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三尺讲台之上,有人从事着如叶般平凡而谦逊的事业,那就是教师。悠悠洮河水,潺潺润万物。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文峰中学,就有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刘俊峰,他所从事的正是一片“叶”的事业,然而他对其所从事的事业倾注的一份执着与忠诚却散发出“花”的尊贵与“果”的香甜,点点滴滴无不让我们心灵感动、歆羡……
刘俊峰,1982年出生,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6月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年12月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2015年12月破格晉升高级教师职称,现为临洮县文峰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2018年4月被评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 、“甘肃省骨干教师”。
情系教育,桃李满枝
2005年6月,刚从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刘俊峰,便坚定而匆忙地回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临洮,同年7月在临洮县事业单位招考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临洮二中任教,从此迈上了他盼望已久的三尺讲台,开始在“桃李芬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事教育教学13年来,责任心与爱心是他始终坚持的宗旨。他曾说:“我有两颗心,一颗装的是良心,一颗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岁月回转到2007年3月,当时,刘俊峰查出胆结石,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可是他一想到自己担任的是高二年级13班班主任,上两个班的语文课,那么多学生等着他上课,那么多孩子需要他时,他决定先不做手术。他告诉家人:“高二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不能耽误学生,过段时间再说吧,我身体好着呢,能扛得住。”他就是这么固执,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住院手术,一直忍着病痛坚持上课。忙碌的高中教学加上琐碎的班级管理,他实在撑不下去了,在家人的一致催促下,他不得不暂时离开课堂。安顿好学生们的课,他才极不情愿地去医院做了手术。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六十多个家庭的希望,手术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返回了学校。出门前他专门换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精神焕发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不想让学生们担心他的身体,因为一直以来,他向学生们传递的都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细心的学生们,还是看到了他的手上留下的一个个输液后的针孔痕迹,偷偷在刘俊峰的桌子上留下一张张关心和问候的留言条。他不愿离开讲台太久,他不忍心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而耽误学生们的前程,他的固执和坚持,换来的是学生们的上进和拼搏,是学生们的赞许和认可,他认为这就是身为老师的职责所在,更是价值所在。他觉得所有的付出甚至小小的牺牲,都值得。
作为班主任,刘俊峰从来不偏爱、不抛弃学生,对个别特殊家庭的学生,能及时了解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他所任教的学校就读的大多是农村孩子,有的孩子离家数十公里,有时候半个学期都回不了一趟家;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一个学期也见不上父母的面。当考试前后部分学生心情波动很大时,作为班主任,他总是及时与学生交心谈话,及时为他们送上“爱”的香茗,让学生感到“爱”的温暖;有的学生心理自卑,缺乏自信,他就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走出心灵的迷茫,一点点进步,走向成功。
刘俊峰带班讲策略,认真细心。他往往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实。学生一上高中,他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及早适应高中新生活,在真心交流和鼓励中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方案,特别是常去宿舍和寄宿生交流谈心,勤查校外寄宿生学习环境和生活情况,协调家校关系,尽力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生活能力。他认为,教育无校内校外之分,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学科教育和爱心教育。为此,他常常利用板报、班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班会上,他让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谁的问题谁负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他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法宝是“班级日记”。“班级日记”就是让写日记成为班集体中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写真”,同时成为班集体成长的“年轮”。因为在这里,每人一天轮写,学生可以遵循“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的原则,自定内容,不限形式,个体生命对自由的渴盼打破了秩序控制、话语霸权、思维剥夺和关怀缺失,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文字在班级日记中将成长中的烦恼与不快得到释放,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班级日记的字里行间找到平衡,将自己对国家大事与身边小事进行评论。班级日记从而成为学生述说自我生命经历的一种方式,更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不再是师道尊严或者校规至上等权威话语的顺从者,而成为心灵自由的诉说者,成为与教师在生命际遇平等交流的对话者。
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尝试中,班级日记打破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不再隶属于权威话语的桎梏,师生之间能够平等相待,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民主成为学校或班级共同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师生交流因为生命与生命相遇而成为一条绿色的通道!
