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也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像、计算机的演示,改变了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了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科学原理,增加知识,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将教师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的画面和文字体现出来并形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它通过剪辑电影、电视画面、动画及教师精心挑选的图片资料等,把平时经常或不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真实地或“近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物理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物理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活跃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物理学中有许多内容抽象、复杂,仅借助于粉笔黑板,凭教师的讲解,势必有些枯燥乏味,生涩难懂,学生是很难对物理课感兴趣的。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演示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现象,边归纳结论,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强化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方式和物理学家的精巧构思,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有关的教学理论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中能记忆的占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中能记忆的占25%,而从把视听结合起来的知识中能记忆的占65%;同时,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其学习效果也不同,人们对语言描述的识别需2.8秒,而对色彩画面的识别仅需0.9秒。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应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
根据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Edgar,Dale,1964)一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的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如下图 :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到理论。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没有见过,对此也就没有感性认识。教师只用语言叙述是很难讲清楚的,学生也难以理解,而使用演示实验将这些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再现出来,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学生就理解了,非常容易接受。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认知程度提高了。
但在实际实验时,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物理实验严格的科学性限制,有些实验不能直接演示或直观性较差,如:光学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等。这时,如果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或放大实验场景,效果是明显的。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现象时,结合演示实验进行教学。首先将平面镜放在对折后的白纸折线下方,光源发出的光线贴着白纸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的反射后反射光线改变方向射出,可用白纸显示出光线的反射路径,总结后即可得出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在实际演示该实验时,由于条件限制,如教室亮度、学生人数、光线颜色等,演示效果通常不如人意,很难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但如果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演示则会十分成功。可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或Flash制作动画课件,通过大屏幕电视或投影仪播放。学生看后即可总结得出结论。正是使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实验,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容易理解了,也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取材于物理课中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物理学各章节的基本概念、重要定律和定理,特别是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或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立体图像、微观机理及现象模拟。如相对运动、光学定律、力学定律内容。另外还有物理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内容及物理学前沿内容。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简单机械再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性强、简洁明了,同时增加了新知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在课堂讲授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注意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的有机配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互作用,发挥其在“时间、空间、动态、信息”全方位的优势,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效果,特别是目前学时较紧张的情况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工具以增强教学效果。我校近几年投资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有了这些便利条件,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充分有机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听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学校计算机的数量和操作水平的限制,许多时候会出现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比如:没有充分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具体目的,在课件中放置了过多的与演示实验无关的内容,包括过多的文字说明、图片、动画效果和声音特效等。使需要说明的问题和现象不突出,造成了操作的繁琐和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教室中通常只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台大屏幕电视,如果用来显示文字,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见,远不如教师通过引导直接书写在黑板上,使学生记忆更深刻。所以我认为,物理学科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应主要用来展示实验过程、物理现象图片、实验仪器的放大照片、模拟实验场景等。而且,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实验条件允许并且直接演示效果更好,这时大可不必非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教师在光具座上进行演示效果较差,但如果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通过移动物体在凸透镜的距离(改变物距),使像的大小和像距发生相应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成像规律,其效果要比直接实物演示好得多。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消化吸收,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牢记计算机永远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不能代替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只有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物理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最活跃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物理学中有许多内容抽象、复杂,仅借助于粉笔黑板,凭教师的讲解,势必有些枯燥乏味,生涩难懂,学生是很难对物理课感兴趣的。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演示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过程中边观察现象,边归纳结论,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强化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本来方式和物理学家的精巧构思,了解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及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有关的教学理论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中能记忆的占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中能记忆的占25%,而从把视听结合起来的知识中能记忆的占65%;同时,信息传播的方式不同,其学习效果也不同,人们对语言描述的识别需2.8秒,而对色彩画面的识别仅需0.9秒。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应适当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
根据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Edgar,Dale,1964)一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的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如下图 :
“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越抽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到理论。
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没有见过,对此也就没有感性认识。教师只用语言叙述是很难讲清楚的,学生也难以理解,而使用演示实验将这些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再现出来,只要稍加引导和启发,学生就理解了,非常容易接受。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认知程度提高了。
但在实际实验时,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物理实验严格的科学性限制,有些实验不能直接演示或直观性较差,如:光学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等。这时,如果能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或放大实验场景,效果是明显的。例如,在讲解光的反射现象时,结合演示实验进行教学。首先将平面镜放在对折后的白纸折线下方,光源发出的光线贴着白纸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的反射后反射光线改变方向射出,可用白纸显示出光线的反射路径,总结后即可得出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在实际演示该实验时,由于条件限制,如教室亮度、学生人数、光线颜色等,演示效果通常不如人意,很难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但如果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动画演示则会十分成功。可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或Flash制作动画课件,通过大屏幕电视或投影仪播放。学生看后即可总结得出结论。正是使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实验,学生对抽象的概念容易理解了,也有了具体、形象的认识。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应取材于物理课中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物理学各章节的基本概念、重要定律和定理,特别是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或难以表达的抽象概念、立体图像、微观机理及现象模拟。如相对运动、光学定律、力学定律内容。另外还有物理学原理在生产、生活、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内容及物理学前沿内容。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简单机械再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针对性强、简洁明了,同时增加了新知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在课堂讲授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注意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的有机配合,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互作用,发挥其在“时间、空间、动态、信息”全方位的优势,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效果,特别是目前学时较紧张的情况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工具以增强教学效果。我校近几年投资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有了这些便利条件,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充分有机地运用多种教学媒体,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听环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学校计算机的数量和操作水平的限制,许多时候会出现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比如:没有充分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具体目的,在课件中放置了过多的与演示实验无关的内容,包括过多的文字说明、图片、动画效果和声音特效等。使需要说明的问题和现象不突出,造成了操作的繁琐和学生注意力的分散。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学校教室中通常只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台大屏幕电视,如果用来显示文字,后排的学生根本看不见,远不如教师通过引导直接书写在黑板上,使学生记忆更深刻。所以我认为,物理学科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应主要用来展示实验过程、物理现象图片、实验仪器的放大照片、模拟实验场景等。而且,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实验条件允许并且直接演示效果更好,这时大可不必非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教师在光具座上进行演示效果较差,但如果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Flash课件,通过移动物体在凸透镜的距离(改变物距),使像的大小和像距发生相应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成像规律,其效果要比直接实物演示好得多。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消化吸收,将来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牢记计算机永远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和途径,不能代替教师本人进行教学,只有正确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地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