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我省职业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人才培养从数量到结构再到质量不断提升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从“短、平、快”应急性发展走向注重内涵质量提升再到跨越式平稳性发展,专业设置实现了单一化到精细化再到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型办学模式转变,学校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基础上形成了中高等协同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教经费投入逐年增多、招生制度不断改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断扩大,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以一所学校40余年变迁看甘肃职业教育发展
种菜,养殖,缝纫,烹饪……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那时人们以掌握一技之长作为养家糊口的本领为满足。而今,制作洮砚、出品唐卡文化衫、掌握数控技能、研究动漫设计与制作、学习现代物流全流程、玩转3D立体打印技术……这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如今,人们在追求职业带来的社会价值认同感的同时,更追求自身兴趣爱好带来的人生幸福感。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甘肃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40年来的变化可见一斑。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兰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刚开始建校时学校在城关区畅家巷,学校很小,生源也少,当时社会上紧缺会计、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学校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张力舟主任说,“后来,经过三次并校,在整合了兰州师范学校、兰州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设置也一直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设置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先后设置了很多热门专业,如服装设计、物流、学前教育、数控、机电等,都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也在不断变化。宣传部长薛守文告诉记者,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示范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3个专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团队、CAD/CAM应用技术团队等6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等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获得“依托校企校研合作平台构建光伏特色专业模式”等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在研磨精品课程的同时,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注重内涵提升。2018年4月,学院成立了省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非遗传承人。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宋贤钧告诉记者:“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狠抓内涵建设,立足兰州,面向甘肃,辐射西部及全国,为促进兰州、甘肃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零适应期的应用型人才。”
从40年前的会计、计算机专业,到新时代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唐卡艺术,每一个专业的撤并与新增,哪怕是细微调整,无不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大潮推动而成。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逐步形成“甘肃模式”
像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样,甘肃职业教育人兢兢业业,不断尝试探索各种育人模式。甘肃省职业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1986年共有79所农业职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125个专业,发展到2017年底各类职业教育院校200余所,在校生近20万人(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38万人的规模。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甘肃职业教育,最开始基础薄弱,学校办学场地普遍狭小,如1986年,甘肃省内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尚无条件单独建立实习场所,主要由主管部门和专业对口单位提供实习场所。但就是在这种艰难办学的过程中,甘肃省在人才规格、学制安排、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借鉴和学习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各市州依据自身发展设置职业院校,探索人才培养的路径,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子,这与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分不开。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从领导、组织、投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甘肃职业教育出现了健康发展、稳步前进的新局面。尤其是,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的地位,更是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13年,甘肃省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66亿元,建设实训基地35个,支持28所职业学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14年,甘肃积极筹建甘肃资源环境职业教育集团等7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安排专项资金1.62亿元,用于84所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年中职招生10.36万人,毕业9.56万人,就业率95.23%。从2015年秋季起,甘肃全面落实中职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如今,甘肃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40年,甘肃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经过40余年的努力,我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从“短、平、快”应急性发展走向平稳性发展;从注重职前培养走向强调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机制;从注重师资专业技能提高走向强调教师综合职业素养提升;从注重师资队伍的增量走向强调提质增能;从本科层次提升至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道路。
培养一支质优量足、德才兼备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仅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以师德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学院教师有70多人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园丁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2人入选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151”人才工程。近年来,学院课题立项8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63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84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0余篇。
管中窥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只是甘肃职业教育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40年来,甘肃职业教育由改革开放初期办学力量薄弱、布局小、生源少的中等技术学校教育;发展到80年代中期的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甘肃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再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甘肃职业教育进一步获得发展;再到2018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建立,打造了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打通了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对口“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人才上升通道,中职—高职—應用型本科教育贯通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7年,累计组建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21个,33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数量、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规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40年,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站在新潮头,展望新未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正从甘肃起航,甘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迈入了质量发展的黄金阶段。
编辑:张慧敏
以一所学校40余年变迁看甘肃职业教育发展
种菜,养殖,缝纫,烹饪……这是改革开放初期职业教育的热门专业,那时人们以掌握一技之长作为养家糊口的本领为满足。而今,制作洮砚、出品唐卡文化衫、掌握数控技能、研究动漫设计与制作、学习现代物流全流程、玩转3D立体打印技术……这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如今,人们在追求职业带来的社会价值认同感的同时,更追求自身兴趣爱好带来的人生幸福感。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甘肃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40年来的变化可见一斑。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84年成立的兰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刚开始建校时学校在城关区畅家巷,学校很小,生源也少,当时社会上紧缺会计、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学校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张力舟主任说,“后来,经过三次并校,在整合了兰州师范学校、兰州教育学院的基础上,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设置也一直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办学,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设置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先后设置了很多热门专业,如服装设计、物流、学前教育、数控、机电等,都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持。”
随着时代的发展,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也在不断变化。宣传部长薛守文告诉记者,学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示范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等3个专业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团队、CAD/CAM应用技术团队等6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建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等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获得“依托校企校研合作平台构建光伏特色专业模式”等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在研磨精品课程的同时,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注重内涵提升。2018年4月,学院成立了省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着力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非遗传承人。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宋贤钧告诉记者:“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狠抓内涵建设,立足兰州,面向甘肃,辐射西部及全国,为促进兰州、甘肃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零适应期的应用型人才。”
从40年前的会计、计算机专业,到新时代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唐卡艺术,每一个专业的撤并与新增,哪怕是细微调整,无不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大潮推动而成。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逐步形成“甘肃模式”
像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样,甘肃职业教育人兢兢业业,不断尝试探索各种育人模式。甘肃省职业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1986年共有79所农业职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125个专业,发展到2017年底各类职业教育院校200余所,在校生近20万人(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38万人的规模。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甘肃职业教育,最开始基础薄弱,学校办学场地普遍狭小,如1986年,甘肃省内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尚无条件单独建立实习场所,主要由主管部门和专业对口单位提供实习场所。但就是在这种艰难办学的过程中,甘肃省在人才规格、学制安排、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借鉴和学习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经验,各市州依据自身发展设置职业院校,探索人才培养的路径,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行业企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子,这与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分不开。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省委、省政府从领导、组织、投资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甘肃职业教育出现了健康发展、稳步前进的新局面。尤其是,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的地位,更是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013年,甘肃省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3.66亿元,建设实训基地35个,支持28所职业学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14年,甘肃积极筹建甘肃资源环境职业教育集团等7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安排专项资金1.62亿元,用于84所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和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年中职招生10.36万人,毕业9.56万人,就业率95.23%。从2015年秋季起,甘肃全面落实中职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如今,甘肃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贯通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40年,甘肃职业教育迎来春天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经过40余年的努力,我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从“短、平、快”应急性发展走向平稳性发展;从注重职前培养走向强调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机制;从注重师资专业技能提高走向强调教师综合职业素养提升;从注重师资队伍的增量走向强调提质增能;从本科层次提升至研究生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道路。
培养一支质优量足、德才兼备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前提。仅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以师德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梯队。学院教师有70多人次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园丁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12人入选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151”人才工程。近年来,学院课题立项82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63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84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0余篇。
管中窥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只是甘肃职业教育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40年来,甘肃职业教育由改革开放初期办学力量薄弱、布局小、生源少的中等技术学校教育;发展到80年代中期的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同时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为甘肃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再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甘肃职业教育进一步获得发展;再到2018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建立,打造了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打通了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对口“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人才上升通道,中职—高职—應用型本科教育贯通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7年,累计组建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21个,33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数量、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规模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
40年,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站在新潮头,展望新未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国工匠”正从甘肃起航,甘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迈入了质量发展的黄金阶段。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