2009年8月,刘俊峰作为业务骨干被抽调到成立不久的临洮县文峰中学任教,学校安排他担任学校高一年级级主任工作。面对学校成立不久、缺乏高中办学经验、德育师资匮乏的现实,如何抓好高中起始阶段的教育工作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是作为年级主任的刘俊峰思考的问题。于是,他带领年级组大多数没有高中教育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开始了探索:完善年级管理规定,制定边缘生包教计划;建立年级班主任例会制度,推行 “严”、“爱”、“细”、“实”、“恒”、“勤”的班级管理理念……这一切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并在日后的学校管理中得到推广、沿用和完善,效果良好。
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班主任,刘俊峰带出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临洮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第一位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林拓;他创造了所带班级总能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任务指标的小奇迹;他所带的班级总能在学校的量化考核中名列第一。因此,刘俊峰的班级管理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潜心耕耘,花香果甜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刘俊峰认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应有一眼泉,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胜任今天和明天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刘俊峰也正是坚持着这样一种信念,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水平。
2009年10月,刘俊峰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硕士,求学期间,语文教育的前沿理论让他耳目一新,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钻研课程和教学理论,张隆华先生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和顾黄初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王鉴先生的《课堂研究概论》、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靳健先生的《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等都成了他拜读研究的著作。
在2017年12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为了领会“课标”精神,跟上高中新一轮课改步伐,刘俊峰在第一时间购买并通读研习了由著名特级教师褚树荣主编的“新课标 新语文 新学习”丛书(18本),带领语文教研组教师率先跟进研究聚焦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
他深知,语文课既要讲得生动,又要上得有逻辑,还要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水平。他向来反对把语文课上得花里胡哨,为此,他一直提倡并躬身践行着“深度语文”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他总是鼓励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拓展言语思维,在言语表达中提高言语实践水平,并通过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早自习诵读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为了提高语文早自习的诵读效果,刘俊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语文早自习的诵读怎么设计?早自习诵读什么?怎样对早自习诵读进行有效检测?对早自习诵读的有效指导师生获得了什么?于是,在早自习诵读中,他尝试明确任务,使早自习诵读有目标;规划内容,使早自习诵读成体系;创新形式,使早自习诵读有魅力;及时检测,使早自习诵读有效果。他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素材,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反馈了教学信息,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精心育桃李,芬芳待来年。多年来,正是因为刘俊峰躬身言语实践教学理念,所以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甚至全县前列。在 2010~2011学年全县高中期末统一检测中,他所带高二(1)和高二(9)班语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获得“临洮县高中教育质量进步奖”,2017~2018学年全县高中期末统一检测中,他所带高二(1)和高二(14)班语文成绩进步达33个名次,再次获得“临洮县高中教育质量进步奖”,受到县教育体育局的表彰奖励;在2012年和2013年高考中,他所带语文成绩居全县第一名,当年,他因为优异的教学业绩,被评为临洮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临洮县优秀班主任”。
13年来,无论是在临洮县第二中学任教,还是在临洮县文峰中学工作,刘俊峰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居年级前茅,全县前列。从2010年至今,年度量化考核连续八年被评定为“优秀”。刘俊峰取得的优异教学成绩让同事羡慕,让学校领导满意。
教研探索,硕果累累
教学研究是刘俊峰从事教育教学13年来不变的追求。“教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務的”,他在学校语文教研组业务培训会上说道:“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发现真正的教育问题。”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技术理性沉渣泛起的弊病,他自2006年3月起就开始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并内化人文精神。自2007年3月开始,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新课标下语文课本中新诗教学的途径》《试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等多篇论文,在《新课程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与文本分析中的人本理念》等9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索引,《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与美育实施》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热烈反响。在对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内化相关问题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刘俊峰将传统的“填鸭式”语文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言语涵养和人文精神内化式”语文教学方法对比起来进行研究,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再发展、再创新,完成了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下语文课人文精神内化研究”、“新课程下语文课审美功能研究”的研究工作。
