意志力薄弱,缺乏主动性。
3.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与时俱进、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旅游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深层次的要求。优秀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但部分专业课教师观念依然陈旧,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非常投入,甚至汗流满面,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看课外书、趴在课桌上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
4.学校评价体系残缺
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考评方法应该与普通中学的考评方法有所区别,但是现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还是以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考试。有些中职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等因素,为了提高考试合格率,把教学要求一再降低,甚至已经降到大纲的下限了。这样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入良好循环。但事实上并没有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后进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这样的考试形式不利于中职学生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实践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教学发展的建议
1.落实素质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这种体制服务,只有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人才”,这种“人才”缺乏创造力,只会生搬硬套书本知识,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原有的那些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更新教学观念
面对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相对弱的中职学生,教师更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做到: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要意识到“讨论学习”的重要作用,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建立起学习群体,由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三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让学习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四是要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因为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较低,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所以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任务情境设计和评价两方面入手。如果学习任务与他们有关且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就可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
3.体现能力本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它们是当代青年学生顺利通向21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提培养技能不够,而是要培养能力(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些都与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为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实习指导
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要的调研,细分人才市场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确定旅游教学“目标市场”———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如:是技能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是适应各部门的万能型人才,还是专门性人才。对旅游人才市场调研之后,针对教学目标市场的需求,具体地组织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学生录取基本素质要求和人数、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课时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专业选择、师资配套等,依据教学组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教学操作。对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的各项素质及文化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
综上所述,旅游专业的中职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专业教师具备创新精神,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能力;教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重视理论也要倡导动手实践。员工创新需要管理者的决策支持,二者结合才能将中职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