自200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语文阅读教学已有了新的追求,即文本世界由单一走向多元,阅读个体注重体验生成,阅读过程走向“视界融合”。但是通过观课研讨,刘俊峰发现,县域内的很多语文老师认为目标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是一堂“好课”的标准,语文教师也已习惯了追求教学预设的线型前进。在2012年前后,风靡大江南北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本土化教学改革,一度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唯一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个性无从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被泯灭。单一化、教条化、重预设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多元、开放、生成的语文阅读教学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矛盾。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刘俊峰开始思考如何从单一、封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向多元、灵动、生成的语文阅读教学突围的问题。在观课、问卷、访谈的基础上,他开始着手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预设和合理生成文体,并出版了专著《语文阅读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基于甘肃省W中学的实践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5月版,15.5万字),主持完成了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策略的行动研究”。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俊峰就一直把读书和思考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连续多年来,关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已经成为他的职业习惯。因为爱上了于都,所以他成为学校里订阅杂志最多、买书最多的老师。《语文建设》《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高中语文教与学》等语文专业期刊一直是他工作中的伴侣,《语感论》《中国诗学原理》《小说门》等书籍是他阅读生活中的上宾。大量阅读开阔了他的视野,提高了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认识,也丰富了他的教学实践智慧。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阅读思考,他撰写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生成策略》《从“教室日志”到“班级日记”:生本理念下的德育突围》等40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或省级期刊上;《探究性作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种策略》《试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本中新诗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等9篇论文在定西市或甘肃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主持完成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西部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研究”等4项;主持、参与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改进研究”等7项。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就是对刘俊峰教学研究累累硕果的写照。近十年来,他完成的教学成果有一项获得“定西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得“定西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得“临洮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研究成果获得“临洮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成果获得“临洮县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的“改进普通高中德育实践活动策略的行动研究”荣获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谈中国诗》等两节课获得甘肃省“创新杯”初高中课堂作品(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执教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获2013~2014学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两节课在全国创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除此之外,刘俊峰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言语作品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和2015年,指导的学生多人次在定西市书信文化大赛中获奖,他两次被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授予“甘肃省书信文化大赛定西赛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创作的两件作品在定西市优秀童谣评比中获奖;2013年以来,参加第十五届至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辅导的近百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等次奖,他本人先后五次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授予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或“特等奖”。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由于刘俊峰对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执着追求,正是由于刘俊峰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才使他站在了课改的潮头浪尖上。
专业引领,芬芳满园
刘俊峰自2010年8月担任临洮县文峰中學语文教研组组长以来,潜心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策略构建,在搞好语文组周三常规教研的同时,配合学校大力开展好语文组各备课组的半日教研工作,文峰中学语文组为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领航作用,一批青年教师在半日教研的舞台上成长起来。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芬芳满园春满园”。近年来,在刘俊峰的倡导下,组内教师对课例的研究蔚然成风,基于课例研究,语文组教师对“言语实践课”的认识不断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悄然转向,课程改革回归语文课程本身。为了把语文教研组的“半日教研”活动办成教师的业务提升会和专业发展促进会,他提出了“语文教师要借助课例研究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观点。借助语文学科组“半日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引领组内老师开展课例研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把课例研究做出效果,他自己带头示范。
记得有一次的“半日教研”活动,高一备课组教师研习的课例是《小狗包弟》,在授课教师说课、组内教师评课后,他一口气介绍了刊发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语文专业期刊上的十多个关于《小狗包弟》的经典教学设计的思路,为组内教师讲授该课提供了多元的教学视域和丰富的教学支架策略。刘俊峰不光积累课例、研究课例,还带头设计课例,为全组教师上示范课,《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谈中国诗》《咬文嚼字》等难教的篇目,他都教出了精彩,让学生学出收获。语文组教师以课堂教学经验为起点,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凝练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写作和教研课题研究的方向,一时间,语文组成为全校撰写发表论文最多、开展课题研究最多、辅导学生获奖最多、教学效益优良的教研组。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研组长,在推动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刘俊峰一直扮演着一棵树、一朵云和一个灵魂的角色,正是因为他的推动和引领,组内大多数教师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他指导语文组李瑞伟老师讲授的课例《王好战,请以战喻》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有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指导何欣老师录制的课例《蜀相》被评为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课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杨娟老师录制的课例《山居秋暝》被评为2016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课国家级二等奖,指导王亚江录制的课例《归园田居》获得2018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课国家级三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崔妍、赵娅、陈红霞精心设计、用心打磨的多个课例在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包揽2016年度临洮县高中语文学科组一等奖。
有人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己的事情,但是刘俊峰却说,“在教研组内,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研组的事,就是教研组发展的大事。”因为在他看来,教研组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教研组的发展,才有学生的进步。在他身体力行的教研实践引领下,近八年来,语文教研组七年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组”,他本人七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语文教研组迈上了内涵式发展的新台阶。
由于刘俊峰对教育教学的倾心付出,他先后被评为“临洮县县管拔尖人才”、“临洮县优秀班主任”、“临洮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定西市学科带头人”、“定西市骨干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 “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但荣誉称号挡不住刘俊峰倾心于临洮教育事业的热情,因为他扎根于临洮教育,教书育人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主旋律,教改探索已经成为他职业生涯不懈的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刘俊峰诗意地行走在路上。在懂得中,担当,他从未懈怠,他知道,他要和他的同仁,俯首大地,做一个思想的行者,仰望星空,做一个理想的守望者!
编辑:郭裕嘉
刘俊峰,1982年出生,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6月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年12月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2015年12月破格晉升高级教师职称,现为临洮县文峰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2018年4月被评为“甘肃省学科带头人” 、“甘肃省骨干教师”。
情系教育,桃李满枝
2005年6月,刚从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刘俊峰,便坚定而匆忙地回到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临洮,同年7月在临洮县事业单位招考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临洮二中任教,从此迈上了他盼望已久的三尺讲台,开始在“桃李芬芳”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事教育教学13年来,责任心与爱心是他始终坚持的宗旨。他曾说:“我有两颗心,一颗装的是良心,一颗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岁月回转到2007年3月,当时,刘俊峰查出胆结石,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切除。可是他一想到自己担任的是高二年级13班班主任,上两个班的语文课,那么多学生等着他上课,那么多孩子需要他时,他决定先不做手术。他告诉家人:“高二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不能耽误学生,过段时间再说吧,我身体好着呢,能扛得住。”他就是这么固执,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住院手术,一直忍着病痛坚持上课。忙碌的高中教学加上琐碎的班级管理,他实在撑不下去了,在家人的一致催促下,他不得不暂时离开课堂。安顿好学生们的课,他才极不情愿地去医院做了手术。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六十多个家庭的希望,手术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就返回了学校。出门前他专门换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精神焕发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不想让学生们担心他的身体,因为一直以来,他向学生们传递的都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细心的学生们,还是看到了他的手上留下的一个个输液后的针孔痕迹,偷偷在刘俊峰的桌子上留下一张张关心和问候的留言条。他不愿离开讲台太久,他不忍心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而耽误学生们的前程,他的固执和坚持,换来的是学生们的上进和拼搏,是学生们的赞许和认可,他认为这就是身为老师的职责所在,更是价值所在。他觉得所有的付出甚至小小的牺牲,都值得。
作为班主任,刘俊峰从来不偏爱、不抛弃学生,对个别特殊家庭的学生,能及时了解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他所任教的学校就读的大多是农村孩子,有的孩子离家数十公里,有时候半个学期都回不了一趟家;有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一个学期也见不上父母的面。当考试前后部分学生心情波动很大时,作为班主任,他总是及时与学生交心谈话,及时为他们送上“爱”的香茗,让学生感到“爱”的温暖;有的学生心理自卑,缺乏自信,他就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走出心灵的迷茫,一点点进步,走向成功。
刘俊峰带班讲策略,认真细心。他往往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实。学生一上高中,他就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及早适应高中新生活,在真心交流和鼓励中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实现目标的方案,特别是常去宿舍和寄宿生交流谈心,勤查校外寄宿生学习环境和生活情况,协调家校关系,尽力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生活能力。他认为,教育无校内校外之分,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学科教育和爱心教育。为此,他常常利用板报、班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教育。班会上,他让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自己解决问题,谁的问题谁负责,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他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法宝是“班级日记”。“班级日记”就是让写日记成为班集体中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写真”,同时成为班集体成长的“年轮”。因为在这里,每人一天轮写,学生可以遵循“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的原则,自定内容,不限形式,个体生命对自由的渴盼打破了秩序控制、话语霸权、思维剥夺和关怀缺失,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文字在班级日记中将成长中的烦恼与不快得到释放,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班级日记的字里行间找到平衡,将自己对国家大事与身边小事进行评论。班级日记从而成为学生述说自我生命经历的一种方式,更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不再是师道尊严或者校规至上等权威话语的顺从者,而成为心灵自由的诉说者,成为与教师在生命际遇平等交流的对话者。
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尝试中,班级日记打破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不再隶属于权威话语的桎梏,师生之间能够平等相待,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民主成为学校或班级共同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师生交流因为生命与生命相遇而成为一条绿色的通道!
2009年8月,刘俊峰作为业务骨干被抽调到成立不久的临洮县文峰中学任教,学校安排他担任学校高一年级级主任工作。面对学校成立不久、缺乏高中办学经验、德育师资匮乏的现实,如何抓好高中起始阶段的教育工作而不至于误人子弟,是作为年级主任的刘俊峰思考的问题。于是,他带领年级组大多数没有高中教育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开始了探索:完善年级管理规定,制定边缘生包教计划;建立年级班主任例会制度,推行 “严”、“爱”、“细”、“实”、“恒”、“勤”的班级管理理念……这一切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并在日后的学校管理中得到推广、沿用和完善,效果良好。
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班主任,刘俊峰带出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位临洮县高考文科第一名,第一位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林拓;他创造了所带班级总能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任务指标的小奇迹;他所带的班级总能在学校的量化考核中名列第一。因此,刘俊峰的班级管理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和赞誉。 潜心耕耘,花香果甜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刘俊峰认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应有一眼泉,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胜任今天和明天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刘俊峰也正是坚持着这样一种信念,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业务水平。
2009年10月,刘俊峰考取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育硕士,求学期间,语文教育的前沿理论让他耳目一新,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钻研课程和教学理论,张隆华先生的《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和顾黄初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王鉴先生的《课堂研究概论》、王荣生先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靳健先生的《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等都成了他拜读研究的著作。
在2017年12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为了领会“课标”精神,跟上高中新一轮课改步伐,刘俊峰在第一时间购买并通读研习了由著名特级教师褚树荣主编的“新课标 新语文 新学习”丛书(18本),带领语文教研组教师率先跟进研究聚焦核心素养的语文学习。
他深知,语文课既要讲得生动,又要上得有逻辑,还要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水平。他向来反对把语文课上得花里胡哨,为此,他一直提倡并躬身践行着“深度语文”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他总是鼓励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拓展言语思维,在言语表达中提高言语实践水平,并通过让学生多读多背多写,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早自习诵读效果不佳的问题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为了提高语文早自习的诵读效果,刘俊峰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语文早自习的诵读怎么设计?早自习诵读什么?怎样对早自习诵读进行有效检测?对早自习诵读的有效指导师生获得了什么?于是,在早自习诵读中,他尝试明确任务,使早自习诵读有目标;规划内容,使早自习诵读成体系;创新形式,使早自习诵读有魅力;及时检测,使早自习诵读有效果。他的教学改进行动研究,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素材,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反馈了教学信息,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精心育桃李,芬芳待来年。多年来,正是因为刘俊峰躬身言语实践教学理念,所以他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年级前茅,甚至全县前列。在 2010~2011学年全县高中期末统一检测中,他所带高二(1)和高二(9)班语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获得“临洮县高中教育质量进步奖”,2017~2018学年全县高中期末统一检测中,他所带高二(1)和高二(14)班语文成绩进步达33个名次,再次获得“临洮县高中教育质量进步奖”,受到县教育体育局的表彰奖励;在2012年和2013年高考中,他所带语文成绩居全县第一名,当年,他因为优异的教学业绩,被评为临洮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临洮县优秀班主任”。
13年来,无论是在临洮县第二中学任教,还是在临洮县文峰中学工作,刘俊峰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总是居年级前茅,全县前列。从2010年至今,年度量化考核连续八年被评定为“优秀”。刘俊峰取得的优异教学成绩让同事羡慕,让学校领导满意。
教研探索,硕果累累
教学研究是刘俊峰从事教育教学13年来不变的追求。“教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務的”,他在学校语文教研组业务培训会上说道:“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发现真正的教育问题。”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技术理性沉渣泛起的弊病,他自2006年3月起就开始思考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并内化人文精神。自2007年3月开始,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新课标下语文课本中新诗教学的途径》《试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等多篇论文,在《新课程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省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与文本分析中的人本理念》等9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索引,《新课标下中学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与美育实施》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热烈反响。在对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内化相关问题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刘俊峰将传统的“填鸭式”语文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言语涵养和人文精神内化式”语文教学方法对比起来进行研究,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再发展、再创新,完成了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下语文课人文精神内化研究”、“新课程下语文课审美功能研究”的研究工作。
自200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语文阅读教学已有了新的追求,即文本世界由单一走向多元,阅读个体注重体验生成,阅读过程走向“视界融合”。但是通过观课研讨,刘俊峰发现,县域内的很多语文老师认为目标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是一堂“好课”的标准,语文教师也已习惯了追求教学预设的线型前进。在2012年前后,风靡大江南北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本土化教学改革,一度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唯一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个性无从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被泯灭。单一化、教条化、重预设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多元、开放、生成的语文阅读教学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矛盾。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刘俊峰开始思考如何从单一、封闭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向多元、灵动、生成的语文阅读教学突围的问题。在观课、问卷、访谈的基础上,他开始着手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预设和合理生成文体,并出版了专著《语文阅读教学:从预设走向生成—基于甘肃省W中学的实践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5月版,15.5万字),主持完成了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策略的行动研究”。
自参加工作以来,刘俊峰就一直把读书和思考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连续多年来,关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已经成为他的职业习惯。因为爱上了于都,所以他成为学校里订阅杂志最多、买书最多的老师。《语文建设》《语文月刊》《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高中语文教与学》等语文专业期刊一直是他工作中的伴侣,《语感论》《中国诗学原理》《小说门》等书籍是他阅读生活中的上宾。大量阅读开阔了他的视野,提高了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认识,也丰富了他的教学实践智慧。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阅读思考,他撰写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生成策略》《从“教室日志”到“班级日记”:生本理念下的德育突围》等40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等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或省级期刊上;《探究性作文: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种策略》《试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本中新诗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等9篇论文在定西市或甘肃省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主持完成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西部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研究”等4项;主持、参与完成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语文选修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改进研究”等7项。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就是对刘俊峰教学研究累累硕果的写照。近十年来,他完成的教学成果有一项获得“定西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得“定西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得“临洮县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研究成果获得“临洮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成果获得“临洮县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的“改进普通高中德育实践活动策略的行动研究”荣获甘肃省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谈中国诗》等两节课获得甘肃省“创新杯”初高中课堂作品(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执教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获2013~2014学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两节课在全国创新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除此之外,刘俊峰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言语作品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和2015年,指导的学生多人次在定西市书信文化大赛中获奖,他两次被定西市委宣传部、定西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授予“甘肃省书信文化大赛定西赛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创作的两件作品在定西市优秀童谣评比中获奖;2013年以来,参加第十五届至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辅导的近百名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等次奖,他本人先后五次被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授予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或“特等奖”。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正是由于刘俊峰对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执着追求,正是由于刘俊峰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才使他站在了课改的潮头浪尖上。
专业引领,芬芳满园
刘俊峰自2010年8月担任临洮县文峰中學语文教研组组长以来,潜心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校本教研策略构建,在搞好语文组周三常规教研的同时,配合学校大力开展好语文组各备课组的半日教研工作,文峰中学语文组为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领航作用,一批青年教师在半日教研的舞台上成长起来。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芬芳满园春满园”。近年来,在刘俊峰的倡导下,组内教师对课例的研究蔚然成风,基于课例研究,语文组教师对“言语实践课”的认识不断深化,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悄然转向,课程改革回归语文课程本身。为了把语文教研组的“半日教研”活动办成教师的业务提升会和专业发展促进会,他提出了“语文教师要借助课例研究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观点。借助语文学科组“半日教研”活动开展同课异构,引领组内老师开展课例研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把课例研究做出效果,他自己带头示范。
记得有一次的“半日教研”活动,高一备课组教师研习的课例是《小狗包弟》,在授课教师说课、组内教师评课后,他一口气介绍了刊发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语文专业期刊上的十多个关于《小狗包弟》的经典教学设计的思路,为组内教师讲授该课提供了多元的教学视域和丰富的教学支架策略。刘俊峰不光积累课例、研究课例,还带头设计课例,为全组教师上示范课,《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谈中国诗》《咬文嚼字》等难教的篇目,他都教出了精彩,让学生学出收获。语文组教师以课堂教学经验为起点,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凝练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写作和教研课题研究的方向,一时间,语文组成为全校撰写发表论文最多、开展课题研究最多、辅导学生获奖最多、教学效益优良的教研组。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研组长,在推动教研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上,刘俊峰一直扮演着一棵树、一朵云和一个灵魂的角色,正是因为他的推动和引领,组内大多数教师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他指导语文组李瑞伟老师讲授的课例《王好战,请以战喻》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有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指导何欣老师录制的课例《蜀相》被评为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课国家级二等奖;指导杨娟老师录制的课例《山居秋暝》被评为2016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课国家级二等奖,指导王亚江录制的课例《归园田居》获得2018年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课国家级三等奖,指导青年教师崔妍、赵娅、陈红霞精心设计、用心打磨的多个课例在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包揽2016年度临洮县高中语文学科组一等奖。
有人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己的事情,但是刘俊峰却说,“在教研组内,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研组的事,就是教研组发展的大事。”因为在他看来,教研组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教研组的发展,才有学生的进步。在他身体力行的教研实践引领下,近八年来,语文教研组七年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组”,他本人七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长”,语文教研组迈上了内涵式发展的新台阶。
由于刘俊峰对教育教学的倾心付出,他先后被评为“临洮县县管拔尖人才”、“临洮县优秀班主任”、“临洮县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定西市学科带头人”、“定西市骨干教师”、“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骨干教师”、 “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但荣誉称号挡不住刘俊峰倾心于临洮教育事业的热情,因为他扎根于临洮教育,教书育人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主旋律,教改探索已经成为他职业生涯不懈的追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刘俊峰诗意地行走在路上。在懂得中,担当,他从未懈怠,他知道,他要和他的同仁,俯首大地,做一个思想的行者,仰望星空,做一个理想的守望者!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